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T 3566-2023 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
DB23/T 3566-2023 Community Life Circle Planning Techniques Guide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3年07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37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1.020
CCSP50/54
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3566—2023
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
Spatialplanningguidancetocommunitylifeunit
2023-07-21发布2023-08-20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23/T3566—2023
目次
前言..................................................................................II
引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总体原则............................................................................1
4.1规划原则........................................................................1
4.2工作要求........................................................................1
5规划指引............................................................................1
5.1城镇社区生活圈..................................................................1
5.1.1配置层级....................................................................1
5.1.2服务要素....................................................................2
5.1.3布局引导....................................................................2
5.2乡村社区生活圈..................................................................2
5.2.1配置层级....................................................................3
5.2.2服务要素....................................................................3
5.2.3布局指引....................................................................3
5.2.4环境提升....................................................................3
6实施要求............................................................................3
6.1建立全生命周期工作机制..........................................................3
6.2因地制宜推动有序实施............................................................3
6.3调动各方力量共治共建............................................................4
附录A(规范性)社区生活圈服务要素配置................................................5
参考文献..............................................................................33
I
DB23/T3566—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黑龙江省自然资源厅提出。
本文件由黑龙江省自然资源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3)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黑龙江省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黑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研究院、黑龙江省寒
地建筑科学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黑龙江工程学院、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科
技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春龙、刘东亮、高春义、王婷、杨思博、贺倚、罗娇赢、王春玉、张尧、于
海凤、王洪媛、李艳杰、孙英博、张远景、马和、吴研、郭芙荦、王国兴、钟素静、陈思宇、邹天宇、
薛羽轩、李淑清、程晓天、葛道新、徐淼、陆明、李若冰、阴雨夫、陆彤、周鑫、李书亭、周小新、肖
一夫、刘勃深、吴玥、卜倩、范强、闫莹、孙立国、薛斌夏、李同予、赵莹楠、侯敬怡、王扬、于贤达、
张旭、王学伟、葛彬。
II
DB23/T3566—2023
引言
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贯彻国家和黑龙
江省有关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
理念,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发挥社区生活圈基础性和综合性作用,推动城市发展方式和市民生活
方式转变,建设健康安全、富有活力和魅力的人民城市。
本文件以TD/T1062—2021《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为基本依据,结合黑龙江省寒地气候特征、
冰雪与多民族散杂居的文化特征、相对独立的农垦、森工行政管理特征及老龄化、乡村空心化、人口密
度低、财政投入有限等地域实际情况,组织编制本文件,以提高黑龙江省社区生活圈相关内容编制与实
施的针对性、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III
DB23/T3566—2023
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
1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我省社区生活圈规划工作的总体原则和工作要求,并规定了城镇社区生活圈和乡村社
区生活圈的配置层级、服务要素、布局指引、环境提升,以及实施要求等技术指引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我省社区生活圈相关内容的规划编制、管理和实施。本文件未涉及的内容,应按照国
家现行的相关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50180—2018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
TD/T1062—2021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
3术语和定义
TD/T1062—2021《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界定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特色引导型服务要素characteristicserviceelement
在社区生活圈内,根据黑龙江省老龄化、空心化的人口结构特征,同步体现本省在寒地气候、行政
管理、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多元地域特征,促进居民生活多样化、特色化的创新型服务要素。
4总体原则
4.1规划原则
