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10/T 131-2022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基础植物配置规范
DB1410/T 131-2022 Urban road greening landscape design basic plant configuration specification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2年08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临汾市园林事业发展中心。
- 起草人:
- 孙宣东、孟磊、陈艳、郑明琴、岳璐、安鹏。
- 出版信息:
- 页数:3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01
CCSB05
1410
山西省临汾市地方标准
DB1410/T131—2022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基础植物配置规范
2022-8-15发布2022-11-15实施
临汾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410/T131—2022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一般规定...........................................................................3
5道路景观绿化工程...................................................................4
6树种规划...........................................................................7
7人行道铺装及附属设施工程...........................................................9
8道路绿化与有关设施................................................................10
附录A(资料性)临汾市主要园林植物名录表............................................13
I
DB1410/T131—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临汾市城市管理局提出并监督实施。
本文件由临汾市园林绿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临汾市园林事业发展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孙宣东、孟磊、陈艳、郑明琴、岳璐、安鹏。
II
DB1410/T131—2022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基础植物配置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临汾市城市道路路侧绿带、分车带、交通岛、行道树绿带和立体交通绿地的建设。
本文件适用于临汾城市建成区内新建、扩建道路工程规划范围内绿化规划、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51192-2016公园设计规范
GB/T51328-2018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
CJ/T24-2018园林绿化木本苗
CJJ75-1997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CJJ/T91-2017风景园林基本术语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道路绿地
道路及广场用地范围内的可进行绿化的用地。道路绿地分为道路绿带、交通岛绿地、广场绿地
和停车场绿地。
[来源:CJJ75-1997,2.0.1]
3.2
道路绿化覆盖率
