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477-2023 森林生态系统观测指标体系

DB11/T 477-2023 Forest ecosystem observation indicator system

北京市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9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11/T 477-2023
标准类型
北京市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3-09-25
实施日期
2024-01-01
发布单位/组织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9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

CCSB65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477—2023

代替DB11/T477—2016

森林生态系统观测指标体系

Indicatorsystemforforestecosystemobservation

2023-09-25发布2024-01-01实施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1/T477—2023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观测指标体系.........................................................................1

I

DB11/T477—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DB11/T477—2016《森林生态系统监测指标体系》。与DB11/T477—2016相比,除结

构调整和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调整了地表及土壤温度、入渗率、土壤热通量、土壤水分含量;

b)删除了天气现象、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日照、初霜、终霜、分光辐射、反射辐射(见2016年

版4.1);

c)删除了氧气、噪音(见2016年版4.2);

d)删除了冠上降水量、冠上降水强度、土壤侵蚀量、地下水位、枯落物层含水量、透明度、水的

理化性质与生物学性质(见2016年版4.3);

e)删除了三维绿量、林分平均树高、林分平均胸径、优势木平均树高、优势木平均胸径、树高年

生长量、胸径年生长量、年蓄积增长量、乔木层地上生物量、灌木层地上生物量、草本层地上

生物量、地下根系生物量、分解周期、地上固碳量、土壤固碳量、乔木幼树平均高度、乔木幼

树平均地径、灌木平均高度、灌木平均地径、草本平均高度、草本平均盖度、林火发生面积、

平均病株密度、平均虫口密度等二次计算指标(见2016年版4.4);

f)增加了温室气体CO2、空气污染物O3和花粉浓度的观测(见4.2);

g)增加了林分-大气水汽交换、林分蒸腾观测(见4.3);

h)增加了物候、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林分-大气CO2交换、树高、胸径、层间植物盖度、土壤

动物、土壤微生物的观测(见4.4);

i)增加了土壤重金属元素的观测(见4.5)。

本文件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市园林绿化规划和资源监测中心(北京市林业碳汇与国际合作事务中心)、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花乡花木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进祖、高永龙、孙艳丽、刘鹏、田赟、王菁黎、白玉洁、余新晓、查天山、

盖立新、叶彩华、齐建东、贾昕、贾国栋、张德怀、李卫兵、林岭、张翠芳、范雅倩、刘倩、安康、徐

铭泽、张振琦、黄晋涛、张一鸣、孙海宁、张恒。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11/T477—2007;

——DB11/T477—2016;

——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II

DB11/T477—2023

森林生态系统观测指标体系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森林生态系统的观测指标体系,包括森林气象指标、森林环境指标、森林水文指标、

森林生物指标、森林土壤指标。

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森林生态系统的观察、监测与调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LY/T1606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

3术语和定义

LY/T1606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观测指标体系

4.1森林气象指标

森林气象指标见表1。

表1森林气象指标

指标类别指标名称单位观测频率

气压气压百帕(hPa)

风向度(°)

风速米/秒(m/s)

空气温度定时温度摄氏度(℃)自动监测:每10min记录1次

空气湿度相对湿度百分比(%)

降水量毫米(mm)

降水

降水强度毫米/小时(mm/h)

初雪毫米(mm)人工观测:每年1次,记录初雪日期

雪终雪毫米(mm)人工观测:每年1次,记录终雪日期

雪深毫米(mm)人工观测:有降雪测,每次降雪1次

1

DB11/T477—2023

表1森林气象指标(续)

指标类别指标名称单位观测频率

蒸发水面蒸发毫米(mm)

2

总辐射瓦/平方米(W/m)

2

净辐射瓦/平方米(W/m)

2

短波辐射瓦/平方米(W/m)

自动监测:每10min记录1次

辐射

2

长波辐射瓦/平方米(W/m)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