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2288-2013 水稻有害生物安全控制技术规程

DB37/T 2288-2013

山东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9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7/T 2288-2013
标准类型
山东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3-04-01
实施日期
2013-05-01
发布单位/组织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山东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稻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及水稻有害生物治理过程中农药的使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辖区范围内水稻有害生物安全控制。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山东省植物保护总站
起草人:
林彦茹、公义、任宝珍、王玉正、孙作文、郑成民、杨万海。
出版信息:
页数:9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

B16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2288-2013

水稻有害生物安全控制技术规程

2013-04-01发布2013-05-01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7/T2288-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植物保护总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彦茹、公义、任宝珍、王玉正、孙作文、郑成民、杨万海。

I

DB37/T2288-2013

水稻有害生物安全控制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稻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及水稻有害生物治理过程中农药的使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辖区范围内水稻有害生物安全控制。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有害生物

对经济植物造成经济损失的生物,包括病原物、虫、螨、草、鼠、软体动物等。

2.2

综合治理

从植物生态系的整体出发,充分发挥各种因素的自然控制作用,协调运用农业措施、生物措施、物

理措施、化学措施等各种防治措施,安全、经济、有效地将有害生物造成的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

下的植保技术体系。

2.3

农业措施

通过耕作栽培措施或利用选育抗病、抗虫作物品种防治有害生物的方法。

2.4

生物措施

利用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控制有害生物发生或减轻其危害的方法。

2.5

生态控制

按照作物的生长发育要求调节生态环境,使其满足各项指标要求,同时不利于有害生物的发生繁殖,

达到既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又能控制有害生物发生危害的目的。

2.6

物理措施

1

DB37/T2288-2013

利用各种物理因素、机械设备及现代化工具来防治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的方法。

2.7

化学防治

用化学农药防治有害生物的方法。

2.8

安全间隔期

经残留试验确证的农药实际使用时采收距最后一次施药的间隔天数。

2.9

防治指标

本标准所指防治指标是采取化学防治措施有害生物发生的最低种群密度或发生程度。

3防治对象及其防治指标

3.1纹枯病

病株率10%。

3.2稻瘟病(叶瘟)

病叶率10%。

3.3稻瘟病(穗瘟)

病穗率6%

3.4水稻条纹叶枯病

病株率10%

3.5稻飞虱

500头/百墩。

3.6稻纵卷叶螟

20头/百墩。

3.7二化螟

枯鞘株率3%。

3.8稻蝗

2头/m2。

3.9蓟马

2

DB37/T2288-2013

200头/m2。

3.10灰飞虱

10头/m2。

4综合治理技术

4.1播种期

4.1.1农业措施

4.1.1.1因地制宜选用农艺性状好的抗耐病虫良种。

4.1.1.2采用30目~40目防虫网育秧。

4.1.1.3采用合理耕作制度,轮作换茬、种养结合,健身栽培及冬闲翻耕晒土等农艺措施,减少有害

生物的发生。

4.1.1.4催芽前选晴天晒种2~3天;泥水选种,泥水浓度以鸡蛋浮出水面约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