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997-2008 永磁式低速直流测速发电机通用技术条件
GB/T 4997-2008 G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permanent magnet low speed direct current tachogenerator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1993年12月
-
2008年06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成都精密电机厂、西安微电机研究所等
- 起草人:
- 胡伯承、邹惠斌、赵东虹、周启荣等
- 出版信息:
- 页数:22页 | 字数:39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29.160.20
K24
a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49971993
代替6B/T
永磁式低速直流
测速发电机通用技术条件
Generalforlow
specificationpermanentmagnet
speed
directcurrent
tachogeneratOr
2008-06-13发布2009-03-0
1实施
牛瞀髅紫瓣警矬瞥霎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况111
4997--2008
GB/T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型号和机座号……·……………··
4运行条件………………·……··…………………
5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一
6试验条件…·····…·………………I●,●,:8
7检验规则………………··…·……………·……一0
8交付准备…………·………………·
附录A(资料性附录)产品型号………………·…·
A.1型号命名………………·……·
A.2机座号……………·………………··………··
A.3产品名称代号……·…··……··
A.4性能参数代号…………·……·
A.5派生代号………·…………·…………………
附录B(资料性附录)永磁式低速直流测速发电机技术性能参数
附录C(资料性附录)铝镍钴磁钢电机的推荐外形及安装尺寸··
C.1铝镍钴磁钢分装式电机……··
c.2铝镍钴磁钢组装式电机……··
附录D(资料性附录)铝镍钴磁钢电机的推荐外形及安装尺寸··u¨¨¨¨¨"M¨坫¨¨
4997--2008
GB/T
前言
4997--1993<永磁式低速直流测速发电机通用技术条件》。
本标准代替GB/T
与GB/T4997--199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按照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l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规定,并为了
与相关标准协调一致,在条款编排上进行了比较大的调整;
——标准覆盖机座号范围扩大,由55~320扩大至45~750。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2)归口。
本标准由全国微电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本标准起草单位:成都精密电机厂、西安微电机研究所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伯承、邹惠斌、赵东虹、周启荣等。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4997--1985;
4997—1993。
——GB/T
4997--2008
GB/T
永磁式低速直流
测速发电机通用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永磁式低速直流测速发电机的型号和机座号、运行条件、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试验
条件、检验规则及交付准备。
本标准适用于永磁式低速直流测速发电机。
本标准应与永磁式低速直流测速发电机(以下简称电机)产品专用技术条件一起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828.1—2003,IS0
(GB/T2859—1:1999,IDT)
GB/T
7345控制电机基本技术要求
GB/T7346控制电机基本外形结构型式
GB/T
10405控制电机型号命名方法
8162
JB/T1999控制电机包装技术条件
3型号和机座号
3.1型号
电机型号命名应符合GB/T
10405的规定,或参照附录A(资料性附录)由产品专用技术条件规定。
3.2机座号
本标准电机以分装式为基本安装型式,机座号及相应的机座外径如表1规定。
表1单位为毫米
机座号45557090130160200250320430560600750
1分装式电机机座外径45557090130160200250320430560600750
l组装式电机机座外径557085105150180220270350
4运行条件
