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870-2013 非煤固体矿产勘查钻孔质量标准

DB41/T 870-2013 Non-coal solid mineral exploration drilling quality standards

河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43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1/T 870-2013
标准类型
河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3-12-25
实施日期
2014-02-25
发布单位/组织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4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870—2013

非煤固体矿产勘查钻孔质量标准

2013-12-25发布2014-02-25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41/T870—2013

目次

前言...............................................................................III

引言................................................................................IV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钻探工程设计要求..................................................................3

4.1一般规定......................................................................3

4.2钻孔位置的确定................................................................3

5钻探工程施工要求..................................................................3

5.1一般要求......................................................................3

5.2岩(矿)心采取要求............................................................3

5.3预防钻孔弯曲要求..............................................................4

5.4钻孔纠斜要求..................................................................4

5.5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要求..........................................................4

5.6降低孔深误差要求..............................................................4

5.7原始记录要求..................................................................5

5.8封孔要求......................................................................5

5.9钻孔启封检查及要求............................................................6

6钻探工程质量管理要求..............................................................6

6.1钻探工程质量管理主要内容......................................................6

6.2钻探工程质量控制内容..........................................................6

6.3技术交底......................................................................7

6.4现场监控......................................................................7

6.5钻探工程档案..................................................................7

7钻探工程检查与验收................................................................9

7.1钻前检查......................................................................9

7.2钻前工程验收..................................................................9

7.3终孔验收......................................................................9

8地质岩心钻探质量要求.............................................................10

8.1岩(矿)心采取率与整理.......................................................10

8.2钻孔弯曲度与空间位置测量.....................................................11

8.3简易水文地质观测.............................................................11

8.4孔深误差的测量与校正.........................................................11

8.5原始班报表...................................................................12

I

DB41/T870—2013

8.6封孔..........................................................................12

9钻探工程质量评级..................................................................13

9.1单项质量评级划分..............................................................13

9.2钻孔综合质量等级评级规定......................................................13

附录A(资料性附录)非煤固体矿产勘查钻探技术档案及格式..............................14

附录B(规范性附录)非煤固体矿产勘查钻孔质量验收标准................................35

附录C(规范性附录)非煤固体矿产岩心钻探钻孔质量考评表..............................37

II

DB41/T870—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参考GB/T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DZ/T0227-2010《地质岩心钻探规

程》、MT/T1042-2007《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

本标准由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深部探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小口径钻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宗恒、卢予北、张良、燕建设、陈莹、卢玮、刘志国、李永超、赵尊亭。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王建卢、王兴民、张古彬、罗永贵、申云飞、邢向渠。

III

DB41/T870—2013

引言

钻探是地质矿产勘查的主要工作手段之一。制定《非煤固体矿产勘查钻孔质量标准》对加强对钻探

工程的质量管理,规范非煤固体矿产勘查钻孔质量的验收评级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标准制定了

非煤固体矿产勘查地质岩心钻探工程的质量管理程序、质量验收标准及质量保障措施,是非煤固体矿产

勘查领域岩心钻探工程及各种专项钻探的基础性标准。

本标准科学、系统总结了河南省非煤固体矿产勘查岩心钻探长期实践的丰富经验,可成为非煤固体

矿产勘查地质岩心钻探工程设计、施工、管理、检查验收等各项工作的重要依据和准则。对于不同的勘

查对象、勘查阶段、勘查目的而有所变更的一些特殊要求和技术指标,应符合相关的规程、规范或通过

协议、合同做出规定。

IV

DB41/T870—2013

非煤固体矿产勘查钻孔质量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非煤固体矿产勘查岩心钻探工程术语和定义、钻探工程设计要求、钻探工程施工要求、

钻探工程质量管理要求、钻探工程检查与验收、地质岩心钻探质量要求、钻探工程质量评级。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非煤固体矿产勘查项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9151钻探工程名词术语

GB/T13908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DZ/T0032地质勘查钻探岩矿心管理通则

