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3438-2016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碰撞乘员防护试验方法
GB/T 33438-2016 Test method for the crash rider protection of motorcycles and moped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6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国家摩托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五羊-本田摩托(广州)有限公司、重庆建设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嘉陵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集团)、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淮海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天津摩托车检测技术研究所、长安大学
- 起草人:
- 宫建军、贾权利、段保民、于峰、李文军、柳庆华、王臻、谢小敏、付晓萱、邓红兵、谢德云、王世川、孙克友、刘庆祥、夏雷、孙振东、王海龙、王青、余强
- 出版信息:
- 页数:23页 | 字数:44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43.140
T8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
GBT334382016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碰撞
乘员防护试验方法
国家标准ㅤ可打印ㅤ可复制ㅤ无水印ㅤ高清原版ㅤ去除空白页
Testmethodforthecrashriderrotectionofmotorcclesandmoeds
pyp
(:,—
ISO132322005MotorcclesTestandanalsis
yy
roceduresforresearchevaluationofridercrashrotective
pp
,)
devicesfittedtomotorcclesNEQ
y
2016-12-30发布2017-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GBT334382016
目次
前言…………………………Ⅲ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试验内容…………………2
5试验准备及试验方法……………………2
6试验数据测量……………5
7试验记录…………………6
()………………………
附录A规范性附录三维坐标系7
()……………………
附录B规范性附录主要性能参数8
()…………………
附录C规范性附录假人的布置和约束系统的调整9
()………………
附录D规范性附录碰撞假人技术要求10
()……………
附录E规范性附录仪器及设备技术要求13
()……………
附录F规范性附录摩托车碰撞试验记录18
国家标准ㅤ可打印ㅤ可复制ㅤ无水印ㅤ高清原版ㅤ去除空白页
Ⅰ
/—
GBT33438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给出的规则起草。
GBT1.12009
本标准采用重新起草法参考:《》,
ISO132322005摩托车碰撞乘员防护装置试验和评价方法编制与
: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ISO132322005
国家标准ㅤ可打印ㅤ可复制ㅤ无水印ㅤ高清原版ㅤ去除空白页
Ⅲ
/—
GBT334382016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碰撞
乘员防护试验方法
1范围
、、、、
本标准规定了摩托车碰撞乘员防护的术语和定义试验内容试验准备及试验方法试验数据测量
和试验记录等。
()。
本标准适用于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以下简称摩托车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811摩托车乘员头盔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国家标准ㅤ可打印ㅤ可复制ㅤ无水印ㅤ高清原版ㅤ去除空白页
3.1
碰撞crash
摩托车与障碍物之间的非预期接触。
3.2
防护rotection
p
在碰撞中降低乘员受伤害的频率或严重程度。
3.3
防护装置rotectivedevice
p
摩托车上装备的用于防护或降低乘员伤害的装置的统称。
3.4
基准摩托车baselinemotorccle
y
作为比对试验基准的摩托车。
3.5
改良摩托车modifiedmotorccle
y
、。
在基准摩托车的基础上增加减少或调整诸如防护及其他附加装置等的摩托车
3.6
性能比较functioncomarison
p
在基准摩托车和改良摩托车之间进行的防护性能对比。
3.7
伤害inur
jy
、。
假人摩托车等损害状态
1
/—
GBT334382016
3.8
碰撞角anleofimact
gp
垂直于壁障前表面的直线与摩托车纵向行进方向线之间的夹角。
3.9
壁障表面barrierface
壁障紧贴着胶合板的那一部分表面。
3.10
车型vehiclete
yp
在下列方面没有差异的摩托车:
———、;
对碰撞试验结果有影响的摩托车长度宽度
———,“”、
对碰撞试验结果有影响的通过驾驶员座椅R点的横向平面前方的摩托车部分的结构尺
、;
寸轮廓和材料
———对碰撞试验结果有影响的驾驶室外形和内部尺寸以及防护系统的型式;
———、;
发动机动力方式冷却方式
———对碰撞试验结果有影响的摩托车质量;
———对碰撞试验结果有影响的摩托车选装设备或装置。
3.11
驾驶室comartment
p
(、、、、、)。
容纳乘员的空间可由顶盖地板侧围车门玻璃窗和前围后围或座椅靠背支撑板围成
3.12
“”点Roint
Rp
,国家标准ㅤ可打印ㅤ可复制ㅤ无水印ㅤ高清原版ㅤ去除空白页()。
制造厂为每个座椅规定的与摩托车结构有关的基准点见附录A
3.
