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362-2023 地名规划编制标准

DB11/T 1362-2023

北京市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55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11/T 1362-2023
标准类型
北京市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3-12-26
实施日期
2024-04-01
发布单位/组织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5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北京市地方标准

编号:DB11/T1362—2023

地名规划编制标准

Standardforgeographicalnamesplanning

2023-12-26发布2024-07-01实施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联合发布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DB11/T1362—2023

北京市地方标准

地名规划编制标准

Standardforgeographicalnamesplanning

DB11/T1362—2023

主编单位:北京大学

批准部门: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实施日期:2024年07月01日

2023北京

DB11/T1362—2023

前言

为规范地名规划编制,保护地名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脉,提高地

名管理水平,按照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北京市“十四五”时

期规划和自然资源标准化工作规划(2021—2025)》和北京市市场监督

管理局《关于印发2022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第一批)

的通知》(京市监发〔2022〕14号)的要求,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

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吸取科研成果,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

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规

划准备;5.规划设计;6.规划成果。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调整重名规定;2.调整地名片

区,道路,桥梁、隧道,轨道交通车站,公园、广场的相关规定;3.新

增传统地名使用规定;4.调整图纸制作导引,增加数据库制作导引。

本标准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和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共同负责管理,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归口并负责组织实施,标

准日常管理机构为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标准化中心,北京大学负责具

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邮编:100871)。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具体工作实践,认真总结经验,

如发现需要修改与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建议反馈至北京市规划和自然

资源标准化中心,联系电话:010-55595000,邮箱:

bjbb@。

本标准主编单位:北京大学

本标准参编单位:北规院弘都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岳升阳、魏晋茹、陈喜波、王洪波

连彦、吕雪静、李佳霓、马悦婷

DB11/T1362—2023

林玉军、张鹏飞、陈子毅、杨梅

柴思源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孙冬虎、罗保平、吴坚、谭烈飞

鲍茜、朱永杰、张帆

DB11/T1362—2023

目次

1总则..............................................................................................1

2术语..............................................................................................2

3基本规定......................................................................................4

4规划准备......................................................................................5

5规划设计......................................................................................7

5.1一般规定...........................................................................7

5.2地名片区...........................................................................8

5.3道路...................................................................................9

5.4桥梁、隧道.....................................................................12

5.5轨道交通车站.................................................................12

5.6公园、广场.....................................................................13

6规划成果....................................................................................14

附录A《地名规划文本》编写导引..........................................16

附录B《地名规划说明书》编写导引.......................................20

附录C地名规划图纸制作导引..................................................23

附录D地名规划数据库制作导引..............................................26

本标准用词说明..............................................................................32

引用标准名录..................................................................................33

附:条文说明..................................................................................35

DB11/T1362—2023

CONTENTS

1GeneralProvisions..........................................................................1

2Glossary...........................................................................................2

3BasicRules......................................................................................4

4PreparationforPlanning..................................................................5

5PlanningandDesign........................................................................7

5.1GeneralRules.......................................................................7

5.2AreasCoveredbyGeographicNames..................................8

5.3Roads....................................................................................9

5.4BridgesandTunnels...........................................................12

5.5MetroStations....................................................................12

5.6ParksandSquares...............................................................13

6ResultsofPlanning........................................................................14

AppendixA.........................................................................................16

AppendixB.........................................................................................20

AppendixC.........................................................................................23

AppendixD.........................................................................................26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32

ListofQuotedStandards.....................................................................33

