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6905-1997 集装箱正面吊运起重机试验方法

GB/T 16905-1997 Test method for the crane of container front-handling mobile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17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6905-1997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1997-07-04
实施日期
1998-02-01
发布单位/组织
国家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所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所、武汉交通科技大学、交通部广州港口机械实业总公司
起草人:
桂寿平、陆范宜、张源鑫、邝锦富、胡吉全
出版信息:
页数:17页 | 字数:31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CB/T16905一1997

前言

集装箱正面吊运起重机是7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集装箱装卸设备。为了验证集装箱正面吊运起重

机性能的先进性、安全性与制造质量是否符合相应标准及设计规定,提高集装箱正面吊运起重机的作业

完好率以保障港口集装箱安全装卸作业,制定一个统一的集装箱正面吊运起重机试验方法标准,是十分

必要的

本标准是根据目前我国集装箱正面吊运起重机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的基本技术状况,并参照采用

IS0431。标准中试验载荷的相关内容编制的。

本标准附录A、附录B、附录C都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提出。

本标准由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所、武汉交通科技大学、交通部广州港口机械实业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桂寿平、陆范宜、张源鑫、邝锦富、胡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集装箱正面吊运起重机试验方法cB/T16905一,997

Testmethodforthecraneofcontainerfront-handlingmobile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集装箱正面吊运起重机(以下简称正面吊运机)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装卸20ft及大于20ft集装箱的正面吊运机。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6067-85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JT/T232-95集装箱正面吊运起重机技术条件

JT5020-86港口装卸机械司机室

JB3774-84工程机械噪声限值和测量方法

3检测内容概要

3.1检测正面吊运机在试验载荷下的工作性能参数及强度;电气设备及线路敷设的正确性,工作可靠

性、安全性;液压系统及元件的工作可靠性;整机稳定性及使用安全性。

3.2测定正面吊运机自身质量、工作速度、作业范围、结构强度与刚性、电气元件绝缘性、液压件压力

值、司机室噪声及司机座席处振动等数值。

4试验用仪器和工具

试验用仪器和工具必须经法定计量部门检定并处于有效使用期内,其精度应满足测试需要

:.;

试验用仪器和工具可参照附录A(提示的附录)。

试验条件

5.1正面吊运机应符合设计规定,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5.2E面吊运机应具有产品合格证、制造厂名称、产品型号、产品编号、出厂日期。

5.3检查正面吊运机各总成、部件、附件、附属装置及随机工具的完整性及牢固程度

5.4正面吊运机上运动件摩擦副应配合良好,润滑正常,无不正常磨损或损坏

5.5正面吊运机上运动件摩擦副应进行磨合,其规则为:

a)磨合期间应按吊运机使用说明书仔细操作、保养,避免超载作业或超速行驶。

应经常检查吊运机

各部的紧固情况及工作状况,发现问题必须立即处理并做详细记录。

b)行驶磨合时间50he

c)载荷与行驶时的动力限制应符合表1规定。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7一07一04批准1998一02一01实施

GB/T16905一1997

表1载荷与行驶的动力限制要求

行驶时间

载荷状态行驶动力限制

9基本臂,无载荷

正面吊运机发动机额定转速的(50-60)

12基本臂,不超过额定载荷的50%

14基本臂,不超过额定载荷的75

正面吊运机发动机额定转速的(75^85)%

20基本竹,额定载荷

d)载荷与臂架俯仰、臂架伸缩时的动力限制应符合表2规定。

表2载荷与臂架俯仰、臂架伸缩的动力限制要求

臂架俯仰臂架伸缩

载荷状态臂架俯仰、臂架伸缩动力限制

次数次数

正面吊运机发动机额定转速的

不超过额定载荷的so%

(50^-60)%

3030

不超过额定载荷的75%正面吊运机发动机额定转速的

领定载荷(75^85)%

。)对于有特殊磨合要求的正面吊运机,可按特殊要求进行磨合。

5.6正面吊运机在磨合后应分别更换发动机、变速箱、驱动桥润滑油;更换液压系统及液力变矩器工作

油;润滑各润滑部位,清洗或更换各滤清器的滤芯。

5.了试验载荷必须标定准确,其允差应不大于士1%0

5.8选择无雨、无雪、无雾天气进行试验。

5.9试验时风速应不大于13.8m/s,结构应力测试时应不大于4m/s,

5.10试验时环境温度应在一20.45`C,结构应力测试时应在。-400C.

