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4351-2024 退化林修复技术规程
GB/T 44351-2024 Code of practice for degraded forest remediation and restoration
基本信息
本文件适用于退化用材林和防护林修复,其他林种参照执行。
发布历史
-
2024年09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产业发展规划院
- 起草人:
- 张炜、吴秀丽、雷相东、张晓红、刘羿、杨惠、刘宪钊、国红、高文强、谢阳生、马浩、刘畅、何潇、向玮、何怀江、张忠辉、罗也、明安刚、李玉杰
- 出版信息:
- 页数:21页 | 字数:37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6502040
CCSB.6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4351—2024
退化林修复技术规程
Codeofpracticefordegradedforestremediationandrestoration
2024-09-29发布2024-09-29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44351—2024
目次
前言
…………………………Ⅲ
范围
1………………………1
规范性引用文件
2…………………………1
术语和定义
3………………1
总则
4………………………2
技术程序
5…………………2
退化林判别
6………………2
退化等级划分
7……………3
修复措施选择
8……………3
作业设计
9…………………7
修复作业施工
10……………8
质量评价
11…………………9
档案管理
12…………………9
附录规范性退化林判别指标及修复措施对应表
A()…………………10
附录资料性退化林修复作业设计表样式
B()…………13
Ⅰ
GB/T44351—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标准化工作导则第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GB/T1.1—2020《1:》
起草
。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
本文件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提出
。
本文件由全国营造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SAC/TC385)。
本文件起草单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吉林省
:、、、
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产业发展规划院
、、。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炜吴秀丽雷相东张晓红刘羿杨惠刘宪钊国红高文强谢阳生马浩
:、、、、、、、、、、、
刘畅何潇向玮何怀江张忠辉罗也明安刚李玉杰
、、、、、、、。
Ⅲ
GB/T44351—2024
退化林修复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退化林修复的总则和程序规定了退化林判别退化等级划分修复措施选择作业设
,、、、
计文件编制修复作业施工质量评价与档案管理等要求
、、。
本文件适用于退化用材林和防护林修复其他林种参照执行
,。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
本文件
。
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
GB/T15163()
造林技术规程
GB/T15776
森林抚育规程
GB/T15781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
GB/T26424
森林采伐作业规程
LY/T1646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
31
.
退化林degradedforest
受到人为干扰或自然灾害影响森林结构发生逆向改变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或生产力持续性明
,,
显下降依靠自然力短期内难以恢复的森林
,。
32
.
退化林修复degradedforestremediationandrestoration
通过采取科学的人为措施改善退化森林结构提高森林质量恢复森林功能促进森林正向演替的
,,,,
活动或过程
。
33
.
目标林相targetforest
根据地带性顶极森林群落或按照特定培育目标确定的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的森林特征
,。
注通常用树种组成群落结构和蓄积量等指标来描述
:、。
34
.
全周期修复设计fullcycleremediationandrestorationdesign
按照森林发育阶段从退化林现状到目标林相的全过程做出系统性的修复措施设计
,,。
35
.
竞争生长阶段competitivegrowthstage
森林郁闭后林木互利竞争出现树高快速生长的发育阶段
,。
1
GB/T44351—2024
36
.
质量选择阶段qualityselectionstage
林木间出现明显的互斥竞争并显著分化相邻竞争林木表现为明显的优势木和被压木特征林下开
,,
始出现天然更新幼苗幼树的发育阶段
。
37
.
疏透度lightpenetratingporosity
林带纵断面透光孔隙总面积与林带纵断面垂直投影面积之比
。
注表示林带疏密状况和透风程度的指标其大小取决于林带每行树木的株数和林带宽度
:,。
4总则
41尊重自然科学修复遵循地带性森林群落演替规律人工修复与自然恢复相结合科学确定修复
.,。,,
方式提升森林自我修复能力和稳定性促进森林生态系统正向演替
,,。
42目标导向全周期设计围绕森林全生命周期培育过程合理确定目标林相根据森林发育阶
.,。,,
段开展修复设计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系统多种功能
,,。
43因地制宜因林施策根据区域自然地理条件依据退化林类型退化程度和退化成因合理安排
.,。,、,
修复措施提高退化林修复的针对性提升作业施工质量
,,。
44保护生境保持水土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原生植被提高水土保持功能保护野生动物栖
.,。,,,
息地避免生境破碎化
,。
5技术程序
退化林修复技术程序包括退化林判别退化等级划分修复措施选择作业设计文件编制修复作业
、、、、
施工质量评价和档案管理等
、。
6退化林判别
61退化乔木林
.
611通用指标
..
