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310-2012 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技术要求

DB11/T 310-2012 Digital Urba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Technical Requirements

北京市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被代替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标准 DB11/T 310-2021 | 页数:28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11/T 310-2012
标准类型
北京市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被代替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2-12-12
实施日期
2013-04-01
发布单位/组织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2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35.240.99

L70

备案号:36081-2013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310—2012

代替DB11/T310-2005

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技术要求

Technicalrequirementsforinformationsystemfordigitizedsupervision

andmanagementofcity

2012-12-12发布2013-04-01实施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11/T310—2012

目次

前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系统架构...........................................................................3

4.1平台要求.......................................................................3

4.2业务流程.......................................................................4

5基础数据...........................................................................7

5.1地理数据.......................................................................7

5.2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7

5.3部件数据.......................................................................7

5.4事件数据.......................................................................7

5.5专业部门数据...................................................................7

5.6兴趣点数据.....................................................................8

6数据接口与信息交换内容.............................................................8

6.1数据接口.......................................................................8

6.2信息交换内容...................................................................8

7基础数据更新.......................................................................9

7.1数字线划图数据.................................................................9

7.2遥感影像数据...................................................................9

7.3网格数据.......................................................................9

7.4地理编码数据...................................................................9

7.5部件与事件数据.................................................................9

7.6专业部门代码...................................................................9

8网络与安全........................................................................10

8.1网络要求......................................................................10

8.2安全要求......................................................................10

9系统建设与验收....................................................................10

9.1系统建设方案制订与审核........................................................10

9.2系统建设......................................................................10

9.3系统验收......................................................................10

附录A(规范性附录)部件分类代码...................................................11

附录B(规范性附录)部件空间表达要求...............................................14

I

DB11/T310—2012

附录C(规范性附录)事件分类代码...................................................19

附录D(资料性附录)专业部门代码示例...............................................22

附录E(资料性附录)宜列入的部分兴趣点种类.........................................23

II

DB11/T310—201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11/T310-2005。

本标准是对DB11/T310-2005所做的第一次修订。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

——将原标准的名称由“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要求”,改为“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

统技术要求”;

——在原标准第3部分中增加了呼叫中心、环境属性及其的子定义、兴趣点的术语和定义,删去了

原标准中监管数据无线采集设备、城市建成区的术语定义;

——对原标准4.1.1市级平台要求及4.1.2区(县)级平台要求中的相关内容进行调整;

——删去了原标准中的“两级平台系统框架”图;对原标准中的市、区(县)两级平台的业务总流

程及市级平台业务流程进行了更新;

——删去了原标准中的5.1.1.2及5.1.6;

——对原标准“表1专业部门属性信息”中的部分属性项进行了调整;

——对原标准第6部分名称由“数据接口”改为“数据接口与信息交换内容”,并调整了其中的相

关内容;

——对第7部分名称由“共享数据的更新”改为“基础数据更新”,并增加或调整了其中7.1至7.6

的相应内容;

——9.2中增加了9.2.2“应符合CJ/T293的相关要求”;

——增加和调整了原标准附录A中表A.1中所有部件的代码和环境属性,增加和调整部分部件的小

类编码、小类名称;

——增加和删除了附录B表B.1中的部分部件的空间类型、图示符号和符号配置点;

——增加了附录C表C.1中所有事件的代码和环境属性,增加和调整部分事件的小类代码、小类名

称;

——调整了附录D表D.1,将原表D.1“专业部门分类代码”改为“专业部门代码示例”;

——增加了附录E表E.1中部分兴趣点种类。

本标准由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标准由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组织实施。

本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评价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修订人员:王典、林林、周李、张志武、李岱松、王惕、赵哲夫、庞艳平、杨芹、乔红

艳、朱传芳、海峰、皮定均、张泽根、何岳飞、杜军、高俊良

本标准所代替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11/T310-2005。

III

DB11/T310—2012

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北京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架构、基础数据、数据接口、数据更新、网络

与安全、系统建设与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等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

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7798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CJJ/T103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标准

CJJ/T106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

CJ/T213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

CJ/T214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

CJ/T215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地理编码

CJ/T293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监管数据无线采集设备

DB11/T160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规范

DB11/T171党政机关信息系统安全测评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informationsystemfordigitizedsupervisionandmanagementof

city

基于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环境,集成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单元网格数据、管理部件数据、地理编码

