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CPA 003-2022 传统杨式太极拳教练员等级测评规范

T/HCPA 003-2022 Traditional Yang Style Taijiquan Coach Level Evaluation Standards

团体标准 中文(简体) 废止 页数: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T/HCPA 003-2022
标准类型
团体标准
标准状态
废止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2-01-28
实施日期
2022-02-07
发布单位/组织
-
归口单位
华夏文化促进会
适用范围
范围:传统杨式太极拳教练员等级测评规范,适用于年龄在18至70周岁之间,有一定基础的杨式太极拳爱好者,或者从事杨式太极拳教学传播的教练员、拳师、太极康复理疗师、中医师等; 主要技术内容:4培养方式教练的培养形式以网络授课、实地培训、单独辅导、担任助教、名家工作坊等为核心。4.1 教练培养师资教练培养的师资由传统杨式太极拳教练测评规范专家委员会安排聘请,以国内外不同支系的传统杨式太极拳名家、相关领域文化学者、运动康复师担任讲师。教练培养的课程设计是经专家委员会研讨修改并在实践基础上完善的一套课程体系。4.2 教练培养体系所学习的课程包含功、法、术、道四个维度和“行、站、坐、息、养”五门课程。“行”就是太极拳拳架、器械、推手等技术载体。“站”就是站桩,调摄身心,固本培元,集养生保健与增长功力于一体。“坐”就是静坐,让心安于当下,学会身心之间的互动和对话。“息”就是呼吸训练,了解康复性呼吸训练的基本原则,通过了解呼吸的原理、作用和操作方法,能够借助呼吸改善健康、降低血压、提升睡眠质量、提高运动机能和平衡神经系统。“养”就是身心修养的提升,涉及太极拳文化理论、运动生理学、筋膜系统、中医养生、国学与太极拳、书法、茶文化、古琴、香道等传统文化的实践与拓展。该综合培养体系在过去五年的实践中,已经取得验证和良好社会反响,所培养的百余名太极拳传播者在上百个城市开展了相应的公益教学活动,得到了一定的行业认同和社会认可。教练培养的四个维度5 教练分级体系传统杨式太极拳教练测评规范将教练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每个级别通过学习、报考测评、实践教学等方式进行晋级。5.1 初级教练培养学习传统杨氏太极拳不低于3年时间,并系统学习传统杨式太极拳教练测评规范所规定的初级教练学习课程内容并达标,即可申请报考测评,对申请人进行条件审核,条件审核通过后可以报考初级教练测评。初级教练达标要求:熟练并规范演练传统杨式太极拳八十五式拳架。掌握每一式的教学要点,表述和示范清晰到位。掌握热身功法、基本功(力量、柔韧性及五种腿法)的教学要点。掌握传统养生功八段锦的技术要点并能够教学。掌握无极桩和撑抱桩的教学要点,并能够一次站桩坚持100分钟以上。能够独立完成针对初学者和入门人群的教学任务,教授传统杨氏太极拳精简套路。学习初级教练太极拳文化理论课并通过考试。5.2中级教练培养持有传统杨式太极拳教练测评的初级教练

发布历史

文前页预览

当前资源暂不支持预览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中华武术杂志社、昆明感恩太极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起草人:
王涛、杨大卫、李波、张钻智、孙丽坚、刘云秀
出版信息:
页数:-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暂无内容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