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2/T 4103-2020 青杨叶锈病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

DB62/T 4103-2020 DB62/T 4103-2020 Monitoring and Control Techniques for Poplar Leaf Rust Disease

甘肃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62/T 4103-2020
标准类型
甘肃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0-03-16
实施日期
2020-04-01
发布单位/组织
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

B16

DB62

甘肃省地方标准

DB62/T4103—2020

青杨叶锈病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

2020-03-16发布2020-04-01实施

发布

DB62/T4103—2020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分布与危害........................................................................1

4病情调查..........................................................................1

5预测预报..........................................................................2

6防治措施..........................................................................3

7防治效果调查......................................................................3

I

DB62/T4103—2020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归口,并监督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临夏州农业科学院林业科学研究所、临夏州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临夏县林业

和草原局、临夏州林业科学技术推广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瑞林、马艳芳、冯尚彩、孙炜、郭亮、王涛、张佩兰、韩莹、魏文润、方彩

红、康菲菲、郭子超、李龙、马春花、马东明、董玲玲。

II

DB62/T4103—2020

青杨叶锈病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青杨叶锈病的病情调查、预测预报、防治措施和防治效果调查。

本标准适用于甘肃省青杨叶锈病监测与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3分布与危害

3.1分布

甘肃省内主要分布于临夏、甘南、定西、天水、太子山自然保护区和莲花山自然保护区等地。

3.2危害

主要危害落叶松、青杨派及黑杨派树种。

4病情调查

4.1调查方法

4.1.1踏查

在杨树分布区,以乡(镇)、国营林场、苗圃为基本单位,沿道路、渠道、河道、林道、山脊线或

特定路线进行。调查情况填入附录A、B。发现病情达到轻度以上发生程度,应立即进行标准地调查。

4.1.2一般病情调查

4.1.2.1调查时间及次数

在青杨叶锈病发病初期6月份或高峰期9月份调查,每年不得少于两次。

4.1.3系统病情调查

4.1.3.1标准地设置

按不同的立地条件、林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段每3~5亩设立3块固定标准地,每个标准地内的

寄主树种不少于100株,不足100株进行每木调查,并根据林地情况填入附录C。

1

DB62/T4103—2020

4.1.3.2标准地调查

在标准地内,按“Z”取样,随机抽取20株树,每树按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抽样,每个方位

随机调查一个100cm标准枝。调查结果填入附录D。

4.2计算公式

4.2.1发病率

发病率按式(1)计算。

调查病珠叶数

发病率%100.......................................................(1)

调查总珠叶数

4.2.2感病指数

感病指数按式(2)计算。

被害级叶片数该级代表值

感病指数100....................................................(2)

总调查叶片数被害最高级代表值

4.3危害程度划分标准

4.3.1病害感病程度分级标准

病害感病程度分级标准见表1。

表1病害感病程度分级标准表

被害级ⅠⅡⅢⅣⅤ

代表值01234

病斑占叶面积5%<病斑占叶面积20%<病斑占叶面积35%<病斑占叶

受害程度叶片无病斑

≦5%≦20%≦35%面积

4.3.2病害危害(发生)程度分级标准

病害危害(发生)程度分级标准见表2。

表2病害危害(发生)程度分级标准表

危害(发生)程度

单位

轻(+)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