DZ/T0078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DZ/T0080煤炭地球物理测井规范

DZ/T0199铀矿地质勘查规范

DZ/T0200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

DZ/T0201钨、锡、汞、锑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DZ/T0202铝土矿、冶镁菱镁矿地质勘查规范

DZ/T0203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DZ/T0204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DZ/T0205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

DZ/T0206高岭土、膨润土、耐火粘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DZ/T0207玻璃硅原料、饰面石材、石膏、温石棉、硅灰石、滑石、石墨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DZ/T0208砂矿(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DZ/T0209磷矿地质勘查规范

DZ/T0210硫铁矿地质勘查规范

DZ/T0211重晶石、毒重石、萤石、硼矿地质勘查规范

DZ/T0212盐湖和盐类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DZ/T0213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DZ/T0214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

DZ/T0215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

DZ/T0227地质岩心钻探规程

MT/T1042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

3术语和定义

1

DB41/T870—2013

3.1

固体矿产钻探

以勘查固体矿产的产状、赋存状态、品位、资源储量及其他地质现象为目的的钻探工作。

注:改写GB/T9151-1988,定义3.1。

3.2

钻孔空间要素

确定钻孔轴线坐标位置的因素。

[GB/T9151-1988,定义14.1]

3.3

勘查设计

勘查单位编制并经主管部门批准的,为完成地质工作目标(总体、阶段和单项设计)的工作方案。

3.4

钻探生产管理

钻探生产过程中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调节,保证生产过程的协调性和连续性的管理工作。

[GB/T9151-1988,定义21.2]

3.5

技术管理

施工设计、技术攻关、技术推广、技术培训及贯彻规程、标准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GB/T9151-1988,定义21.3]

3.6

钻探操作规程

为优质、高效、安全、经济等目的所编制的并经主管部门颁布的具有技术法规性质的钻探操作技术

规定。

[GB/T9151-1988,定义21.3.1]

3.7

钻孔技术档案

施工单位按规定建立的为钻孔施工的生产技术经济活动而记录的专门文件。

[GB/T9151-1988,定义21.3.2]

3.8

钻孔地质技术指示书

由地质、探矿部门编制的包括岩层理想柱状图、地质要求及施工技术措施的指导性技术文件。

[GB/T9151-1988,定义21.3.3]

3.9

简易水文地质观测

2

DB41/T870—2013

利用普查勘探钻孔进行的水文地质资料的观测。被代替的同义词:“简易水文观测”。

[GB/T9151-1988,定义22.9.4]