道路用地范围内乔木、灌木、草本等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占道路用地面积的比例。
3.3
园林景观路
在城市重点路段,强调沿线绿化景观,体现城市风貌、绿化特色的道路。
[来源:CJJ75-1997,2.0.12]
3.4
1
DB1410/T131—2022
通透式配置
绿地上配植的树木,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面高度0.9m~3.0m之间的范围内,其树冠不遮挡驾驶
员视线的配植方式。
[来源:CJJ75-1997,2.0.15]
3.5
分车绿带
车行道之间可以绿化的分隔带,其位于上下行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中间分车绿带;位于机动车道与非
机动车道之间或同方向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两侧分车绿带。
[来源:CJJ75-1997,2.0.3]
3.6
行道树绿带
布设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以种植行道树为主的绿带。
[来源:CJJ75-1997,2.0.4]
3.7
路侧绿带
在道路侧方,布设在人行道边缘至道路红线之间的绿带。
[来源:CJJ75-1997,2.0.5]
3.8
交通岛绿地
可绿化的交通岛用地。交通岛绿地分为中心岛绿地、导向岛绿地和立体交叉绿岛。
[来源:CJJ75-1997,2.0.6]
3.9
行道树
沿车行道边或人行道边种植相对规则的乔木。
3.10
胸径
乔木主干离地表面1.3m处的直径。
[来源:CJ/T24-2018,3.1]
3.11
冠幅
2
DB1410/T131—2022
乔、灌枝叶部分垂直投影的平均直径。
[来源:CJ/T24-2018,3.3]
3.12
分枝点高
树木从地表面到树冠的最下分枝点的垂直高度。
4一般规定
4.1道路绿化覆盖率指标
4.1.1园林景观路路段的绿化覆盖率不应小于60%,宜大于80%。
4.1.2城市道路绿化覆盖率宜符合表1的规定,城市景观道路可在此基础上适度增加城市道路路段的
绿化覆盖率,城市快速路宜根据道路特征确定道路绿化覆盖率。
表1城市道路路段绿化覆盖率要求
城市道路红线宽(m)>4530-4515-30<15
绿化覆盖率(%)201510酌情设置
4.2道路绿化景观建设基本原则
4.2.1安全性原则。道路绿化应符合安全行车视线、安全行车净空和行人安全通行的要求并具有阻挡
眩光、防护隔离的作用。保证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之间通过不同绿化形式达到互不干扰的效
果。
4.2.2地方特色性原则。道路绿化要与周边地形地貌、道路宽度、街道风貌相结合,塑造特色鲜明的
道路绿化景观。
4.2.3因地制宜原则。选择合适的绿化树种,坚持以临汾的乡土树种为主,适当选用经过长期考验,
适应临汾气候条件的新优外来树种作为城市的补充树种,强调植物景观的地域性和对环境的适应性。
4.2.4植物造景原则。城市绿地应以植物造景为出发点,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充分利用原有地形、
地貌,并做适当调整和处理,创造多种植物的生存空间,突出乔、灌、花、草复层栽植结构,并注重植
物的色彩及季相变化,适当增加观花、观果、观叶植物种类。营造物种丰富、搭配合理、群落稳定、景
观优美的景观。
4.2.5以人为本原则。道路绿化要多植乔木,逐步形成城市林荫路网络。要适当的多栽植花卉,形成
赏心悦目的城市街景。
4.2.6经济性原则。遵循节地、节水、节能理念,提高绿化效能,降低养护成本,建设节约型园林绿
化。
4.2.7保护性原则。道路绿化宜保留有价值的原有树木,对古树名木应严格保护。
4.2.8整体协调原则。在对单条道路进行绿化设计时,应结合片区上位规划统筹考虑。市政公用设施
建设应与绿化建设相统筹,提供植物正常生长所需要的立地条件和生长空间。
4.3道路绿化植物选择要求
4.3.1道路绿化在植物选择、配置和绿化效果的体现上应遵循远近期结合原则。以乡土树种为主,适
地适树、适地适景,并与植物多样性相结合,充分体现临汾地方特色。
3
DB1410/T131—2022
4.3.2植物材料的选用应体现植物多样性、景观的多样性和地方特色。在树种选择上以乔木为主,乔
灌草地被植物相结合,并突出市树、市花的应用。
