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04/T 035-2019 海绵城市设施运营维护标准
DB5304/T 035-2019 DB5304/T 035-2019 Sponge Urban Facility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Standard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9年11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5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1.040.93
P41
DB5304
玉溪市地方标准
DB5304/T035—2019
海绵城市设施运营维护标准
2019-11-15发布2020-1-18实施
玉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目 次
前言........................................................................................................................................................4
1范围........................................................................................................................................................5
2规范性引用文件...................................................................................................................................5
3术语和定义...........................................................................................................................................5
4基本规定...............................................................................................................................................6
5渗滞类设施...........................................................................................................................................6
5.1一般规定.......................................................................................................................................6
5.2透水铺装.....................................................................................................................................7
5.3绿色屋顶.....................................................................................................................................8
5.4生物滞留设施.............................................................................................................................9
5.5渗透塘.......................................................................................................................................10
5.6渗井...........................................................................................................................................11
6集蓄回用类设施...............................................................................................................................11
6.1一般规定...................................................................................................................................11
6.2雨水罐.......................................................................................................................................11
6.3蓄水池.......................................................................................................................................12
7调蓄类设施.......................................................................................................................................12
7.1一般规定...................................................................................................................................13
7.2调节塘.......................................................................................................................................13
7.3湿塘...........................................................................................................................................13
8截污净化类.......................................................................................................................................14
8.1一般规定...................................................................................................................................14
8.2雨水湿地...................................................................................................................................15
8.3生物滤池...................................................................................................................................15
8.4植被缓冲带...............................................................................................................................16
8.5生态驳岸...................................................................................................................................17
9转输类设施.......................................................................................................................................17
9.1一般规定...................................................................................................................................17
9.2植草沟.......................................................................................................................................18
9.3渗管/渠.....................................................................................................................................18
