DB3301/T 0141-2018 义务教育阶段学科教学规范
DB3301/T 0141-2018 DB3301/T 0141-2018 Compulsory Education Curriculum Specification for Subject Teaching。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8年06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9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3.180
A40
DB3301
浙江省杭州市地方标准
DB3301/T0141—2018
义务教育阶段学科教学规范
2018-06-20发布2018-07-20实施
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301/T0141—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规范由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政府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规范起草单位: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
本标准规范主要起草人:蒋莉、周常生、余向平、李敏、金晓东、许玉石、缪华良、孔晓玲。
I
DB3301/T0141—2018
义务教育阶段学科教学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科教学的课程管理、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批改辅导、学业评价、教
学研究。
本标准适用于杭州市所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学科教学管理。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学科
指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必须开设的全部学科。
2.2
教学规范
教学规范是指规定教师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规程。是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
法,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符合新课程理念,规范指导学校和教师的科学教学新方法。
3课程管理
3.1课程实施
学校是课程实施主要机构,校长是学校课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学校应规范课程管理的各项制度,
选用国家或省级教材审查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教材和课程辅助资源。学校校长和各部门负责人应及时发现
在课程实施中的问题,总结经验,指导教师科学实施课程。
3.2课程开设
学校应开齐、开足、开好规定的课程,不得随意增减课程门类和课时总数。坚持“健康第一”的原
则,保质保量地实施体育和艺术课程。认真贯彻《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
能依据课标,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内容的处理。
3.3课程资源
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规划、实施与管理。积极利用校内外资源开发可供学生选择的学校课程,
拓展学生知识,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建立学校课程教学资源管理制度,开发和积累各门课程的资
源,以及建立教学设计、课件、习题、教学案例和课例等教学资源。
3.4实施要求
1
DB3301/T0141—2018
重视学习方法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保证自修课、实验课和
实践活动的学习时间,教会学生合理支配课余时间。重视中小学、幼儿园之间的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衔接,
注重各学段之间的教学衔接,控制好教学进度。
4教学准备
4.1教学计划
4.1.1规范内容
以学期为单位撰写教学计划,能从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角度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
划的内容主要包括全册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学期教学目标、教学措施、教学进度表和相关教学准备等。
4.1.2研究课标
认真学习各学科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的性质、目标,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了解内容标准及实施建
议。
4.1.3研究教材
钻研整套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了解各单元之间的联系,注意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的
延续性。树立课程资源和教材开发的意识,创造性地用好教材。
4.1.4研究学生
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和学力水平,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年
龄特征、心理特点等,对任教班级的整体水平做到心中有数。
4.2教学设计
4.2.1明确单元教学目标
通过了解单元内容,分析单元知识结构和逻辑结构,明确各单元的教学要求。
4.2.2确定课时教学目标
制定课时教学目标要充分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维度,教学目标的
表述应正确规范,具有可操作性。
4.2.3设计教学方案
教学方案的设计主要包括课题名称、教材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课时安排、重点难点、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预设、作业设计等,教师应勤写课后反思。
4.3备课检查和指导
备课检查应与课堂教学调研相结合,重点考察教师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一致性。以独立备课为
前提,研究集体备课制度的改进,倡导规范教案与特色教案相结合,使备课成为教师个性化的日常教学
研究活动。备课检查的结果应以指导的方式及时反馈。
4.4备课实施细则
2
DB3301/T0141—2018
教师备课按附录A教师备课实施细则进行。
5教学实施
5.1兴趣激发
5.1.1重视学习氛围与学习效率的关系,重视课堂组织,依据学生学习特点创设良好学习氛围、选择
合适的学习方式、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有组织的环境下有效学习。
5.1.2课堂教学语言要规范亲切,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重视板书设计,媒体和课件辅助教学的选择
与运用要简易、有效,课堂调节要动静搭配,合理分配课堂教学的时间,在规定的课节时间内完成教学
任务。
5.2师生互动
5.2.1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指导有效,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权。课堂提问要体现启发性、导向性和示范性。
倡导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体验学习乐趣,培养探究能力。
5.2.2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要善于观察学生,关注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对学生的实时