4.3.3道路绿化设计应以人为本、整体和谐,确保车辆行人安全。道路绿化应符合行人、行车视线和
行车净空要求,并达到庇荫、滤尘、减噪,还要利于诱导行车视线,减少驾驶员视觉疲劳。
4.3.4道路绿地应选择树干通直、分枝点高、适应性强、少病虫害的树种,不宜选择产生高致敏花粉、
飞毛飞絮、有害有机挥发物、气味污染的种类,保障道路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4.3.5行道树应选择深根性、分枝点高、冠大荫浓、生长健壮、适应城市道路环境条件,且落果对行
人不会造成危害、不易污染铺装地面的树种。
4.3.6分车绿带的树种选择还应满足枝下高符合交通安全需要;渠化岛绿地的树种选择应在满足交通
安全的条件下,突出观赏特征(如观叶、观花、观姿或观果)的要求。
4.3.7花灌木应选择花繁叶茂、花期长、生长健壮和便于管理的树种。
4.3.8绿篱植物和观叶灌木应选用萌芽力强、枝繁叶茂、耐修剪的树种。
4.3.9地被植物应选择茎叶茂盛、生长势强、病虫害少和易管理的木本或草本观叶、观花植物。其中
草坪地被植物尚应选择萌蘖力强、覆盖率高、耐修剪和绿色期长的种类。
4.3.10避免不适合植物生长的异地移植,不得选用入侵物种。
4.3.11造型树苗木价格高,维护成本高,且多数造型树遮荫功能、生态功能差,不宜应用于分车绿带
和行道树。
4.3.12严格保护古树名木,严禁移植古树名木进行道路绿化。
4.3.13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内种植的树木不得使用大树,乔木胸径不宜大于20cm。
4.3.14行道树的苗木胸径要求:速生树种不得小于5cm,慢生树种不得小于8cm。
4.3.15树种比例:乡土树种80%以上(含80%),边缘树种和外来树种20%以下。
5道路景观绿化工程
5.1道路绿地布局与景观规划
5.1.1城市道路绿化的布置和绿化植物的选择应符合城市道路的功能,不得影响道路交通的安全运行。
5.1.2道路绿化布置应便于养护。
5.1.3路侧绿带宜与相邻的道路红线外侧其他绿地相结合。
5.1.4道路绿化应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不得裸露土,绿化采用复层立体配植,
增加绿量,扩大生态效益。
5.1.5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应确定园林景观路与主干路的绿化景观特色。园林景观路应配置观赏
价值高、有地方特色的植物,并与街景结合;主干路应体现城市道路绿化景观风貌;骨干树种宜优先选
用一些生长稳定、观赏价值高,并且能够体现城市绿化风貌的树种。
5.1.6同一道路的绿化宜有统一的景观风格;不同道路应注重打造一路一景一特色。
5.1.7同一路段上的各类绿带,在植物配置上应相应配合,并应协调空间层次、树形结合、色彩搭配
和季相变化的关系。
5.1.8主干路绿化应做到增彩延绿,四季有景,植物种类丰富,植物群落多样且统一。重要节点及段
落可布置时令花卉。
5.1.9次干路绿化突出一季、兼顾三季,重要节点及段落应丰富植物种类,提高景观效果。
5.1.10毗邻山、河、湖的道路,其路侧绿地,应结合水面与岸线地形设计成滨水绿带。绿化应结合自
然环境,突出自然景观特色。
4
DB1410/T131—2022
5.1.11人行道毗邻商业建筑的路段,路侧绿带可与行道树绿带合并。
5.1.12道路两侧环境条件差异较大时,宜将路侧绿带集中布置在条件较好的一侧。
5.1.13公共交通港湾站、人行过街设施设置区段,道路绿化应符合交通设施布局和交通组织的要求。
5.1.14在道路交叉口,鉴于驾驶员安全视距的要求,合理栽植H<0.8m的低矮灌木。
5.1.15严格控制城市绿地设计方案中使用的苗木规格,胸径大于15cm的速生树种乔木数量和胸径大
于12cm的慢生树种乔木数量在乔木总数中所占比例不得大于10%。
5.1.16根据设计车速的不同,两侧的绿化景观应当具有一定的长度,避免景观的“跳跃感”所引发的
视觉疲劳。设计车速与绿化景观长度的关系见表2。
表2车速与绿化的景观长度
道路类型车行平均速度每百米正侧向经过时间景观变化段长度
城市外环线80公里/小时22.22米/秒100米
城市主干道60公里/小时16.67米/秒60米
城市次干道40公里/小时11.11米/秒40米
社区道路30公里/小时8.33米/秒20米
5.2行道树绿带绿化
5.2.1行道树绿带尽量设成连续行道树绿带,连续行道树绿带宽度不得小于1.5m。
