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T 2181-2024 白茶自动化精制加工技术规程
DB35/T 2181-2024 White tea automation process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4年05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福建农林大学、福鼎市茶产业发展中心、福建顺茗道茶业有限公司、福鼎鼎存茶业有限公司、福建省裕荣香茶业有限公司、福建省古素茶产业有限公司、福建政和瑞茗茶业有限公司、宁德师范学院。
- 起草人:
- 孙云、林振传、王智苑、林宏政、邵克平、金心怡、陈彬、孙威江、郝志龙、何丽梅、张大贵、周子维、林喜盈、吴传惠、林先滨、蔡良绥、王成龙、余步贵。
- 出版信息:
- 页数:17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7.140.10
CCSX55
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2181—2024
白茶自动化精制加工技术规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automaticrefiningprocessingofwhitetea
2024-05-09发布2024-08-09实施
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5/T2181—2024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础要求...........................................................................3
5工艺流程...........................................................................4
6技术要求...........................................................................4
7质量管理...........................................................................5
8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5
附录A(资料性)白茶自动化精加工工艺流程.............................................7
附录B(规范性)白茶成品茶品质要求...................................................8
附录C(资料性)白茶自动化精加工设备基础参数参考值..................................10
附录D(资料性)平面圆筛机筛网筛孔和筛号茶名称对照..................................14
I
DB35/T2181—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和福建农林大学提出。
本文件由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和福建省茶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FJ/TC20)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福建农林大学、福鼎市茶产业发展中心、福建顺茗道
茶业有限公司、福鼎鼎存茶业有限公司、福建省裕荣香茶业有限公司、福建省古素茶产业有限公司、福
建政和瑞茗茶业有限公司、宁德师范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孙云、林振传、王智苑、林宏政、邵克平、金心怡、陈彬、孙威江、郝志龙、
何丽梅、张大贵、周子维、林喜盈、吴传惠、林先滨、蔡良绥、王成龙、余步贵。
II
DB35/T2181—2024
白茶自动化精制加工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白茶自动化精制加工的基础要求、工艺流程、技术要求、质量管理、标志、包装、运
输和贮存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规模化、清洁化白茶自动化精制加工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GB16798食品机械安全要求
GB/T22291白茶
GB23350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
GB/T30375茶叶贮存
GB/T32743白茶加工技术规范
GB/T32744茶叶加工良好规范
GH/T1070茶叶包装通则
GH/T1077茶叶加工技术规程
GH/T1124茶叶加工术语
JB/T7863茶叶机械术语
NY/T5019无公害食品茶叶加工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GB/T32743、GB/T32744、GH/T1124、JB/T7863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摩擦静电拣剔frictionelectrostaticpicking
利用辊筒与毛毡之间摩擦产生的静电场,拣剔与茶叶含水率不一的老梗、蜡片等杂质。
高压静电拣剔highvoltageelectrostaticpicking
采用高压静电吸附原理,拣剔混入茶叶中的茶尘、毛发、草毛、编织物等外形细小、重量轻的茶类
和非茶类夹杂物。
1
DB35/T2181—2024
绿片insufficientwitheredleaves
萎凋不足,呈青绿色的叶片。
黄片oldleaves
外形粗老松散轻飘,色泽黄褐的叶片。
红片heavilybruisedleaves
鲜叶机械损伤或萎凋过度,发酵泛红的叶片。
筛净率siftingnetrate
毛茶或在制品经筛分机某面筛筛分后,筛上茶和筛上茶中所含能通过该面筛的筛号茶质量之差与
筛上茶质量之比,按公式(1)计算。
MM
S01100%···············(1)
M0
式中:
S——筛净率,单位为百分比(%);