4钻探工程设计要求

4.1一般规定

4.1.1地质岩心钻探施工前应编制钻探工程设计。

4.1.2钻探工程设计应根据勘查单位提供的地质设计进行编制。

4.1.3一个勘查区若有多个钻孔,整个勘查区的钻探工程应有总体设计,并选择有代表性的钻孔进行

详细设计;孔深1000m以上或地层变化较复杂时,应进行单孔设计。

4.1.4地质岩心钻探设计有关要求按DZ/T0227执行。

4.1.5钻探工程设计经审查批准后方可施工。施工中如需修改钻探工程设计,需经过勘查单位批准。

4.2钻孔位置的确定

4.2.1根据勘查设计的钻孔位置坐标,由地质、钻探、安全等部门共同确定钻孔位置。

4.2.2因地形条件或其它原因需要变更原设计钻孔位置时,首先考虑沿勘探线方向移动,并酌量变换

钻孔倾角,以达到设计目的。钻孔沿走向应尽量不移或少移,如必须沿矿体走向移动时,移动的距离以

不影响对矿体的控制程度为准。

4.2.3地质设计(或优化地质设计)中确定的钻孔,在布孔时如有位移、或因实际情况有较小位移的

(不超过勘探线间距的10%以内,且钻孔轴线与矿层夹角不小于30°),由勘查单位同意后实施。布

孔后位置沿倾向或走向需要移动较大距离者,应由勘查单位提出变更方案,由主管部门批准或备案后方

可实施。

4.2.4钻孔位置确定后,在预定位置设定标志,注明孔号,并引两条垂直线(其中一条与勘探线重合

或平行)于机场之外,线的各端应设定标志,以便于平整机场和安装钻机。

5钻探工程施工要求

5.1一般要求

5.1.1施工单位钻前准备完成,并经勘查单位验收、下达“开孔通知书”后方可施工。

5.1.2见矿前,勘查单位应及时将“钻孔见矿预告通知书”下达到钻机。

5.1.3矿心未达到要求需要补采时,应由勘查单位发出“补采矿心通知书”。

5.1.4改变钻孔深度时,应由勘查单位发出“钻孔地质设计变更通知书”。

5.1.5终孔前,应由勘查单位发出“钻孔终孔通知书”、“钻孔封孔设计和封孔记录表”。

5.2岩(矿)心采取要求

5.2.1地质要求取心的岩矿层,平均岩矿心采取率一般不应低于地质勘查设计的要求,最低不应低于

相应矿种勘查规范的要求。

5.2.2有特殊要求时,按地质设计或施工合同的规定执行。

5.2.3根据勘查区地质条件、岩矿层的物理机械性质,正确选择取心工艺、取心器具、钻进参数和冲

洗液类型。

5.2.4取心工具应妥善保管,使用前认真检查,取心器应单动灵活、水路畅通、半合管封闭严密可靠、

钻头切削具出刃锋利、各种间隙匹配合理。用后应清洗检查、注润滑油脂。

3

DB41/T870—2013

5.2.5在破碎地层钻进时,应适当控制转速、压力、泵量,并限制回次钻进时间和进尺长度;宜优先

选用液动潜孔锤+绳索取心钻进工艺。

5.2.6任何情况下,回次进尺长度不得超过岩心管有效长度。不应使用弯曲的粗径钻具。

5.2.7在矿层、矿层顶底板和重要标志层中,岩(矿)心采取率不足时,应采取补救措施,回次进尺

长度严格控制在0.5m以内。

5.2.8退岩心时应细心,不应重敲、猛打,避免造成岩矿心人为二次破碎。必要时应使用专用工具,

如丝杠、水压器等。

5.3预防钻孔弯曲要求

5.3.1坚持开孔验收制度,地表机械设备应经过检验,稳固可靠。确保安装质量,保证“天车、立轴、

钻孔轴线”位于一条线上。不应使用旷动的立轴导管及弯曲的立轴钻杆。

5.3.2合理选择钻具结构和级配,在保证冲洗液畅通及孔内安全的情况下,可选择满眼钻进,力求简

化钻孔结构。

5.3.3钻机立轴不能有偏摆,钻压均匀,应随钻孔加深加长岩心管,直至正常长度。回次结束前,不

应加压强行钻进。

5.3.4在易斜岩层施工,应根据地层、见矿深度等条件合理设计开孔角度,已掌握钻孔自然弯曲规律

的勘查区应设计初级定向孔。

5.3.5在片岩地层、倾角>60°的岩层、破碎带、软硬互层、溶洞、老窑或纵向节理发育的岩层中钻

进时,宜使用长、直、重、厚、刚的钻具,并合理控制钻压和钻速。在大口径钻进时,可采用加重钻铤

防斜,有条件时可采用冲击回转钻进工艺。

5.3.6扩孔时应带前置导正器,换径时应带外导正器。粗径钻具宜用变径接头连接,其中心线应一致。

5.3.7换径时应采用外导向钻具,导正管长度应大于4m,第一回次的小径岩心管长度应小于1m;

扩孔时应采用内导向器,并增加粗径钻具长度。应保证换径、扩孔钻具的同心度。

5.4钻孔纠斜要求

5.4.1当钻孔实际轴线的偏离值已超过设计最大允许值时,应进行纠斜。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倒塔

