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Z(卫生) 128-2016 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

GBZ(卫生) 128-2016 Specifications for individual monitoring of occupational external exposure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中文简体 废止 页数:2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Z(卫生) 128-2016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标准状态
废止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6-06-28
实施日期
2016-11-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的要求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

发布历史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
起草人:
胡爱英、郭文、曹磊、刘运宏、牛昊巍
出版信息:
页数:20页 | 字数:32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13.100

C5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GBZ1282016

代替—

GBZ1282002

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

Secificationsforindividualmonitorinofoccuationalexternalexosure

pgpp

ㅤㅤㅤㅤ

2016-06-28发布2016-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发布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GBZ1282016

目次

前言…………………………Ⅰ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监测要求…………………2

5个人剂量计选择与使用…………………3

6剂量评价…………………4

7质量保证…………………5

…………………………

8记录档案和报告6

()………………

附录A资料性附录职业外照射个人监测记录和报表8

ㅤㅤㅤㅤ

GBZ1282016

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的要求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0264个人和环境监测用热释光剂量测量系统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188712002

GBZ129职业性内照射个人监测规范

/—用于光子外照射放射防护的剂量转换系数

GBZT1442002

GBZ207外照射个人剂量系统性能检验规范

3术语和定义

ㅤㅤㅤㅤ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外照射个人监测individualmonitorinofexternalexosure

gp

,。

利用工作人员佩带剂量计对个人剂量当量进行的测量以及对测量结果的解释

3.2

最低探测水平;

minimumdetectablelevelMDL

,,

用于评价测量仪器探测能力的统计量值在给定的置信度下一种测量方法能够探测出的区别于本

底值的最小量值。

3.3

异常照射abnormalexosure

p

,。

当辐射源失去控制时工作人员或公众中的成员所接受的可能超过剂量限值的照射异常照射可

以分为事故照射和应急照射。

3.4

调查水平investiationlevel

g

、。

监管部门所规定的有效剂量摄入量或放射性污染等量的数值达到或超过这一数值时应进行

调查。

3.5

名义剂量notionaldose

,、

在个人剂量监测中当工作人员佩带的剂量计丢失损坏或其他原因得不到读数或所得读数不能正

,。

确反映工作人员所接受的剂量时用其他方法赋予该剂量计应有的剂量估算值

1

GBZ1282016

3.6

质量控制剂量计ualitcontroldosimeter

qy

,,。

经标定的已知剂量的专用剂量计用于定期检验测量系统运行状况

3.7

常规监测routinemonitoring

,。

为确定工作条件是否适合继续进行操作在预定场所按预先规定的时间间隔所进行的监测

3.8

任务相关监测task-relatedmonitoring

。,、

为特定操作提供有关操作和管理方面的即时决策而进行的个人监测例如在进入核电厂大型辐

,。

照场等的控制区时除佩带常规个人剂量计外还应佩带报警式个人剂量计所进行的监测

3.9

特殊监测secialmonitorin

pg

,。,,

为了说明某一特定问题而在一个有限期内进行的个人监测例如在进行辐射源事故处理时对

。。

事故应急处理人员所进行的个人监测伤口监测和医学应急监测属于特殊监测

3.10

个人剂量当量ersonaldoseeuivalent

pq

人体某一指定点下面适当深度()。,

d处的软组织内的剂量当量Hd该量既适用于强贯穿辐射也

p

。,;,。

适用于弱贯穿辐射对强贯穿辐射推荐深度d=10mm对弱贯穿辐射推荐深度d=0.07mm

4监测要求

ㅤㅤㅤㅤ

4.1监测的量和单位

4.1.1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的量有:

)(),,,

aH10适用于体表下10mm深处的器官或组织的监测在特定条件下用于有效剂量评价

p

单位为毫希沃特();

mSv

)(),,,

bH3适用于体表下3mm深处的器官或组织的监测用于晶状体剂量评价单位为毫希沃

p

特();

mSv

)(),,,

cH0.07适用于体表下0.07mm深处的器官或组织的监测用于皮肤剂量评价单位为毫

p

希沃特()。

mSv

()(),:/,“”,

4.1.2事故剂量应用深部10mm吸收剂量Dp10表示单位Jkg专用名称为戈瑞符号为

“”。

Gy

4.2监测类型

、。

监测可分为常规监测任务相关监测和特殊监测

4.3监测周期

、、

4.3.1常规监测的周期应综合考虑放射工作人员的工作性质所受剂量的大小剂量变化程度及剂量

。,。

计的性能等诸多因素常规监测周期一般为个月最长不得超过个月

13

4.3.2任务相关监测和特殊监测应根据辐射监测实践的需要进行。

4.4监测程序

监测程序包括以下的内容:

2

GBZ1282016

),、;

a制定监测计划特别要规定监测的类型范围和周期

)选定监测方法;

b

),、、;

c准备监测仪器包括仪器选择调试校准和维修

),;

d实施监测包括监测数据判读和初步处理

)剂量结果计算和评价;

e

)监测记录及其保存;

f

)对上述程序实施全面质量保证。

g

5个人剂量计选择与使用

5.1基本性能要求

、、、、、、

5.1.1测量系统的响应应基本不受如温度湿度灰尘风光磁场电源电压波动和频率涨落等因素

的影响。

,,;

5.1.2测量系统应具有适当的量程要有足够高的灵敏度或足够的最低探测水平对于监测周期为

,,;,

3个月的常规监测其最低探测水平应不高于0.1mSv量程上限应达1Sv对于特殊及事故监测量程

上限应达10Gy。

因能量和角响应引入的不确定度应不大于(置信度)。

5.1.330%95%

在一个监测周期内累积剂量的损失应不大于(置信度)。

5.1.410%95%

5.1.5应具有容易识别的标识和编码。

,、、,。

5.1.6剂量计应具有足够好的机械强度且其大小形状结构和重量合适便于佩带且不影响工作

ㅤㅤㅤㅤ

5.2剂量计选择

,,()。

5.2.1在仅有光子辐射而且光子能量≥15keV时宜使用常规光子个人剂量计监测H10

p

,,

5.2.2对于强贯穿辐射和弱贯穿辐射的混合辐射场弱贯穿辐射的剂量贡献≤10%时一般可只监测

();,,

H10弱贯穿辐射的剂量贡献>10%时宜使用能识别两者的鉴别式个人剂量计或用躯体剂量计和

p

肢端剂量计分别测量()、()。

H10H0.07

pp

,,

对于中子和射线混合辐射场当中子剂量与剂量的比值不超过可只用光子剂量计测

5.2.3γγ10%

,。

定光子剂量然后根据光子剂量监测结果和两者粗略比值计算总剂量

,,

对于中子和射线混合辐射场当中子剂量与剂量的比值超过原则上应使用能分别测

5.2.4γγ10%

(:,

量中子剂量和光子剂量的鉴别式个人剂量计中子剂量测量可使用固体核径迹探测器TLD反照率剂

),,。

量计等分别测定中子和光子的个人剂量当量然后计算总剂量

,,

5.2.5从事可能引起非均匀照射的操作时工作人员除应佩带常规个人剂量计外还应在身体可能受

(、、),

到较大照射的部位佩戴局部剂量计如头箍剂量计腕部剂量计指环剂量计或足踝剂量计等例如在

,。

工作人员近距离进行密封源操作时需要在手指上另外佩戴指环剂量计

(

5.2.6在预期外照射剂量有可能超过剂量限值的情况下例如从事有可能发生临界事故的操作或应急

),,。

操作时工作人员除应佩带常规监测个人剂量计外还应佩带报警式个人剂量计或事故剂量计

5.3剂量计的佩带

,,,

5.3.1对于比较均匀的辐射场当辐射主要来自前方时剂量计应佩带在人体躯干前方中部位置一般

:,。

在左胸前当辐射主要来自人体背面时剂量计应佩带在背部中间

(),

5.3.2对于工作中穿戴铅围裙的场合如医院放射科通常应根据佩带在围裙里面躯干上的剂量计估

。(),

算工作人员的实际有效剂量当受照剂量可能超过调查水平时如介入放射学操作则还需在围裙外

3

GBZ1282016

,。

面衣领上另外佩带一个剂量计以估算人体未被屏蔽部分的剂量

(),

5.3.3对于短期工作和临时进入放射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参观人员和检修人员等应佩带直读式个