学习做到心中有数。注重全员参与学生,提高参与效度,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主动质疑,充分表达。
5.3作业巩固
5.3.1作业分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小学阶段应提倡课内完成作业。合理选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注
重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层次性,努力做到“紧扣目标、促进思维、形式多样、分层要求”的作业设计要
求。提倡开放性、探究性和生活化有创意的作业设计。
5.3.2课堂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监测教学效果的基本教学手段。课堂作业应及时巩固,
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练习时间,应注重练习的有效性。布置课外作业应适量,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布置
实践性强的课外作业,要熟悉所布置的作业并进行相应的指导。
5.4评价反馈
5.4.1合理评价。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态度、行为、学习结果及时做出有针对性的评价。
5.4.2多样评价。倡导表扬、鼓励、奖励等激励评价,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慎重
使用批评教育的手段。
5.5课堂教学实施
教师课堂教学按附录B课堂教学实施细则进行。
6批改辅导
6.1批改
6.1.1教师应规范学生作业格式,布置的作业要及时进行批改,批改力求准确。除了运用约定俗成的
规范符号进行批改外,能通过合适的批语达到提醒、帮助和激励学生的目的,以鼓励性批改为主,发挥
作业的激励功能。
6.1.2教师应提高分析学生作业错误原因的能力,养成以作业分析结果为依据改进教学的良好习惯。
讲评作业应及时,个别问题应单独交流。教师要有系统的学期学生作业登记,要注重学生作业中的错误
矫正。
3
DB3301/T0141—2018
6.2辅导
6.2.1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分类进行辅导,讲究辅导方式的多样化,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学生
学习心理指导。
6.2.2辅导可采取集中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要依据作业、形成性的测试等
情况,找准问题症结,以对症指导,要做到热情鼓励,帮助树立信心和决心,既补知识的缺漏,又注重
学习习惯、方法的培养。对学有余力、有个性特长的学生,要为他们制定合适的指导方案,拓宽他们的
学习渠道。
6.3作业实施细则
教师作业批改按附录C学科作业实施细则进行。
7学业评价
7.1基本要求
关注三维目标的达成,做到定量和定性相结合,采用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各学科学习质量的
测评不仅要关注知识监测,还要指向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实践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和解决问
题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价。
7.2试题编制
7.2.1教师编制试题应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内容确定监测范围,理清知识点和目标要求,形成试
题编制的基本框架。
7.2.2编制的试题要有效度、信度与区分度。试题形式可以多样,难易要适度,叙述要明确,语言要
准确,格式要规范,防止产生歧义,杜绝偏题、怪题。
7.3监测反馈
7.3.1纸笔监测是学业测试的主要手段之一,目的在于诊断和反馈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情况,以改
进教学。每学期有阶段性的笔试评价,并按规定进行学力抽测。各校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
绩对学生排列名次。
7.3.2教师应将学业成绩评价方案写入学期教学计划。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测评,主要采用笔试法,
辅以作品法、现场操作法和档案袋评价法等。学习态度与习惯的测评主要采用观察法,注重积累学生平
时的课堂学习的表现状况,及时了解记录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7.4评价机制
学校应根据具体情况建立教学质量评价的管理机制,监测结果要及时反馈。每学期填写中小学学生
学业报告单,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全面、准确、科学地呈现给学生和家长,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要重视针对性的试卷讲评分析,每学期学校分管教学领导、学科教研组长和各学科任课教师等做好不同
层面的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7.5评价与监测
学业与监测按附录D学业评价与监测细则进行。
8教学研究
4
DB3301/T0141—2018
8.1教具和学具
积极开展自制教具,提高教学效率。积极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
合。加强专用教室的建设和管理。做好实验开出率、仪器出借、报损等统计工作,及时整理保养教学仪
器,做到定位入柜存放。
8.2实践与反思
注重教学实践反思,积极参加教研组等学科教研团队的学习、研讨活动,以及校外各级各类学科教
研活动。积极承担研究课、公开课,深入研究教材教法。提倡开展网络学习方式,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
性、网络学习的互动性,开展有效的教师继续学习。
8.3实施细则
学科教学研究具体操作按附录E学科教学研究实施细则进行。
5
DB3301/T0141—2018
AA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教师备课实施细则
A.1教师备课实施细则
课前备课是一线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有关键作用。备课的成果表现是形
成教案,通常都是教师按照自己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教学设计而形成的书面的文字,主要以word、wps
文本或手写书面形式来表现。在信息化时代,上好一节课不再是教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NY/T 2668.13-2019 热带作物品种试验技术规程 第13部分: 木菠萝 2019-12-27
- NY/T 3507-2019 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 测试指南 蕹菜 2019-12-27
- NY/T 3504-2019 肥料增效剂 硝化抑制剂及使用规程 2019-12-27
- NY/T 3502-2019 肥料 包膜材料使用风险控制准则 2019-12-27
- NY/T 3510-2019 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 测试指南 鹤望兰 2019-12-27
- NY/T 3508-2019 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 测试指南 朱顶红属 2019-12-27
- NY/T 2668.14-2019 热带作物品种试验技术规程 第14部分:剑麻 2019-12-27
- NY/T 3506-2019 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 测试指南 玉簪属 2019-12-27
- NY/T 3505-2019 肥料增效剂 脲酶抑制剂及使用规程 2019-12-27
- NY/T 3509-2019 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 测试指南 菠菜 2019-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