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4807-2024 油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DB34/T 4807-2024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ests and diseases of oiltea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4年04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
CCSB16
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4807—2024
油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forgreenpreventionandcontrolofCamelliaoleiferadiseases
andinsectpests
2024-04-15发布2024-05-15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
DB34/T4807—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霍山金坤农林开发有限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安徽省林业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霍山金坤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六安市裕青绿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安徽金马启飞
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霍山县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控中心、霍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源、金胜利、李永红、马载勤、汪伦齐、刘盛益、涂必江、余天潭、何骏、
郑波、姚德伍、舒瞻、余晓军、何刘、汪超。
I
DB34/T4807—2024
油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油茶病虫害绿色防控过程中的油茶主要病虫害、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科
学化防、注意事项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油茶病虫害的绿色防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
LY/T3355油茶
LY/T1681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
DB34/T2055油茶炭疽病防治技术规程
DB34/T4109油茶饼病防治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绿色防控greenpreventionandcontrol
采用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以及科学、合理、安全的农药使用技术控制病虫害。
3.2
生态调控ecologicalregulation
利用营林等措施防控病虫害。
3.3
理化诱控physicalandchemicalinducementandcontrol
利用昆虫的趋性诱杀害虫,降低虫口基数,从而减轻害虫的危害。如用杀虫灯、色板、性信息素、
食源信息剂诱杀害虫。
4油茶主要病虫害
4.1主要病害
主要病害有炭疽病(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Penz.)、软腐病(Agaricodocochium
camelliaLiu,Weiet)、油茶叶肿病(Exobasidiumfracile(Shirai)Syd)、煤污病(Meliola
1
DB34/T4807—2024
camelliae(Catt)Sa.)、油茶藻斑病(CephaleurosvirescensKunze)、根腐病[Fusariumproliferatatum
(CephaleurosvirescensKunze)]。
4.2主要虫害
主要虫害有茶毒蛾(EuproctispseudoconspersaStrand)、油茶粉虱(Aleurotracheluscamelliae
Kuwana)、油茶尺蠖(BistonmarginataShirki)、油茶绵蚧(MetaceronemajaponicaMask)、油
茶织蛾(CasmarapatronMeyrick)、茶梢蛀蛾(ParametritestheaeKuznetso)、茶天牛(Aeolesthes
indntaNewman)、黑跗眼天牛(ChreonomaatritasisPic)、油茶象(CurculiochinensisChevrolat)、
桃蛀螟(DichocrocispunctiferalisGuenee)、金龟子(HypomecesspuamosusFabricius)、闽鸠蝠
蛾(PhassusminanusYang)。
5主要技术措施
5.1生态调控
5.1.1品种选择
选择适合本地立地条件、抗病虫害强、经国家或省审定的优良品种。
5.1.2密度调整
造林初植密度执行LY/T3355,后期根据生长情况,及时进行密度调整,保持油茶相邻植株之间冠
幅不交叉。
5.1.3整形修剪
剪除枯枝、病虫枝、交叉枝、下脚枝、徒长枝和过密枝,保持林内通风透光,并将修剪的枝叶清理
出园,进行无害化处理。
5.1.4水肥管理
根据立地条件不同因地制宜控制墒情,保持土壤适宜含水量和良好的透气性,防止根系腐烂,灌溉
用水应选择清洁水源;施肥执行LY/T3355,增施磷、钾肥,少施氮肥,提高植株抗逆性。
5.1.5松土除草
定期清除影响油茶生长的杂灌草,保持油茶林内通风透光,创造有利于植株生长、不利于病虫害滋
生蔓延的环境条件;秋冬季结合垦复和根际松土,清除土壤内的越冬幼虫、蛹和成虫。
