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2111.2-2023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技术指南 第2部分:证据采集
DB42/T 2111.2-2023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Damage Identification Technical Guidelines Part 2: Evidence Collection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3年09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3.020.40
CCSZ05
DB42
湖北省地方标准
DB42/T2111.2—2023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技术指南
第2部分:证据采集
Technicalguidelinesforidentificationofeco-environmentaldamage
—Part2:Evidencecollection
2023-09-27发布2023-11-27实施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
联合发布
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DB42/T2111.2—2023
目次
前言................................................................................III
引言..................................................................................V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证据采集的基本原则.................................................................3
5证据采集的通用规范.................................................................3
6证据采集的种类和要求...............................................................4
7证据辨识的一般判断原则.............................................................6
8证据的效力说明.....................................................................6
I
DB42/T2111.2—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DB42/T2111《生态环境损害鉴定技术指南》的第2部分。DB42/T2111已经发布了以下部
分:
——第1部分:环境监测;
——第2部分:证据采集。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湖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中心提出。
本文件由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中心(污染损害评估与环境健
康风险防控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法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强、洪慧、裴云霞、柯坚、刘哲、邓俊、陈岷轩、包美玲、王玥、魏世婧、
李章鸿、杨霞、宋蕾、陆青、赵昭、张萌、宋琪妍、孟凡瑶。
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湖北省生态环境厅,电话:027-87167182,邮箱:
waterresearch@163.com,对本文件的有关修改意见建议请反馈至湖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
损害司法鉴定中心,电话:027-87863566,邮箱:d.ang@163.com。
III
DB42/T2111.2—2023
引言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可为生态环境污染刑事犯罪、行政公益诉讼、民事公益诉讼和损害赔偿制度提供
技术支撑,需规范化、标准化引导生态环境损害鉴定工作。该文件制定的目的,是为了细化生态环境损
害鉴定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环节,提升我省生态环境损害鉴定业务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该文件不同部
分的划分和技术规程的确立,主要依据为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过程中的不同环节,亦便于该文件各部分单
独使用。制定《生态环境损害鉴定技术指南》拟由五个部分构成。
——第1部分:环境监测。目的在于规范生态环境损害鉴定中环境监测的操作要求。
——第2部分:证据采集。目的在于规范生态环境损害鉴定中证据采集的操作要求。
——第3部分:湿地生态系统。目的在于指导湿地生态系统损害鉴定工作的开展。
——第4部分:森林生态环境。目的在于指导森林生态环境损害鉴定工作的开展。
——第5部分:恢复评估。目的在于指导生态环境损害恢复评估工作的开展。
以上各部分涉及生态环境损害鉴定的不同环节,各部分协调互补,共同构成生态环境损害鉴定各技
术环节标准体系,以完善生态环境损害鉴定标准体系。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SH/T 3532-2005 石油化工换热设备施工及验收规范 2006-01-17
- SJ 20205-1992 CDK11型有可靠性指标的固定铝电解电容器详细规范 1992-11-19
- HG/T 20702.6-2000 特殊设备专业设备数据表的格式与编制说明 2000-11-22
- DL/T 5307-2013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度汛风险评估规程(附条文说明) 2013-11-28
- JB/T 6307.4-1992 电力半导体模块测试方法双极型晶体管臂和臂对 1992-06-26
- YB/T 5359-2006 面接触钢丝绳 2006-07-27
- JC/T 680-1997 硅镁加气混凝土空心轻质隔墙板 1997-08-29
- HB 3136-1978 防尘盖 1980-01-07
- JB/T 10703-2007 输送用钢制滚子链、附件和链轮 2007-03-06
- HB 6466-1990 软件质量保证计划编制规定 199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