式、悬垂式、铰链式钻具或连续造斜器、带弯接头的螺杆马达等机具。

5.4.2需要纠斜时,可选用偏心楔、弯接头、螺杆马达、连续造斜器纠斜。纠斜过程中应及时测量钻

孔顶角和方位角。

5.4.3应选择中硬、完整的岩层作为纠斜起点。下入纠斜钻具前,应将孔内岩心及岩屑捞取干净,并

磨平孔底。

5.4.4纠斜钻具应缓慢下到孔底,先轻压慢转,然后加大压力进行钻进,钻进中禁止提动钻具。

5.4.5使用偏心楔时,应将其卡牢,防止转动或下沉,通过楔面钻进时,应控制好钻压,防止扫坏楔

面。通过楔面钻出新孔后,再采用正常参数钻进。楔面导正钻进,应在一个回次完成。

5.5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要求

5.5.1应按水文地质设计要求观测水位及其他应测项目。

5.5.2水位观测的基准点应一致,读数应准确。

5.5.3水位埋深较大时,测绳的深度标定应准确,并应考虑拉伸因素。

5.5.4对于采用空气泡沫的钻孔,用万用表测水位时,应反复测量,防止所测数据失真。

5.6降低孔深误差要求

5.6.1机场使用的钢尺应保持两端平齐,刻度准确、清楚,并定期校正。

4

DB41/T870—2013

5.6.2丈量机上余尺时应停止回转,基准点应一致,并应准确丈量,及时记录。

5.6.3应使用钢卷尺丈量下入孔内钻具的长度,并准确记录数据,任何情况下不应估算。

5.6.4校正孔深丈量钻具长度时应使用钢卷尺,丈量结果应逐根记录在班报表上。

5.6.5丈量钻杆立根时,如遇大风天气,应拉直钢卷尺在钻杆母线上,防止丈量数据的累计误差。

5.6.6处理事故后应校正孔深。

5.7原始记录要求

5.7.1记录员应在现场及时填写各项数据,不应追记、补记。

5.7.2班长、机长(或综合记录员)应及时校对原始记录,发现错误立即修正。

5.7.3对于钻探施工中出现的地层异常、施工异常,应准确、详细地记录其孔深、段长等。

5.8封孔要求

5.8.1需要分段封孔时,应选择合适的架桥材料做隔离塞,并将其牢靠地固定在预定位置。注浆钻具

下端水泥浆出口处与隔离塞上端面的距离应控制在0.5m以内。

5.8.2应严格按照封孔设计进行封孔。水泥封孔时,水泥标号应大于P32.5。

5.8.3用水泥浆进行封孔时,水泥应用清水搅拌均匀,应严格按照配比配制封孔水泥浆,水灰比一般

应小于0.5。其所需水泥量和水量可按公式(1)和公式(2)计算:

Vγγcw

Qc=……………(1)

γγwc+K

式中:

Qc——水泥的质量,单位为千克(kg);

V——需要配制水泥浆体积,单位为立方米(m3);

3

γw——水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

3

γc——水泥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

K——水灰比。

Qwc=KQ……………(2)

式中:

Qw——水的质量,单位为千克(kg);

Qc——水泥的质量,单位为千克(kg);

