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3544-2019 湿地生态承载力评价技术规范

DB34/T 3544-2019 Wetland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Evalu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安徽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5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4/T 3544-2019
标准类型
安徽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9-12-25
实施日期
2020-01-25
发布单位/组织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安徽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湿地生态承载力评价体系及方法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境内的湿地生态承载力评价行为。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皖西盐肤木研究所、皖西学院、六安市绿色发展研究会、舒城县林业局、金安区 东桥林业站。
起草人:
陈存武、叶少川、张作仿、谷德文、卞显超、柏承文、姚厚军、董国庭、李明。
出版信息:
页数:1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

B65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3544—2019

湿地生态承载力评价技术规范

Technicalstandardsforevaluationofwetlandecologicalcarrgingcapacity

文稿版次选择

2019-12-25发布2020-01-25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4/T3544—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六安市绿色发展研究会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皖西盐肤木研究所、皖西学院、六安市绿色发展研究会、舒城县林业局、六安市

金安区东桥林业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存武、张作仿、叶少川、谷德文、姚厚军、卞显超、楚震、董国庭、李明。

I

DB34/T3544—2019

湿地生态承载力评价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湿地生态承载力评价体系及方法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境内的湿地生态承载力评价行为。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湿地生态承载力Wetlandecologicalcarryingcapacity

湿地区域系统的自身调节以及自身维系的特有功能,环境系统与资源系统之间的相互供给的能力,

并且能够抵御该区域内的外来因素干扰的能力。

2.2

湿地生态承载力评价Evaluationofwetlandecologicalbearingcapacity

采用区域统计年鉴、相关主管部门年报及社会公共数据对湿地生态承载力监测开展的有关评价。

评价的核心在于说明人类活动是否处于生态承载力的范围之内,即定量测度人类对湿地生态承载力

的需求和自然生态承载力的供给,明确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为制定进一步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提

供科学依据,并确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优先顺序。

2.3

湿地生态承载指数Wetlandecologicalcarryingindex

湿地生态系统在一定的时间及空间下,自我维持与自我调节能力,以及资源与环境子系统的供容能

力。反映湿地生态系统在提供人类活动的物质资源和其他生态服务功能时所产生支撑效果。

包括湿地生态弹性指数、资源承载指数和环境承载指数。

——湿地生态弹性指数主要是指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和自我调节能力;

——湿地资源和环境承载指数反映了一个地区湿地资源和环境的供容能力,即生态承载力的供给部

分。

2.4

湿地生态压力指数Wetlandecologicalpressureindex

一定人口消费自然资产和产生的废弃物对湿地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即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的生态

压力,是客观存在的。

1

DB34/T3544—2019

2.5

湿地生态承载度Wetlandecologicalcarrying-pressingindex

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指数和生态压力指数的相对大小,以反映生态系统的生态负荷状况。

——当负荷小于1,表示生态系统处于低负荷承载状况;

——当负荷等于1,表示生态系统承载压力处于平衡状况;

——当负荷大于1,表示生态系统处于超负荷承载状况。

3数据来源

数据使用区域《统计年鉴》、《水利年鉴》、《土地变更数据》和自然资源、林业和气象等主管部

门的湿地资源数据。

4评价指标体系及计算

4.1指标体系

湿地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共2个状态指标,25个评价指标。

表1湿地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

目标层状态层序号指标层指标类型

1湿地面积比例(%)正

2人均湿地面积(hm2/人)正

3物种丰度(%)正

4湿地保护率(%)正

5优质水资源占有率(%)正

6年均降水量(mm/年)正

承载7单位面积水资源量(m3/hm2)正

指标8人均水资源占有量(m3/人)正

9年平均气温(0C)正

10无霜期(天/年)正

11人均GDP(万元/人)正

湿地

12森林覆盖率(%)正

生态

13人均森林面积(hm2/人)正

承载力

14人均土地面积(hm2/人)正

15人口密度(人/km2)逆

16人口城镇化率(%)正

压力17GDP增长率(%)正

指标18单位湿地面积水产品产值(万元/hm2)正

19COD排放量(t)逆

20SO2排放量(t)逆

2

DB34/T3544—2019

表1(续)

目标层状态层序号指标层指标类型

21万元GDP用水量(m3/万元)逆

湿地22万元GDP废水排放量(t/万元)逆

压力

生态23万元GDP粉尘排放量(t/万元)逆

指标

承载力24单位面积化肥使用量(t/hm2)逆

25单位面积农药使用量(t/hm2)逆

4.2指标说明

指标体系的说明参见附录A。

5评价办法

5.1指标标准化

本文件采用Min-Max标准化法,也称离差标准化,是对原始数据的线性变换,使结果落到[0,1]

区间,转换函数如下:

a)正向指标采用公式(1):

XmixXijij

yimjmij(1,1).........................(1)

maxXXijminij

b)负向指标采用公式(2):

maxXX

ijijj

yimjmij(1,1).........................(2)

maxXXijminij

式中:

maxXij——样本数据的最大值;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