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17/T 345-2022 设施黄瓜生产土传病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DB4117/T 345-2022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iques for Soil-borne Diseases in Cucumber Production (Facilities) Technical Regulations

河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8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117/T 345-2022
标准类型
河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2-08-31
实施日期
2022-10-01
发布单位/组织
驻马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CCSB31

4117

驻马店市地方标准

DB4117/T345—2022

设施黄瓜生产土传病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2022-08-31发布2022-10-01实施

驻马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117/T345—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驻马店市农业农村局提出。

本文件由驻马店市瓜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保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省驻马店农业学校,河南省农广校,平顶山市

种子技术推广站,信阳市农广校等。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吴保民、杨晓明、刘亚配、邹璐、杨艳、梁文红、刘峰、陈文平、娄洋、石兆

良、杨娟、刘建新、薛源、谢梦云、张晓、张毛、张金岭、董新生、曹浩、马辉、贝小青、翟辉建、连

敏、刘娜、肖升涛、张俊丽、杜海霞、崔允周、郭志恒、任天生、董芳、冯长路、房敏、李颖、田湘、

梁中喜、徐志元、宋攀、董耀威、王端、焦海洋、郑金菊、崔长生、陈艳超、张丽、姚丁、时小玲、刘

建军、李刚、张甜、尹建国。

本文件首次发布。

I

DB4117/T345—2022

设施黄瓜生产土传病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设施黄瓜生产土传病害的术语和定义、防控原则、类型和诊断、防控技术等。

本文件适合驻马店市范围内设施黄瓜生产土传病害绿色防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8321.7-2002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七)

GB/T8321.9-2009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九)

NY/T1276-2007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393-201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2118-2012蔬菜育苗基质

DB4117/T220-2019冬季黄瓜嫁接育苗技术规程

DB4117/T230-2019蔬菜有机质穴盘育苗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土传病害

病原物习居于土壤或随病残体生活在土壤中,并从作物根部或茎部侵害作物而引起的病害,致病病

原菌包括真菌、细菌、线虫等。

3.2

土壤处理

为控制土壤中有害生物,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手段,在作物种植前处理耕作层土壤的措施。

3.3

连作障碍

由同种或近缘作物连作造成的土壤理化性质恶化,作物病虫草害加重,生长势变弱,发育异常,产

量降低和品质下降的现象。

4防控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合理利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

治等综合防控技术。

5类型与诊断

1

DB4117/T345—2022

5.1土传病害类型

立枯病、猝倒病、疫病、枯萎病、根结线虫、根腐病、青枯病等。

5.2土传病害诊断

5.2.1立枯病

病原菌:高等真菌,担子菌亚门立枯丝核菌。

症状诊断:苗期病害,危害根尖及根茎部皮层。受害后在茎基部产生暗褐色椭圆形病斑,高湿下病

部产生淡褐色蛛丝状霉层;发病初期,病株晴天中午叶片萎焉,夜晚恢复正常,病斑扩大并凹陷,病斑

绕茎1周后茎基部呈蜂窝状干缩,最后枯死而不倒。

辅助诊断:有发病中心,发病适温20℃~24℃,播种过密、间苗不及时,湿度过大易发病。

5.2.2猝倒病

病原菌:低等真菌,鞭毛菌亚门腐霉菌

症状诊断:苗期病害,危害根尖及根茎部皮层。发病初期,子叶展开后在近地表胚轴基部出现暗绿

色水渍状病斑,很快呈黄褐色;病斑绕茎1周后,病部缢缩呈线状,幼苗突然猝倒,最后病斑呈褐色。

辅助诊断:有发病中心,发病适温15℃~16℃,播种过密、间苗不及时,低温高湿易发病。

5.2.3疫病

病原菌:鞭毛菌亚门疫霉菌

症状诊断:子叶发病,初从边缘呈暗绿色水浸状萎蔫,严重时顶端会干枯;成株期发病,近地面呈

暗绿色水浸状病斑,病部逐渐缢缩,病部以上叶片萎蔫或干枯死亡,横切维管束不暗色;真叶发病,初

生水浸状暗绿色斑点,边缘不明显,病斑薄而透明,后期浅褐色,干燥时病斑容易破裂;果实发病,初

为暗绿色水浸状,逐渐成凹陷斑,湿度大时,病部稀生白色霉状物,迅速腐烂,有腥臭味。

辅助诊断:有发病中心,发病适温28℃~30℃,发病适宜湿度85%以上;酸性土、连作、排水不

良、密度过大、高湿多雨、浇水过多等易发病。

5.2.4枯萎病

病原菌:子囊菌亚门尖镰孢菌。

症状诊断:幼苗染病,幼苗未出土即腐烂或出土后不久顶端出现缺水状,叶片颜色变浅萎蔫,茎基

部变褐缢缩,最后枯死;成株期染病,发病初期叶片自基部向前逐渐萎蔫,中午明显早晚恢复,数天后

整株枯萎,部分叶片变褐色或出现褐色坏死斑,茎基部缢缩。潮湿下病斑表面可见少量白色至近粉红色

霉层。须根很少,根或茎蔓维管束变黄至褐色。

辅助诊断:有发病中心,发病适宜温度为20℃~23℃,发病适宜湿度85%以上;连作地、排水不

良、土壤黏性大、种植密度大,利于发病。

5.2.5根结线虫

病原物:根结线虫

症状诊断:危害根部。在须根或侧根上产生很多瘤状根结。根结形成多时,地上生长不良,果实生

长缓慢,晴天中午地上部分萎蔫或枯黄,最后枯死。

辅助诊断:适宜土温20℃~30℃,适宜土壤湿度40%~70%。连茬地发病重。

5.2.6根腐病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