,。

人剂量计并按规定记录和保存他们的剂量资料

,

5.3.4当开展质量保证活动发放质量控制的个人剂量计时放射工作人员应按要求将其与常规监测的

个人剂量计同时佩带在同一部位。

5.4个人监测测量系统校准

。,

5.4.1应定期对个人监测测量系统进行校准应使用合适的人体模型进行校准具体要求见

GBZ207。

5.4.2校准的量值应能溯源到国家标准。

6剂量评价

6.1剂量评价一般原则

,。

对职业照射用年有效剂量评价应符合的的规定

6.1.1GB188712002B1.1

、,

对于内外照射并存的情况下应按的的规定来确定是否符合有效剂量

6.1.2GB188712002B1.3

,。

的剂量限值要求其中内照射待积有效剂量按GBZ129的要求进行评价

,,。

当职业照射受照剂量大于调查水平时除记录个人监测的剂量结果外还应作进一步调查本

6.1.3

标准建议的年调查水平为有效剂量/。

5mSva

,

6.1.4当放射工作人员的年个人剂量当量小于20mSv时一般只需用将个人剂量当量视为有效剂量

;,;、

进行评价否则应估算人员的有效剂量当人员的晶状体皮肤和四肢的剂量有可能超过相应的年当量

ㅤㅤㅤㅤ

,,。

剂量限值时不仅应给出年有效剂量还应估算其年当量剂量

6.2剂量评价方法

,()进行个人剂量评价。

6.2.1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一般应依据测得的个人剂量当量Hd

p

,

6.2.2当放射工作人员的年受照剂量低于相应限值时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得到的个人剂量当量

()。,():

可直接视为有效剂量当接近相关限值时如果需要可按如式估算有效剂量

Hd1E

p

()……()

ECHd1

=

PEp

式中:

()———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得到的个人剂量当量;

Hd

p

———,/;

C个人剂量当量到有效剂量的转换系数对中子其值可参考的附录对光

PEGBZT202E

,():

子可用式计算

2

/……()

CCC2

=

PEkEkP

式中:

———,/—;

CkE空气比释动能到有效剂量的转换系数其值可参考GBZT1442008附录D

———,/—。

CkP空气比释动能到个人剂量当量的转换系数其值可参考GBZT1442008附录C

,,,

6.2.3当人员接受的剂量很大时如果需要也可用模体模拟测量的方法估算出主要受照器官或组织

,():

的当量剂量H再按式估算有效剂量E外

T3

外·……()

E=WH3

∑TT

式中:

———,();

外有效剂量中的外照射分量单位为毫希沃特

EEmSv

———,();

主要受照器官或组织的当量剂量单位为毫希沃特

HTTmSv

4

GBZ1282016

———受照器官或组织的组织权重因子

WTT

(),():

对于工作人员穿戴铅围裙例如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情况可采用式估算有效剂量外

6.2.44E

外……()

E0.5H0.025H4

=W+N

式中:

———,();

外有效剂量中的外照射分量单位为毫希沃特

EEmSv

———铅围裙内腰部附近佩戴的个人剂量计测得的(),();

HWHp10单位为毫希沃特mSv

———(),()。

HN铅围裙外颈部附近佩戴的个人剂量计测得的H10单位为毫希沃特mSv

p

7质量保证

7.1一般要求

7.1.1应将质量保证始终贯穿于从监测计划制定到结果评价的全过程。

,,

7.1.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的实施应制定完备的个人监测计划制定个人监测计划时应同时制定

质量保证计划。

7.1.3质量保证至少应达到以下要求:

)、、;

a选用符合要求工作正常的剂量计设备和仪器

)/;

b定期检定校准和维护使用的设备和仪器

)定期比对选用的测量方法;

c

)按的要求进行外照射个人剂量系统性能质量控制;

dGBZ207

)按本标准的规定进行剂量评价;

e

)按本标准的要求记录和保存监测数据;

f

ㅤㅤㅤㅤ

),;

对相关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由合格的人员进行监测工作

g

),。

h应积极参与实验室间的相互比对一般1~2年一次

7.2个人剂量计的质量控制

,。

7.2.1个人剂量计除应满足5.1的基本性能要求外还应符合GB10264规定的其他相应要求

7.2.2应使用能提供本底信息的对照剂量计。

,。

7.2.3应使用质量控制剂量计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可靠

,,。

7.2.4为控制使用的个人剂量探测器的分散性在每次监测实施前应进行筛选合格后方可使用

7.3实验室和剂量测量系统的质量控制

实验室和剂量测量系统的质量控制按GBZ207要求进行。

7.4实施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

、、、。

7.4.1应制定和严格遵守剂量计发放佩带运输回收和保存等环节的操作规程

7.4.2个人剂量计在非工作期间应避免受到任何人工辐射的照射。

,,

7.4.3对从事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的操作的工作人员进行监测时剂量计应加密封套以防止放射性污