9.4管道及附属构筑物...................................................................................................................19
10风险管理与保障措施.....................................................................................................................21
10.1一般规定.................................................................................................................................21
10.2水质风险管理和保障措施.....................................................................................................21
10.3水量风险管理和保障措施.....................................................................................................21
11档案与信息化管理.........................................................................................................................22
11.1档案管理.................................................................................................................................22
11.2信息化管理.............................................................................................................................22
附录A(资料性附录)渗滞类设施运行检查维护记录表..........................................................23
附录B(资料性附录)集蓄回用类设施运行检查维护记录表..................................................35
附录C(资料性附录)调蓄类设施运行检查维护记录表..........................................................39
附录D(资料性附录)截污净化类设施运行检查维护记录表..................................................43
附录E(资料性附录)转输类设施运行检查维护记录表..........................................................50
DB5304/T035—2019
前言
本标准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玉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玉溪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北京建筑大学、
玉溪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王伊倜王文亮王熙蕊王志荣张自林熊筱阳烨遇琦杨耸
本标准的主要审查人:谢映霞刘翔李俊奇白伟岚孙杨
4
DB5304/T035—2019
海绵城市设施运营维护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海绵城市渗滞类、集蓄回用类、调蓄类、截污净化类、转输类设施的运行维护方法,
运行维护风险管理与保障措施,运行维护档案与信息化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玉溪市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中绿色设施的运行维护。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836.2-201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GB/T25993-2010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
GB50014-201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318-2017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
GB50400-2006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利用工程设计规范
GB50420-2016城市绿地设计规范
CJJ6-2009城镇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
