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5234-2022 超高程泵送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DB37/T 5234-2022 High-altitude pumped concrete applic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山东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61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7/T 5234-2022
标准类型
山东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2-10-24
实施日期
2022-12-01
发布单位/组织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超高程泵送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原材料控制、配合比设计、制备与运输、生产组织、施工、质量检验和验收。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山东建筑大学、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起草人:
逄鲁峰、郭强、李海波、牛彦磊、房海波
出版信息:
页数:6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

DB37/T**—2022**—**

超高程泵送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theApplicationofUltra-highRangePumping

Concrete

(报批稿)

2022-**-**发布2022-**-**实施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联合发布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1

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

超高程泵送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theApplicationofUltra-highRangePumping

Concrete

DB37/T**—2022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

主编单位:山东建筑大学

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批准部门: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施行日期:2022年*月*日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22年济南

1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关于发布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

《超高程泵送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的通知

鲁建标字[2022]*号

各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场监管局,各有关单位:

由山东建筑大学、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主编的《超高程泵送混

凝土应用技术规程》业经审定通过,批准为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编号为

DB37/T**—2022,现予以发布,自2022年**月**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山东建筑大学负责具

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2年**月**日

2

前言

根据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2019年山东省工程建设标

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鲁建标字〔2019〕11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

结工程应用实践经验,参考国内有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原材料;5.混凝土性

能要求;6.配合比;7.制备与运输;8.生产组织;9.施工;10.质量检验。

本规程由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山东建筑大学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各相

关单位在实施过程中,注意积累资料和数据,总结经验,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及时将问

题和建议反馈给山东建筑大学(地址:济南市历城区凤鸣路1000号,邮政编码:250101,联系方式:

0531-86367072,E-mail:1306855329@)以便修订时参考。

主编单位:山东建筑大学

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

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济南四建集团建材有限责任公司

济南鸿旺混凝土有限公司

山东三箭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中建西部建设山东建泽混凝土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员:逄鲁峰郭强李海波牛彦磊房海波李霖霖沈玉婷

张云松朱旭城张冬牛成功张从凯董全文娄德利

王帅杨冠杰房桂芹马志超多晓梅杨凤利张海霞

史平宋瑞旭张振王兰芹仪登宇尹聚民常青山

常建戴国欣杨昊林季英瑞刘思远孙乐明徐建

赵琦李超屈云锋许荣水张海峰胡博刘学岭

杨庆东吴勇唐俊栋槐衍廷张琦王新磊宁永生

张磊高原陈敬文朱旭城孙晓波于庆华于建增

王华周超王常春霍建涛李广银矫艳军刘桂红

3

任晓亚周胜新申京鹏矫立明许磊郑晓芳贾文文

高维革曾伟业曹先广张玲玲王真曹树胜程龙

艾兆卿孙仁东程鹏展晶晶

(排名不分先后)

主要审查人员:宋少民王彦明袁惠星张毅张秀芝王健王龙志

崔忠英朱学军

4

目次

1总则……………………1

2术语和符号……………2

2.1术语………………2

2.2符号………………3

3基本规定………………5

4原材料…………………6

4.1水泥………………6

4.2矿物掺合料………………………6

4.3骨料………………6

4.4外加剂………………7

4.5水……………………7

4.6其它材料……………7

5混凝土性能要求………………………8

5.1拌合物性能………………………8

5.2力学性能…………………………9

5.3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9

6配合比…………………10

7制备与运输……………11

7.1原材料控制………………………11

7.2计量………………11

7.3搅拌………………12

7.4运输………………12

8生产组织………………13

9施工……………………14

9.1基本规定…………………………14

9.2混凝土泵选型和布置……………14

9.3混凝土泵管选型和布置…………14

5

9.4布料设备的选型和布置…………15

9.5混凝土的泵送和浇筑……………15

9.6养护………………16

10质量检验……………18

10.1质量检验………………………18

10.2检验评定………………………18

附录A混凝土泵送总泵程换算………………………19

附录B混凝土拌合物粘聚性试验和评价方法………21

附录C混凝土拌合物压力扩展度损失值检测方法…………………26

附录D倒置坍落度筒排空时间20min经时增加值检测方法………29

本规程用词说明…………………………30

引用标准名录……………31

6

Contents

1GeneralProvisions............................................................................................................................1

