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13/T 14-2020 冬种马铃薯-甜玉米-中晚稻三熟轮作高效生产技术规程
DB4413/T 14-2020 Winter Potato-Sweet Corn-Mid-Late Rice Three-in-One Rotation High Efficiency 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0年06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B05
DB4413
惠州市地方标准
DB4413/T14—2020
冬种马铃薯-甜玉米-中晚稻三熟轮作高效
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forefficientproductionofwinterpotato-sweetcorn-middle
latericerotation
2020-06-03发布2020-07-03实施
惠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413/T14—2020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由惠州市农业农村局提出。
本文件起草单位:惠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小波、钟元和、刘晓津、曾海泉、安康、索海翠、汤倩、李成晨、罗焕明、
王丽、刘计涛、朱江敏、苏晓、单建伟、刘建华。
I
DB4413/T14—2020
冬种马铃薯-甜玉米-中晚稻三熟轮作高效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冬种马铃薯-甜玉米-中晚稻轮作高效生产的术语与定义、产地环境条件及种植生产技
术。
本文件适用于惠州区域薯稻三熟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标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5084农业灌溉水质标准
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29377马铃薯脱毒种薯级别与检验规程
NY/T390水稻育秧塑料钵体软盘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3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冬种马铃薯(Winterpotato)
生长季节主要在冬季,在10月中下旬~11月中下旬播种,次年2月中下旬~3月中下旬收获的马
铃薯称为冬种马铃薯。
3.2
中晚稻(Middlelaterice)
6月中旬前播种,10月中上旬收获的水稻称为中晚稻。
3.3
复种(Multi-cropping)
1
DB4413/T14—2020
在同一田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两季或两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3.4
轮作(Rotation)
在同一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3.5
三熟制(Triple-croppingsystem)
在同一田块上,一年种植三季作物的种植模式为三熟制。
3.6
水旱轮作(Paddy-uplandrotation)
在同一块田地,水稻与旱地作物轮换种植的方式。
3.7
茬口衔接(Stubbleconnection)
在同一块田地上轮作复种,安排种植前后不同种类、品种的作物,使它合理的搭配和衔接。一般在
10月中下旬~次年3月为冬种马铃薯期,3月中下旬~6月上旬为种植甜玉米期,在6月下旬~9月上
旬为种植晚稻期。
4产地环境条件
4.1要求选择交通方便、土质疏松,水源充足,保水保肥力强的沙壤稻田土,土质过粘或过沙均难以
实现高产高效的目标。冬种马铃薯忌用前茬种植为花生和茄科等作物的土地,以避免青枯病、病毒病等
病害的发生。
4.2产地无霜期大于350d,冬季气温凉爽、光照充足。
4.3土壤为沙壤土或壤土,有机质含量高,肥力较高,土壤呈中性或偏微酸性,并符合GB15618的
规定。
4.4种植土地排灌方便,灌溉水符合GB5084的规定。
5种植生产技术
5.1茬口安排
按照冬种马铃薯-甜玉米-中晚稻三熟轮作的方式种植。
5.2品种选择
5.2.1冬种马铃薯
2
DB4413/T14—2020
马铃薯宜选优质、商品性好的鲜食型或加工型品种,如粤引85-38、陇薯7号、云薯901、大西洋、
华薯9号等。
5.2.2甜玉米
甜玉米宜选用丰产性和品质性状好的品种,如惠甜9号、粤甜28、正甜68等。
5.2.3中晚稻