K——水灰比。

5.8.4应根据所封钻孔实际情况确定封闭方法,宜采用泵送、导管和注送器注入水泥浆,应准确计算

所需封孔材料的数量,备足材料。

5.8.5注浆过程应连续完成,封闭长度5m以内不应提动钻具;长孔段、大剂量灌注水泥浆时,可采

用边灌注边提升钻具的方法,并控制钻具下端不提出水泥浆液面。

5.8.6应根据孔内水位的高低,准确计算替浆的清水用量。不应以水泵排量和泵送时间估算替浆水量。

5.8.7一般常规钻进地面管路容积为40L~60L,如采用漏斗灌注法可不加地面管路的容积。

5.8.8替浆完成后,应将钻具提出水泥浆面10m~15m,再用清水清洗钻具、水泵等。

5.8.9在灌注水泥浆时,应观察孔口返水情况,防止封住钻具。在封闭层段内,若遇有漏水、涌水、

裂隙发育或溶洞时,应先隔离或止水后再进行封闭,并适当加大配比材料系数。

5.8.10用套管护壁的钻孔,应先封好套管下部各封闭段再起拔套管。

5

DB41/T870—2013

5.8.11每一封闭层段应在设计封孔层段顶部采取水泥浆样,并装入水泥浆样盒保存备查。封孔作业未

达到设计要求时,均应补封。

5.9钻孔启封检查及要求

5.9.1对详查及以上矿区,应随机抽取不少于地质设计或合同约定的钻孔进行启封检查。

5.9.2为检查钻孔封闭质量,应按地质设计要求对已封闭钻孔进行启封,抽样检查。钻孔启封,应在

钻孔封闭30d后进行。

5.9.3启封钻孔前应制订详细的技术措施,精心操作,防止偏斜;应按设计要求取样,取出的水泥样

应妥善保管,并认真填写原始记录。

5.9.4钻孔启封完毕,应重新封孔并提交钻孔启封报告书。

6钻探工程质量管理要求

6.1钻探工程质量管理主要内容

钻探工程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钻探工程设计;

——钻前准备(钻孔位置的确定、场地平整、设备安装调试等);

——钻探阶段(钻进、取心、定向及造斜、孔内各类事故预防与处理、冲洗介质的制备与维护、中

途孔内测试);

——封孔及验收(封孔质量、岩心采取率、简易水文观测、钻孔质量、原始记录、钻探工程报告、

钻孔资料归档、专项和整体工程评价分级)。

6.2钻探工程质量控制内容

6.2.1事前控制

单个钻孔开钻前,施工单位应确定项目质量标准,明确项目质量要求,建立本项目钻探工程的各项

质量监督控制体系,并保证设备仪表、钻具、材料等专项验收合格。

6.2.2事中控制

应对钻孔结构、钻具组合、钻头类型、钻具磨损情况、钻进参数、冲洗介质性能指标进行监督和检

查,发现与设计不符时,应立即采取措施纠正;班报表填写真实、详细,并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对于

孔深大于1000m钻孔或其它特殊钻孔,施工单位需要及时向地质和钻探主管部门报告钻探施工进度、钻

孔质量、取心等情况。

6.2.3事后控制

组织单项工程质量验收,组织对本项目钻探工程竣工质量验收;审核竣工的测井、中途测试、岩心

等所有的地质技术文件资料,对封孔及弃孔作业和环保进行全面检查和监督,并根据投资人要求及时整

理、汇总上报钻探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全部技术资料及资料的缩目建档等工作。

表1钻探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系统组织、质量保证体系、项目人员、施工材料、施工方案方法、

事前控制施工准备质量控制

作业环境、施工机械设备

6

DB41/T870—2013

表1钻探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续)

设计文件会审,设计技术、安全交底

事前控制

审查开工通知书、严把开工关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工序控制,工序之间交接检查,工程质量控制

事中控制分部、分项工程质量评定

设计变更与设计修改的审查

竣工质量检查验收

事后控制工程质量评定

工程质量文件审核和建档

6.3技术交底

6.3.1开孔前,地质及钻探技术人员应向钻探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交底内容与钻探工程设计书或

钻孔单孔设计书相同,技术交底之后签字认可。

6.3.2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施工,钻探技术人员应向施工人员说明相关操作规程和要求,使钻探施工

人员掌握其中的要领。

6.4现场监控

6.4.1监督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应现场观察监督与检查其施工过程,注意并及时发现质量事故的苗头和影响质量因

素的发展变化,潜在的质量隐患以及其它的质量问题等,以便及时进行控制。

6.4.2冲洗液试验控制

钻探过程中应随时检查钻孔冲洗液的配方、性能参数和使用管理情况,宜通过日常的测试手段进行

必要的监控。发现与设计不符时,应立即督促施工单位进行调整。

6.4.3指令文件控制

对施工单位提示和要求的书面文件材料,用以向施工单位指出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提请施工单位注