4.1使用环境条件
电机的使用环境条件应在GB/T7345规定的条件中选取或由产品专用技术条件规定。
4.2电气原理图
电路图如图1所示。
L一
图1
4997--2008
GB/T
4.3技术性能参数
电机的技术性能参数由产品专用技术条件规定,55~320机座号铝镍钴磁钢电机参见附录B。
5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5.1引出线或接线端
5.1.1技术要求
5.1.1.1出线方式和标记
出线方式可用引出线、螺纹接线柱或接线片(柱),引出线的长度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正、负极性标记应符合表2规定。
表2
出线方式正极性标记负极性标记
红黑或白
引出线
黄蓝
螺纹接线柱+
接线片(柱)12
5.1.1.2引出线或接线端强度
电机引出线或接线端强度应符合GB/T7345的规定。
5.1.2试验方法
5.1.21出线方式和标记
目检出线方式和标记,应符合5.1.1.1的要求。
51.2.2引出线或接线端强度
按GB/T7345规定的方法检查引出线或接线端强度,应符合5.1.1.2的要求。
5.2外观
5.2.1技术要求
电机表面不应有锈蚀、碰伤、划痕、涂覆层剥落,紧固件连接应牢固,引出线、螺纹接线柱或接线片应
完整无损,颜色和标志应正确,铭牌的字迹和内容应清晰无误,且不能脱落。
5.2.2试验方法
目检电机外观,应符合5.2.1的要求。
5.3外形和安装尺寸
5.3.1技术要求
电机的外形和安装尺寸应符合GB/T7346或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铝镍钴磁钢电机的推荐外形及安装尺寸参见附录c(资料性附录)。
组装式电机的轴伸型式如无特殊要求,一般为光轴伸或平键键槽轴伸。推荐平键键槽轴伸及尺寸
参见附录D(资料性附录)。
5.3.2试验方法
用能够保证尺寸精度要求的量具检查电机外形及安装尺寸,应符合5.3.1的要求。
5.4径向间隙
5.4.1技术要求
当有要求时,组装式电机的径向间隙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规定。
5.4.2试验方法
将电机牢固地轴向水平安装,千分表的测量头置于轴伸面上,并尽可能靠近轴承位置,施加产品专
用技术条件规定的力,沿与轴向垂直的方向加在轴上,先向一个方向,然后向相反方向,观察千分表两次
2
4997--2008
GB/T
读数之差即为径向间隙,其值应符合5.4.1的要求。
5.5轴向间隙
5.5.1技术要求
组装式电机的轴向间隙应符合表3规定。320以上机座号组装式电机的轴向间隙应符合产品专用
技术条件的规定。
表3单位为毫米
机座号45~7090~160200~320
轴向间隙o.05~o.20o.10~o.30o.15~o.40
5.5.2试验方法
将电机牢固地轴向水平安装,千分表的测量头置于轴伸端面,旅加产品专用技术条件规定的力,沿
轴向水平方向加在轴上,先向一个方向,然后向相反方向,观察千分表两次读数之差即为轴向间隙,其值
应符合5.5.1的要求。
5.6轴伸径向圆跳动
5.6.1技术要求
130及以下机座号组装式电机的轴伸径向圆跳动应不大于o.02mm;160~320机座号组装式电机
的轴伸径向圆跳动应不大于o.03
mm。320以上机座号组装式电机的轴伸径向圆跳动应符合产品专用
技术条件的规定。
5.6.2试验方法
将电机牢固地轴向水平安装,千分表的测量头置于轴伸外圆上离轴伸端面约为轴伸长度的1/3处,
缓慢地转动电机转轴,在一周内测取其最大值,即为轴伸径向圆跳动,其值应符台5.6.1的要求。
5.7安装配合面的同轴度
5.7.1技术要求
组装式电机安装配合面的同轴度应符合表4规定。320以上机座号组装式电机安装配合面的同轴
度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表4单位为毫米
机座号45~7090~130160200~320
『安装配合面的同轴度≤0.05≤o.06≤0.10≤。.15
5.7.2试验方法
固定电机转子,将千分表的测量头置于安装配合圆面上,转动电机定子,测取千分表的最大与最小
读数之差即为安装配合面的同轴度,其值应符合5.7.1的要求。
5.8安装配合面的垂直度
5.8.1技术要求
组装式电机安装配合面的垂直度应符合表5规定。320以上机座号组装式电机安装配合面的垂直
度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表5单位为毫米
机座号45~7090~130160200~320
l安装配合面的垂直度≤o.06≤o.10≤o.15≤。.2。
5.8.2试验方法
固定电机转子,将千分表的测量头置于定子安装配合端面外缘,转动电机定子,测量一个圆周的跳
动量,其最大值即为安装配合端面垂直度,其值应符合5.8.1的要求。
3
GB/T4997--2008
5.9绝缘介电强度
5,9.1技术要求
电机应能承受表6规定的交流、50Hz试验电压,应无绝缘击穿或飞弧现象。130及以下机座号电
机的漏电流峰值应不大于5mA;160及以上机座号电机的漏电流峰值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
定。重复绝缘介电强度试验时,试验电压值为表6规定值的80%。
表6单位为伏特
最大线性工作转速时输出电压值试验电压(有效值)
60及以下500
>60~1lo750
>110~2201ooo
>220~3801500
5.9.2试验方法
按GB/T
7345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5.9.1的要求。