CJJ36-2016城市道路养护技术规范
CJJ68-2016城镇排水管渠与泵站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
CJJ113-2007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CJJ/T135-2009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
CJJ181-2012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规程
CJJ/T188-2012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
CJJ/T190-2012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
HJ2005-2010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JGJ155-2013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
DBJ53/T-77-2016云南省城镇风景园林绿化养护工程技术规程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的通知(建
城函〔2014〕275号)
3术语和定义
3.1绿色设施
采用自然或人工模拟自然生态系统控制城市降雨径流的设施。
3.2运行维护
5
DB5304/T035—2019
指设施的运行、维护及管理等所有活动,包括对设施进行清理、疏通、除杂草、修理、更换等运行
维护活动。
3.3功能性检测
对影响设施效果、排水管渠过流能力,如沉积、障碍物、树根、浮渣、倒坡等缺陷的检测。
3.3结构性检测
对影响设施结构本体,如裂缝、破裂、变形、塌陷、侵蚀、异物堆积等缺陷的检测。
4基本规定
4.1海绵城市设施运行维护应遵循“安全性、长效性、经济性”的基本原则。
4.2海绵城市设施运行维护应建立健全运行维护管理制度。
4.3海绵城市设施运行维护应明确主体责任单位。公共项目由道路、排水、园林、水利等相关部门按
照职责分工负责;其他性质项目由设施所有者或其委托方负责,遵循“谁建设、谁管理”的原则。
4.4海绵城市设施运行维护应编制设施运行维护方案,并应通过有效运维保障设计目标的实现;方案
应至少包括各类设施检查、运行、维护的具体要求、安全管理以及资金保障相关内容。
4.5海绵城市设施运行维护人员必须进行安全和专业技术培训。
4.6应配备与设施运行维护相关的安全防护设备和用品;运行维护作业中使用的设备和用品应符合国
家现行有关标准,并具有相应质量合格证;设备和用品应定期检验,并建立档案。
4.7用于设施修复和替换的材料,其安全性能、渗透性能及其他保障设施正常运行的性能不得低于设
计要求。
4.8应加强海绵城市设施数据库的建立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科学支撑海绵城市系统建设与运行。
4.9应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提高公众对海绵城市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增加公众参与度。
5渗滞类设施
5.1一般规定
5.1.1渗滞类设施包括透水铺装、绿色屋顶、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渗井等。
5.1.2渗滞类设施的运行维护应包括日常巡视与定期检查、主体与附属构筑物的养护与修理、垃圾清
理、植物的养护与清理。
5.1.3设施附属构筑物、植物、材料的类型或规格更换应满足设计要求。
5.1.4维护后,设施的竖向高程、渗透性能、滞蓄容积、排空时间等应满足设计要求。
5.1.5严禁施工作业面水土流失形成的泥浆水直接排入设施、市政管渠及周边水体。
5.1.6巡视过程中,发现溢流排水口缺失或损坏,存在人员跌落等安全隐患时,应立即设置警示标志
并及时修补恢复。
6
DB5304/T035—2019
5.1.7设施内植物的维护管理要求应按《云南省城镇风景园林绿化养护工程技术规程》(DB
J53/T-77-2016)及《玉溪市中心城区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实施办法》等的相关规定执行。
5.2透水铺装
5.2.1透水铺装包括透水砖铺装、透水混凝土铺装、透水沥青铺装、缝隙式透水铺装、植草砖透水铺
装等。
5.2.2透水铺装日常巡视与定期检查应符合以下规定:
a)日常巡视与定期检查内容包括面层是否破损、是否平整,缝隙是否均匀,基础是否存在塌陷,
表面是否有杂物堆积等;
b)大雨后应进行巡视;每年雨季前、后各1次定期检查,雨季内每月不少于1次定期检查;达到
使用年限后应加大日常巡视和定期检查频次,当不能满足正常使用功能时,应及时维修或重新
铺装;
c)日常巡视时,应及时对面层破损严重和塌陷区域采取隔离措施;
d)对于底部设有盲管的透水铺装,应定期检查盲管的出流和堵塞情况。
5.2.3透水铺装的维护内容包括:破损面层的更换、基层的塌陷处理、补灌缝、铺装区域内雨水口和
检查井清淤等。
5.2.4当面层堵塞、淤积严重时应进行面层清理,可采用风机吹扫、真空抽吸等措施。
5.2.5当透水铺装面层发生凹陷破损、裂缝、断裂、缝隙或孔隙堵塞等时,应及时进行修补或更换。
5.2.6透水铺装常见病害及修复方法见表1。