意,以及向施工单位提出要求或指示其施工的科学依据。

6.4.4规定质量监控工作程序

规定必须遵守的质量监控工作程序,并按规定的程序进行施工,其具体做法是:施工单位对项目各

分项工程应按工程项目设计标准和技术合同进行施工质量的检验,并填写好所有工程技术资料,随时接

受勘查单位对施工单位和工程协作单位的联合检查和验收。对存在工程质量问题,需要找出差距,提出

补救措施。

6.5钻探工程档案

6.5.1一般规定

钻探工程档案一般规定包括:

——钻孔终孔验收后,应及时对施工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等技术资料进

行整理、归纳、总结,建立钻探工程技术档案,并按规定予以妥善保管;

——每个钻孔的所有资料均应整理汇总,按照归档规定建立钻孔资料档案,并责成项目组设专人管

7

DB41/T870—2013

理,项目结束后随项目原始资料按规定统一汇交;

——钻探工程技术档案应以工作地区或工作项目为单位立档,非连续工作的地区应按工作阶段立

档;

——钻探工程技术档案应保持完整、准确、系统、真实,并按相关规定形成电子文档;

——平时应注意原始资料和素材的积累和保存;

——纸介质的技术文件材料应装订成册,封面应标识档案编号、钻孔编号、施工起止日期、立卷人

和审查人姓名以及归档日期;

——存档单位应对档案予以登记管理,建立总账和明细表;

——严禁涂改和伪造原始记录。

6.5.2钻探工程技术档案组成

根据DZ/T0227要求并结合钻探施工实际,钻探技术档案资料分工作地区技术文件和钻孔技术文件、

钻孔成果资料、钻孔质量检查资料四类:

——工作地区技术文件具体编写要求参见DZ/T0227等有关文件,主要包括:

•地质设计(勘查单位编制);

•施工合同书;

•勘查区钻探施工技术设计及补充设计;

•施工作业计划;

•钻探工程施工技术报告(总结);

•专题研究成果。

——钻孔技术文件样式见附录A,主要包括:

•钻孔地质技术设计书;

•钻孔单孔施工设计书;

•钻孔定位和机械安装通知书;

•钻孔开孔检查验收单;

•钻孔施工通知书;

•钻孔见矿预告通知书;

•钻孔地质技术设计变更通知书;

•补采岩矿心通知书;

•钻孔弯曲度测量结果登记表;

•钻孔孔深校正登记表;

•钻孔简易水文观测记录表;

•钻孔终孔稳定水位测量记录表;

•孔内事故登记表;

•重大钻探事故报告表;

•钻孔终孔通知书;

•钻孔封孔设计及钻孔封孔登记表;

•最终孔内遗留物登记表;

•钻孔原始班报表;

•岩矿心验收单;

•原始记录表移交清单;

•钻孔技术经济指标综合表等有关文件。

——钻孔成果资料主要包括:

8

DB41/T870—2013

•钻孔地质记录表(原始编录)及岩矿心采样记录表;

•岩矿鉴定及样品测试分析送样单(委托书);

•岩矿鉴定及样品测试分析成果;

•年、月生产统计报表(工作量、台月数、台月效率、钻月数、钻月效率、平均小时效率、

完工钻孔数、验收钻孔数、报废钻孔数、单位成本);

•金刚石钻头、扩孔器使用情况统计表;

•要材料消耗统计表;

•终孔钻孔柱状图等有关资料。

——钻孔质量检查资料主要包括:

•岩矿心采样质量检查记录表;

•钻孔质量考评表;

•钻孔质量验收报告;

•钻孔柱状图质量检查记录表等有关资料。

7钻探工程检查与验收

7.1钻前检查

7.1.1钻孔孔位、方位角、开孔倾角是否符合要求,安装好的孔位与设计孔位是否有偏差。

7.1.2钻孔弯曲测量及简易水文观测的设备仪器是否齐全。

7.1.3施工设备性能参数、型号、完好程度,是否符合施工设计的要求,机台各种材料、工具是否齐

备。

7.1.4岩心箱是否齐备并符合要求,与之相关的岩心隔板、采样隔板、油漆等是否齐备。

7.1.5钻探安全、环境施工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7.1.6如需地球物理测井,应提前落实测井单位及相应设备。

