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375-2006 水生动物检疫名录及病原检测方法

DB11/T 375-2006 DB11/T 375-2006 Aquatic Animal Quarantine List and Pathogen Detection Methods

北京市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被代替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标准 DB11/T 375-2017 | 页数:2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11/T 375-2006
标准类型
北京市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被代替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06-07-25
实施日期
2006-10-01
发布单位/组织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北京市农业局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2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150

B50

备案号:19166-2006DB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375—2006

水生动物检疫名录及病原检测方法

AquaticAnimalQuarantineDirectoryandDiseaseInspectionMethod

2006-07-25发布2006-10-01实施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11/T375—2006

前言

本标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物一、二类传染病、寄生虫病名录》、《国际

水生动物卫生法典》为基础,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疫病的防疫检疫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并

结合北京市水产养殖业的特点,强调了水产养殖生产和流通中,需要严格控制、检疫的疫病及其判定方

法。

本标准的附录A、B、C、D、E、F、G、H、I、J均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北京市农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姝、殷守仁、徐立蒲、盛竹梅、高南。

I

DB11/T375—2006

水生动物检疫名录及病原检测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北京市二、三类水生动物疫病名录、病原检测方法和报告单形式。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地区各水产养殖单位、天然水域、垂钓休闲场所等,以及进出北京的鲜活水产品

及产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

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4789.7-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

GB/T15805.1-1995淡水鱼类检疫方法第一部分

GB15984-1995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水生动物疾病诊断手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3检疫名录

具体见表1。

表1检疫名录

疫病类别疫病名称

1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VHS)

2鲤春病毒血症(SVC)

3传染性胰脏坏死病(IPN)

4草鱼出血病(GCH)

二类疫病5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IHN)

(10种)6斑点叉尾鮰病毒病(CCVD)

7对虾白斑病(WSS)

8对虾拖拉病(TS)

9弧菌病[霍乱弧菌(Vibriocholera)、副溶血弧菌(Vibrioparahaemolyticus)]

10吸虫病[华枝睾吸虫(Clonorchissinensis)、并殖吸虫(Paragonlmuswestermanl)]

1鲤痘疮病(疱疹病毒)(H.cyprini)

2鳃霉病(鳃霉菌)(Branchiomycessp.)

3气单胞菌病[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灭鲑气单胞菌(Aeromonassalmonicida)]

4小瓜虫病[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asismultifiliis)、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irritans)]

三类疫病

5绦虫病[九江头槽绦虫(Bothriocephalusgowkongensis)、阔节裂头绦虫(Diphyllobothriumlatum)]

(9种)

6粘孢子虫[碘泡虫(Myxobolusspp)、单极虫(Thelohanellidaespp)]

7原虫病[斜管虫(Chilodonellacyprini)、车轮虫(Trichodinaspp)]

8蠕虫病[指环虫(Chilodonellacyprini)、三代虫(Gyrodactylusspp)]

9昏眩病[脑粘体虫(Myxosomacerebralis)]

4检测方法

1

DB11/T375—2006

检测方法具体见表2和表3。

表2二类疫病检测方法

序号疫病名称检测方法

1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VHS)GB/T15805.1-1995

2鲤春病毒血症(SVC)GB/T15805.1-1995

3传染性胰脏坏死病(IPN)GB/T15805.1-1995

4草鱼出血病(GCH)自行制定,见附录A

5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IHN)GB/T15805.1-1995

6斑点叉尾鮰病毒病(CCVD)GB/T15805.1-1995

7对虾白斑病(WSS)《水生动物疾病诊断手册》

8对虾拖拉病(TS)《水生动物疾病诊断手册》

霍乱弧菌(Vibriocholera)GB15984-1995

9弧菌病

副溶血弧菌(vibrioarahaemolyticus)GB/T4789.7-2003

华枝睾吸虫(Clonorchissinensis)

10吸虫病自行制定,见附录B

并殖吸虫(Paragonlmuswestermani)

表3三类疫病检测方法

序号疫病名称检测方法

1鲤痘疮病(疱疹病毒)(H.cyprini)自行制定,见附录C

2鳃霉病(鳃霉菌)(Branchiomycessp.)自行制定,见附录D

嗜水气单胞菌

气自行制定,见附录E

单(Aeromonashydrophila)

3胞

菌灭鲑气单胞菌

GB/T15805.1-1995

(Aeromonassalmonicida)

4小瓜虫病自行制定,见附录F

5绦虫病自行制定,见附录G

6粘孢子虫病自行制定,见附录H

7原虫病自行制定,见附录I

8蠕虫病自行制定,见附录J

9昏眩病GB/T15805.1-1995

5出具报告单

具体见表4。

2

DB11/T375—2006

表4病原检测报告单

报检单位编号送检单位编号

实验室编号送样单位

样品名称产地

取样部位送样日期

□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

□鲤春病毒血症

□传染性胰脏坏死病□霍乱弧菌

□副溶血弧菌

□草鱼出血病细菌检测项目

病毒检测项目□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嗜水气单胞菌

□斑点叉尾鮰病毒病□灭鲑气单胞菌

□对虾白斑病

□对虾拖拉病

□鲤痘疮病(疱疹病毒)霉菌检测项目□鳃霉病

□华枝睾吸虫□单极虫

□并殖吸虫□斜管虫

□多子小瓜虫□车轮虫

寄生虫检测项目□刺激隐核虫□指环虫

□九江头槽绦虫□三代虫

□阔节裂头绦虫□脑粘体虫

□碘泡虫

结果报告

备注

3

DB11/T375—2006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草鱼出血病的检测

A.1病原

该病毒属呼肠孤病毒科,介于呼肠孤病毒属和轮状病毒属之间。

A.2流行情况

此病在南方多个省市均有流行,草鱼、青鱼都可发病,特别是在苗种培育阶段危害性更大。它流行

季节长,发病率高,往往造成大批草鱼鱼种死亡。

A.3临床检查

A.3.1活动情况及外部检查

鱼的体色变黑,离群独游,停止摄食,还伴有充血、出血症状。

A.3.2剖检

病鱼各器官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口腔、上下颌、头顶部、眼眶周围、鳃盖、鳃及鳍条基

部充血,有时眼球突出;剥除鱼的皮肤,可见肌肉呈点状或块状充血、出血,严重时肌肉呈鲜红色,这

时鳃常呈现“白鳃”;肠壁充血,但仍具韧性,肠内无食物;肠系膜、周围脂肪、鳔、胆囊、肝、脾、

肾也有出血点或血丝。

A.4实验室检验

A.4.1病毒分离

A.4.1.1细胞准备

A.4.1.1.1设备及器械

无菌室、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低温冰箱和0.45um混合纤维素酯微孔滤膜、细胞培养瓶、白

色橡皮塞等。

A.4.1.1.2培养基及试剂

细胞生长液、胰酶—EDTA混合消化液、小牛血清、L-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