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T 2066-2022 十二卷属软叶类多肉植物组培育苗通用技术规范

DB35/T 2066-2022

福建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5/T 2066-2022
标准类型
福建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2-08-08
实施日期
2022-11-08
发布单位/组织
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福建省林业局
适用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十二卷属软叶类多肉植物组培育苗生产技术的环境设施与控制、培养基、外植体采集与处理、诱导培养、增殖培养、生根培养、炼苗、质量标准与出苗和技术档案。 本文件适用于阿福花科十二卷属软叶类多肉植物组培育苗。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龙岩市禾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省龙岩市林业种苗站。
起草人:
樊仲书、林能庆、张玉华、洪永辉、樊昌华、黄以法、樊君早、王海斌。
出版信息:
页数:1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CCSB61

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2066—2022

十二卷属软叶类多肉植物组培育苗通用

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tissuecultureandseedlingraisingofsucculentplantsof

HaworthiaDuval

2022-08-08发布2022-11-08实施

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5/T2066—2022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环境设施与控制.....................................................................1

5培养基.............................................................................1

6外植体采集与处理...................................................................2

7诱导培养...........................................................................3

8增殖培养...........................................................................3

9生根培养...........................................................................3

10炼苗..............................................................................4

11质量标准与出苗....................................................................4

12技术档案..........................................................................4

附录A(资料性)MS基本培养基成分及母液配制..........................................5

附录B(资料性)十二卷属软叶多肉植物组培培养基配方...................................6

附录C(资料性)培养基配制记录表.....................................................7

附录D(资料性)外植体采集记录表.....................................................8

附录E(资料性)接种记录表...........................................................9

I

DB35/T2066—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福建省林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龙岩市禾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省龙岩市林业种苗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樊仲书、林能庆、张玉华、洪永辉、樊昌华、黄以法、樊君早、王海斌。

II

DB35/T2066—2022

十二卷属软叶类多肉植物组培育苗通用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十二卷属软叶类多肉植物组培育苗生产技术的环境设施与控制、培养基、外植体采集

与处理、诱导培养、增殖培养、生根培养、炼苗、质量标准与出苗和技术档案。

本文件适用于阿福花科十二卷属软叶类多肉植物组培育苗。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15569—2009农业植物调运检疫规程

LY/T1882—2010林木组织培养育苗技术规程

NY/T2306—2013花卉种苗组培快繁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LY/T1882—201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十二卷属软叶类多肉植物succulentsoftleafedplantsofHaworthiaDuval

阿福花科小型多年生高叶型多肉植物。

4环境设施与控制

按照NY/T2306—2013的规定执行。

5培养基

5.1培养基选择

选择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

5.2母液配制与保存

5.2.1母液配制

母液用无菌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配制。母液主要包括大量元素、铁盐、微量元素、有机物质和植物

生长调节剂等(参见附录A)。

1

DB35/T2066—2022

5.2.2母液保存

母液置于3℃~5℃的冰箱中保存,其中铁盐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母液储存在避光容器中,母液保存

期不超过1个月。母液贮存容器上贴好标签,注明名称、配制日期,发现标签不明或母液中有沉淀、结

晶或微生物和藻类应废弃不用。

5.3培养基配制

5.3.1配制方法

依照培养基配方以及需要配制的培养基体积,量取70%~75%最终体积(V)的纯净水,按配方量取

母液、称取凝固剂和白砂糖,转至分装桶并定容。诱导培养基、增殖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配方(参见附

录B)。

5.3.2pH值的调整

用1.0mol/L盐酸或1.0mol/L氢氧化钠调整培养基pH值至5.8~6.0。

5.3.3分装

配制好的培养基应及时分装到培养容器中,分装时勿将培养基沾到培养容器口,盖好瓶盖,做好标

记和记录(参见附录C)。

5.4灭菌

将分装好的培养基放入高压蒸汽灭菌器内进行湿热灭菌,在蒸汽压力为0.105Mpa,温度121℃的

条件下,灭菌20min~25min。灭菌后的培养基应置于无风和洁净的环境中冷却至常温。

5.5贮存

灭菌后的培养基注明培养基编号、配制日期和灭菌锅次。为保证培养基质量,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在

23℃~27℃洁净环境中放置5d~7d备用,贮存时间不超过一个月。

6外植体采集与处理

6.1外植体采集

选择植株的叶片或花茎作为外植体。春、秋两个生长旺季选择观赏性高、抗逆性强、生长健壮植株

作为采集外植体的母株。采集前将母株放在通风处阴干2d~3d。采集时,对母株用清水冲洗干净,用

毛笔蘸洗衣粉水刷洗,并用无菌水清洗3~5次。外植体要标明品名、来源、采集地点、时间、人员等(参

见附录D)。

6.2外植体处理

在超净工作台上先用75%酒精浸泡外植体20s~30s,然后用无菌水冲洗3次,再用2%~3%的次氯酸

钠溶液浸泡15min~25min,最后用无菌水清洗3~5次。

2

DB35/T2066—2022

7诱导培养

7.1诱导培养基

参见附录B。

7.2外植体接种

将消毒后的外植体切成1cm左右的小段,其中以花茎为外植体的需带花芽,垂直或斜插接种到诱导

培养基中,外植体与培养基要接触良好,深浅适中。接种后及时填写接种记录表(参见资料性附录E)。

7.3培养条件

接种后先暗培养5d~7d,再置于光照强度为1500Lx~2000Lx、温度23℃~27℃、湿度RH

≤60%环境中进行培养,每天光照12h~14h,培养28d~35d。

8增殖培养

8.1增殖培养基

参见附录B。

8.2增殖接种

应根据不同品种的组培生长分化特性,接种时将无菌增殖材料切成带2~3个芽的丛芽或小段,芽苗

高保留2cm左右,切除松散的愈伤、褐化组织、畸形苗和玻璃化苗,接种于增殖培养基中。接种后及时

填写接种记录表(参见资料性附录E)。

8.3培养条件

置于光照强度为1500Lx~2000Lx、温度23℃~27℃、湿度RH≤60%环境中进行培养,每天光

照12h~14h,培养28d~35d。

9生根培养

9.1生根培养基

参见附录B。

9.2生根接种

选择无污染、生长健壮、苗高为2cm~4cm、叶片数为2~4片的增殖芽苗,切割成单芽接种到生根

培养基中。接种后及时填写接种记录表(参见资料性附录E)。

9.3培养条件

置于光照强度为1500Lx~2000Lx、温度23℃~27℃、湿度RH≤60%环境中进行培养,每天光

照12h~14h,培养28d~35d。

3

DB35/T2066—2022

10炼苗

生根瓶苗根长达到1㎝~2㎝时,置于光照强度为5000Lx~8000Lx、温度15℃~30℃、湿度

RH≤80%环境中进行炼苗15d~30d。

11质量标准与出苗

11.1组培苗质量标准

生根苗健壮、无污染、无病虫害,根数≥2条,叶片数≥3片。

11.2出苗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