7.2钻前工程验收

7.2.1施工单位组织地质、钻探、安监等人员进行钻探设备安装验收工作,应做到谁负责、谁验收、

谁签字。

7.2.2开工前应由地质人员介绍地质预想柱状、设计目的、岩矿层情况、涌漏水情况、质量要求、设

计孔深及终孔层位等;钻探人员针对地质设计要求,提出施工技术设计和措施;安监人员提出安全要求

及注意事项。

7.2.3应对钻塔、所有机械设备、安全设施、冲洗液循环系统等的安装质量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并进

行试车运转,发现问题后,应及时整修和处理。

7.2.4经检查验收合格后,验收组需要填写“钻前工程验收书”。施工单位收到“钻孔开工通知书”

后方可开钻。

7.3终孔验收

7.3.1验收内容

终孔验收的主要内容包括:岩(矿)心采取率与整理、钻孔弯曲度与空间位置测量、孔深误差测量

与校正、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原始报表、钻孔封闭、原始资料归档等。

7.3.2终孔验收程序及规定

9

DB41/T870—2013

7.3.2.1终孔验收主要内容

终孔验收主要内容包括:

——设计的地质目的是否达到;

——钻探工程六项质量指标是否达到设计和规范、规程要求;

——钻探施工资料和钻孔技术档案是否齐全;

——是否符合地质设计或合同要求。

7.3.2.2验收程序及规定

7.3.2.2.1钻孔终孔(或测井)后,施工单位应要求项目负责人(或指定专人)组织地质、水文地质、

钻探、测井等有关专业人员组成质量验收小组,在现场进行初步验收。

7.3.2.2.2初步验收的主要任务是对钻探成果进行综合检查:钻孔设计规定的地质任务的完成情况,

是否有遗留问题,填写验收报告书,并进行初步评级。若发现问题,应立即查明原因,由项目负责人决

定是否进行验证或采取补救措施。各有关专业人员对于验收报告书中的资料数据均应认真核对,并分别

签字负责。满足钻孔设计的各项要求并报请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封孔。

7.3.2.2.3钻孔竣工后,施工钻机应在三个工作日内将各项原始记录整理完毕。

7.3.2.2.4负责编录的地质人员应在五个工作日内将岩心分层鉴定表、验收报告书及其它原始资料整

理完毕。

7.3.2.2.5项目负责人应指定专人在上述资料收齐后的三个工作日内,逐项检查核对所有的资料数据。

由项目负责人根据钻孔质量标准和钻孔设计要求,对钻探工程质量逐项验收评级。

7.3.2.2.6钻孔抽水试验的验收评级,由施工单位水文地质技术负责人负责,单独进行。验收结果经

项目负责人签署意见后,报施工单位总工程师审查。

7.3.2.2.7钻孔各项指标经检查达到相应级别要求并评定钻孔综合质量级别后,参加验收人员应在钻

孔质量验收报告中签字。每个钻孔均应填写钻孔质量验收报告,钻孔质量及等级评定按照附录B“非煤

固体矿产钻孔质量验收标准”的要求进行,并将评定结果填入钻孔质量验收报告中。

7.3.2.2.8钻孔终孔验收一般由项目(勘查区)进行验收,由勘查单位负责对验收情况进行审查。有

特殊要求或深度较大的钻孔由勘查单位组织验收,并由上级主管部门审定。

7.3.2.2.9验收工作结束,验收小组成员应分别在“钻孔质量验收报告书”上签署评定意见;钻孔质

量等级的确定,由勘查单位审定后生效;未经勘查单位签字同意的验收结果,不能作为报告编制的依据。

8地质岩心钻探质量要求

8.1岩(矿)心采取率与整理

8.1.1取心孔段的岩(矿)心采取率计算按公式(3)计算:

()

CRP=(LcdL)×100%……………3

式中:

CRP——岩(矿)心采取率;

Lc——岩(矿)心长度,单位为米(m);

取岩(矿)心进尺长度,单位为米()。

Ld——m

8.1.2矿心长度采取率的计算,应把单层厚度不大于夹石剔除厚度的夹石包括在内。

8.1.3特厚矿层(一般指真厚8m以上)的矿心采取,除全层采取率应符合规定外,其中进尺等于或

大于0.5m的回次,其矿心采取率均不得为零。

10

DB41/T870—2013

8.1.4当岩矿心采取率达不到设计规定的标准时,一般应采取验证或补救措施。进行补救的决定,应

由勘查单位在现场初步验收时做出,由机长组织实施。补救之后可按实际达到的质量状况进行评级。

8.1.5岩矿心的现场管理和保管工作应遵循DZ/T0032和DZ/T0078的规定。取出的岩矿心由机台负

责清洗干净,自上而下按次序装箱,不得颠倒或故意拉长,岩心应按规定编号,并写明回次数、总块数

和块号;用铅笔填写岩心牌,放好岩心隔板;用油漆或浸色笔在岩心箱同一顺序侧标明孔号、箱号、进

尺米段,并妥善保管岩心;岩心箱的规格要符合要求且结实。

8.2钻孔弯曲度与空间位置测量

8.2.1设计钻孔轴线的形态及空间位置的三维坐标由地质设计提出,同时应给出实际轴线与设计轴线

偏离的最大允许值。

8.2.2机台应及时、定点测量钻孔顶角及方位角,将测量结果填入“钻孔弯曲度测量记录表”。通常

情况下,在直孔施工中每100m顶角偏斜不应超过2°,在斜孔施工中每100m顶角偏斜不应超过3°,

按孔深累计计算。有特殊需要时,按设计书或合同的要求执行。

8.2.3方位角偏差,在设计时与地质商定,一般不超过勘探线间距的1/3~1/4。

8.2.4测量间距,设计或实测钻孔顶角小于或等于3°时,每钻进100m测一次顶角;顶角大于3°时,

每钻进50m测一次顶角和方位角。定向和易斜钻孔,应适当缩短测量间距。

8.2.5磁性勘查区应用防磁测斜方法。

8.2.6终孔测斜时,地质编录员应在现场进行监督。

8.2.7孔斜及其它质量问题,不允许在钻孔终孔后补救。

8.3简易水文地质观测

8.3.1在以清水或无固相冲洗液的钻孔中,每班至少观测水位一至两个回次。每观测回次中,提钻后、

下钻前各测量一次水位,间隔时间应大于5min;未下好井口管的孔段和以泥浆为冲洗液的钻孔一般可

不进行水位测量。

8.3.2每个钻进回次应根据水源箱水位、泥浆池液位变化补充冲洗液量,并计算冲洗液消耗量。

8.3.3钻进中遇到涌水、漏水、涌砂、掉块、坍塌、缩径、逸气、裂隙、溶洞及钻柱坠落等异常现象

时,应及时记录其深度。

8.3.4终孔测定水位,稳定时间要在24h以上。在地下水自流钻孔中,根据水文地质要求接高孔口管

或安装测试装置测量水头高度和涌水量。

8.3.5孔内发现热水时,应测量孔口和孔底温度。

8.4孔深误差的测量与校正

8.4.1直孔每钻进100m、斜孔每钻进50m、重要标志层、进出含矿层(矿层小于5m只测一次)、

换口径、处理重大孔内事故、终孔后均要进行一次孔深测量,误差小于1‰者可不修正孔深。

8.4.2测量要使用经过校正的钢尺。

8.4.3见矿与终孔校正,地质编录员应在现场监测。

8.4.4孔深误差率可按公式(4)计算。

dd-

(12)‰……………(4)

ed=×1000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