5.2.2行道树绿带种植应以行道树为主,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同一路段应只用一种行道
树,规格、形态应相同。
5.2.3非连续行道树绿带行道树应栽植于树池的几何中心处,树池尺寸不小于1.5m×1.5m,树穴内
宜铺设透气材料,覆盖树池篦子(透气格栅)。
5.2.4种植行道树苗木规格:速生树胸径不得小于8cm,慢生树胸径不得小于10cm,冠幅不得小于3m,
移植树木的胸径不宜大于15cm,行道树分枝点应在2.8m以上。
5.2.5行道树树种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抗逆性强,树形成形性好,易形成直立的主干,冠大荫浓,
寿命长,耐修剪,具有良好观赏价值。
5.2.6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行道树绿带应采用通透式配置,不得遮拦交通信号灯和交通标
识牌。
5.2.7行道树定植株距,间距一般采用6m~8m,行道树树干中心至路缘石外侧最小距离宜为≥0.75m。
5.3道路分车带绿化
5.3.1道路分车带绿化应该服从行车安全需要。
5.3.2因人行横道或道路出入口断开的分车绿带,其端部停车视距内的绿化应采取通透式配置,长度
根据道路设计速度确定。
5.3.3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和弯道内侧的规定范围内绿带种植的树木不应影响驾驶员的视
线通透,保证行车视距。
5.3.4中央分车绿带应阻挡相向行驶车辆的眩光,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面高度0.6m~1.5m之间的范围
内,配置植物的树冠应常年枝叶茂密,其株距不宜大于冠幅的5倍。
5.3.5快速路的分车带不应种植乔木,避免树干造成司机头晕目眩,同时不种植落叶乔木树种,避免
因季节因素导致树叶满地易使车轮滑移。
5.3.6快速路弯道外侧的树木应沿边缘整齐连续栽植,预告道路线形变化,诱导驾驶员行车视线。
5.3.7中间分车绿带最小净宽度≥1m时,宜种植灌木和地被植物;最小净宽度≥2m时,宜种植乔木;
5
DB1410/T131—2022
最小净宽度≥4m时,宜乔灌木结合,可采用自然式群落配置。
5.3.8中间分车绿带不应布置成开放式绿地。
5.3.9绿篱植物应符合以下规定:
——应选用枝条密厚、分蘖力强、病虫害少和易管理、绿色期长、耐修剪的树种;
——绿篱植物的高度应控制在90cm以下;
——绿篱的株行距应均匀,株型丰满面应向外,高度一致,并留出养护通道;
——绿篱种植槽规格(宽cm×深cm):单行种植40×40,双行种植60×40,多行种植30n×40(n
表示绿篱的行数)。
5.3.10分车带内设置雨水调蓄设施时,不应影响绿带内乔灌木的正常生长;两侧分车绿带内设置雨水
调蓄设施时,不应影响乔木的连续性。
5.4路侧绿带及街旁公园绿化
5.4.1路侧绿带应根据相邻用地性质、绿线和景观要求进行设计,植物配置上应注重植物的造型、色
彩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并应保持在路段内的连续与完整的景观效果。
5.4.2路侧绿带宽度大于8m时,应设计成开放式绿地。开放式绿地中,绿化用地面积不得小于该段绿
带总面积的70%。路侧绿带与毗邻的其他绿地一起辟为街旁游园时,其设计应符合GB51192-2016的
规定。
5.4.3濒临江、河、湖等水体的路侧绿地,应结合水面与岸线地形设计成滨水绿带。滨水绿带的绿化
应在道路和水面之间留出透景线。
5.4.4道路护坡绿化应结合工程措施栽植灌木、地被植物或攀援植物等立体绿化形式进行遮挡。
5.4.5路侧绿带应结合场地雨水排放进行设计,并可采用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景观水体、植草沟
等具有调蓄雨水功能的绿化方式。
5.5交通岛绿化
5.5.1交通岛绿化设计植物配置宜增强导向作用,在行车视距范围内应采用通透式配置。
5.5.2交通岛周边的中心岛绿地应保持各路口之间的行车视线通透,配置复合式植物群落或布置成装
饰绿地。
5.5.3渠化岛在保证行车视线通透情况下,在配置地被装饰绿地时,可孤植分枝点高的高大乔木,增
加行人遮荫效果和道路绿量。
5.5.4在不影响交通安全的前提下,可进入式交通绿岛应设计成可供行人进入的街旁游园形式,纳入
城市文化休闲活动绿地中的一部分。
5.5.5不可进入式交通岛绿化设计时应将绿岛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其体量、高度等不能遮挡视线。