表1不同类型透水路面病害修复方法
常见病害修复方法
砖块断裂更换砖块
透水砖路面砖块松动、沉降修补路基,更换砖块
脱沙更换砖块
面层裂缝切割挖除裂缝路面,重新加铺
透水混凝土路面粒料脱落铣刨沥青混合料后重新加铺
基础塌陷注浆或重铺
透水沥青路面粒料脱落铣刨沥青混合料后重新加铺
7
DB5304/T035—2019
面层裂缝切割挖除裂缝路面,重新加铺
基础塌陷注浆或重铺
孔隙或缝隙堵塞结构透水铺装
结构透水铺装砖块断裂更换砖块
砖块松动、沉降修补路基,更换砖块
骨架断裂、破损更换骨架
嵌草透水铺装填充介质流失填充介质
植物损伤补种、更换植物
5.2.7对于植草砖等有植物种植的透水铺装,需适时修剪,去除杂草,并防治病虫害。
5.2.8禁止在透水铺装区域堆放土工施工材料和污染风险材料。
5.2.9应明确标识透水铺装区域,严格限制超载车辆通行,提升公众意识并加强公众教育。
5.3绿色屋顶
5.3.1绿色屋顶包括简单式和花园式绿色屋顶。
5.3.2绿色屋顶日常巡视与定期检查应符合以下规定:
a)日常巡视与定期检查内容包括雨落管与排水层进出水是否通畅,过滤层是否损坏,覆土层是否
明显塌陷或减少,植被是否感染病虫害,屋顶防水层是否漏水,安全护栏是否松动等;
b)大雨后应进行巡视;每年雨季前、后各1次定期检查;
c)定期检查结构层材料是否随雨水流出;排水层雨后排水时间是否超过6小时。可分别采用雨中、
雨后目视观测法检查;
d)定期检查雨落管排水是否堵塞。可用定体积灌水监测法检查。
5.3.3绿色屋顶维护内容包括雨落管与排水层的疏通、修补、更换,过滤层的清洗、更换,覆土层的
补填、翻耕、更换,设施大修翻建,垃圾杂物清理,植物修剪、清理、补种等。
5.3.4绿色屋顶出现以下情形时应进行维护和相应维护方法:
a)雨落管与排水层堵塞、损坏、缺失,导致屋面蓄水严重,排水时间过长。雨落管堵塞采用射水
疏通、水力疏通及推杆疏通等方法维护,或进行大修翻建;排水层堵塞采用射水疏通、水力疏
通等方法维护。
b)过滤层材料滤水时间明显滞后或变慢。植被过密可能造成雨水停留时间过长,或危及建筑结构
安全,应确定修剪或其他日常维护是否足以维持适当的种植密度与外观要求。
8
DB5304/T035—2019
c)花园式绿色屋顶覆土层厚度减少一半或简单式绿色屋顶覆土层厚度减少三分之一的面积超过
总面积的50%。应采用覆土补填方法进行维护。
d)表层整体存在明显沉降。应检查覆土层是否过于压实,采用环刀法测试土壤渗透系数,并确定
压实深度或堵塞情况,以确定是否需替换或翻耕的土壤深度。
e)植物感染病虫害、入侵物种,长势较差,植物根部对过滤层、排水层产生影响。应及时分析原
因,测定土壤肥力是否满足植物生长要求,必要时应替换种植其他植物。初期,可适当施肥促
进生长。
f)下沉式绿地
5.3.5下沉式绿地包括传统下沉式绿地和快速排干下沉式绿地。
5.3.6下沉式绿地日常巡视与定期检查应符合以下规定:
a)日常巡视与定期检查内容包括进水口、溢流排水口、渗水管进出水是否通畅,预处理区与沉泥
区是否积泥、冲蚀或损坏,边坡或护坡是否冲蚀或塌陷,植物是否感染病虫害等;
b)大雨后应进行巡视;每年雨季前、后各1次定期检查,雨季内每月不少于1次定期检查。
5.3.7下沉式绿地维护内容包括进水口、溢流排水口、渗水管、预处理区、沉泥区清淤、修理、更换,
边坡、护坡、表层修补,垃圾杂物清理,植物修剪、清理、补种等。
5.3.8下沉式绿地出现以下情形时应进行维护和相应维护方法:
a)预处理区、沉泥区积泥深度超过上沿以下20mm。采用清淤方式进行维护。
b)蓄水层滞蓄雨水的排空时间超过设计排空时间。采用溢流排水口侧壁开孔或增设侧壁开孔溢流
竖管方法维护。
c)边坡、护坡局部冲蚀、塌陷。应进行局部翻修加固或选用更加稳定的护坡做法进行整体翻修。
d)表层局部塌陷深度超过100mm。采用覆盖物、土壤补填方法修补。
e)植物成活率不足90%(种植第一年)或植被覆盖度不足80%(第一年以后);植物感染病虫害,
枯死株或杂草比例>15%。设施内植物出现病株、死株或其它不正常生长情况,应及时进行移
除和替换;若植物在栽种初期植被覆盖度不够,应及时考虑对设施植物补种或替换,且耐旱、
耐淹能力不应低于所替换植物。
5.4生物滞留设施
5.4.1生物滞留设施包括雨水花园、生物滞留带、树池等。
5.4.2生物滞留设施日常巡视与定期检查应符合以下规定:
a)日常巡视与定期检查内容包括进水口与溢流排水口进出水是否通畅,竖管检查口是否损坏,预
处理区与沉泥区是否积泥、冲蚀或损坏,边坡或护坡是否冲蚀或塌陷,表层是否塌陷,蓄水层
有效蓄水深度是否达标,覆盖层地表覆盖度及厚度是否满足要求,植物是否感染病虫害等;
b)大雨后应进行巡视;每年雨季前、后各1次定期检查,雨季内每月不少于1次定期检查;
c)定期检查底部穿孔排水管排水是否通畅、堵塞。堵塞可采用灌水检测水力坡降、电视检测方法
检查;
d)定期检查结构层材料是否随雨水流出。采用雨中目视观测方法检查;
9
DB5304/T035—2019
e)定期检查蓄水层滞蓄雨水的排空时间是否超过设计排空时间。采用雨后目视观测方法检查。
5.4.3生物滞留设施维护内容包括进水口、溢流排水口、预处理区、沉泥区清淤、修理、更换,竖管
检查口、底部穿孔管疏通、更换,边坡、护坡、表层修补,设施大修翻建,垃圾杂物清理,植物修剪、
清理、补种等。
5.4.4生物滞留设施出现以下情形时应进行维护和相应维护方法:
a)进水口、溢流排水口、竖管检查口堵塞、损坏、缺失。应及时清淤、修理或更换方式进行维护。
b)预处理区、沉泥区积泥深度超过上沿以下20mm。采用清淤方式进行维护。
c)蓄水层滞蓄雨水的排空时间超过设计排空时间。采用覆盖层翻耕或表层200mm土壤换填方法维
护。