5.11试验时最大相对湿度不大于95%,可有凝露。

5.12试验场地应平整,地面坡度应不大于30o,面积应满足吊运机作全圆周回转。

5.131面吊运机充气轮胎气压应符合制造厂规定数值,充气气压误差为3%0

5.14试验时正面吊运机发动机、液力变矩器、液压系统油温、水温应符合下列条件:

a)发动机出水温度应在70-85'C;

b)发动机机油温度应在60^-85'C;

c液力变矩器液压油温应在70-90'C;

d)液压系统液压油箱油温应在40-55'Ca

5.15燃油箱应加注油箱容量1/3^2/3燃料油,冷却液、润滑油和液压油应按规定装至工作液面,油的

品质应符合设计要求。

5.16有特殊要求的正面吊运机,按用户合同要求的条件进行试验。

6试验程序

6.1试验准备

6.1.1目检样机全部工作装置、安全装置必须符合GB6067与JT/T232的规定,满足设计要求;各工

作机构已调试完毕并能正常动作;标牌及性能表应标注清楚,安装位置符合设计要求;整机无异常现象

6.1.2各传动件、紧固件安装可靠,连接部位牢固,润滑和密封良好,集中润滑管道与接头部位畅通

6.1.3各液压元件耐压性.元件、管路、接头的连接及清洁状况符合设计规定。

GB/T16905一1997

6.1.4结构件连接牢固,高强度螺栓连接符合设计要求

6门.5司机室内的调温装置有效并备有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灭火设施

6.1.6检查集装箱吊具必须完好无损,符合设计要求。吊具侧移、伸缩、[al转、倾斜及转锁动作应灵活,

无长阻现象。吊具各动作的指示灯显示应与相应动作一致。

6.2空载试验

6.2.1试验指空载情况下吊运机的运转状况。各工作机构、运动构件、液压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及集装

箱吊具在设计规定的工作范围内应正常动作,司机操作手柄、操作按钮方向与各机构动作方向应一致。

变速箱换档无冲击、无乱档、无脱档、无滞后现象。

6.2-2将伸缩臂架伸、缩至限定位置,限位应准确、及时、可靠。

6.2.3将臂架俯、仰至限定位置,限位应准确、及时、可靠。检查臂架俯仰角度指示器的准确性与可靠

6.2.4检查集装箱吊具上下架间相对侧移量、相对侧向倾斜角以及吊具回转角度应符合JT/T232的

规定

6.2.5司机室应符合IT502。的规定。

6.3质量、几何参数测定

6.3.1测取正面吊运机总质量(可采用地磅秤或车轮负荷计测量),以三次测取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

数据。

6.3.2测量正面吊运机以下主要几何参数应符合设计规定:

a)轴距;

J)轮距;

C)最小离地间隙。

6.4技术性能参数测定

6.4.1起升高度

测量集装箱吊具转锁最下端离地面最大垂直距离,起升高度偏差应符合JT/T232的规定。

6.4.2外伸距

测量集装箱吊具的外伸距,外伸距偏差应符合JT/T232的规定。

6.4.3最小转弯半径

正面吊运机转向轮转至最大转角后,方向盘保持不动,以最小稳定行驶速度分别向前左、前右各转

一圈,测坛车体外缘转弯半径,取其最大值定为最小转弯半径,并应符合JT/T232的规定。

6.4.4运动速度

测取正面吊运机臂架稳定俯仰、伸缩工作速度以及正面吊运机整机稳定行走速度,以三次测取的算

术平均值计算运动速度,偏差应符合JT/T232的规定。

6.4.5爬坡度

测取正面吊运机在空载与额定载荷下以慢速档行驶在坚实道路上的爬坡性能,正面吊运机爬坡度

应符合设计要求。

6.5额定载荷试验

6.5门额定载荷试验是检验正面吊运机各工作机构、主要结构件、液压元件、电气元件在额定载荷下的

_E作性能及承载能力

6.52额定载荷试验工况见表3。

cs/T16905一1997

表3额定载荷试验_E况

序号试验工况一次循环内容循环次数

试验载荷由地面起升至规定的最大高度(中

1(额定载荷;臂架伸至限定位置间快速关闭液压分配阀一次)下降到地面

中〔间快速关闭液压分配阀一次)

试验载荷由地面起升至离地面0.5m左右

一正面吊运机车体外缘转弯半径取8.5m

2{额定载荷;臂架伸至限定位置以最高稳定运行速度向左回转3600(中间制

动一次)一再向右回转3600(中间制动一

次)一下降到地面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