5.5.6导向岛的植物应以低矮灌木和地被植物为主。
5.6立体交通绿化
5.6.1立体交通绿化应充分利用环境空间复层种植,乔灌花草相结合,形成层次丰富、季相分明、自
然和谐的植物群落。
5.6.2桥下绿地内应选择种植耐荫植物。
5.6.3立体交通的墙体和桥墩宜进行垂直绿化,可选择吸附力强的耐荫爬藤植物或灌木地被等植物。
5.6.4立体交通的坡地、台地和较大面积的挡土墙应种植草坪、藤本或灌木、护坡固土。
5.6.5在不影响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高架桥下空间,按照公园设计手法,建设桥下防护绿地,增
6
DB1410/T131—2022
加城市公园绿地空间。
6树种规划
6.1一般原则
遵循生态功能与景观效果的树种选择原则,以乡土树种为主,引进树种为辅,适地适树,主要树种
选用树形优美、抗污染能力较强、适应性强且能展现地域文化的树种,具体设计树种按照附录A进行选
择使用。
6.2树种规划
6.2.1基调树种
6.1.1.1基调树种是在城市绿化中能充分表现当地植被特色、反映城市风貌、能作为城市重要景观标
志的应用树种,一般选择φ10cm左右为佳。
6.1.1.2基调树种多选用树形优美、抗逆性强、生长健壮、普遍种植、适应性强、群众习见和爱好的
乡土树种或表现良好的外来树种。
6.1.1.3根据临汾市乡土树种、当地植被特点及城市绿化现状,规划确定临汾市基调树种为:国槐、
法桐(无球品种)、白蜡、楸树。
6.2.2骨干树种
6.1.2.1骨干树种,是具有优异特性、在各类绿地中出现频率较高、使用数量大、有发展潜力、作为
重点繁殖和应用的树种。
6.1.2.2骨干树种多选用树形壮观、抗逆性强、适应性强、群众习见和爱好的乡土树种或表现良好的
外来树种。
6.1.2.3根据临汾当地自然条件、传统文化、城市发展定位及地带植被的不同特点,综合考虑生态、
城市景观、植物多样性等因素,规划推荐25种植物作为临汾市道路绿化骨干树种,具体特性、习性见
附录A。
——常绿树种(5种):油松、白皮松、华山松、蜀桧、河南桧,或根据需要按附录A另行选择。
——落叶树种(20种):国槐、银杏、法桐(无球品种)、白蜡、黄山栾、楸树、金叶槐、千头
椿、梓树、五角枫、元宝枫、三角枫、紫玉兰、金叶复叶槭、樱花、碧桃、红叶李、紫叶矮
樱、紫薇、北美海棠,或根据需要按附录A另行选择。
6.2.3一般树种
6.1.3.1除基调树种与骨干树种外的其它常用城市绿化树种为一般树种。应首先满足特定场地的特殊
要求。条件允许时,应尽量多采用一般树种,产生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并构成相对稳定的植物生态群
落。
6.1.3.2在注重乡土树种,充分利用当地树种资源的前提下,可引种部分边缘树种,进一步丰富临汾
市植物资源,创造丰富多彩的景观,提高生态环境效益。
6.3常用植物规划
6.3.1常用背景树
7
DB1410/T131—2022
6.3.1.1常绿乔木:油松、大叶女贞、雪松、蜀桧、龙柏,或根据需要按附录A另行选择;
6.3.1.2落叶乔木:黄山栾、国槐、白蜡、楸树、银杏,或根据需要按附录A另行选择。
6.3.2常用彩叶植物
6.3.2.1乔木:五角枫、金叶榆、金叶槐、红叶李、金叶复叶槭,或根据需要按附录A另行选择;
6.3.2.2灌木:黄栌、红栌、紫叶矮樱、低接金叶白蜡、红瑞木,或根据需要按附录A另行选择;
6.3.2.3修剪绿篱:金叶女贞篱、金叶榆篱、紫叶矮樱篱、红叶石楠篱,或根据需要按附录A另行选
择;
6.3.2.4地被:花叶玉簪、金边麦冬、花叶芦竹、花叶芒、粉黛乱子草、蓝羊茅、红叶酢浆草,或根
据需要按附录A另行选择。
6.3.3常用开花植物
6.3.3.1落叶乔木及小乔木:香花槐、刺槐、紫玉兰、樱花、北美海棠、西府海棠、木瓜海棠、山桃、
碧桃,或根据需要按附录A另行选择;
6.3.3.2灌木:丁香、连翘、木槿、紫薇、榆叶梅、天目琼花、月季,或根据需要按附录A另行选择;
6.3.3.3修剪绿篱:丁香篱、连翘篱、红王子锦带篱,或根据需要按附录A另行选择;
地被:地被菊、波斯菊、鸢尾、大花萱草、常夏石竹、美女樱、鼠尾草、狼尾草、千屈菜,或
根据需要按附录A另行选择。
6.3.4常用球状植物
大叶黄杨球、小叶黄杨球、金叶榆球、金叶女贞球、丁香球、珍珠梅球、锦带球、红叶石楠球,或
根据需要按附录A另行选择。
6.4道路绿化常用树种
6.4.1常绿乔木
大叶女贞、油松、白皮松、云杉、龙柏、河南桧、蜀桧等,或根据需要按附录A另行选择。