d)覆盖层厚度减少超过40mm的面积覆盖度超过50%。采用覆盖物、土壤补填方法修补。
e)边坡、护坡冲蚀、塌陷。应进行局部翻修加固或选用更加稳定的护坡做法进行整体翻修。
f)表层局部塌陷深度超过100mm,且底部穿孔管堵塞、结构层材料随雨水流出。应进行大修翻建。
g)植物成活率不足90%(种植第一年)或覆盖度不足80%(第一年以后);植物感染病虫害,枯
死株或杂草比例>15%。设施内植物出现病株、死株或其它不正常生长情况,应及时进行移除
和替换;若植物在栽种初期植被覆盖度不够,应及时考虑对设施植物补种或替换,且耐旱、耐
淹能力不应低于所替换植物。
5.5渗透塘
5.5.1渗透塘日常巡视与定期检查应符合以下规定:
a)日常巡视与定期检查内容包括进水口与溢流排水口进出水是否通畅,竖管检查口是否损坏,前
置塘积泥或冲蚀的状况,边坡或护坡是否冲蚀或塌陷,主塘表层是否塌陷,主塘有效蓄水深度
是否达标,主塘覆盖层地表覆盖度及厚度是否满足要求,植物是否感染病虫害等;
b)大雨前应进行巡视;每年雨季前、后各1次定期检查,雨季内每月不少于1次定期检查;
c)定期检查底部穿孔排水管排水是否通畅、堵塞。堵塞可采用灌水检测水力坡降、电视检测方法
检查;
d)定期检查结构层材料是否随雨水流出。采用雨中目视观测方法检查;
e)定期检查前置塘、主塘滞蓄雨水的排空时间是否超过设计排空时间。采用雨后目视观测方法检
查。
5.5.2渗透塘维护内容包括进水口、溢流排水口、前置塘清淤、修理、更换,竖管检查口、底部穿孔
管疏通、更换,边坡、护坡、表层修补,设施大修翻建,垃圾杂物清理,植物修剪、清理、补种等。
5.5.3渗透塘出现以下情形时应进行维护:
a)进水口、溢流排水口、竖管检查口堵塞、损坏、缺失。应及时清淤、修理或更换方式进行维护。
b)前置塘积泥深度超过设计沉泥高度以下20mm。采用人工铲挖或吸泥车、抓泥车等机械设备清
淤,并不得破坏前置塘底部硬化衬底。
c)前置塘、主塘滞蓄雨水的排空时间超过设计排空时间。采用前置塘与主塘连通设施修理的方法
维护,采用覆盖层翻耕或表层200mm土壤换填方法维护。
d)主塘表层覆盖层厚度减少超过40mm的面积覆盖度超过50%。采用覆盖物、土壤补填方法修补。
10
DB5304/T035—2019
e)边坡、护坡冲蚀、塌陷。应进行局部翻修加固或选用更加稳定的护坡做法进行整体翻修。
f)主塘表层局部塌陷深度超过100mm,且底部穿孔管堵塞、结构层材料随雨水流出。应进行大修
翻建。
g)植物成活率不足90%(种植第一年)或覆盖度不足80%(第一年以后);植物感染病虫害,枯
死株或杂草比例>15%。设施内植物出现病株、死株或其它不正常生长情况,应及时进行移除
和替换;若植物在栽种初期植被覆盖度不够,应及时考虑对设施植物补种或替换,且耐旱、耐
淹能力不应低于所替换植物。
5.6渗井
5.6.1渗井日常巡视与定期检查应符合以下规定:
a)日常巡视与定期检查内容包括进水口或进水管、溢流排水口或排水管的进出水是否通畅,井底
是否积泥覆盖,辐射型渗井的辐射管是否积泥等;
b)大雨后应进行巡视;每年雨季前、后各1次定期检查,雨季内每月不少于1次定期检查;
c)定期检查井体是否倾斜、风化、勾缝是否脱落;
d)定期检查渗井内滞蓄雨水的排空时间超过设计排空时间。采用雨后目视观测方法检查;
e)定期检查辐射型渗井的辐射管积泥深度是否超过管内径的1/5。
5.6.2渗井维护内容包括进水口或进水管、溢流排水口或排水管清淤,井底、辐射管积泥清捞,垃圾
杂物清理,人工净化介质更换,渗井大修翻建。
5.6.3渗井出现以下情形时应进行维护:
a)井体倾斜。应进行大修翻建。
b)渗井周边区域塌陷。应进行大修翻建。
c)井底积泥厚度超过100mm。采用人工铲挖或吸泥车、抓泥车等机械设备清捞。
d)滞蓄雨水的排空时间超过设计排空时间。采用井底积泥清捞、人工净化介质更换方法维护。
e)辐射管积泥深度超过管内径的1/5。采用射水疏通、水力疏通、推杆疏通、转杆疏通方法维护。
6集蓄回用类设施
6.1一般规定
6.1.1集蓄回用类设施包括蓄水池、雨水罐等。
6.1.2集蓄回用类设施的运行维护应包括日常巡视与定期检查、运行情况检查、主体和附属设施的养
护与修理、清理垃圾与沉积物、驱除蚊蝇、回用水水质检测。
6.1.3集蓄回用类设施的运行维护人员应经过安全和专业技术培训,持证上岗。
6.1.4应进行安全检查。警示标识、护栏等安全防护设施及预警系统损坏或缺失时,应及时修复和完
善。
6.2雨水罐
6.2.1雨水罐日常巡视与定期检查应符合以下规定:
11
DB5304/T035—2019
a)日常巡视与定期检查内容包括进水口进水是否通畅,管道是否堵塞或渗漏,罐体是否裂口、渗
漏或沉积,滤水网是否堵塞,安全防护设施是否损坏或缺失,防虫网是否堵塞,雨水罐是否良
好封闭等;
b)大雨后应进行巡视;每年定期检查1次大雨后的运行状况,每年至少2次定期检查雨水罐的所
有部件。
6.2.2雨水罐运行维护内容包括定期清理设施内部及管道垃圾杂物,定期清理防虫网上沉积物、蚊虫,
清洁回用设施,每年至少1次放空雨水罐,处理后雨水水质定期检测,修复安全防护设施。
6.2.3雨水罐出现以下情形时应进行维护:
a)进水口、初期雨水弃流设施、管道、罐体堵塞、损坏、缺失、渗漏。根据实际情况更换受损部
件,及时修补破损和裂缝处,检查和更换水处理的组件和设备。
b)警示标识、护栏等安全防护设施及预警系统损坏、缺失。应及时修复、更换。
c)出水水质不符合回用水标准。应处理达标后集蓄回用。
6.3蓄水池
6.3.1蓄水池日常巡视与定期检查应符合以下规定:
a)日常巡视与定期检查内容包括蓄水池结构防护措施是否完好与有无渗漏,检修窗是否加盖上
锁,蓄水池周围及顶盖是否清洁,雨后水质检测等;
