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477-2016 森林生态系统监测指标体系
DB11/T 477-2016 Forest ecosystem monitoring indicator system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07年06月
-
2016年08月
-
2023年09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
B65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477—2016
代替DB11/T477—2007
森林生态系统监测指标体系
Monitoringindicatorsystemofforestecosystem
2016-08-10发布2017-03-01实施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11/T477—2016
目录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3.1三维绿量........................................................................1
3.2林分组成结构...................................................................1
3.3森林抵抗力......................................................................1
4森林生态系统监测指标体系............................................................1
4.1常规气象及小气候指标............................................................1
4.2大气与声环境指标................................................................2
4.3森林水文指标....................................................................3
4.4森林群落学特征指标..............................................................4
4.5森林土壤指标....................................................................6
参考文献........................................................................8
I
DB11/T477—2016
前言
本标准代替DB11/T477—2007《森林生态系统监测指标体系》。与DB11/T477—2007相比,除编
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根据北京地区实际情况调整了森林生态系统监测指标体系(见4);
——改进了森林空气质量监测(见4.2);
——添加了PM2.5的监测(见4.2);
——细化了森林群落学特征指标(见4.4);
——添加了三维绿量指标监测(见4.4);
——调整了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监测指标;
——删除了附录A。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防沙治沙办公室、北京林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甘敬、余新晓、宁月胜、胡俊、陈丽华、逯进生、杨建东、续源、杜建军、贾
国栋、赵阳、贾剑波、路伟伟。
II
DB11/T477—2016
森林生态系统监测指标体系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监测指标,包括常规气象及小气候指标、大气与声环境指标、森林水
文指标、森林群落特征指标、森林土壤指标等方面,并规定了指标观测频度。
本标准适用于森林生态系统定位及半定位监测与调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LY/T1606-2003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
3术语和定义
LY/T1606-200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三维绿量livingvegetationvolume
简称绿量,是指所有生长植物的茎叶所占据的空间体积,其内涵是通过计算植物的茎叶体积来揭示
植物绿色三维体积。
3.2
林分组成结构forestcompositionandstructure
林分的组成、层次结构、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系统组织结构。
3.3
森林抵抗力resistanceoftheforestecosystem
森林群落抵抗林业有害生物、林火等自然或人为灾害的能力。
4森林生态系统监测指标体系
4.1常规气象及小气候指标
各类观测指标见表1。
1
DB11/T477—2016
表1常规气象及小气候指标
指标类别指标名称单位观测频度
天气现象晴、阴、多云、风、雨、雪人工观测:每日1次
气压气压hPa
风向°
风
风速m/s
定时温度℃
连续自动观测:每秒采样次,每
空气温度最低温度℃301
10分钟取平均值记录1次
最高温度℃
空气湿度相对湿度%
降雨量mm
降雨
降雨强度mm/h
初雪mm人工观测:每年1次,记录初雪日期
雪终雪mm人工观测:每年1次,记录终雪日期
雪深mm人工观测:有降雪测,每日1次(8时)
初霜人工观测:每年1次,记录初霜日期
霜
终霜人工观测:每年1次,记录终霜日期
蒸发水面蒸发mm
22
总辐射量W/m或j/m
22
净辐射量W/m或j/m
22
分光辐射W/m或j/m
辐射
22
反射辐射W/m或j/m
22
UVA/UVB辐射量W/m或j/m
2
光合有效辐射W/m
连续自动观测:每30秒采样1次,每
日照日照时数h
地表温度℃10分钟取平均值记录1次
地表最低温度℃
地表及土壤温度地表最高温度℃
土壤温度(观测深度:
5,10,15,20,40,℃
60,80,100cm)
土壤热通量(5、10、
土壤热通量W/m2
15、20cm)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T/CSCP 0026-2017 海水长尺腐蚀试验 2014-01-01
- T/CVIA 136-2024 激光电视气候环境试验方法 2024-05-20
- T/CSEE 0374-2023 含新能源的电源规划可靠性评估导则 2023-08-14
- T/SXMES 14-2022 金属材料 疲劳极限测试 表面温度评定法 2022-07-05
- T/GDST 1-2021 斑马鱼胚胎急性毒性测试 A法和B法 2021-04-12
- T/GXDSL 031-2024 药用植物毛状根高通量培养技术规程 2024-12-28
- T/CSEE 0274-2021 火力发电厂机组快速甩负荷技术规范 2021-09-17
- T/GAEPA 004-2023 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功能道路测试要求 2023-12-11
- T/HNCAA 050-2023 多缝模数式公路桥梁伸缩装置变形性能试验规程 2023-10-16
- T/CSEE /Z0336-2022 08Cr9W3Co3VNbCuBN(G115)钢承压部件制造质量验收技术导则 2022-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