6.4.2常绿灌木
大叶黄杨、小叶黄杨、瓜子黄杨、铺地柏、沙地柏、小龙柏等,或根据需要按附录A另行选择。
6.4.3落叶乔木
国槐、银杏、悬铃木、元宝枫、黄山栾、楸树、金叶复叶槭、白蜡、泡桐、榆树、杜仲、金叶槐、
红叶李、红花洋槐、香花槐、金叶榆、樱花、日本晚樱、碧桃、西府海棠、垂丝海棠等,或根据需要按
附录A另行选择。
6.4.4落叶灌木
金银木、贴梗海棠、丁香、石榴、紫薇、紫叶矮樱、木槿、榆叶梅、珍珠梅、紫荆、红王子锦带、
红瑞木、麻叶绣线菊、连翘、黄刺玫、迎春、小叶女贞、紫叶小檗、月季等,或根据需要按附录A另行
选择。
6.4.5竹类
8
DB1410/T131—2022
淡竹、刚竹、早园竹、箬竹等,或根据需要按附录A另行选择。
6.4.6攀援类
多花蔷薇、紫藤、藤本月季、凌霄、金银花、扶芳藤、大叶爬山虎等,或根据需要按附录A另行选
择。
6.4.7地被类
美人蕉、八宝景天、丝兰、玉簪、鸢尾、狼尾草、花叶芒、大花萱草、金娃娃萱草、马蔺、费菜、
玉带草、千屈菜、兰花鼠尾草、松果菊、宿根天人菊、花叶芦竹等,或根据需要按附录A另行选择。
6.4.8草坪类
黑麦草、早熟禾、高羊茅、匍匐剪股颖、马尼拉结缕草、麦冬、白三叶、二月兰等,或根据需要按
附录A另行选择。
6.4.9花卉类
三色堇、矮牵牛、万寿菊、孔雀草、石碱花、常夏石竹、美女樱、凤仙花、羽衣甘蓝、一串红、薰
衣草等,或根据需要按附录A另行选择。
6.4.10主要行道树树种
6.4.10.1适合城市干道的行道树树种
国槐、法桐(无球品种)、白蜡、黄山栾、银杏、五角枫、杜仲、楸树等,或根据需要按附录A另
行选择。
6.4.10.2适合城市支路、居住区行道树树种
大叶女贞、元宝枫、广玉兰、樱花、海棠、红叶李等,或根据需要按附录A另行选择。
7人行道铺装及附属设施工程
7.1人行道铺面及硬质景观
7.1.1人行道铺装图案应充分考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和谐以及突出地方文化内涵。
7.1.2人行道铺装颜色、图案要求统一、连续。注重边角及构筑物衔接处的铺装设计。
7.1.3铺面材料、基层材料优选透水性材料,铺装肌理要求简洁,减少城市地面径流,增加土壤蓄水
量。
7.1.4人行道铺装要求平整、抗滑、耐磨、美观,收边切割整齐无破损,不同材质交接处应做精细衔
接处理。
7.1.5公共管线应全部地下化,人行道上的各种检查井及地下管线维修口应统一规划,有序排列,人
行道上宜采用下沉式铺装井盖,井盖上的铺装材料、颜色及图案与周边一致。
7.1.6道路侧石、缘石、花坛石、树穴石的材料、颜色、规格应互相谐调统一,接缝细部应精细化处
理,定期维护。
7.2树池
9
DB1410/T131—2022
7.2.1统一树穴石及篦子的材质、规格,要求树穴石、树篦子顶面应与人行道齐平。
7.2.2树穴石采用混凝土或花岗岩,边长1.5m。
7.3无障碍设计
7.3.1人行道上的盲道敷设不中断、不绕行。
7.3.2行进盲道和提示盲道宽度30cm,沿缘石或构筑物一侧设置,距缘石或建筑物25m~30cm。
7.3.3人行道在路口、人行横道两端必须设置缘石坡道。缘石坡道坡度应缓于1:20,坡道下口应与路
面齐平,并与人行横道等宽。
7.3.4挡车柱应在下沉式无障碍坡道口三角石后侧和非下沉式坡道口后侧50cm设置挡车柱;在不设置
绿化带的人行道上易上车位置设置挡车柱。挡车柱及人行道防护桩材质、样式、设置应规范、统一、美
观,挡车柱宜采用花岗岩或镀锌钢管。
7.4道路附属设施布局
7.4.1道路公共设施应依据道路分类、周边建筑物的特征、人行道宽度等因素进行一体化设计,集约
化布置,合理利用人行道空间。
7.4.2人行道上公共设施的设置不得影响正常行人交通。
7.4.3人行道上设置附属设施后,不得妨碍无障碍设施建设和使用,不得压占无障碍设施和盲道及盲
道两侧各0.5m人行道。
7.4.4各种设施造型应简约大气,形式新颖。材料应具有耐久性,易维护特点,且能抵挡风吹、日晒
及雨淋。
8道路绿化与有关设施
8.1道路绿化与架空线
8.1.1在分车绿带和行道树绿带上方不宜设置架空线。必须设置时,应保证架空线安全距离外有不小
于9m的树木生长空间,不足9m时应对导线采取绝缘保护。架空线下配置的乔木应选择开展型且耐修剪
的树种。
8.1.2树木与架空电力线路导线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树木与架空电力线路导线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