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35

DB11/T1362—2023

1总则

1.0.1为规范地名规划编制,保护地名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脉,提高

地名管理水平,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的地名片区,道路,桥梁、隧道,

轨道交通车站,公园、广场及其他类型地理实体的地名规划编制与地名

命名。

1.0.3地名规划编制应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为

依据,坚持尊重历史、照顾习惯、体现规划、好找好记、规范有序的原

则,符合北京的功能定位。

1.0.4地名规划编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及北京市现行有

关标准的规定。

1

DB11/T1362—2023

2术语

2.0.1地名geographicalnames

对各个地理实体赋予的专有名称。

2.0.2地名规划geographicalnamesplanning

在一定时期内,对规划区域内地理实体名称进行统筹研究,结合历

史沿革和时代发展对地名体系进行总体设计和统一安排。

2.0.3地名专名specifictermofgeographicalnames

地名中用来区分各个地理实体的词。

2.0.4地名通名generictermofgeographicalnames

地名中用来区分地理实体类别的词。

2.0.5地名原点originalplacescoveredbygeographicalnames

地名最初出现的地理位置。

2.0.6存量地名usedorin-usegeographicalnames

特定区域内,正在使用和曾经使用的全部地名。

2.0.7传统地名traditionalgeographicalnames

各历史时期流传下来或者曾使用过的、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地

名。

2.0.8派生地名derivedgeographicalnames

由主地名(或原生地名)引申出的新地名。

2.0.9创新地名newgeographicalnames

根据区域历史、地理、文化、功能等特征设计的新地名。

2.0.10地名文化遗产culturalheritageofgeographicalnames

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地名文化。

2.0.11地名体系systemofgeographicalnames

特定区域内,具有内在联系或空间关系的地名组合而成的整体。

2

DB11/T1362—2023

2.0.12地名片区areascoveredbygeographicalnames

由规划道路或自然地理实体等围合的片状地名命名区域。

3

DB11/T1362—2023

3基本规定

3.0.1地名规划编制应包括规划准备、规划设计、规划成果编制三个阶

段。

3.0.2地名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详细规划的专项规划,规划期限

应与详细规划期限一致。

3.0.3地名规划应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

学决策。

3.0.4地名规划的内容应包括地名资源分析、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地名

名称设计等。

3.0.5地名规划编制应充分利用现代数字技术,提升编制水平,形成地

名数字成果并纳入地名数据库及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

3.0.6地名规划不宜更改正在使用的地名。确需更改时,应综合考虑社

会影响、专业性、技术性以及与群众生活的密切程度等因素,开展综合

评估、专家论证、征求意见等。

3.0.7地名规划批准之后,应为相应地理实体命名的依据。

4

DB11/T1362—2023

4规划准备

4.0.1地名规划准备应包括资料收集、地名调查、资料整合与地名资源

分析。

4.0.2地名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明确地名规划的要求,为编制单位提供

规划资料、地名档案及其他必要服务。

4.0.3资料收集应包括下列内容:

1档案资料:地名命名、更名、撤销文件,与地名相关的其他档

案;

2文献资料:历史文献、考古成果、民俗资料、文物古迹资料与

当代研究成果、传统地名保护名录等;

3国土空间规划资料: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及相关专

项规划的文本和说明等;

4图纸资料:国土空间规划图、现状图、历代地图等;

5其他资料:包括但不限于上述资料的相关信息。

4.0.4地名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存量地名,包括道路、行政区划、居民点、区片、基础设施、

建筑物、名胜、古迹、景观及其他自然地理实体等的名称;

2地名沿革、文化内涵和指代范围;

3区、街道、镇(乡)域界线或行政村界线,门牌、楼牌设置情

况等;

4民间沿用的非标准地名或地名的简称、俗称等;

5公众意愿及政府相关部门意见。

4.0.5资料整合与地名资源分析应包括下列内容:

1规划区域的历史沿革、城乡发展概况和文脉特征;

2规划区域内地名资源特征:

5

DB11/T1362—2023

1)正在使用地名的数量、类别、分布及可识别性;

2)存量地名的沿革与特点、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3)地名体系与区域规划的关系;

4)当前地名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5)已消失地名的收集和分析;

6)已公布的传统地名保护名录。

3进行地名文化遗产分析,制定地名保护名录;

4制作地名原点图。

6

DB11/T1362—2023

5规划设计

5.1一般规定

5.1.1规划设计应依据规划准备中的地名资源分析、区域现状及其未来

发展趋势,确定地名规划设计的主导思想、规划原则和地名体系框架。

5.1.2规划区域范围较大时,可根据不同功能区、城乡布局特点、自然

环境特点、历史文化特征,将规划区域划分为多个相对独立的地名区域,

分别设定各区域地名规划的主题。

5.1.3新的地名规划体系中应保留一定数量的原有地名,同一规划区域

内创新地名的用词数量不宜过多。

5.1.4地名设计一般应包括通名设计和专名设计。通名应符合所指地理

实体的种类与规模,专名应体现所在区域的自然、人文特征或规划功能。

5.1.5采词用字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得使用外文及其他符号;

2地名中的数字用汉字表示;

3选择易于接受和便于识别的字、词,使用当地传统地名特殊用

字时除外;

4一般不以人名作地名,不以国家领导人的名字作地名;

5不得使用外国人名、地名作地名;

6不得使用企业及其相关机构、品牌、商标名称等作地名;

7不得直接使用事业单位名称作地名;

8不得使用北京市域外的行政区划名称作地名;

9专名字数不宜超过6个字。

5.1.6使用传统地名应符合下列规定:

1优先使用传统地名,应原址或就近使用;新建、改建或扩建道

7

DB11/T1362—2023

路与原有道路位置重合或紧邻时,宜采用原有道路的名称命名;

2列入由市政府批准的传统地名保护名录的地名,应原址保护,

不得随意改变或撤销;未列入传统地名保护名录的传统地名宜原址利用,

当难以直接使用时,可派生使用;

3保持地名文化遗产集中区域的传统地名体系稳定。

5.1.7使用存量地名应符合下列规定:

1贴近地名原点;

2选用知名度高、指代地理实体大、存续时间久的地名;

3尊重行政区划隶属关系,照顾民众使用习惯;

4存量地名资源不足时,可采用创新地名。

5.1.8应遵守下列有关重名的规定:

1同一类型地理实体,专名用字相同、通名相同视为重名,专名

用字相同、通名不相同不视为重名;读音相同、用字不同不视为重名,

但须避免在同一或邻近区域内使用;

2不同类型的地理实体,专名用字相同或读音相同不视为重名;

3高速路桥梁、隧道,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及

其桥梁、隧道,地名片区,轨道交通车站,大型公园,主要河渠等在全

市行政区域内不得重名;

4城市支路、小型公园在区级行政区域内不得重名;街坊路在区

级行政区域内不宜重名;

5在全市行政区域内,为避免拟采用的重要存量地名重名,可在

专名前后加限定词;

6地名设计时,应在地名数据库中查重。

5.1.9确需命名的其他类型地理实体,应符合相关规定要求。

5.2地名片区

5.2.1地名片区的名称设计应依据国土空间规划,结合地域特点,划分

地名片区,确定名称。

8

DB11/T1362—2023

5.2.2地名片区分为组团、街区、主导功能分区三级,原则上以国土空

间规划确定的街区为基本命名单元,可结合街区规模差异,统筹考虑重

要的城市空间自然边界、路网格局、行政区域界线等因素,对片区范围

进行合理划分。

5.2.3地名片区的通名为“片区”,也可以仅有专名。

5.2.4地名片区专名应优先选用区域内历史悠久、辐射面广、知名度高、

指位性强的存量地名。

5.2.5街区或村庄整体迁移需要异地使用原地名时,应加限定词与原地

名区分。

5.2.6地名片区名称可用于派生命名道路、公园等地理实体。

5.3道路

5.3.1道路包括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支路、街

坊路等。公路名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北京市公路条例》

的规定命名。

5.3.2通名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快速路”“大街”“街”“大道”“路”“巷”“条”“胡同”

“斜街”“小街”“夹道”等作为道路通名;

2“快速路”仅用于城市规划中的快速路通名;

3“街”“路”可用作各级道路的通名;

4“大道”仅用于特别重要的主干路,一般场合不宜使用;

5“大街”应用于主干路的通名或次干路商业街的通名;

6“巷”“小街”应用于支路及以下级别道路的通名;

7“条”应用作成组支路的通名并与序数词组合使用(图5.3.2-1);

8“胡同”可用于具有北京传统四合院风貌的道路;

9原有道路通名为“胡同”的宜保留;

10“夹道”可用作街坊路的通名;

11大型公园内道路、滨河道路的通名不宜用“街”;

9

DB11/T1362—2023

12在新建区域,可用不同通名区分东西走向和南北走向的道路,

正在使用的道路通名与规定不符时,应保留原有通名;斜向道路通名的

确定应以与道路夹角不大于45度的一方为准(图5.3.2-2)。

图5.3.2-1通名“条”的使用图5.3.2-2斜向道路通名使用

5.3.3专名设计可采用数字、方位词或其他字、词等作序列化命名;道

路序列化命名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序列化命名的道路应分布在同一区域,长度相近,相互平行或

对称;

2北京老城内原有的道路名称序列应保留;

3新建道路的序列化命名排序可选择下列方式:

1)东西走向的道路宜由北向南排序,南北走向的道路宜由东向

西排序;

2)由中心向外排列的道路,宜由中心向外排序;

3)毗邻城市建成区的道路序列,宜由建成区向外排序;

4)由交通枢纽向外排列的道路,宜由交通枢纽向外排序。

4以数字序列化命名的道路不宜少于3条,不应超过9条。

5.3.4道路分段命名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道路平面交叉口划分路段;道路交叉点为立体交叉时,不宜

用来分段;

10

DB11/T1362—2023

2支路与主干路平面交叉时,中心城区主干路两侧的支路路段宜

分别命名;

3同一道路长度超过3km,宜分段命名;

4需分别命名的路段可采取下列方式:

1)在同一专名前后加方位等限定词命名;

2)用不同专名分别命名。

5穿越国土空间规划建设区域的过境公路、高速公路和快速路的

辅路可单独命名;

6因道路延伸需调整现行路名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东西走向道路向西延伸的路段可采用原路名;向东延伸的路

段不应使用原路名;确需采用原路名时,应在原专名前后加方位等限定

词;

2)南北走向道路向南延伸的路段可采用原路名;向北延伸的路

段不应使用原路名;确需采用原路名时,应在原专名前后加方位等限定

词;

3)主干路延伸路段为次干路时,可采用与主干路相同的路名;

主干路延伸路段为支路时,不宜采用同一路名。

7“U”形道路需要分两段命名时,应以“U”形顶点附近的道路

交叉口为分隔点分别命名,没有交叉点时,可以“U”形顶点为分隔点

分别命名(图5.3.4-7);

图5.3.4-7“U”形道路分段命名原则

8城市支路的较短岔路可单独命名,也可与该支路同名;

9“L”形道路需整体命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