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4724-2024 驴驹大肠杆菌病防治技术规程

DB37/T 4724-2024 E coli diarrhea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donkey calves

山东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7/T 4724-2024
标准类型
山东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4-06-28
实施日期
2024-07-28
发布单位/组织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聊城大学、聊城市东昌府区畜牧兽医事业发展中心、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阳信县畜牧兽医管理服务中心、青岛农业大学、聊城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北京美莱博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灼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聊城职业技术学院、禹城惠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起草人:
刘文强,李亮亮,曹学香,赵霞,秦绪岭、王长法、王彤彤、肖跃强、李维克、王玉燕、刘桂芹、李在建、周苗苗、许文婷、武存正、何飞、张翠翠、谭鹏飞、任慧英、董建宝、赵登福、李洪波、
出版信息:
页数:1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30

CCSB44

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4724—2024

驴驹大肠杆菌病防治技术规程

Codeofpracticeforthepreventionandtreatmentofcolibacillosisindonkeyfoals

2024-06-28发布2024-07-28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7/T4724—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山东省畜牧兽医局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由山东省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I

DB37/T4724—2024

驴驹大肠杆菌病防治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驴驹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预防、治疗、病死驴及病

害驴处理和档案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养驴场驴驹大肠杆菌病的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19489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GB39707医疗废物处理处置污染控制标准

NY/T388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

NY/T541兽医诊断样品采集、保存与运输技术规范

NY5027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

NY/T5030无公害农产品兽药使用准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3.2驴驹大肠杆菌病donkeyfoalscolibacillosis

由O78、O101、O8等主要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驴驹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

注:病例特征呈现剧烈的下痢和败血症症状。

4流行病学

4.1病原特点

病原为肠杆菌科大肠埃希氏菌属中O78、O101、O8等主要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杆菌。病原菌为革兰氏

阴性菌,在驴驹肠道及其粪便污染的环境中广泛存在。

4.2传染源

发病驴驹和携带致病性大肠杆菌的驴。

4.3传播途径

该病通过消化道传播,粪-口传播是主要途径。病原菌污染粪便、圈舍、饲料、水槽及饮水等均可

传播。可通过脐带或分娩时经产道传播。

1

DB37/T4724—2024

4.4易感动物

8月龄内的驴驹均可发病,多于出生后2d~3d发病。

4.5发病特点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末初春季节交替时段多发,潜伏期为1d~2d。发病率为5%~40%,病死率

为2%~20%。

5临床症状

驴驹发病初期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粪便粥样或水样,剧烈腹泻,肛门失禁,排出液状

粪便,呈黄色、白色或灰白色,有时含多量黏液或血液,腥臭味。发病中期出现衰弱,脱水,喜躺卧,

无法站立。发病末期,食欲废绝,腹泻和便秘交替发生,由败血症和全身微循环衰竭致死。

6病理变化

胃黏膜脱落,有出血点和出血斑。小肠、盲肠和结肠表现为黏膜脱落。肝脏肿大、淤血。脾肿大,

包膜下有出血点。心内膜和外膜也有出血点,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出血。

7诊断

7.1临床诊断

驴驹出现腹泻或败血症等症状可假定大肠杆菌感染,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等做出初

步临床诊断。

7.2实验室诊断

见附录A。

7.2.1采样

按NY/T541的规定执行,主要采集肛拭子、腹泻物等病料。

7.2.2细菌分离培养

无菌取病料,经三区划线接种于麦康凯培养基上,37℃恒温培养24h,培养出表面光滑、粉红色圆

形菌落。挑取符合大肠杆菌特征的单菌落纯化3次~4次。

7.2.3显微镜检

将单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油镜下呈现两端钝圆,单在或成对的革兰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