数据等多种数据资源,通过多部门信息共享、协同工作,实现对城市市政工程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市

容环境与环境秩序监督管理的一种综合集成化的信息系统。

3.2

单元网格basicmanagementgrid

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基本管理单元,是基于城市大比例尺地形数据,根据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需要,

按照一定原则划分的、边界清晰的多边形实地区域(面积约为一万平方米)。

3.3

1

DB11/T310—2012

部件managementcomponent

数字化城市管理公共区域内的各项设施,包括公用设施类、道路交通类、市容环境类、园林绿化类、

房屋土地类等市政工程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也称管理部件。

3.4

事件event

人为或自然因素导致城市市容环境和环境秩序受到影响或破坏,需要城市管理专业部门处理并使之

恢复正常的现象和行为的统称。

3.5

监管案件supervisioncase

需要处置的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问题,简称案件。

3.6

监督中心supervisioncenter

按照本规范所限定的数字化城市管理需求,实现问题信息收集、问题处理结果监督及管理状况综合

评价等功能的组织体系。

3.7

指挥中心directorcenter

按照本规范所限定的数字化城市管理需求,实现指挥和协调专业部门、派遣问题处理任务、反馈

问题处理结果等功能的组织体系。

3.8

呼叫中心callcenter

按照本规范所限定的数字化城市管理需求,充分利用现代通讯与计算机技术,可以自动灵活地处理

大量各种不同的电话呼入和呼出业务和服务的组织体系。

3.9

专业部门responsibilitydepartment

根据数字化城市管理各相关部门的职能和职责,对管理部件和事件问题进行任务分解,明确落实问

题处理的责任单位。

3.10

环境属性environmentproperty

指事件或部件在环境方面表现出的性质,可以分为市容环境、设施环境、秩序环境、生态环境四类。

3.10.1

市容环境CityAppearanceandEnvironment

2

DB11/T310—2012

与城市形象相关的城市景观、环境卫生、户外广告、照明体系、城市架空线、地下通道、过街天桥、

铁路涵洞、标识系统等。

3.10.2

生态环境Ecologicalenvironment

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的总称,在此处特指影响城市环境

质量的绿地系统、城市公园、大气环境、水系环境等。

3.10.3

设施环境facilityenvironment

以生活居住为核心的各种设施,包括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公共厕所、地下管线、城市道路公共服务

设施、排水设施、公共交通、无障碍设施、应急避难设施等。

3.10.4

秩序环境Orderlyenvironment

城市运行中形成的稳定的结构和状态,具体涉及市容秩序、市场秩序、旅游秩序、交通秩序、治安

秩序等。

3.11

兴趣点Pointsofinterest

根据城市特点增加的一类基本地点,是局部范围内具有地理标识作用的建(构)筑物,包括机构(如

委办局、医院、学校)、沿街店铺和单位等。

4系统架构

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分为市、区(县)两级平台,系统的结构框架、主要性能、运行模式等应

在符合CJJ/T106要求的基础上,符合下列要求。

4.1平台要求

4.1.1市级平台要求

4.1.1.1应具有信息采集、信息传递、协调处置、监督指挥和统计分析功能。

4.1.1.2接收社会公众通过各种方式反映的城市管理问题或上级下达的任务,转发相应管辖区(县)

平台。

4.1.1.3负责市属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市区联动以及多区联动处置事项的任务分配、协调及督办。

4.1.1.4对无法协调解决的重大问题上报市政府,对突发公共事件报应急指挥部门。

4.1.1.5向区(县)级平台下达城市管理问题核实、核查、分派、普查或查询统计等任务。

4.1.2区(县)级平台要求

4.1.2.1应具有信息采集、巡查核实、信息传递、协调处置、监督和统计分析的功能。

3

DB11/T310—2012

4.1.2.2接收社会公众通过各种途径反映、监督员发现和市级平台转发的城市管理问题以及上级下达

的任务信息,并核实立案。

4.1.2.3协调处置可以由区(县)所属或市属驻区(县)的专业部门承担的城市管理问题。

4.1.2.4对本区(县)无法协调解决的市属问题上报市级平台,对突发公共事件及时报区(县)应急指挥

中心。

4.1.2.5接收并完成市级平台下达的问题核实、核查、分派、普查或查询统计等任务。

4.2业务流程

4.2.1业务总流程

市、区(县)两级平台的业务总流程如图1所示。

图1市、区(县)两级平台的业务总流程

4.2.2市级平台业务流程

市级平台业务流程包括信息采集、问题登记、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核查结案、评价考