。,,

染剂量计回收后应作放射性表面污染检查若发现污染应及时去污并在剂量读数记录上加注说明其

对示值的影响。

,:

7.4.4在个人监测中应按下述要求进行数据处理

),;

a应使用适宜的统计学方法以尽量减少数据处理过程中可能产生和积累的相对偏差

),;

b应注意测量数据有效数字的正确表示数据有效数字的位数应恰当反映该测量值的准确度

),,。

c对异常数据的剔除应在现场用复查的方法或使用适宜的统计学方法剔除异常数据在剔除

5

GBZ1282016

,,。

异常数据的同时还应检查和分析其产生原因并记录在案

7.5不确定度的要求

,()。

7.5.1在实验室条件下剂量测量的相对不确定度应优于10%95%置信度

7.5.2对于现场测量:

),(

a当监测的剂量水平接近或超过剂量限值时对光子辐射其相对不确定度应不超过50%95%

),;

置信度对电子和能量未知的中子其不确定度的要求可允许更宽些

),,,

b当监测的剂量水平低于剂量限值时对任何辐射可进一步放宽对不确定度的要求直到相对

不确定度不超过(置信度)。

100%95%

7.5.3不确定度的评定的具体方法见GBZ207。

8记录档案和报告

8.1记录

8.1.1一般要求:

):、、、、、,

a记录应包括监测计划预处理测量校准个人监测结果质量保证和剂量评价等内容必要

时应包括工作场所监测的结果;

)、、;

b应清楚扼要准确地记录完整监测过程

),。,

c采用多种方式备份监测记录妥善保存原始记录数据便于在剂量估算方法变化时对剂量数

据的复核;

),

d应准许放射工作人员查询本人职业照射记录职业健康管理人员查询相关职业照射记录及有

ㅤㅤㅤㅤ

关资料。

8.1.2外照射个人监测结果应记录在统一的表格上:

)职业照射的分类见附录的表;

aAA.1

)、;

b常规监测结果的记录和评价报告格式见表A.2表A.3和表A.4

)工作人员因事故或应急受到的过量照射调查结果格式见表。

cA.5

8.1.3可疑结果复查和剂量调查:

,,

当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个人监测结果异常时应对其受照情况进行复查并将复查结果附在其相应

。:

的个人监测记录中复查项目至少应包括

)监测日期;

a

)异常情况概述;

b

)辐射场复查结果;

c

)复查结论;

d

)复查人员签名;

e

),。

f当监测结果超过调查水平时应按表A.5所示的格式进行调查

8.1.4名义剂量的确定:

)、、,

a当剂量计丢失损坏因故得不到读数或所得读数不能正确反映工作人员所接受的剂量时应

尽量确定其名义剂,;

量并将名义剂量及其确定方法记入监测记录

)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以下方法之一确定名义剂量:

b

———用同时间佩带的即时剂量计记录的即时剂量估算剂量;

———用同时间场所监测的结果推算剂量;

———用同一监测周期内从事相同工作的工作人员接受的平均剂量;

———,()/。

用工作人员前年度受到的平均剂量即名义剂量前年度剂量监测周期

=×d365

6

GBZ1282016

:,

8.1.5监测结果小于最低探测水平的记录当工作人员的外照射个人监测结果小于MDL时应记录为

/。

12MDL

8.2档案

,

8.2.1个人监测档案除了包括放射工作人员平时正常工作期间的个人剂量记录外还应包括其在异常

(),

情况事故或应急下受到的过量照射记录核查登记见表A.5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异常情况下过量

照射核查登记表。

8.2.2职业照射个人监测档案应终生保存。

8.3报告

,/

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在完成一个监测周期的监测任务后应在个月内出具检测检验

8.3.11

,。

报告格式见表A.2和表A.3

,、、

8.3.2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应及时整理汇总计算和分析本区域内每年度放射工作人员职业

,。

性外照射个人监测数据以便掌握个人剂量和集体剂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分布情况

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检测结果按表表格式填好后按规定逐级报告审管部门或其授

8.3.3A.6~A.9

。。

权机构监测中发现异常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