5.1.6丰富生物多样性
丰富生物多样性的具体措施:
a)在林缘或林内栽植菊花、山苍子、金银花、苦楝等诱饵植物;
b)在道路、沟渠和其它土地进行绿化时,选择栽植引诱益鸟、益虫类植物;
c)油茶林集中连片面积不大于20hm2,相邻油茶林应有其他树种、天然植被形成隔离,隔离区
间不少于50m。混交模式执行GB/T15776。
5.2理化诱控
5.2.1灯光诱杀
2
DB34/T4807—2024
5.2.1.1适用害虫类别
鳞翅目、同翅目、鞘翅目等害虫。
5.2.1.2杀虫灯设置
用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4月上旬至10月下旬,在林内每3hm2~5hm2安装一盏杀虫灯,诱杀趋
光性较强的害虫。
5.2.2色板诱杀
5.2.2.1适用害虫类别
缨翅目、鳞翅目、同翅目、膜翅目和双翅目等害虫。
5.2.2.2色板设置
根据害虫对不同波长光的敏感程度,选择合适色号的黄板、蓝板,棋盘式挂设,4月上旬至11月下
旬,在林内每10m2~13m2挂一张色板,诱杀害虫。
5.2.3性信息素诱控
5.2.3.1适用害虫类别
鞘翅目、鳞翅目害虫成虫。
5.2.3.2诱捕器设置
用性信息素引诱剂诱杀害虫成虫,在成虫羽化始见期前20d~30d,按每0.2hm2~0.3hm2密度
挂设诱捕器,并定期更换诱芯。
5.2.4食源诱控
5.2.4.1适用害虫类别
鞘翅目、鳞翅目和双翅目害虫成虫。
5.2.4.2技术措施
具体方法如下:
a)糖醋液诱杀,按一定比例配制糖醋液(配方参考:红糖∶醋∶白酒∶敌百虫∶水比例为1∶2∶
0.4∶0.1∶10),装入广口容器中,放置于林间,每667m2放置3个,白天盖好,晚上揭开,
诱杀害虫,及时清理虫体,每周更换一次糖醋液;
b)用80%的敌百虫200倍液浸泡杨、柳、榆植物嫩枝条,扎成束,在下午5时左右,每667m2
放置5束,诱杀金龟子;
c)在油茶林内每10行间种1行金银花,梯地可在坡面种植,诱捕油茶象。
5.3生物防治
5.3.1生物制剂
害虫发生初始期应用苏云金杆菌、白僵菌和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等生物类农药防治茶毒蛾、油茶
尺蠖等鳞翅目害虫。其他生物农药见附录A。
3
DB34/T4807—2024
5.3.2天敌昆虫
5.3.2.1保护
保护油茶林中瓢虫类、寄生蜂类、草蛉类、螳螂、蜻蜓和鸟类等天敌。
5.3.2.2释放
释放天敌种类:
a)释放胡瓜钝绥螨防治缨翅目害虫;
b)释放用螟黄赤眼蜂和暗黑赤眼蜂防治鳞翅目害虫;
c)释放用肿腿蜂、花绒寄甲防治鞘翅目类如天牛幼虫。
5.3.3林下养殖
在林下定期放养鸡、鸭等食虫禽类,密度按20~25只/667m2施放。
5.4科学化防
5.4.1用药原则
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应选用高效、低毒、经济、低残留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并交换轮替使用。农
药使用按照GB/T8321有关规定执行。
5.4.2防治时机
当病虫害大面积发生,危害程度较大,达到成灾标准,采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不能控制时,应选
择化学防治。成灾标准执行LY/T1681。
5.4.3适法用药
根据农药的剂型、病虫害的种类,选择喷雾、喷粉、喷烟、灌根、注干和撒施防治病虫害。
5.4.4适量用药
推荐使用超低容量喷雾(小于0.3L/667m2)。见附录B。
5.4.5对症用药
应针对不同病虫害类型选用合适的药剂进行防治。见附录C。
6注意事项
6.1加大监测力度和频度,实时监测病情、虫情,根据病情虫情指数及时防控。
6.2在幼虫期、低虫口密度时,应用多项技术措施综合使用。
6.3在病虫害发生高峰期,应加大防控力度,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化学防治。
6.4油茶花期内,避免使用对授粉昆虫有副作用的药剂。
4
DB34/T4807—2024
附录A
(资料性)
油茶病虫害绿色防控生物药剂推荐表
生物农药用量使用方法
0.5%印楝素可溶液剂7.1mg/kg~10.0mg/kg喷雾
0.6%苦参·藜芦碱水剂5.4g/ha~6.7g/ha喷雾
400亿个孢子/g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375.0g/ha~450.0g/ha喷雾
苏云金杆菌16000IU/mg可湿性粉剂800倍~1600倍喷雾
0.5%苦参碱水剂3.8g/ha~5.3g/ha喷雾
0.3%印楝素乳油5.4g/ha~6.8g/ha喷雾
1%苦皮藤素水乳剂4.5g/ha~6.0g/ha喷雾
1万PIB/μL茶核·2000IU/uL苏云菌悬浮剂1500g/ha~2250g/ha喷雾
0.4%蛇床子素乳油6.0g/ha~7.2g/ha喷雾
0.6%苦参碱水剂5.4g/ha~6.8g/ha喷雾
0.5%藜芦碱可溶液剂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36/T 380-2002 江西省归档文件整理规范 2002-04-22
- DB31/T 272-2002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测评通用技术规范 2002-04-15
- DB51/ 344-2002 减压稳压室内消火栓 2002-04-22
- DB50/ 5024-2002 重庆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2002-04-01
- DB31/T 267.1-2002 安全卫生优质牛肉 2002-04-29
- DB50/T 5023-2002 重庆市住宅厨房设施功能和尺度标准 2002-04-01
- DB63/T 393-2002 草地鼠虫害、毒草调查技术规程 2002-04-23
- DB51/ 5027-2002 四川省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2002-04-22
- DB31/T 267.2-2002 安全卫生优质牛肉生产技术操作规范 2002-04-29
- DB53/ 060-2002 手扶拖拉机转向灯、制动灯安装验收技术规范 200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