处于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阶段防护林可包括过熟林阶段或处于竞争生长和质量选择阶
、(),
段并符合以下判别指标之一的乔木林
,:
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导致死亡木濒死木株数比例大于或发生松材线虫等林业检疫性有
a),、20%,
害生物灾害短期内难以恢复健康
,;
郁闭度小于或等于半干旱区干旱区和极干旱区郁闭度小于或等于且依靠自然力
b)0.4(、0.3),
难以恢复半干旱区干旱区和极干旱区范围按执行
。、GB/T15776。
注濒死木指断枯梢以上的林木
:()1/3。
612退化天然乔木林
..
符合或以下判别指标之一的天然乔木林
6.1.1:
多代萌生林或萌生起源的林木株数比例大于且缺乏目的树种实生林木个体
a),80%;
过伐等原因造成树种组成林层等森林结构逆向演替且目的树种组的株数胸高断面积或
b)、,()、
蓄积比例低于森林主导功能持续性下降
40%,;
2
GB/T44351—2024
具有自然繁育能力的优良林木个体数量小于株2或天然更新等级不良天然更新等级
c)30/hm,,
评定按执行
GB/T26424。
613退化人工乔木林
..
符合或以下判别指标之一的人工乔木林
6.1.1:
未做到适地适树或在不适宜生长乔木的地块造林造成林分严重衰退
a),;
用材林多代连作导致林木生长严重退化
b);
林内级级木小于株2或级级木株数比例大于林木分级按
c)Ⅰ、Ⅱ30/hm,Ⅳ、Ⅴ50%,GB/T15781
执行
;
防护林密度过高林层单一林木生长受限导致衰退
d),,;
防护林处于过熟林阶段林木生长衰退防护功能显著下降
e),,;
防护林带出现多株带条状死亡导致疏透度以上或连续断带长度大于林带平均树高
f)、(),0.6,
倍且缺带总长度占比大于
220%。
62退化灌木林
.
符合以下判别指标之一的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
:
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死亡木和濒死木株数比例大于或发生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灾害短
a),20%,,
期内难以恢复健康
;
未及时平茬或过度放牧啃食等因素造成生长势衰弱生态功能持续性下降
b),、,,。
63退化竹林
.
符合以下判别指标之一的竹林
:
死亡竹株数比例大于
a)20%;
毛竹竹龄年其他竹竹龄年及以上株数比例大于
b)8(6)50%。
7退化等级划分
退化等级分为一般退化和重度退化具体划分要求按附录执行
,A。
8修复措施选择
81通用要求
.
退化林修复措施包括补植补播采伐修复更替修复渐进修复平茬复壮和辅助措施等退化林修
、、、、。
复措施选择按附录执行
A。
包括以下内容
:
根据退化林特征退化等级和修复目标等合理确定修复措施单一修复措施难以实现修复目
a)、,,
标时应综合采取多种修复措施
,;
结合森林主导功能和立地条件科学选择补植或更新树种优先选用乡土树种或珍贵树种培
b),,,
育混交林
;
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封育管护修枝钩梢立地管理等辅助措施不作为单独修复措施应与其
c)、、、、,
他修复措施配套实施
;
不应将天然林通过修复改造为人工林
d);
退化林修复涉及的采伐使用抚育采伐低产低效林改造等类型限额
e),、。
3
GB/T44351—2024
82补植补播
.
821适用条件
..
适用以下任一条件
:
郁闭度小于或等于半干旱区干旱区和极干旱地区郁闭度小于或等于且依靠自然力
a)0.4(、0.3),
难以恢复的乔木林
;
缺乏目的树种需要调整树种结构提升主导功能且郁闭度小于或等于的乔木林
b),、0.5;
具有自然繁育能力的优良林木个体数量小于株2天然更新等级不良且不具备目的树
c)30/hm,
种天然更新条件的郁闭度小于或等于的天然乔木林
0.5;
断带缺带的退化防护林带
d)、。
822技术要求
..
应符合如下要求
:
结合培育目标选择与现有树种互利相容且能从林下生长到主林层的树种
a),,;
针叶纯林补植固氮食源蜜源彩叶等阔叶树种提高生物多样性
b)、、、,;
合理选择补植补播树种优先采用良种壮苗
c),;
根据目的树种林木分布特征结合微生境合理配置补植树种和补植点
d),,;
合理确定补植密度补植目的树种株数不低于株2且林内无直径大于主林层平均高
e),450/hm,
的林窗
;
补植补播后应适时开展抚育管护
f),。
83采伐修复
.
831适用条件
..