13
“”点Hoint
Hp
()。
按照程序所确定的每个座椅的基准点见附录A
4试验内容
(),。
4.1头部防护性能HPC见附录B
(),。
4.2胸部防护性能ThPC见附录B
(),。
4.3大腿防护性能FPC见附录B
,、、,;
4.4碰撞试验后若燃油冷却液润滑油等液体存在连续泄漏则在碰撞后记录前5min泄漏量如果
,,
来自燃油供给系统的液体与来自其他系统的液体相混合且不同的液体不易分离和辨认则在记录连续
,。
泄漏时收集到的所有液体均应计入
,,、、、、。
4.5对于电动摩托车记录碰撞试验后蓄电池状态包括连接状态短路燃烧散落破损等
,。
4.6对于有驾驶室的摩托车记录碰撞试验后车门开启状态
(),,
4.7在碰撞试验后摩托车倒地观察摩托车对假人的腿骨产生二次伤害的情况发生记录实际的
状态。
5试验准备及试验方法
5.1试验场地
、。、
试验场地应以容纳跑道壁障和试验必需的技术设施为准在壁障前至少5m的跑道应水平平
2
/—
GBT334382016
坦和光滑。
5.2壁障
,,。
5.2.1壁障由钢筋混凝土制成前部宽度不小于3m高度不小于2.5m壁障厚度应保证其质量不低
4
。,,
于壁障前表面应铅垂其法线应与摩托车直线行驶方向成夹角且壁障表面应覆以
7×10kg0°
,、。,,
20mm厚状态良好的胶合板见图1图2如果有必要应使用辅助定位装置将壁障固定在地面上以
限制其位移。
图1两轮带胶合板的壁障示意图
国家标准ㅤ可打印ㅤ可复制ㅤ无水印ㅤ高清原版ㅤ去除空白页
图2三轮带胶合板的壁障示意图
壁障的方位应使碰撞角为。
5.2.20°
5.3摩托车
5.3.1一般要求
,,。
5.3.1.1试验摩托车应能反映出该摩托车的特征包括正常安装的所有装备并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3
/—
GBT334382016
5.3.1.2轮胎气压值应符合企业技术文件要求。
,。
5.3.1.3假人应佩戴适合的乘员头盔头盔应为符合GB811要求的全盔
5.3.2摩托车质量
5.3.2.1试验摩托车的质量应为整车整备质量。
,。
5.3.2.2燃油箱应注入水水的质量为制造厂规定的燃油箱满容量时的燃油质量的90%电动摩托车
,。
应配装电池组连线接头应断开或绝缘
(、、),。
5.3.2.3其他系统如制动系冷却系油底壳等可排空排出液体的质量应予补偿
5.3.2.4车载测量装置的质量可以通过减少一些对测量结果无明显影响的附件来进行补偿。
5.3.3摩托车调整
,。,,
5.3.3.1试验前摩托车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调整如进行试验比对无论基准的还是改良的摩托车
、,。
原则上除增加减少或调整的装置外摩托车状态应保持一致
,;
5.3.3.2摩托车应满足制造厂规定的正常出厂状态符合整车整备状态要求如特殊摩托车还应附带附
,、。
加装置如警灯货箱等
5.3.3.3采用方向把式或方向盘式的摩托车应符合以下条件:
———,,
对于方向把式摩托车方向把应处于正常居中位置在试验过程中保证车轮方向与试验方向一
;,,;
致必要时可以增加定位装置但定位装置不能造成方向把固定对自由转动产生过多干涉
———,,,
对于方向盘式摩托车若方向盘可调则应调节到制造厂规定的通常位置如果制造厂没有规
,,。
定则应调节到可调范围的中间位置在试验过程中保证车轮方向与试验方向一致在加速过
,,。
程结束时方向盘应处于自由状态且处于制造厂规定的摩托车直线行驶时的位置
国家标准ㅤ可打印ㅤ可复制ㅤ无水印ㅤ高清原版ㅤ去除空白页
,()。
5.3.3.4如摩托车有驾驶室或驾驶防护装置各种活动部件如玻璃等应处于关闭位置为便于试验
,,,。
测量经制造厂同意可以放下活动玻璃只要此时其操纵手柄的位置相当于玻璃关闭时所处的位置
5.3.3.5变速杆应处于空挡位置。
、。
5.3.3.6油门制动或离合器操纵机构应处于正常的自由状态
,。
5.3.3.7如配有车门等车门应关闭但不应锁止
,。,
5.3.3.8如果安装有活动车顶或可拆式车顶它应处于应有位置并关闭为便于试验测量经制造厂同
,。
意可以打开
。,
5.3.3.9后视镜应处于正常的使用位置对于装配有内后视镜的摩托车也应保证内后视镜处于正常
使用位置。
,,
5.3.3.10如果座椅靠背可调应调节到使假人躯干倾角尽量接近制造厂规定的正常使用角度若制造
,。
厂没有规定则应调节到从铅垂面向后倾斜的位置
25°
5.4假人
5.4.1方向把式摩托车
,“”
在摩托车座椅驾驶位上按照附录安放一个符合改良的型技术要求且满足
5.4.1.1C50%HbridⅢ
y
,。,
调整要求的假人假人技术要求按照附录的要求假人坐姿调整到与正常驾驶状态一致采用双手
D
,;,,
分别持握方向把双脚自然放置在制动踏板和变速踏板位置如为踏板摩托车则双腿自然并拢双脚搁
。,。
于脚踏位置为记录必要的数据假人应配备满足附录技术要求的测量系统
E
,;
5.4.1.2试验时应使用制造厂设置的正常驾驶时的约束系统除上述约束系统外试验时应考虑采取辅
,。
助装置保持假人在碰撞前姿态不变并且不干预碰撞过程及影响试验结果
4
/—
GBT334382016
5.4.2方向盘式摩托车
,“”
在摩托车座椅驾驶位上按照附录安放一个符合50%HbridⅢ型技术要求且满足调整要
5.4.2.1Cy
,。,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YD/T 828.311-1997 数字微波传输系统中所用设备的测量方法 第3部分:卫星通信地球站的测量 第11节:用于SCPC-PSK 传输的公务通道设备 1997-03-27
- JB/T 3095.2-1994 小模数直齿插齿刀 技术条件 1994-09-06
- GB/T 4324.3-1984 钨化学分析方法 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苯荧光酮光度法测定锡量 1984-04-12
- HB 5313-1985 航空用厌氧胶液体密封性试验方法 1986-02-01
- SY/T 5716.6-1995 石油钻机大修理技术条件水刹车 1995-07-13
- QJ 2303-1992 飞航导弹地面设备液压小车通用规范 1992-02-26
- HB 7017-1994 矩形花键综合塞规 d=11~52 1994-10-31
- HB 7124-1994 飞机外部噪声测量 1995-05-04
- HB 6730-1993 航空产品试制生产管理 1993-09-15
- HG/T 2467.3-2003 农药可湿性粉剂产品标准编写规范 2004-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