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362-2016 地名规划编制标准
DB11/T 1362-2016 DB11/T 1362-2016 Standard for Land Planning Preparation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6年10月
-
2023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4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北京市地方标准
编号:DB11/T1362—2016
备案号:XXXXXXXX—2016
地名规划编制标准
Standardforgeographicalnamesplanning
2016-10-20发布2017-02-01实施
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
联合发布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北京市地方标准
地名规划编制标准
Standardforgeographicalnamesplanning
DB11/T1362—2016
主编单位:北京大学
批准部门: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实施日期:2017-02-01
前言
根据中央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新要求,按照《北京市“十二五”时
期城乡规划标准化工作规划》(市规发〔2011〕946号)和《关于印发2014年北
京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京质监标发〔2014〕36号)的要求,标
准编制组总结《北京市地名规划编制导则(试行)》施行以来的实践经验,进行
实地调查与深入研讨,结合当前地名管理的实际需要,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论证,
完成本标准的编制工作。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规划准备;
5.规划设计;6.规划成果;7.报审与应用;8.附录。
本标准由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归口管理,北京大学负责具体技
术内容的解释,标准日常管理机构为北京市城乡规划标准化办公室。本标准在执
行过程中若有意见和建议,请反馈至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址:北京市海
淀区颐和园路5号,邮编:100871)。
北京市城乡规划标准化办公室电话:68021694,邮箱:bjbb3000@163.com。
本标准主编单位:北京大学
本标准参编单位:清华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岳升阳毛怡赵亮魏晋茹张鹏飞马悦婷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尹钧科孙冬虎张清华谭烈飞罗保平张宝秀
陈喜波
目次
1总则..................................................................................................................................1
2术语..................................................................................................................................2
3基本规定..........................................................................................................................3
4规划准备..........................................................................................................................4
5规划设计..........................................................................................................................5
5.1一般规定..............................................................................................................5
5.2片区.....................................................................................................................6
5.3道路.....................................................................................................................6
5.4桥梁.....................................................................................................................8
5.5轨道交通车站.....................................................................................................8
5.6公园、广场、绿地.............................................................................................9
5.7其他类型地理实体.............................................................................................9
6规划成果.........................................................................................................................10
7报审与应用......................................................................................................................11
附录A《地名规划文本》编写导引................................................................................12
附录B《地名规划说明书》编写导引............................................................................16
附录C《地名规划图》制作导引....................................................................................17
本标准用词说明..................................................................................................................20
引用标准名录......................................................................................................................21
条文说明..............................................................................................................................22
CONTENTS
1GeneralProvisions
2Terms
3BasicRequirements
4Preparation
5Planning
5.1GeneralRequirements
5.2District
5.3Road
5.4Bridge
5.5MetroStation
5.6Park,Square,Greenbelt
5.7Others
6ReportCompilation