适用以下任一条件
:
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导致死亡木和濒死木株数比例大于或发生松材线虫等林业检疫性
a),20%,
有害生物灾害需要清除受害木病源木枯死木等的乔木林
,、、;
缺乏目的树种需要为天然更新或补植目的树种提供生长空间的乔木林
b),;
多代萌生林或萌生起源的林木株数比例大于且缺乏目的树种实生林木个体的天然林
c),80%;
林内级级木小于株2或级级木株数比例大于的用材林
d)Ⅰ、Ⅱ30/hm,Ⅳ、Ⅴ50%;
因密度过高林层单一林木生长受限导致衰退的人工防护林
e),,;
处于过熟林阶段林木生长衰退防护功能显著下降的人工防护林
f),,;
毛竹竹龄年其他竹竹龄年及以上株数比例大于的竹林
g)8(6)50%。
832技术要求
..
应符合如下要求
:
采伐方式不包括皆伐采伐技术按执行
a),LY/T1646;
优先采伐干扰树或级级木需要调整树种结构或促进天然更新时适度采伐其他林木或
b)Ⅴ、Ⅳ;,
级林木
Ⅲ;
采取群团状采伐时伐后形成的最大林窗直径不超过周围林木平均高相邻林窗间隔不小于周
c),,
围林木平均高
;
采伐后郁闭度低于半干旱区干旱区和极干旱区郁闭度低于或出现林窗时应及时
d)0.4(、0.3),,
补植补播
;
4
GB/T44351—2024
竹林采伐后补植阔叶树种形成竹阔混交林
e),。
84更替修复
.
841皆伐更新
..
8411适用条件
...
适用以下任一条件
:
未做到适地适树或在不适宜生长乔木的地块造林造成林分严重衰退的人工乔木林
a),;
多代连作导致林木生长严重退化的人工用材林
b);
林内级木级木小于株2或级木级木株数比例大于的人工用材林
c)Ⅰ、Ⅱ15/hm,Ⅳ、Ⅴ80%;
处于过熟林阶段林木生长衰退防护功能显著下降的人工防护林
d),,;
毛竹竹龄年其他竹竹龄年及以上株数比例大于的竹林
e)8(6)80%。
8412技术要求
...
应符合如下要求
:
采伐技术按执行
a)LY/T1646;
保留母树珍稀林木生长良好且有培育价值的实生林木
b)、、;
伐后及时更新更新造林技术按执行
c),GB/T15776;
不适宜种植乔木的地块应修复为灌木林灌草植被或稀树草原
d),、;
竹林采伐后修复为阔叶林
e);
天然林和国家级公益林以及北方坡度以上南方坡度以上的乔木林不应采取皆伐
f),25°、35°,
更新
。
842林冠下更新
..
8421适用条件
...
符合的之一
8.4.1.1b)、c)、d)。
8422技术要求
...
应符合如下要求
:
更新技术按执行
a)GB/T15776;
更新应选择与现有树种互利相容且能从林下生长到主林层的树种
b),;
待更新层形成后再适当伐除上层林木应保持混交状态避免改造成目的树种纯林
c),,;
采伐技术按执行
d)LY/T1646;
保留母树珍稀林木生长良好且有培育价值的实生林木
e)、、。
843渐进更新
..
8431适用条件
...
适用以下任一条件
:
出现多株带条状死亡导致疏透度以上或者连续断带长度大于林带平均树高倍且
a)、(),0.6,2,
缺带总长度占比大于的人工防护林带
20%;
处于过熟林阶段林木生长衰退防护功能显著下降的人工防护林带
b),,。
5
GB/T44351—2024
8432技术要求
...
应符合如下要求
:
隔株更新按行每隔株株伐株株采伐后在带间空地补植待更新苗木生长稳定
a):1~31~3,,
后伐除剩余林木视林带状况再进行补植多行林带应错位更新
,,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NY/T 4282-2023 腊肠加工技术规范 2023-02-17
- NY/T 4275-2023 糌粑生产技术规范 2023-02-17
- NY/T 4279-2023 洁蛋生产技术规程 2023-02-17
- NY/T 4278-2023 马铃薯馒头加工技术规范 2023-02-17
- NY/T 4281-2023 畜禽骨肽加工技术规程 2023-02-17
- NY/T 4277-2023 剁椒加工技术规程 2023-02-17
- NY/T 4283-2023 花生加工适宜性评价技术规范 2023-02-17
- NY/T 4280-2023 食用蛋粉生产加工技术规程 2023-02-17
- NY/T 4276-2023 留胚米加工技术规范 2023-02-17
- NY/T 4273-2023 肉类热收缩包装技术规范 2023-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