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2465-2023 桥梁灌注桩后注浆技术规程

DB41/T 2465-2023

河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7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1/T 2465-2023
标准类型
河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3-08-07
实施日期
2023-11-06
发布单位/组织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7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80.01

CCSP66

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2465—2023

桥梁灌注桩后注浆技术规程

2023-08-07发布2023-11-06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1/T2465—2023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规定............................................................................2

5材料与设备..........................................................................2

6注浆设计............................................................................3

7施工................................................................................5

8质量检验............................................................................7

附录A(资料性)灌注桩后注浆管路构造..................................................10

附录B(资料性)灌注桩后注浆记录表样式................................................12

附录C(资料性)灌注桩后注浆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样式....................................13

I

DB41/T2465—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河南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交投焦郑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品质工程高质量发展研究中

心、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河南濮泽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河南省公路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河

南绿建创融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河南三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徐珂、叶雨山、靳瑞保、陈静、胡占红、崔浩、胡晶、王江飞、闫克岭、周合

宽、姚广、曹旭、王超、靳雪梅、刘艳雄、杨磊、王磊、冀金科、张广浩、郑逢辉、周奇、耿玉鹏、齐

万帅、徐帅、刘海阳、张伟、黄思思、梅杨杨。

II

DB41/T2465—2023

桥梁灌注桩后注浆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桥梁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的基本规定、材料与设备、注浆设计、施工、质量检验。

本文件适用于桥梁灌注桩成桩后对桩底和桩侧进行后注浆的设计、施工和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175通用硅酸盐水泥

GB/T17671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

GB8076混凝土外加剂规范

JGJ9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TGF90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JTG336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G/T3512公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

JTG/T365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灌注桩后注浆

灌注桩成桩后,通过预埋于桩身的注浆导管及与之相连的桩端、桩侧注浆阀向土层中注入浆液的技

术。

3.2

桩端注浆

通过注浆导管及与之相连的注浆阀向桩端土层注入浆液的方式。

3.3

桩侧注浆

通过注浆导管及与之相连的注浆阀向桩侧土层注入浆液的方式。

3.4

组合注浆

对同一根桩采用桩端和桩侧联合注浆的方式。

3.5

直管注浆管路

由预设于桩身的通长注浆导管及桩端注浆阀组成,见附录A图A.1。

3.6

U形管注浆管路

由两根预设于桩身并在桩端连通的注浆导管及桩端注浆阀组成,见附录A图A.2。

1

DB41/T2465—2023

3.7

环形管注浆管路

由预设于桩身通至桩侧注浆断面的注浆导管、环形管路及分布在环形管路上的多个桩侧注浆阀组成,

见附录A图A.3。

3.8

开塞

也称压水试验,在成桩后实施注浆前,利用注浆泵向注浆导管里注入清水,疏通注浆通道并打开注

浆阀。

3.9

注浆塞

设置在注浆导管出浆口上方或下方,通过其膨胀与注浆导管紧贴形成封闭空间,实现浆液定向逐层

压入土体。

4基本规定

4.1灌注桩后注浆适用于砾石层、砂层、粉土层、黏土层及风化岩层。

4.2灌注桩后注浆设计应考虑下列因素:

a)工程地质条件,主要包括注浆区的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土层性质,以及浆液可能流失的通

道及空穴等;

b)地下水文条件,主要包括潜水层、承压水层情况及地下水化学性质等;

c)周边环境影响,主要包括注浆施工、浆液材料等对环境的影响。

4.3灌注桩后注浆施工前应进行注浆试验,取得浆液配比、注浆量、注浆压力等注浆参数,为优化设

计参数及施工工艺提供依据。

4.4灌注桩后注浆施工前,应结合工程地质、水文资料及现场情况,编制后注浆施工方案。

4.5施工过程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同时做好施工记录。

4.6注浆施工区应设立警示牌,以防造成人员伤害,施工人员作业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并保持安

全距离。

4.7灌注桩后注浆施工应执行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

5材料与设备

5.1注浆材料

5.1.1胶凝材料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强度等级不应低于42.5级,凝结时间应符合GB175的规

定。

5.1.2浆液的水灰比应根据土的饱和度和渗透性确定:对于饱和土,水灰比宜为0.5~0.7;对于非饱

和土,水灰比宜为0.7~0.9(松散碎石土、砾砂宜为0.5~0.6)。

5.1.3浆液可根据需要掺入外加剂,如微膨胀剂、减水剂、速凝剂等。

5.1.4浆液应具备下列性能:

a)良好的流动性、可注性、稳定性;

b)固化收缩小、易形成结石体,凝固时间宜控制;

c)配制方便、经济合理,不污染环境。

5.1.5注浆管路系统由地面输送管路、注浆导管、环形注浆管、注浆阀、注浆塞等组成,需满足下列

要求:

a)注浆管路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且能承受1.5倍以上注浆控制压力;