2TermsandSymbols...........................................................................................................................2

2.1Terms........................................................................................................................................2

2.2Symbols....................................................................................................................................3

3BasicRequirements...........................................................................................................................5

4RawMaterials...................................................................................................................................6

4.1Cement.....................................................................................................................................6

4.2MineralAdmixture...................................................................................................................6

4.3Aggregates................................................................................................................................6

4.4ChemicalAdmixture..................................................................................................................7

4.5Water..........................................................................................................................................7

4.6OtherMaterials..........................................................................................................................7

5SpecificationforTechnicalPropertiesofConcrete..........................................................................8

5.1MixtureProperties......................................................................................................................8

5.2MechanicalProperties................................................................................................................9

5.3Long-termPropertiesandDurabilityProperties.......................................................................9

6MixProportion................................................................................................................................10

7PreparationandTransportation.......................................................................................................11

7.1QualityControlofRawMaterials.........................................................................................11

7.2Metering.................................................................................................................................11

7.3Mixing....................................................................................................................................12

7.4Transportation........................................................................................................................12

8ProductionOrganization.................................................................................................................13

9Construction....................................................................................................................................14

9.1BasicRequirements...............................................................................................................14

9.2SelectionandLayoutofConcretePump...............................................................................14

9.3SelectionandLayoutofConcretePumpPipe.......................................................................14

9.4SelectionandLayoutofPlacingEquipment...........................................................................15

7

9.5PumpingandPouringofConcrete...........................................................................................15

8

9.6Curing.......................................................................................................................................16

10QualityInspection.........................................................................................................................18

10.1QualityInspection..................................................................................................................18

10.2InspectionandEvaluation.....................................................................................................18

AppendixAConversionofTotalPumpRangeofConcretePumping..............................................19

AppendixBViscidityTestandEvaluationMethodofConcreteMixture........................................21

AppendixCTestMethodofPressureSlump-flowLossesofConcreteMixture...............................26

AppendixDTestMethodofFlowTimeIncreaseoftheInvertedSlumpConeafter20min.........29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30

ListofQuotedStandards......................................................................................................................31

9

1总则

1.0.1为规范超高程泵送混凝土的应用,保证工程质量,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制定本

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超高程泵送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原材料控制、配合比设计、制备与运输、生产组织、

施工、质量检验和验收。

1.0.3超高程泵送混凝土应用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总泵程totalpumpingrange

各类布置状态下混凝土输送管路系统的累计水平换算距离。

2.1.2超高程泵送ultra-highrangepumping

采用混凝土泵送机械设备将混凝土泵送垂直高度大于100m或水平换算距离泵程大于350m的施

工方式。

2.1.3超高程泵送混凝土ultra-highrangepumpingconcrete

满足超高程泵送施工技术要求的混凝土。

2.1.4粘聚性cohension

混凝土拌合物各组成材料之间具有一定的粘聚力,使骨料在浆体中均匀分布,而不致产生分层和

离析的性能。

2.1.5匀质性homogeneity

混凝土拌合物在自重力作用和相互作用状态下浇筑、振捣后各组成材料保持均匀分布的性能。

2.1.6流动性fluidity

混凝土拌合物在本身自重或机械振捣作用下能产生流动,并均匀密实的填充满模板内空间的性能。

2.1.7保水性waterretention

混凝土拌合物在施工过程中具有一定保持水份不易析出的能力,不致产生严重的泌水的性能。

2.1.8浆料体积pastevolume

配合比计算得出的1m3混凝土拌合物中胶凝材料和拌合水的总体积。

2.1.9体积砂率volumesandpercentage

配合比计算得出的1m3混凝土拌合物中砂子体积占砂子和石子体积总和的百分比。

2.1.10倒置坍落度筒排空时间20min经时变化量emptyingtimeincreaseofinvertedslumpcone

after20min

混凝土拌合物静置20min测定的与初始测定的倒置坍落度筒排空时间差值。

2.1.11含气量1h经时变化量aircontentvariationafter1h

混凝土拌合物静置1h测定的含气量与初始测定的含气量差值。

2

2.2符号

d1—向上垂直管的总长度;

d2—倾斜向上管的总长度;

d3—垂直向下及倾斜向下管的总长度;