中晚稻宜选用优质、高产、株型紧凑、抗倒、分蘖力较强、抗逆性好的早、中熟品种,如黄广油占、
华航52号、丰优丝苗等品种。
5.3冬种马铃薯栽培技术
5.3.1整地与起畦
先用犁翻、耙平,开沟起畦,畦宽120cm(包沟),畦沟底宽20cm、深25cm,开好中沟以便施入
基肥,清理畦沟、平整畦面。
5.3.2种薯选择与处理
5.3.2.1种薯选择:选择脱毒种薯,质量符合GB/T29377规定。
5.3.2.2种薯处理:种薯切块重约25g~40g,确保每个薯块上有1到2个芽眼,并用75%酒精对切刀
进行消毒。种薯切好后,按照双飞粉50kg:甲基托布津500g:中生菌素75g的比例混匀后或用马铃薯
专用拌种剂对切块种薯进行拌种消毒。
5.3.3播种
5.3.3.1播种温度:土壤表层以下8cm~12cm处的地温不高于25℃。
5.3.3.2播种深度:播种深度在6cm~8cm。
5.3.3.3播种密度:根据不同的品种和不同的用途确定适宜密度,常用的播种密度为每667m2地3500
株~5000株。
5.3.3.4覆盖技术:根据当地生产条件及习惯,可选择稻䓍、农膜等覆盖。
5.3.4田间管理
5.3.4.1培土
马铃薯出苗后,要及时定苗,每株留最健壮的1个~2个主茎,其他的弱苗应该及时剪除。培土分
两次进行,在第二次施肥前先进行培土,要求畦面全覆盖,不留空白;第二次培土在封行前进行,主要
是清沟补土,培土时应尽量避免损伤茎秆。
5.3.4.2施肥
施肥原则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基肥为主,追肥为辅;适施氮肥,增施钾肥:
——基肥占全期施肥量60%以上,以腐熟有机肥为主,一般每667m2施鸡粪300kg~400kg或其他
禽畜粪800kg~1000kg加过磷酸钙25kg~30kg拌匀堆沤腐熟(15d左右)后,加复合肥(氮、磷、钾含量
各为15%,下同)25kg、硫酸钾或氯化钾5kg~7.5kg、硼砂2kg、敌百虫粉剂3kg混匀,整地时在畦中
开深5cm施肥沟,施后盖土;
3
DB4413/T14—2020
——追肥一般施3次,每次施肥间隔7d~10d。前期追施氮肥为主,以促进幼苗早生快长;后期要增
施钾肥,以促进薯块膨大。第1次追肥在出苗80%时施提苗肥,每667m2施复合肥5kg、尿素3kg~
4kg;第2次在6片~8叶期施发棵肥,每667m2施复合肥7.5kg、尿素、硫酸钾或氯酸钾各3kg~4kg;
第3次在10叶~12叶期或薯块有鸡蛋大小时施壮棵、膨大肥,每667m2施复合肥8kg~10kg、硫酸钾
或氯酸钾5kg。每次追肥每667m2兑水2000kg~2500kg淋施。3次追肥以后用0.2%“云大120”+0.3%
磷酸二氢钾溶液根外喷施1次~2次。
5.3.4.3水分管理
灌水方式可以采用沟灌、滴管和喷灌等方式,在马铃薯生长不同时期一定要控制好马铃薯生长土壤
的水分含量。出苗期土壤田间持水量应保持在65%~70%;块茎形成期田间持水量应保持在70%~80%;
块茎膨大期田间持水量应保持在70%~85%;成熟期田间持水量应保持在60%以下。
5.3.5病虫草害防治
5.3.5.1主要病虫害有:青枯病、晚疫病、病毒病、疮痂病、蚜虫为主。
5.3.5.2防治原则: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
5.3.5.3农业防治:包括选用抗病、抗虫品种,使用脱毒种薯,提前剔除带病种薯,轮作倒茬。
5.3.5.4物理防治:主要包括利用灯光、机械捕捉害虫,机械或人工除草,也可覆膜防草或化学药剂除
草。
5.3.5.5生物防治:利用小椿象防治蚜虫,昆虫病原线虫防治蝼蛄,斯氏线虫防治马铃薯块茎蛾。
5.3.5.6化学防治:见附录A。
5.3.6收获与贮藏
根据市场价格、天气状况来确定收获时间。收获时,避免雨天,注意尽量减少机械损伤、降低薯块
破损率。收获后的薯块应贮藏在宽敞、阴凉、通风的室内或冷库。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JB/T 12566-2015 核电用隔膜压缩机 技术条件 2015-10-10
- JB/T 9458-2015 雨量器 技术条件 2015-10-10
- JB/T 12474.4-2015 焦炉机械 第4部分:推焦机 2015-10-10
- JB/T 5548.1-2015 电动激振器 第1部分:型式和基本参数 2015-10-10
- JB/T 7458-2015 双盘搅拌冷却机 技术条件 2015-10-10
- JB/T 9963.1-2015 楔形模横轧机 第1部分: 型式与基本参数 2015-10-10
- JB/T 12548-2015 外抽式真空包装机 2015-10-10
- JB/T 12550-2015 气动减压阀 2015-10-10
- JB/T 5548.2-2015 电动激振器 第2部分:技术条件 2015-10-10
- JB/T 12519.1-2015 粉末冶金液压机 第1部分:型式与基本参数 2015-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