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497-2006 有机食品 婺源绿茶 生产技术规程
DB36/T 497-2006 Organic food, Wuyuan green tea 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06年04月
-
2018年09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备案号:18815-2006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6/T497—2006
有机食品婺源绿茶生产技术规程
2006-04-29发布2006-07-01实施
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6/T497—2006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基地规划与建设......................................................................1
4种苗................................................................................1
5栽种要求............................................................................3
6树冠管理............................................................................3
7土壤管理和施肥......................................................................4
8病、虫、草害防治....................................................................5
9茶树修剪与采摘......................................................................5
10转换期.............................................................................6
11平行生产...........................................................................6
12试验方法...........................................................................6
附录A(规范性附录)有机茶园允许和限制使用的土壤培肥和改良物质.......................7
附录B.................................................................................8
(规范性附录)有机绿茶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8
附录C(规范性附录)有机绿茶病虫害防治允许和限制使用的物质与方法.....................9
附录D(规范性附录)有机绿茶生产中使用其他物质的评估................................10
I
DB36/T497—2006
前言
本标准由上饶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婺源县茶业协会、婺源县茶业局、婺源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共同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吕和生、詹成业、李灶龙、金元养、余新祖、程德宝、程军斌。
II
DB36/T497—2006
有机食品婺源绿茶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有机食品婺源绿茶的基地规划与建设、种苗、栽种要求、树冠管理、土壤管理和施肥、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茶树修剪与采摘、转换期、平行生产、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婺源县行政区域内的婺源绿茶的生产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1767-1989茶树种子和苗木
GB/T14551-2003动、植物中六六六和滴滴涕测定的气相色谱法
GB/T19630.1-2005有机产品第1部分:生产
NY227-1994微生物肥料
NY5196-2002有机茶
NY5197-2002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
NY5199-2002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
3基地规划与建设
3.1有机茶生产基地应按NY5199-2002的要求进行选择。
3.2基地规划、道路和水利系统、茶园开垦、茶园生态建设均应按NY5197-2002的有关要求执行。
3.3每隔2公顷~3公顷茶园设立一个地头积肥坑。并提倡建立绿肥种植区。尽可能为茶园提供有机
肥源。
3.4制定和实施有针对性的土壤培肥计划,病、虫、草害防治计划和生态改善计划等。
3.5建立完善的农事活动档案,包括生产过程中肥料、农药的使用和其他栽培管理措施。
4种苗
4.1苗木要求
4.1.1应选择有机种子或种苗。当从市场上无法获得有机种子或种苗时,可以选用未经禁用物质处理
过的常规种子或种苗,但应制订获得有机种子和种苗的计划。
4.1.2禁止使用基因工程繁育的种子和苗木。
4.1.3新发展茶园,应选择适应性强、产量高、发芽早、适制性广的优良无性繁殖品种,如上梅洲、
鄣科1号、龙井43、迎霜、乌牛早等。
4.1.4上溪早等群体有性品种,抗逆性强,香高味浓,适宜婺源茶区栽培,其原有的茶园应采取更新
改造措施,提高产量和复壮树势。
4.1.5苗木分级以一足龄苗高、茎粗、根长为主要依据,着叶数、一级分枝数为参考指标,分为一级、
二级。低于二级标准的苗木不得作为生产性商品苗出圃。
4.1.6苗木的质量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1
DB36/T497—2006
表1苗木的质量要求
苗高茎粗根长着叶数一级分枝数
级别检疫性病虫害
(cm)(mm)(cm)(片)(个)
一级>30>3.0>12>8>1
不得检出
二级20~301.8~34~126~80~1
4.1.7苗木插穗应来自于良种母本园的木质化或半木质化当年健壮新枝。
4.1.8检验方法
4.1.8.1苗高
用卷尺测量苗木根颈处至苗顶端的长度。
4.1.8.2茎粗
用游标卡尺测量距根颈向上10cm处的苗干直径。
4.1.8.3根长
用卷尺测量苗木根颈处至根尖的长度。
4.1.8.4一级分枝数
从苗木主干上长出的具有二片以上真叶或枝长3.3cm以上的分枝数。
4.1.8.5着叶数
起苗时苗干上保存的真叶片数。
4.1.9检验规则
4.1.9.1组批
以相同自然条件、管理方法进行培育的同一苗圃、同一品种、同一等级、同一天起苗的苗木为一批。
4.1.9.2抽样方法
样本从已起苗捆扎的苗木中随机取样,按表2的规定进行。
表2苗木随机取样单位为株
批量数样本数
≤1000050
10001~50000100
50001~100000200
>100000300
4.1.9.3批合格判定
对抽取的样本苗木逐株检验,同一株中有一项不合格就判为不合格。根据检验结果,计算出样本中
的合格株数和不合格株数。当不合格株数不大于5%时,判该批为合格。当不合格株大于5%,判该批不合
格。对不合格批重新分级后按表2重新抽样检验。
4.1.9.4生产单位对检验合格的种苗,应由本单位质检部门核发合格证书,严禁不合格种苗或低一级
作高一级种苗出场(圃)销售。
4.2包装、标志、运输、贮存
4.2.1苗木以100株扎成一小捆,500株扎成一大捆。可以散装也可用蒌筐等盛装。长途运输,苗木
根部应用黄泥浆蘸根或填充松枝等物保湿。
2
DB36/T497—2006
4.2.2向外调运的种苗,在运输前应经过检疫并附检疫证书。
4.2.3苗木在装车时,不能堆压过紧,堆放过高。装车后及时启运,并有防晒、防淋措施。
4.2.4起苗后的苗木应放在库棚内,防止风吹、日晒、雨淋,贮存日期一般不得超过3天。
4.2.5起苗后来不及种植的苗木,应进行假植。
5栽种要求
5.1定植时间
定植时间按表3规定。
表2茶苗定植时间
项目时间
春季定植2月中旬至3月上旬
秋季定植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
5.2定植密度
定值密度按表4规定。
表3新植茶园定植要求
行距(cm)
株距茶苗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QB/T 1953-2007 食品添加剂 枣子酊 2007-10-08
- QB/T 4021-2010 拉链机械 自动定寸去齿机 2010-04-22
- NB/T 20023-2010 核电厂建设项目费用性质及项目划分导则 2010-05-24
- CB/T 4133-2011 船用耐火窗 2011-06-15
- JB/T 11602.2-2013 无损检测仪器 X射线管电压的测量和评定 第2部分: 用厚滤光板法作持久校验 2013-12-31
- NB/T 20008.2-2010 压水堆核电厂用其他材料 第2部分:蒸汽发生器、反应堆冷却剂泵和主蒸汽管路支撑件用锰-钼-钒合金钢铸件 2010-05-24
- SL 386-2007 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 2007-07-14
- NB/T 20016-2010 人因工程在核电厂基于计算机的监测和控制显示设计中的应用 2010-05-24
- JC/T 835-2011 水泥工业用取料机 技术条件 2011-12-20
- DL/T 356-2010 局部放电测量仪校准规范 2010-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