H—坍落度筒的高度;

L—混凝土拌合物泵送总泵程;

L1—向上垂直管的水平换算距离;

L2—倾斜向上管的水平换算距离;

L3—垂直向下及倾斜向下管的水平换算距离;

L4—锥形管的水平换算距离;

L5—弯管的水平换算距离;

L6—胶管的水平换算距离;

n—锥形管的数量;

n5—弯管的数量;

n6—胶管的数量;

tp0—初始混凝土拌合物倒置坍落度筒排空时间;

tp1—静置20分钟混凝土拌合物倒置坍落度筒排空时间;

tsf0—混凝土拌合物初始倒置坍落度筒排空时间;

tsf1—静置20分钟混凝土拌合物倒置坍落度筒排空时间;

Tj─扩展度实测值Ki所对应的混凝土拌合物各个粘聚性等级相应的坍落度界限值;

V─坍落度筒的体积;

Ki─扩展度实测值;

k0b—未加压的混凝土拌合物半坍落度筒扩展度;

km—加压后混凝土拌合物半坍落度筒扩展度;

γ1—向上垂直管的水平换算系数;

γ2—倾斜向上管的水平换算系数;

γ3—垂直向下及倾斜向下管的水平换算系数;

γ4—锥形管的水平换算系数;

3

γ5—弯管的水平换算系数;

γ6—胶管的水平换算系数。

π─圆周率;

λi─混凝土拌合物粘聚性系数;

φi─混凝土拌合物粘聚性指标值

δk—折算系数;

ηy—混凝土拌合物压力扩展度损失率;

△k—混凝土拌合物压力扩展度损失值;

△kb—加压后混凝土拌合物半坍落度筒压力扩展度损失值;

△tp—混凝土拌合物倒置坍落度筒排空时间20min经时变化量。

4

3基本规定

3.0.1超高程泵送混凝土的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应满足设计和施工及有关规范

标准要求。

3.0.2超高程泵送混凝土应采用预拌混凝土,预拌混凝土标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拌混凝土》GB/T

14902的规定。

3.0.3超高程泵送混凝土生产和施工前应进行方案策划、试验验证和技术交底,宜进行专家论证和实体

模拟试验。

3.0.4超高程泵送混凝土输送管路系统的总泵程按照附录A的规定计算得出。

5

4原材料

4.1水泥

4.1.1配制超高程泵送混凝土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其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

用硅酸盐水泥》GBl75的规定。

4.1.2配制C60及以上强度等级的超高程泵送混凝土时,应选用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的水泥。

4.1.3外加剂应与水泥进行相容性试验,并满足施工技术要求。

4.1.4生产超高程泵送混凝土时,水泥温度不宜高于60℃。

4.1.5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不宜大于28%。

4.1.6硅酸盐水泥比表面积不宜大于380m2/Kg,普通硅酸盐水泥45μm筛筛余不宜小于7%。

4.2矿物掺合料

4.2.1矿物掺合料宜选用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及硅灰。粉煤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

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的规定;粒化高炉矿渣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

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的规定;硅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砂浆和混凝土用硅灰》GB/T27690的

规定。当选用其他矿物掺合料时,应通过试验进行验证,确定混凝土性能满足工程应用要求后再使用。

4.2.2当掺加粉煤灰时,宜选用Ⅱ级及以上的F类粉煤灰,烧失量不宜大于4%,需水量比不宜大于100%;

当掺加粒化高炉矿渣粉时,规格等级不宜低于S95级,流动度比不宜小于100%。

4.2.3当混凝土泵送垂直高度大于250m时,宜掺加硅灰或功能性外加剂。

4.2.4对于民用建筑工程,应检测矿物掺合料的放射性,放射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放射性

核素限量》GB6566的规定。

4.2.5矿物掺合料使用时温度不宜高于60℃,不得采用已结块的矿物掺合料。

4.3骨料

4.3.1粗骨料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或2个以上单粒径级配搭配使用,

最大公称粒径不应大于25mm,当泵送高度大于300m时,最大公称粒径不应大于20mm;含泥量不应

大于1%,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5%,针片状含量不应大于8%,不规则颗粒含量不应大于10%,空隙率

