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2/T 2697-2016 有机食品 高寒二阴山区莴笋生产技术规程

DB62/T 2697-2016 Organic food produc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lettuce in the high alpine and two second mountains region

甘肃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9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62/T 2697-2016
标准类型
甘肃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6-08-23
实施日期
2016-09-30
发布单位/组织
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9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B05

DB62

甘肃省地方标准

DB62/T2697—2016

有机食品高寒二阴山区莴笋生产技术规程

OrganicFood-Thetechnicalstandardsforlettuceproduction

inthecoldmountainregioninGansu

2016-08-23发布2016-09-30实施

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62/T2697—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天祝县农牧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天祝县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耀、董小梅、孙小娟、赵建军、高天啟、刘国栋、付子强、杨国霞。

I

DB62/T2697—2016

有机食品高寒二阴山区莴笋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有机莴笋生产的产地环境、肥料使用要求、生产技术、污染控制、水土保持和生物多

样性、运输和贮藏、包装和标识及管理体系规范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甘肃省高寒二阴山区有机食品莴笋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6715.5瓜菜作物种子绿叶菜类

GB/T19630.1有机产品第1部分:生产

GB/T19630.3有机产品第3部分:标识与销售

GB/T19630.4有机产品第4部分:管理体系

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高寒二阴山区

海拔2000m以上,降水500mm以上,年均气温低于5℃的地区。

3.2

有机农业

遵照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

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

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3.3

有机食品

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并通过独立的有机食

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

4产地环境要求

符合NY/T391标准的要求。

5肥料使用要求

1

DB62/T2697—2016

按GB/T19630.1的要求执行

6生产技术

6.1品种选择

以早熟品种为主。选择适应性强、抽薹迟的品种,如紫龙、永安金龙等。种子质量符合GB16715.5。

6.2整地施肥

选择土质疏松、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地块。结合整地每667m2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3000kg~

5000kg或允许使用的商品生物有机肥800kg~1000kg(独立认证机构评估后),然后整平,耙细。

6.3做畦覆膜

按照1.2m的宽度做畦,畦间间隔40cm,畦与畦之间起垄,垄的下底宽40cm,上底宽30cm,高度为

25cm。

6.4播种方式

6.4.1穴播

每畦种植4行,行距40cm,株距35cm,每穴点播2粒~3粒,膜上打孔放种子,播后覆土0.5cm~1cm。

6.4.2播种时间

播种期一般在5月上旬。具体根据当年市场需求确定。

6.4.3播种量

每667m2用种量30g左右。

6.4.4间苗定苗

莴笋长到2~3片真叶时间苗,4~6真叶时进行定苗,每穴留1株,667m2保苗0.5万株~0.6万株。

6.5育苗移栽

6.5.1穴盘的选择

选择标准尺寸为54cm×28cm,用128个育苗孔的穴盘。

6.5.2基质的选择

选择保水保肥能力强,透气性好,不易分散的专用育苗基质,如育苗营养基质。

6.5.3播种

每穴点播1粒种子,覆盖基质,深度以0.5cm~1.0cm为宜,然后喷透水。

6.5.4育苗管理

从播种之后至齐苗阶段温度管理,白天25℃~28℃,夜间15℃~18℃为宜。阴天时温度管理要防止

昼低夜高逆温差。出苗后到第一片真叶展开阶段,及时降温,白天15℃~20℃,夜间10℃~13℃为宜,

2

DB62/T2697—2016

以使幼苗健壮。第一片真叶展开到分苗(2片~3片真叶)阶段,白天20℃~25℃,夜间8℃~10℃为宜。

定植前1d浇透水,并进行低温锻炼,白天15℃~20℃,夜间可保持6℃~8℃,增加抗寒性。整个育苗过

程水分含量保持在70%~80%左右。在高温期育苗需覆盖遮荫网。

6.5.5移栽方法

在畦面上按株距35cm“丁”字形破膜开穴,穴深5cm,穴口直径5cm,将种苗放在穴内,浇稳苗水

后封穴,做到深不埋心,浅不露根。

6.6田间管理

6.6.1缓苗期

待苗子全部移栽完后再浇一次透水缓苗。缓苗后7d~10d浇一次水,每667m2追施允许使用的氮磷

钾总有效含量在15%以上的有机无机复混肥10kg。

6.6.2莲座期

通过控制浇水而蹲苗,当莴笋的心叶与莲座叶平头时应浇头水,每667m2追施允许使用的氮磷钾总

有效含量在15%以上的有机无机复混肥20kg。

6.6.3嫩茎肥大期

保持土壤湿润,4d~5d浇一次小水,每667m2追施允许使用的氮磷钾总有效含量在15%以上的有机

无机复混肥10kg。后期控制浇水次数和水量,以免裂茎。

6.7病虫草害防治

6.7.1防治策略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采用农业措施、物理措施和生物措施防治,配合科学合理地

使用药物防治。

6.7.2农业措施

6.7.2.1培肥地力

运用秸秆还田、增施微生物肥料、休耕、轮作倒茬等方式恢复土壤肥力,用地与养地结合是不断培

育土壤水、肥、气、热等因子之间的相互协调。

6.7.2.2选择优良品种

选用抗病虫、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产量高的品种。

6.7.2.3加强田间管理

通过培育壮苗、温湿度控制、中耕除草、深翻晒垡、清洁田园等栽培管理措施防治病虫草害。

6.7.3物理措施

6.7.3.1采用频振式杀虫灯。

6.7.3.2田间悬挂黄板诱杀蚜虫,每667m2挂30块~40块。

6.7.4生物措施

3

DB62/T2697—2016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