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4/T 0010-2023 西葫芦保护地生产技术规程

DB54/T 0010-2023 Cucumber Production Techniques for Greenhouse Cultivation Standard

西藏自治区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5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54/T 0010-2023
标准类型
西藏自治区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2-12-03
实施日期
2023-01-03
发布单位/组织
西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CCSB31

54

西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54/T0010—2023

代替DB54/T0010-2018

西葫芦保护地生产技术规程

2023-07-01发布2023-08-02实施

西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4/T0010—2023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产量指标.............................................................................2

5环境条件.............................................................................2

6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2

7病虫害防治...........................................................................5

8采收.................................................................................6

9生产档案.............................................................................6

附录A(资料性)适宜种植的西葫芦品种及特性.......................................7

附录B(规范性)有机肥卫生标准...................................................8

附录C(规范性)禁止使用的化学农药...............................................9

附录D(资料性)西葫芦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10

I

DB54/T0010—2023

前言

本规程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规程代替DB54/T0010—2018《无公害农产品西葫芦保护地生产技术规程》,与DB54/T0010—

2018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名称,修改后名称为《西葫芦保护地生产技术规程》;

——调整了原标准中的附录顺序;

——修改了原标准中的规范性引用文件;

——删除了原标准中“无公害蔬菜”内容(见3.1);

——修改了原标准中“环境条件”内容(见5);

——修改了原标准中“品种选择”内容(见5);

——修改了原标准中“常规育苗”内容(见6.1.8.1);

——修改了原标准中“整地”内容(见6.2.3.3);

——修改了原标准中“植株调整”内容(见6.3.5);

——修改了原标准中“防治原则”内容(见7.1);

——增加了“以虫治虫”内容(见7.3.3.1);

——修改了原标准中“利用微生物农药”内容(见7.3.3.1);

——调整了原标准中“化学防治”内容(见7.4);

——增加了原标准中品种内容(见附录A);

——增加了“有机肥卫生标准”内容(见附录B);

——增加了原标准中禁止使用的化学农药种类(见附录C);

——增加了西花蓟马的发生及防治措施(见附录D2)

本规程由西藏自治区农牧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拉萨综合试验站。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杨杰、刘玉红、相栋、高彪、德庆卓嘎、罗布、黄鹏程。

本规程历次版本发布情况:DB54/T0010-2006,DB54/T0010-2018

II

DB54/T0010—2023

西葫芦保护地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保护地西葫芦生产产量指标、环境条件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措施和采收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保护地西葫芦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16715.1瓜菜作物种子第4部分瓜类

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1868肥料合理使用准则有机肥料

NY/T5010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3.1

保护地

本规程专指西藏海拔在2800m以上的高效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

3.2

高效日光温室

具有三面墙结构,以塑料薄膜或其他透明材料覆盖,依靠获取和蓄积太阳辐射能进行蔬菜生产的温

室。

3.3

塑料大棚

采用塑料薄膜覆盖的拱圆型棚,其骨架常为钢管、竹、木等材料建造而成,其高度在1.8m以上。

3.4

安全间隔期

最后一次施用化学农药至蔬菜采收时的间隔天数。

3.5

色板

利用昆虫趋色性来诱杀害虫的装置。

1

DB54/T0010—2023

4产量指标

5000kg/667m2~7500kg/667m2。

5环境条件

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T5010的要求。土壤符合GB15618中的规定,农田灌溉水应符合GB5084

中的规定。

6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

6.1培育无病虫壮苗

6.1.1品种选择

选择早熟、抗寒、短蔓商品性好的西葫芦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16715.1规定,水分≤7.0%,发

芽率≥85%,净度≥98.0%,纯度≥95.0%。瓜菜作物种子的要求。适宜西藏种植的西葫芦品种及特性

参见附录A。

6.1.2播种时期

a)高效日光温室可实现周年生产。

b)塑料大棚早熟栽培,1月中下旬至2月中下旬播种育苗,2月中下旬至3月中下旬定植。塑料

大棚延后栽培,6月下旬或7月上旬播种,8月~9月定植。

6.1.3种子处理

包衣种子直接播种,未包衣种子采用以下方法处理:

a)药剂消毒: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用40%福尔马林150倍水溶液,把种子在药

液中浸泡15min~20min,然后用清水连续洗几遍,直到无药味为止,转入浸种催芽。

b)温汤浸种:先用20℃左右的水浸泡种子,或把种子晒1d,然后把种子置入容器中,缓缓倒入

55℃~60℃的热水并不断搅拌,直到水温降到30℃时,自然冷却后,洗净捞出转入浸种催芽。

6.1.4育苗方式

育苗可采用常规育苗、营养钵育苗,有条件的可采用工厂化育苗。对育苗器具用福尔马林或0.1%

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

6.1.5营养土配制

选用3年以上未种过瓜类蔬菜的优质疏松田土和腐熟农家肥过筛后按6:4混匀,每立方米再加入氮磷

钾复混肥或磷酸二铵0.5kg~1kg。

6.1.6药土配制

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与50%的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1混合,或25%甲霜灵与70%代森锰锌按9:1

混合,按每平方米用药8g~10g与15kg~30kg营养土细土混合或用40kg过筛营养土加400g地敌克及适量

水混匀做成药土。

6.1.7做床、播种

2

DB54/T0010—2023

6.1.7.1常规育苗

挖宽1.2m~1.5m,深15cm苗床,将配制好的营养土均匀铺于播种床上,厚度10cm。浇透水后,上铺

细药土,均匀撒播后,上覆药土0.5cm~0.8cm厚。在苗床上搭小拱棚,加盖一层地膜和三层棚膜(厚度

0.12mm)保温保墒。

6.1.7.2营养钵育苗

用直径10cm,高12cm的营养钵,内装床土8cm,浇透水。水透后,覆1cm的药土,在每个营养钵内播

一粒种子,上覆药土0.5cm厚。在苗床上搭小拱棚,加盖一层地膜和三层棚膜(厚度0.12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