不宜大于45%;不得混入风化颗粒,压碎值指标不宜大于20%;吸水率不宜大于2%。

4.3.2细骨料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宜符合现行国家标标准《建设用砂》GB/T14684Ⅰ类要

求;细骨料宜选用细度模数为2.3~3.0的Ⅱ区中砂,空隙率不宜大于40%,压碎值指标不宜大于18%,

吸水率不宜大于3%。

6

4.4外加剂

4.4.1外加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

的规定。

4.4.2配制超高程泵送混凝土宜采用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配制C60及以上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时,减

水率不应小于25%,应具有降黏效果。

4.4.3夏季施工时,应采用缓凝型泵送剂;冬期施工时,宜采用防冻剂或复合类防冻剂,并应符合国家、

行业现行相关标准。

4.4.4外加剂应经试验确定其最佳掺量,所选用的外加剂应与其他混凝土材料有良好的相容性,并满足

施工技术要求。

4.4.5外加剂储存和使用应符合国家、省、市有关环保要求;液态外加剂应储存在密闭容器内,并应防

晒和防冻,当有沉淀、絮状物等异常现象时,应经搅拌均匀、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4.4.6当采用的外加剂出现颜色、气味变化等性状变化时,应进行试验验证,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4.5水

4.5.1超高程泵送混凝土拌合用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

4.5.2冬期施工搅拌混凝土时,如需加热拌合水,拌合水温度不得高于60℃。

4.6其它材料

4.6.1当设计要求掺加纤维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21及其他现行

相关标准规定;合成纤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泥混凝土和砂浆用合成纤维》GB/T21120的规定。

4.6.2其他材料应符合国家、行业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7

5混凝土性能要求

5.1拌合物性能

5.1.1超高程泵送混凝土拌合物应具有良好的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和匀质性,满足施工技术要求。

5.1.2超高程泵送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要求应满足表5.1.2。

表5.1.2超高程泵送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要求

Ⅲ类Ⅱ类Ⅰ类

技术要求

泵送高度(m):泵送高度(m):泵送高度(m):

试验方法

性能指标100≤H<200200≤H<300H≥300

或总泵程L(m):或总泵程L(m):或总泵程L(m):

350≤L<650650≤L<950L≥950

扩展度(mm)≥550≥600≥650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

倒置坍落度筒排空时

≤9≤7≤5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间(s)

GB/T50080

压力泌水率(%)≤30≤25≤20

粘聚性指

合格良优

标等级见附录B

粘聚性当快速法与基准法

基准法φi≥60且φi<75φi≥75且φi<90φi≥90

指标值评价的结论不一致

时,以基准法为准

快速法Ti≥T3且Ti<T2Ti≥T2

压力扩展度损失率

≤15见附录C

(%)

倒置坍落度筒排空时

间20min经时变化量≤2见附录D

(s)

《普通混凝土拌合

坍落度(mm)≥230物性能试验方法标

准》GB/T50080

含气量1h经时变化《混凝土外加剂》

-1.5~+1.5

量(%)GB8076

5.1.3超高程泵送混凝土拌合物中氯离子含量和碱总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的规定和设计要求;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含量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中氯离子

含量检测技术规程》JGJ/T322或按《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规程》JTJ270中混凝土拌合物氯离子含量快

速测定方法进行测定。

5.1.4超高程泵送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应满足施工要求。

5.1.5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

的规定。

8

5.2力学性能

5.2.1超高程泵送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应满足设计和施工的要求。

5.2.2超高程泵送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试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的规定。

5.3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

5.3.1超高程泵送混凝土的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5.3.2超高程泵送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

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的规定。

9

6配合比

6.0.1超高程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规定,当配制的超

高程泵送混凝土具有其他特殊性能要求和用途时,尚应符合国家相关现行标准的规定。

6.0.2超高程泵送混凝土配合比的水胶比、可溶性氯离子含量和碱含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现行标准

的规定,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和结构特点,按照5.1.2条的规定,确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的规格类别及技

术要求;超高程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应按照《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规定的方法进行,

确定计算配合比;每立方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不宜低于360kg/m3,浆料体积量宜满足表6.0.2要求,

配合比设计计算砂率宜采用体积砂率,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