b)每年汛前全面检查与维护保养;汛中日常检查与维护保养,重点对第一场降雨后检查设施运行
情况;汛后集中检查,放空后清淤与维护保养;
c)每半年1次蓄水池清洗消毒;每年1次蓄水模块反冲洗;每半年检查1次机电设施。
d)定期检查塑料蓄水模块骨架周围及上下层土工布的紧密性,进出水管法兰和管道连接处的土工
布密封性。
6.3.2蓄水池运行维护内容包括池内泥沙沉淀物的清洗、进出水管和溢流管的清理、机电设备维护和
保养、池壁外观及结构裂缝和渗漏的修补、蓄水模块的保养和维护、警示标识和护栏等安全防护设施的
完善等。
6.3.3每场雨后,对进水口和出水口应及时清理垃圾与沉积物,保证过水通畅。
6.3.4对设施内部的过滤装置应及时进行清理,去除滤网上的残留物,当沉积物淤积导致弃流容积不
足时应及时进行清淤。
6.3.5蓄水模块一般设置在地下,池内淤泥、沉积物的清理通过反冲洗系统中反冲洗泵以及高压喷头
协同工作完成。
6.3.6蓄水模块收集的雨水最长储存时间不宜超过半个月。
6.3.7回用水作为饮用水源时,每场降雨后均应进行水质监测。
6.3.8应及时修复受损警示标识、护栏等安全防护设施及预警系统。
7调蓄类设施
12
DB5304/T035—2019
7.1一般规定
7.1.1调蓄类设施包括调节塘、湿塘等。
7.1.2调蓄类设施的运行维护应包括日常巡视与定期检查、运行情况检查、主体构造的养护与修理、
植物与附属构筑物的养护与修理。
7.1.3设施附属构筑物、植物、材料的类型或规格更换应满足设计要求。
7.1.4维护后,竖向高程、调蓄容积、排空时间等应满足设计要求。
7.1.5设施内植物的维护管理要求应按《云南省城镇风景园林绿化养护工程技术规程》(DBJ
53/T-77-2016)及《玉溪市中心城区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实施办法》等的相关规定执行。
7.2调节塘
7.2.1调节塘日常巡视与定期检查应符合以下规定:
a)日常巡视与定期检查内容包括进水管、溢流井与排空管进出水是否通畅,前置塘、沉泥井或沉
淀池是否淤积或沉泥,边坡是否冲蚀或塌陷,塘体表层是否塌陷,植物是否感染病虫害等;
b)每场雨后不宜少于1次巡视;每年雨季前、后各1次定期检查,雨季内每月不少于1次定期检
查;运行情况检查宜在降雨24小时,并雨后不定期抽查;暴雨、内涝、洪灾等紧急事件后,
必须进行巡视检查。
7.2.2调节塘运行应符合以下规定:
a)调节塘雨后24小时仍未排空情况下,开启排空设施及时排放;
b)连续暴雨或其他极端天气预警时,根据调度要求及时排空塘体。
7.2.3调节塘维护内容包括进水口、溢流井、排空管、前置塘、沉泥井、沉淀池清淤、修理、更换,
边坡、护坡、表层修补,设施大修翻建,垃圾杂物清理,植物修剪、清理、补种等。
7.2.4调节塘出现以下情形时应进行维护:
a)进水口、溢流井、排空管堵塞、损坏、缺失。应及时清淤、修理或更换方式进行维护。
b)沉泥井或沉淀池淤积超过控制深度20%以上。应根据设施重要程度考虑进行清淤。主要设施发
生破损情况,应及时进行修缮和更换。
c)边坡、护坡冲蚀、塌陷。应进行局部翻修加固或选用更加稳定的护坡做法进行整体翻修。
d)植物成活率不足90%(种植第一年)或覆盖度不足80%(第一年以后);植物感染病虫害,枯
死株或杂草比例>15%。设施内植物出现病株、死株或其它不正常生长情况,应及时进行移除
和替换;若植物在栽种初期植被覆盖度不够,应及时考虑对设施植物补种或替换,且耐旱、耐
淹能力不应低于所替换植物。
7.3湿塘
7.3.1湿塘日常巡视与定期检查应符合以下规定:
13
DB5304/T035—2019
a)日常巡视与定期检查内容包括进水口、消能措施及格栅等配套构筑物是否通畅,前置塘、沉泥
区是否积泥或冲蚀,边坡或护坡是否冲蚀或塌陷,蓄水层有效蓄水深度是否达标,植物是否感
染病虫害等;
b)大雨后进行日常巡视;每年雨季前、后各1次定期检查,雨季内每月不少于1次定期检查;暴
雨、内涝、洪灾等紧急事件后,必须进行巡视检查;
c)定期检查湿塘排空时间是否超过设计排空时间。采用雨后目视观测方法检查。
7.3.2湿塘运行应符合以下规定:
a)湿塘长期处于高水位运行,未能实现调蓄功能情况下,应雨前开启排空设施及时排放至日常水
位;
b)连续暴雨预警前,根据调度要求及时排放至最低水位。
7.3.3湿塘维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63/T 2010.5-2022 涉路行为标准化规范 第5部分:公路沿线非公路标志 2022-01-07
- DB63/T 2010.8-2022 涉路行为标准化规范 第8部分:大件运输技术指南 2022-01-07
- DB63/T 2010.7-2022 涉路行为标准化规范 第7部分:质量和安全管理指南 2022-01-07
- DB63/T 2014-2022 公路养护工程机械台班费用定额 2022-01-07
- DB63/T 2010.6-2022 涉路行为标准化规范 第6部分:公路结构物利用技术 2022-01-07
- DB63/T 2015-2022 公路养护小修保养工程预算指标 2022-01-07
- DB63/T 2013-2022 公路养护工程预算定额 2022-01-07
- DB4103/T 138-2022 欧李地下茎扦插育苗技术规程 2022-01-07
- DB4103/T 137-2022 核桃大树多头改接技术规程 2022-01-07
- DB63/T 2011-2022 公路养护工程预算编制指南 202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