M0——经筛分机某面筛筛分后的筛上茶质量,单位为千克(kg);
M1——经筛分机某面筛筛分后的筛上茶中所含能通过该面筛的筛号茶质量,单位为千克(kg)。
误筛率error-siftingrate
毛茶或在制品经筛分机某面筛筛分后的筛号茶中所含的该面筛筛上茶质量与筛号茶质量之比,按
公式(2)计算。
N
W1100%················(2)
N0
式中:
W——误筛率,单位为百分比(%);
N0——经筛分机某面筛筛分后的筛号茶质量,单位为千克(kg);
N1——经筛分机某面筛筛分后的筛号茶中所含的该筛面筛上茶质量,单位为千克(kg)。
复选率re-screeningrate
在不改变风选机及其工作参数的条件下,从主出茶口接取经过一次风选的一定数量的茶叶,再投放
风选机进行一次复选,复选后主出茶口茶叶的质量与复选时投入风选机的茶叶质量之比,按公式(3)
计算。
T
F1100%················(3)
T0
式中:
F——复选率,单位为百分比(%);
TO——复选时投入风选机的茶叶质量,单位为千克(kg);
2
DB35/T2181—2024
T1——复选后主出茶口茶叶的质量,单位为千克(kg)。
选别率screeningrate
毛茶或在制品经拣剔后,选出的杂质质量占茶原料中所含杂质总质量的百分比,按公式(4)计算。
Z
X1100%················(4)
Z0
式中:
X——选别率,单位为百分比(%);
Z0——茶原料中所含杂质总质量,单位为千克(kg);
Z1——经拣剔后选出的杂质质量,单位为千克(kg)。
带出比bring-outrate
毛茶或在制品经拣剔后,其副品带出料中所含合格茶叶的质量占副品带出料总质量的百分比,按公
式(5)计算。
P
D1100%················(5)
P0
式中:
D——选别率,单位为百分比(%);
P0——副品带出料总质量,单位为千克(kg);
P1——经拣剔后,其副品带出料中所含合格茶叶的质量,单位为千克(kg)。
4基础要求
基本要求
加工过程中原料采购、加工、包装、贮存和运输等环节的场所、设施、人员的基本要求应符合GB
14881、GH/T1077和NY/T5019的规定,加工过程中与茶叶有直接接触的材料、机械安全要求应符合GB
16798的要求。
连续化要求
通过传输带、提升机等辅助机械串联各加工设备,变单机作业为连续作业,确保不落地、不卡茶、
不间断。输送带选用食品级材质,颜色宜以白色为主。
自动化要求
应用PLC控制系统、机器视觉、机械手、传感器、物联网等自动化技术,自动监测调控加工各工序
技术参数(色泽、流量、速度等)。
防尘降噪要求
加工全过程配置除尘系统,车间内粉尘浓度不应超过10mg/m³,PM2.5浓度不应超过75μg/m3,PM10
浓度不应超过150μg/m3,噪音不应超过80dB。
3
DB35/T2181—2024
5工艺流程
毛茶定级归堆→筛分→风选→色选→摩擦静电拣剔→高压静电拣剔→目视拣剔→拼配匀堆→复火
→摊凉→金属检测→质量管理→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具体工艺流程见附录A。
6技术要求
毛茶定级、归堆
6.1.1定级:对进厂毛茶进行品质审评,确定加工级别。其中,含水率超过9%的原料,应及时复火后
再入库。
6.1.2归堆:在定级基础上,把原料按季节、产地、品种、等级进行归堆。
6.1.3拼配:各批付制毛茶确定后,按各号茶数量比例扦取若干数量毛茶,以手工模拟制坯,试制小
样,将小样对照附录B的规定审评,符合要求后进行拼配付制。
筛分
6.2.1采用平面圆筛机进行筛分,初步分离粗细、长短,分出不同筛号茶。散茶产品宜配备3目、5目、
7目、10目规格的筛网;饼茶原料产品宜配置3目、5目、7目、12目规格的筛网。3目、5目筛下为
正身茶,直接进入下一道工序,筛面为面装茶,应整形后再次筛分。7目、10目筛下为茶末,另行付制
处理。筛净率大于85%以上,要求误筛率小于15%以下。
6.2.2平面圆筛机基本参数参考附录C,平面圆筛机筛网筛孔和筛号茶名称对照参考附录D。
风选
6.3.1风选机基本参数参考附录C,筛分后的正身茶经风选机分出砂石、一口茶、黄片、茶末、碎片的
茶类夹杂物和其他非茶类夹杂物,一口茶进入色选工序。
6.3.2定量进料,保持茶叶流量均匀。根据质量要求设置可调整档板、转速及风门,保证茶叶等级清
楚,且同级产品质量保持前后一致。复选率要求大于95%以上。
色选
色选机基本参数参考附录C,采用色选机进行反复色选,可分为一口茶、二口茶、三口茶及四口茶。
一口茶直接进入下一道工序,二口茶应进行二次或多次色选,三口茶为绿片、蜡片、老叶,四口茶为黄
片、茎梗、红片等茶类与非茶类夹杂物,另行付制处理。
摩擦静电拣剔
摩擦静电拣剔机基本参数参考附录C,采用摩擦静电拣剔机进行除杂,可分为一口茶、二口茶、三
口茶、四口茶及五口茶。一口茶直接进入下一道工序,二口茶为粗长梗,三口茶为中短梗,四口茶为细、
小梗,五口茶为筛下的茶末等茶类与非茶类细小夹杂物。
高压静电拣剔
高压静电拣剔机基本参数参考附录C,采用高压静电拣剔机进一步去除外形细小、重量轻的茶类和
非茶类夹杂物。
4
DB35/T2181—2024
目视拣剔
人工拣剔茶叶结团毫块等机械难以剔除杂质。依拣剔台的状态分为动态目视拣剔和静态目视拣剔
两种,目视选别机基本参数参考附录C。
经所有拣剔工序后要求选别率大于90%以上,带出比小于10%以下。
拼配匀堆
6.8.1待拼原料茶应按各级别产品的品质要求,对照标准样设计拼配方案,根据原料的地域、外形、
色泽、香气、滋味等特点,科学合理拼配,各段茶比例适度,混合均匀。
6.8.2使用匀堆机完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41/T 542-2008 漯河麻鸡种鸡饲养管理技术规范 2008-08-14
- DB32/T 1306-2008 超级稻两优培九栽培技术规程 2008-12-18
- DB41/T 545-2008 桃树主干形密植栽培技术规程 2008-08-23
- DB32/T 1307-2008 两优培九种子纯度SSR分子标记鉴定方法 2008-12-18
- DB41/T 540-2008 漯河麻鸡 2008-08-14
- DB41/T 543-2008 李栽培技术规程 2008-08-23
- DB32/T 1317-2008 美洲鲥鱼受精卵孵化技术规程 2008-12-18
- DB41/T 541-2008 漯河麻鸡肉用商品鸡饲养管理技术规范 2008-08-14
- DB32/T 1293-2008 草莓种苗生产技术规程 2008-12-18
- DB32/T 1296-2008 盆栽一品红生产技术规程 2008-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