核等环节。如图2所示。

4

DB11/T310—2012

图2市级平台业务流程

4.2.3区(县)级平台业务流程

区(县)级平台业务流程包括信息采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核查结案、评价考核

等环节。如图3所示。

5

DB11/T310—2012

图3区(县)级平台业务流程

6

DB11/T310—2012

5基础数据

5.1地理数据

5.1.1平面坐标系统

平面坐标系统:北京地方坐标系。

5.1.2数据格式

5.1.2.1数据描述与表达应符合CJJ/T103的要求。

5.1.2.2数据格式应符合GB/T17798要求,或使用通用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格式。

5.1.2.3转换后数据的地理坐标信息精度不变,属性信息完整、准确。

5.1.3位置精度

部件空间数据位置精度要求应符合CJ/T214规定。

5.1.4数字线划图数据

统一使用市测绘管理部门提供的比例尺为三环内不低于l:500,三环外不低于1:2000的数字线划

图数据。

5.1.5遥感影像数据

统一使用市信息化管理部门提供的比例尺为六环内不低于1:2000,分辨率不低于0.2m,六环外不

低于1:10000,分辨率不低于1.0m。

5.2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

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应按CJ/T213执行。

5.3部件数据

5.3.1部件分类与代码结构应按附录A执行。

5.3.2部件空间表达要求应按附录B执行。

5.3.3部件基本属性信息要求应按CJ/T214执行。

5.4事件数据

5.4.1事件分类与代码结构应按附录C执行。

5.4.2事件基本属性信息要求应按CJ/214执行。

5.5专业部门数据

5.5.1专业部门分类与代码结构应按CJ/T214执行。

5.5.2专业部门代码示例见附录D。

5.5.3专业部门属性信息应符合表1的规定。

7

DB11/T310—2012

表1专业部门属性信息

序号属性项名称定义与值域范围约束/条件

1代码专业部门的代码必备

2单位名称专业部门的标准名称必备

3主管部门本专业部门的上级主管单位可选

4组织机构代码组织机构代码必备

5单位地址单位所在地址必备

6单位类型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必备

7法人代表法人代表姓名可选

8值班电话负责问题处理的值班电话号码必备

9值班传真负责问题处理的传真号码可选

10夜间电话夜间负责问题处理的值班电话号码可选

11节假日电话节假日负责问题处理的值班电话号码可选

5.6兴趣点数据

5.6.1兴趣点数据有关要求按CJ/T215执行。

5.6.2宜列入的部分兴趣点种类见附录E。

6数据接口与信息交换内容

6.1数据接口

6.1.1区(县)与市级平台之间

数据交换使用XML数据格式。单条数据交换时应达到指标为:交换请求响应时间<30s,传输时间<30s。

6.1.2平台与专业部门业务系统之间

数据交换可按专业部门业务系统实际情况以网络、传真等方式进行。网络传输单条数据时应达到指

标为:交换请求响应时间<30s,传输时间<30s。

6.2信息交换内容

6.2.1区(县)向市级平台上报信息

数据内容包括:区(县)案卷号、上报单位、上报时间、部件属性(代码、名称、专业部门、位置坐

标、单元网格、状态、照片)或事件属性(代码、名称、专业部门、位置、单元网格、问题描述、照片)、

时限要求、问题来源。

6.2.2市级向区(县)平台反馈信息

数据内容包括:区(县)案卷号、反馈时间、部件属性(代码、名称、专业部门、位置坐标、单元网

格、状态、照片)或事件属性(代码、名称、专业部门、位置、单元网格、问题描述、照片)、问题解

决结果。

6.2.3市级向区(县)平台下达任务信息

8

DB11/T310—2012

数据内容包括:市级案卷号、下达时间、部件属性(代码、名称、专业部门、位置坐标、单元网格、

状态、照片)或事件属性(代码、名称、专业部门、位置、单元网格、问题描述、照片)、时限要求、

问题来源。

6.2.4区(县)向市级平台反馈信息

数据内容包括:市级案卷号、反馈时间、部件属性(代码、名称、专业部门、位置坐标、单元网格、