7ReviewandApplication
AppendixA
AppendixB
AppendixC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
ListofQuotedStandards
ExplanationofProvision
1总则
1.0.1为规范地名规划编制,保护地名文化遗产、传承城市文脉,提高地名管理
水平,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的片区,道路,桥梁,轨道交通车站,公
园、广场、绿地,其他类型地理实体的地名规划编制与地名命名。
1.0.3地名规划编制应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城乡规划为依据,坚持尊重
历史、照顾习惯、体现规划、好找好记、规范有序的原则,符合北京的城市定位。
1.0.4地名规划编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现行法规及国家、行业和地方
标准的规定。
1
2术语
2.0.1地名geographicalnames
人们对各个地理实体赋予的专有名称。
2.0.2地名规划geographicalnamesplanning
城乡规划的专项规划;在一定时期内,对规划区域内各种地理实体名称进行
符合法规和标准化要求的设计,以及地名体系的总体设计与合理安排。
2.0.3通名generictermsofgeographicalnames
地名中用来区分地理实体类别的词。
2.0.4专名specifictermsofgeographicalnames
地名中用来区分各个地理实体的词。
2.0.5地名原点originofgeographicalnames
地名指代的原始地点。
2.0.6存量地名stockgeographicalnames
特定区域内,正在使用和曾经使用的全部地名。
2.0.7历史地名historicalgeographicalnames
历史时期形成、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地名。
2.0.8创意地名newgeographicalnames
在存量地名之外,根据区域历史、地理、文化、功能等特征设计的新地名。
2.0.9地名文化遗产culturalheritageofgeographicalnames
承载较丰富的历史文化、地理特征和民俗等信息的地名。
2.0.10地名体系systemofgeographicalnames
特定区域内,具有内在联系或空间关系的地名组合而成的整体。
2.0.11片区district
基于城乡规划,由规划道路或自然地理实体围合的片状地名命名区域。
2
3基本规定
3.0.1地名规划编制应包括规划准备、规划设计、规划成果编制三个阶段。
3.0.2地名规划作为城乡规划的专项规划,应由市、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或委托
地名管理部门组织编制,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基础,统一部署,多方参与,科学
决策。
3.0.3地名规划编制完成后须经过征求意见、专家评审、公示、审批四个阶段,
对社会公布使用。
3.0.4地名命名应以批准的地名规划为依据。
3.0.5地名规划应包括地名体系构建、地名名称设计、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等专项
内容。
3.0.6地名规划不宜更改正在使用的地名。确需更改时,应进行更名的社会风险
及经济成本评估分析并征求公众意见。
3.0.7北京旧城内地名应纳入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畴。旧城内地名规划编制
应充分挖掘地名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制定地名分级保护名录,原址或就近保
护。
3.0.8地名规划的期限应与城乡规划期限一致。
3
4规划准备
4.0.1地名规划准备应包括资料收集、地名调查、资料整合与地名资源分析。
4.0.2地名规划编制单位应主动向市、区人民政府或地名管理部门了解地名规划
的意图与要求,地名管理部门应提供地名规划所需的规划资料和地名档案。
4.0.3资料收集应包括下列内容:
1档案资料:地名命名、更名、撤销文件,与地名相关的其他档案;
2文献资料:历史文献、考古成果、民俗资料、风景园林与文物古迹资料、
当代研究成果;
3城乡规划文本: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道路等专项规划的文本和说
明;
4图纸资料:城乡规划图、地形图、历代地图。
4.0.4地名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存量地名,包括道路、行政区、片区、基础设施、建筑物、名胜、古迹、
景观及自然地理实体等的名称;
2民间沿用的非标准地名或地名的简称、俗称等;
3地名沿革、文化内涵和指代范围;
4区、镇(乡)域界线或行政村界线,门牌、楼牌设置情况等;
5公众意愿及政府相关部门意见。
4.0.5资料整合与地名资源分析应包括下列内容:
1规划区域的历史沿革、城乡发展概况和文脉特征;
2规划区域内地名资源特征:
1)正在使用的地名的数量、类别、分布及可识别性;
2)存量地名的沿革与特点,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3)地名体系与区域规划的关系;
4)当前地名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5)已消失地名的收集和分析。
3进行地名文化遗产分析,制定地名分级保护名录;
4制作地名原点图和地名规划底图。
4
5规划设计
5.1一般规定
5.1.1规划设计应依据规划准备中的地名资源分析、区域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确定地名规划设计的主导思想、规划原则和地名体系框架。
5.1.2规划区域范围较大时,可根据不同功能区、城乡布局特点和自然环境特点,
将其划分为多个相对独立的地名区域,分别设定各区域地名规划的主题。
5.1.3规划区域范围较大时,地名体系中应保留一定数量的原有地名。
5.1.4地名一般应包括通名和专名。
5.1.5地名规划设计应名实相符。通名应符合所指地理实体的种类与规模,专名
应体现所在区域的自然、人文特征或区域功能。
5.1.6采词用字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使用规范汉字,不得使用外文及其他符号;
2地名中的数字用汉字;
3选择易于接受、便于识别的字、词;
4一般不以人名作地名,不得用外国人名作地名,严禁用国家领导人的名字
作地名;不得用企业及其相关机构、品牌名称等作地名,不得直接用事业单位名
称作地名;不得依据北京市域外的行政区划名称命名地名;不得用外国地名作地
名;
5包含专名和通名在内的单一地名字数不宜超过6个字。
5.1.7旧城内地名规划应符合下列要求:
1优先保留历史地名,原址或就近保护;
2新建、改建和扩建道路与原有道路位置重合或紧邻时,采用原有道路的历
史地名命名。
5.1.8使用历史地名应符合下列要求:
1保留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地名;
2保持地名文化遗产集中区域的原有地名体系稳定;
3历史地名难以直接使用时,可雅化、衍生后使用。
5
5.1.9使用存量地名应符合下列要求:
1贴近地名原点;
2选用知名度高、指代地理实体大、存续时间久的存量地名;
3存量地名资源不足时,可采用创意地名。
5.1.10应遵守下列有关重名的规定:
1同一类型地理实体,专名用字相同或读音相同皆视为重名;
2不同类型的地理实体,专名用字相同或读音相同不视为重名;
3高速路桥梁、城市道路及其桥梁、片区、轨道交通车站、公园等在全市行
政区域内严禁重名;
4在本市行政区域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33/ 379.2-2002 生态公益林建设 认定原则 2002-09-09
- DB33/ 372.3-2002 无公害杨梅 第3部分:安全质量要求 2002-09-09
- DB33/ 374.1-2002 无公害柿 第1部分:产地环境要求 2002-09-09
- DB33/T 374.2-2002 无公害柿 第2部分:生产技术规程 2002-09-09
- DB33/T 375.2-2002 无公害枣 第2部分:生产技术规程 2002-09-09
- DB33/T 373.2-2002 无公害青梅 第2部分:生产技术规程 2002-09-09
- DB33/ 372.1-2002 无公害杨梅 第1部分:产地环境要求 2002-09-09
- DB33/ 379.1-2002 生态公益林建设 导则 2002-09-09
- DB33/T 379.3-2002 生态公益林建设 规划设计通则 2002-09-09
- DB33/ 375.1-2002 无公害枣 第1部分:产地环境要求 2002-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