线路电压(KV)<11-1035-1002203305007501000
最小垂直距离(m)1.01.53.03.54.57.08.516
注:考虑树木自然生长高度。
8.1.3架空电力线路导线在最大弧垂或最大风偏后与树木之间的安全距离应符合表4的规定。对不符
合要求的树木应当依法进行修剪或砍伐。不满足最小安全距离要求的架空电力线应采取绝缘保护。
表4架空电力线路导线在最大弧垂或最大风偏后与树木之间的安全距离
电压等级最大风偏距离(m)最大垂直距离(m)
35-110千伏3.54.0
154-220千伏4.04.5
330千伏5.05.5
500千伏7.07.0
10
DB1410/T131—2022
8.2道路绿化与地下管线管廊
8.2.1地下管线因位置受限,必须布置在绿化带下时,地下管线外缘与绿化树木的最小水平距离宜符
合表5的规定;行道树绿带下方不应敷设管线。
表5乔木、灌木与工程管线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
管线名称最小水平净距
至乔木中心(m)至灌木中心(m)
给水管线、闸井1.51.0
污水管线、雨水管线、探井1.51.0
再生水管线1.01.0
燃气管线、探井1.21.2
电力电缆1.01.0
通信电缆1.51.0
热力管线(道)1.51.5
管沟1.51.0
直埋蒸汽管道2.0—
排水盲沟1.0—
8.2.2当遇到特殊情况不能达到表5中规定的标准时,其绿化树木根颈中心至地下管线外缘的最小距
离可采用表6的规定。
表6树木根颈中心至地下管线外缘最小距离
管线名称距乔木根颈中心距离(m)距灌木根颈中心距离(m)
电力电缆1.01.0
电信电缆(直埋)1.01.0
电信电缆(管道)1.51.0
给水管道1.51.0
雨水管道1.51.0
污水管道1.51.0
8.2.3绿化栽植的植被类型应依据综合管廊覆土深度确定。
8.2.4道路绿化的植物生长区土壤应与周围实土相接。
8.3道路绿化与其他设施
树木与其他设施的最小水平距离应符合表7的规定。
表7树木与其他设施最小水平距离
设施名称至乔木中心距离(m)至灌木中心距离(m)
围墙(2m高以下)1.00.75
挡土墙2.00.5
地上杆柱2.02.0
消防龙头1.51.5
测量水准点2.01.0
建筑物外墙楼房5.01.5
平房2.00.5
铁路中心线5.03.5
11
DB1410/T131—2022
道路路面边缘0.750.5
人行道路面边缘0.750.5
道路侧石边缘0.50.5
排水沟边缘1.00.5
12
DB1410/T131—2022
附录A
(资料性)
临汾市主要园林植物名录表
A.1常绿乔木及小乔木
A.1.1常用品种
序号中名学名(拉丁名)科名生物学特性及观赏特性生态习性
Pinustabulaeformis老年树冠伞形、树姿苍劲强阳性、耐寒、耐干旱、
1油松松科
Carr.古雅、枝繁叶茂耐瘠薄、深根性
Pinusbungeana老干树皮成粉白色,树冠阳性、适应干冷气候、抗
2白皮松松科
Zucc.开阔污染能力强、不耐积水
Pinusarmandii弱阳性、喜温凉湿润气候、
3华山松松科针叶灰绿色
Franch.浅根性、不耐碱性、怕涝
辽东冷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32/T 1326-2009 淡水养殖无核珍珠质量 2009-01-18
- DB32/T 1327-2009 江滩围网养殖技术规程 2009-01-18
- DB54/T 0026-2008 无公害食品 大葱生产技术规程 2008-10-01
- DB32/ 1320-2009 集贸市场计量工作规范 2009-01-18
- DB35/T 845-2008 地理标志产品 清流豆腐皮 2008-11-26
- DB62/T 1768-2009 无公害农产品 静宁县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 2009-01-15
- DB54/T 0027-2008 无公害食品 菠菜生产技术规程 2008-10-01
- DB62/T 1758-2009 洮砚 2009-01-14
- DB62/T 1766-2009 旱地春小麦免耕秸秆覆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2009-01-15
- DB54/T 0024-2008 无公害食品 莴笋生产技术规程 2008-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