2

DB41/T2465—2023

b)地面输送管路应采用高压胶管或无缝钢管,长度不应超过50m,输送管路与桩内注浆导管连

接处设泄压阀;

c)注浆导管宜采用直径25mm~38mm的钢管,壁厚不宜小于2.8mm。注浆导管宜优先采用螺纹

套筒,应与钢筋笼采用加劲筋绑扎固定或焊接,随钢筋笼一起下放;

d)环形注浆管应质量可靠、不破损,与其他材质管道连接时,应采用管材厂提供的配套连接接

头;

e)注浆阀外部保护层应能抵抗砂石等硬质物的刮撞而不致使注浆阀受损,并具备逆止功能;

f)注浆塞应具有良好的膨胀和耐压性能,与所采用的注浆方法、注浆压力、注浆孔孔径及地质

条件相适应,并易于安装和卸除,宜选用挤压膨胀式橡胶注浆塞或液(气)压式胶囊注浆塞。

5.2注浆设备

5.2.1注浆设备主要包括制浆装置、注浆泵、注浆控制仪、绕管机、压力及流量传感器等。

5.2.2制浆装置由水泥罐、水池、上料机、搅拌装置、储浆装置等组成,并符合下列规定:

a)宜采用智能化制浆装置,具有自动上料、自动计量、自动放浆等功能;

b)制浆能力应满足注浆高峰期所有机组用浆需要,并应配备防尘、除尘设施;

c)搅拌及储浆装置根据施工条件选配,容量需与额定注浆流量相匹配,浆液出口应设置滤网;

d)当浆液中加入掺合料或外加剂时,可增设相应智能化计量装置。

5.2.3注浆泵的额定压力宜为6MPa~12MPa,且应大于注浆控制压力的1.5倍,额定流量符合JTG/T3650

的规定。

5.2.4注浆控制仪宜具有实时显示、自动计量、智能控制和实时传输等功能。

5.2.5绕管机功率宜为2kW~6kW,绕管速度不宜大于20m/min。

5.2.6压力传感器量程宜为额定泵压的1.5~2.0倍,应定期进行检定或校准。

6注浆设计

6.1一般规定

6.1.1注浆设计前,应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和水文调查。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水文调查资料及周边

环境等,结合桩基承载力及变形要求进行设计。

6.1.2注浆设计主要包括注浆管路系统、注浆量、注浆压力、后注浆单桩承载力等内容。

6.1.3注浆的注浆方式有桩端注浆、桩侧注浆、组合注浆,当桩长不大于30m时,宜采用桩端注浆或

桩侧注浆;当桩长大于30m时,可采用组合注浆。

6.2注浆管路系统

6.2.1桩端注浆管路可采用直管注浆管路或U形管注浆管路,管路构造见附录A.1及A.2。注浆导管

应设置在钢筋笼内侧。

6.2.2采用直管注浆管路,注浆导管底部应深入桩端以下土层:对于砂层、粉土层、黏土层深度不宜

小于100mm;对于砾石层和风化岩层,注浆导管下端宜做成T形并与钢筋笼底部齐平。注浆导管底端连

接注浆阀,注浆导管数目应根据桩径大小设置:

a)直径不大于1200mm的桩,沿钢筋笼均匀布置两根;

b)直径大于1200mm而不大于2500mm的桩,沿钢筋笼均匀布置三根;

c)直径大于2500mm的桩,沿钢筋笼均匀布置四根。

6.2.3采用U形管注浆管路,导管底部应与钢筋笼底部齐平。

6.2.4桩侧注浆管路可采用直管分布式注浆管路或环形管注浆管路,环形管注浆管路构造见附录A.3。

6.2.5桩侧注浆管路型式、注浆阀数量应根据桩长等因素合理确定:

a)当桩长不大于50m时,应采用直管分布式注浆管路或环形管注浆管路;

3

DB41/T2465—2023

b)当桩长大于50m时,应采用直管分布式注浆管路,每个断面注浆阀数目根据桩径大小设置,

与注浆导管根数保持一致,设置在钢筋笼外侧;

c)采用环形管注浆管路时,环形管应布置在钢筋笼外侧,每个断面注浆阀数目应根据桩径合理

设置。

6.2.6桩侧注浆断面设置应综合桩长、地层情况和承载力要求等因素确定,应在桩端以上6m~12m、

桩顶8m以下范围内,每隔6m~12m设置一道断面。桩侧为砾石层、砂层等粗粒土层时,泥浆护壁灌注

桩注浆断面宜设于粗粒土层下部,干作业成孔灌注桩宜设于粗粒土层中部。

6.2.7对于非通长配筋桩,非配筋段应配置不少于4根主筋组成钢筋笼,且与注浆导管等长通底布设。

6.2.8当声测管满足注浆导管材料及型式要求时,可兼做后注浆导管。

6.3注浆量

6.3.1单桩注浆量应考虑根据桩径、桩长、土层性质、单桩承载力增幅及注浆方式等因素确定。

6.3.2采用桩端注浆方式,注浆量按式(1)估算:

𝐺𝑐=𝛼𝑝𝐷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