5.10绝缘电阻
5.10.1技术要求
在正常试验大气条件及在产品专用技术条件规定的低温条件下,电枢绕组对机壳或轴孔问的绝缘
电阻应不小于50MD,;在产品专用技术条件规定的高温条件下,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0MQ;在产品专用
技术条件规定的湿热条件下,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MP.。
5.10.2试验方法
按GB/T7345规定的方法进行测量,其值应符合5.10.1的要求。
5.11电压极性
5.11.1技术要求
从刷架端看,当电机转子以逆时针方向旋转时,输出电压极性应符合表2规定。
5.11.2试验方法
电机在不大于最大线性工作转速下运转,其输出电压极性应符合5.11.1的要求。
5.12电枢电阻
5.12.1技术要求
电枢电阻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规定,其允差应在规定值的土12.5%范围内。
5.12.2试验方法
电枢静止在不同位置(至少三处),用数字万用表或电阻测试仪测量电机两引出线或接线端的电枢
电阻,其平均值应符合5.12.1的要求。
5.13励磁静摩擦力矩
5.13.1技术要求
励磁静摩擦力矩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规定。
5.13.2试验方法
在电机轴伸端固定圆盘,根据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要求,在圆盘上悬挂相应重物,使转轴以不大于
6r/rain的速度,从任意位置开始转动而中途不停顿,试验时每个方向至少转三圈。其励磁静摩擦力矩
应符合5.13.1的要求。
5.14输出电压不对称度
5.14.1技术要求
电机输出电压不对称度应不大于1%。
4
4997--2008
GB/T
5.14.2试验方法
将电机与稳速传动装置同轴联结,并卡住定子,按图2接线,负载电阻和测试仪表内阻的并联电阻
不得小于电枢电阻的100倍。驱动稳速传动装置,测量电机在最大线性工作转速时,正、反向输出电压
(如图3)。输出电压不对称度由式(1)计算确定,其值应符合5.14.1的要求。
—j
图2
U
(且
一^m“刁
/¨+月一”
/
图3
Kn—z×|酬协。%………………㈩
式中:
K。b——输出电压不对称度,%,
u+一一正向最大线性工作转速时输出电压值,单位为伏特(v);
u一——反向最大线性工作转速时输出电压值,单位为伏特(V)。
5.15输出斜率
5.15.1技术要求
电机的输出斜率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要求。
5.15.2试验方法
将电机与稳速传动装置同轴联结,并卡住定子,按图2接线,负载电阻和测试仪表内阻的并联电阻
不得小于电枢电阻的100倍。驱动稳速传动装置,使电机在产品专用技术条件规定的转速下运转,测量
电机单位转速时的输出电压,以v/(r·rain。)来表示。其值应符合5.15.1的要求。
5.16纹波系数
5.16.1技术要求
纹波系数应不大于表7的规定。320以上机座号电机的纹波系数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表7
机座号45~7090130160~250跏
纹波系数/%43251.5·
GB/T4997--2008
5.16.2试验方法
将电机与稳速传动装置同轴联结,并卡住定子,按图2接线,负载电阻和测试仪表内阻的并联电阻
不得小于电枢电阻的100倍。驱动稳速传动装置,使最大线性工作转速在100r/min以上的电机在最大
线性工作转速的10%(取整)运转;最大线性工作转速在100r/min以下的电机按专用技术条件规定的转速
运转。用波形记录仪记录电机输出电压波形(如图4),读取一周范围内输出电压最大值和最小值,并按
式(2)计算纹波系数,所测数据系指正、反两个方向的两组数据,其纹波系数应符合5.16.1的要求。
注1:波形记录仪包括示波器和xY函数记录仪等。
注2:测试时高低频干扰信号影响测试时,可对干扰信号进行滤波,但应考虑滤波电路的截止频率。
“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NY 5356-2007 无公害食品 腌腊肉制品 2007-09-14
- WS/T 688-2020 病媒生物防制操作规程 宾馆饭店 2020-08-17
- NY 1429-2007 含氨基酸水溶肥料 2007-09-14
- NY 1428-2007 微量元素水溶肥料 2007-09-14
- WS/T 693-2020 蚊虫生物防治技术指南 细菌杀幼剂 2020-08-17
- WS/T 692-2020 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 臭虫 2020-08-17
- WS/T 690-2020 病媒生物防制操作规程 餐饮服务场所 2020-08-17
- WS/T 689-2020 病媒生物防制操作规程 商场超市 2020-08-17
- WS/T 691-2020 病媒生物防制操作规程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 2020-08-17
- NY 5001-2007 无公害食品 葱蒜类蔬菜 2007-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