状态、照片)或事件属性(代码、名称、专业部门、位置、单元网格、问题描述、照片)、问题解决结

果。

6.2.5平台向本级专业部门下达任务信息

数据内容包括:市(区(县))案卷号、下达时间、部件属性(代码、名称、专业部门、位置坐标、

单元网格、状态、照片)或事件属性(代码、名称、专业部门、位置、单元网格、问题描述、照片)、

时限要求、问题来源。

6.2.6专业部门向本级平台反馈信息

数据内容包括:市(区(县))案卷号、反馈时间、部件属性(代码、名称、专业部门、位置坐标、

单元网格、状态、照片)或事件属性(代码、名称、专业部门、位置、单元网格、问题描述、照片)、

问题解决结果。

7基础数据更新

7.1数字线划图数据

应由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主管部门负责定期组织更新。

7.2遥感影像数据

应由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主管部门负责定期组织更新。

7.3网格数据

区(县)网格调整时,应及时由区(县)平台上传至市级平台同步更新。

7.4地理编码数据

区(县)地理编码或属性调整时,应上传至市级平台同步更新。

7.5部件与事件数据

7.5.1当本标准规定的部件和事件分类不能满足城市管理的特定需要时,均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更新

或扩展。

7.5.2部件和事件的大类不应在现有大类的后面新增大类,扩展部件和事件的代码应符合本标准的相

应规定。

7.5.3部件小类可以在部件的01至06大类中扩展,事件小类可以在事件的01至05大类中扩展。

7.5.4区(县)平台部件与事件数据每年定期向市级平台上报更新一次。

7.6专业部门代码

9

DB11/T310—2012

增减调整专业部门分类或代码,由市数字化城市管理部门统一下发至各相关单位同步更新。

8网络与安全

8.1网络要求

异地分布的各子系统、两级平台以及和专业部门业务系统之间通过网络连接,应首先选择使用北京

市政务专网。

8.2安全要求

8.2.1应符合CJJ/T106的要求。

8.2.2按GB/T20964、GB/T22239的相关规定,安全等级宜定为三级。

8.2.3系统安全测评应遵从DB11/T171。

9系统建设与验收

9.1系统建设方案制订与审核

9.1.1系统建设方案制订

方案内容应包括城市管理业务模式、软硬件与网络环境建设、数据建设、应用系统建设和用户培训

等。方案应符合国家和北京市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

9.1.2系统建设方案审查

系统建设方案应由市级主管部门组织的专家组审查与验收。

9.2系统建设

9.2.1应按DB11/T160确定具备相应资质的系统集成商、工程监理及其他开发商。

9.2.2应符合CJ/T293的相关要求。

9.3系统验收

9.3.1验收组织

验收工作应由相关主管部门组织验收。

9.3.2验收内容

9.3.2.1系统验收的内容应包括系统运行模式验收、基础数据验收、应用系统验收和安全体系验收4

个方面。

9.3.2.2系统运行模式的验收内容应包括监督与管理功能分离协作模式、业务流程和监督员工作模式。

9.3.2.3基础数据的验收应分别按CJ/T213、CJ/T214、CJ/T215及CJJ/T106中的4.2规定执行。

9.3.2.4应用系统验收应包括各个子系统的功能验收、性能验收以及开发文档验收等。

9.3.2.5安全体系验收应该符合DB11/T171的要求。

10

DB11/T310—2012

AA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部件分类代码

部件分类代码见表A.1

表A.1部件分类代码

大类代码大类名称小类代码代码小类名称环境属性

010101上水井盖B

020102污水井盖B

030103雨水井盖B

040104雨水箅子B

050105电力井盖B

060106路灯井盖B

070107通讯井盖B

080108有线电视井盖B

090109网络井盖B

100110热力井盖B

110111燃气井盖B

120112公安井盖B

130113消防设施B

140114不明井盖B

01公共设施150115通讯交接箱B

160116电力设施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