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2111.1-2023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技术指南 第1部分:环境监测
DB42/T 2111.1-2023 Environmental Damage Identification Technical Guidelines Part 1: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3年09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2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3.020.40
CCSZ05
DB42
湖北省地方标准
DB42/T2111.1—2023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技术指南
第1部分:环境监测
Technicalguidelinesforidentificationofeco-environmentaldamage
—Part1:Environmentalmonitoring
2023-09-27发布2023-11-27实施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
联合发布
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DB42/T2111.1—2023
目次
前言................................................................................III
引言..................................................................................V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工作原则...........................................................................2
5工作程序...........................................................................2
6损害识别...........................................................................3
7环境监测...........................................................................5
8监测报告...........................................................................8
附录A(资料性)环境监测报告编制大纲................................................10
参考文献.............................................................................12
I
DB42/T2111.1—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DB42/T2111《生态环境损害鉴定技术指南》的第1部分。DB42/T2111已经发布了以下部
分:
——第1部分:环境监测;
——第2部分:证据采集。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湖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中心提出。
本文件由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中心(污染损害评估与环境健
康风险防控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强、洪慧、刘彬、刘哲、王璠、朱季红、郭丽、裴云霞、邓俊、包美玲、陈
岷轩、宋蕾、杨霞、王玥、赵昭、陆青、张萌、孟凡瑶、宋琪妍。
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湖北省生态环境厅,电话:027-87167182,邮箱:
waterresearch@163.com,对本文件的有关修改意见建议请反馈至湖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
损害司法鉴定中心,电话:027-87863566,邮箱:d.ang@163.com。
III
DB42/T2111.1—2023
引言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可为生态环境污染刑事犯罪、行政公益诉讼、民事公益诉讼和损害赔偿制度提供
技术支撑,需规范化、标准化引导生态环境损害鉴定工作。该文件制定的目的,是为了细化生态环境损
害鉴定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环节,提升我省生态环境损害鉴定业务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该文件不同部
分的划分和技术规程的确立,主要依据为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过程中的不同环节,亦便于该文件各部分单
独使用。制定《生态环境损害鉴定技术指南》拟由五个部分构成。
——第1部分:环境监测。目的在于规范生态环境损害鉴定中环境监测的操作要求。
——第2部分:证据采集。目的在于规范生态环境损害鉴定中证据采集的操作要求。
——第3部分:湿地生态系统。目的在于指导湿地生态系统损害鉴定工作的开展。
——第4部分:森林生态环境。目的在于指导森林生态环境损害鉴定工作的开展。
——第5部分:恢复评估。目的在于指导生态环境损害恢复评估工作的开展。
以上各部分涉及生态环境损害鉴定的不同环节,各部分协调互补,共同构成生态环境损害鉴定各技
术环节标准体系,以完善生态环境损害鉴定标准体系。
V
DB42/T2111.1—2023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技术指南
第1部分:环境监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生态环境损害鉴定中环境监测的原则、程序、内容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因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导致生态环境损害的环境监测。本文件不适用于因核与辐射
所致生态环境损害的环境监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39791.1—2020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总纲和关键环节第1部分:总纲
GB/T39792.1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环境要素第1部分:土壤和地下水
GB/T39792.2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环境要素第2部分:地表水和沉积物
HJ/T20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
HJ25.1—2019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
HJ25.2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测技术导则
HJ91.1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91.2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HJ16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166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167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HJ194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
HJ298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
HJ493水质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
HJ494水质采样技术指导
HJ589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
HJ630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导则
HJ664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试行)
HJ710(所有部分)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HJ1019地块土壤和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物采样技术导则
NY/T398农、畜、水产品污染监测技术规范
DB42/T19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WS/T 359-2024 血栓与止血检验常用项目的标本采集与处理 2024-05-09
- WS/T 356-2024 参考物质互换性评估指南 2024-05-09
- WS/T 227-2024 临床检验项目标准操作程序编写要求 2024-05-09
- WS/T 230-2024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临床实验室应用指南 2024-05-09
- WS/T 406-2024 临床血液检验常用项目分析质量标准 2024-05-09
- HG/T 5999-2024 挥发性有机物旋流吸附-冷凝回收装置 2024-03-29
- WS/T 402-2024 临床实验室定量检验项目参考区间的制定 2024-05-09
- WS/T 229-2024 尿液理学、化学和有形成分检验 2024-05-09
- WS/T 403-2024 临床化学检验常用项目分析质量标准 2024-05-09
- WS/T 348-2024 尿液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2024-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