按照TD/T1062—2021《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执行并遵循下列原则。
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加强现状评估和居民意愿调查,深入结合本省寒地、老龄化、空心化等
特征分析存在问题,充分了解居民诉求,在缓解生活不便、职住失衡、交通拥堵等城市病的同时,突出
本省发展特色。
4.2工作要求
按照TD/T1062—2021《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执行。
5规划指引
5.1城镇社区生活圈
5.1.1配置层级
1
DB23/T3566—2023
包含设区市和不设区市的中心城区和县政府驻地所在镇,可构建“15分钟、5-10分钟”两个社区
生活圈层级,具体层级内容按照TD/T1062—2021《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执行。
5.1.2服务要素
在GB50180—2018《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及TD/T1062—2021《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
的基础上,结合黑龙江省社区空间与居民的实际需求,对配套设施进行进一步筛选与填补,按照需求程
度与差异性,划分为基础保障型服务要素、品质提升型服务要素与特色引导型服务要素,其中,基础保
障型服务要素、品质提升型服务要素所包含的内容按照TD/T1062—2021《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
执行,特色引导型服务要素包含内容具体如下。各类要素配置要求可结合要素类型、要素所在城市等级、
社区设施配置与布局的实际情况等进行选择,宜按照表A.1、表A.2和表A.3选用。
5.1.2.1特色引导型服务要素
除配置基础保障型服务要素与品质提升型服务要素外,还需体现地区差异,结合黑龙江省寒地区位
特征与社区居民需求,增补特色引导型服务要素,此类要素不单独成表,具体要素的配置要求以新增或
与其他类型设施联合配置的方式体现在表A.1、表A.2中,具体可结合地方条件弹性配置。
特色引导型服务要素可包括下列内容。
a)着力推广冰雪运动。依托我省冰雪文化特色,提供室内、室外冰雪运动场地及空间。鼓励结
合天然水体及平整场地建设室外天然滑冰场或可拆装滑冰场,室内滑冰馆可在满足运动队日
常训练的基础上兼顾群众冰上活动健身需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对旧厂房、仓库、
老旧商业设施等进行改造,改建成滑冰场馆。
b)增加室内活动场所。结合我省寒地条件,冬季时间较长,社区居民普遍开展室内活动的特点,
考虑社区类型与居民需求,补充建设室内社区健身活动空间,并配置相应体育设施。
c)补充特色服务设施。结合我省石油、煤炭、森林等资源型城市特点,及边境城镇口岸文化、
少数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知青文化等城市人文特色,鼓励特色地区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增
补能反映自身特色的配套服务设施。
5.1.3布局引导
5.1.3.1空间布局
社区服务等各类服务要素选址按照TD/T1062—2021《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执行,并包括以
下方面。
强化功能关联,优化寒地设施。考虑我省寒地区位特征,可将功能关联度高的服务要素相对集中布
局,促进共享办公、终身教育、文化活动、体育健身等服务要素与商业服务业用地混合布局,条件允许
的设施之间可设置连廊,同时应对寒地城市冬季路面结冰问题,建议在建筑出入口的地面、台阶、踏步、
坡道等处适当采取防滑措施,如采用防滑材料铺装等。鼓励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倡导医养结合、文
体结合。此外,还可结合实际情况,就近安排“小规模、多点式”的设施配置方式,既满足寒冷地区设
施集中配置、减少步行的需求,又能满足各层级生活圈范围内配置指标数值的合理化。
5.1.3.2环境提升
城镇社区生活圈按照TD/T1062—2021《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执行,并包括下列内容。
场所营造。深入挖掘社区自然环境、历史风貌资源,注重文脉保护与传承,可植入人文、美学、艺
术等元素。提升街道、广场空间的舒适度与场所感,推进无障碍、低障碍设施配置与老人、儿童友好型
设计,配置充足的休憩、观赏、健身、照明等设施。
5.2乡村社区生活圈
2
DB23/T3566—2023
5.2.1配置层级
包含除县政府驻地以外的镇(下文简称“镇”)、农场场部、林业局局直、乡集镇和村,可构建“乡
/镇-村/组”两个社区生活圈层级,强化县域与乡村层面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统筹,分类如下。
a)乡/镇层级。包含镇与乡两个行政层级,结合东北地区农垦森工管理特点,考虑镇政府驻地、
乡集镇与农场场部、林业局局直在用地规模、布局、设施配置方面差异较小,将四者纳入同
一层级开展设施配置。宜依托镇、乡政府所在地和农场场部、林业局局直,统筹布局满足乡
村居民日常生活、生产需求的各类服务要素,形成乡村社区生活圈的服务核心。
b)村/组层级。宜依托行政村集中居民点或自然村组、连队与林场,综合考虑乡村居民常用交通
方式,按照15分钟可达的空间尺度,配置满足就近使用需求的服务要素,并注重相邻村庄之
间服务要素的错位配置和共享使用。
5.2.2服务要素
5.2.2.1乡/镇层级
乡/镇层级的服务要素配置内容按照TD/T1062—2021《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乡集镇层级要
素内容执行,具体服务要素和空间配置要求宜参照表A.4和A.6选用。
5.2.2.2村/组层级
村/组层级的服务要素配置内容按照TD/T1062—2021《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执行,具体服务
要素和空间配置要求宜参照表A.5和表A.6选用。
5.2.3布局指引
5.2.3.1乡/镇层级
乡/镇层级的布局指引内容按照TD/T1062—2021《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执行,同时结合黑
龙江省自身特征加以补充,具体内容如下。
构建活力便捷的乡/镇中心。结合黑龙江省人口老龄化、空心化特征,文化、体育、医疗、教育等
服务要素尤其是乡/镇层级为老设施配置宜临近生活性街道、交通节点、公园水系等布局,形成功能复
合、便捷可达、环境宜人的乡/镇公共活动中心。
5.2.3.2村/组层级
村/组层级的布局指引内容按照TD/T1062—2021《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执行。
5.2.4环境提升
乡村社区生活圈的环境提升内容按照TD/T1062—2021《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执行。
6实施要求
6.1建立全生命周期工作机制
社区生活圈规划工作阶段按照TD/T1062—2021《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执行。
6.2因地制宜推动有序实施
针对黑龙江省不同发展地区,按照TD/T1062—2021《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执行。
3
DB23/T3566—2023
6.3调动各方力量共治共建
按照TD/T1062—2021《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执行。
4
附录A
(规范性)
社区生活圈服务要素配置
A.1城镇社区生活圈基础保障型服务要素配置见表A.1。
表A.1城镇社区生活圈基础保障型服务要素配置建议
要要要规模性指标覆盖性指标
素素素要素服务服务覆效率性
服务内容单处一般规模千人指标配置品质性指标备注
大分层名称半径盖率指标
㎡㎡/千人要求
项项级m%
(1)一般结合街道办事处所辖区域进行
设置,且不宜与菜市场、学校、幼儿园、
1400~2000
预防、防疫、医疗、公共娱乐场所、消防站、垃圾转运站等设
15卫生服务中心(建筑面积)
保健、康复、健康教○○○○○施毗邻;
分钟*(社区医院)1420~2860
社健育、计生等(2)宜配置相对独立的发热诊室,提升
(用地面积)
区康预检分诊、隔离观察、协同转运、应急处
服管置等功能
务理
B
T
D
/
3
2
15
6
门诊部-○○○○○○○6
分钟5
3
3
2—
0
2
5
表A.1城镇社区生活圈基础保障型服务要素配置建议(续)
要要要规模性指标覆盖性指标
素素素要素服务服务覆效率性
服务内容单处一般规模千人指标配置品质性指标备注
大分层名称半径盖率指标
㎡㎡/千人要求
项项级m%
对自理、介助和介护老(1)宜邻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幼儿园、
15年人给予生活起居、餐小学及公共服务中心;
养老院*○○○○○○
分钟饮服务、医疗保健、文(2)老年人居住建筑日照标准不宜低于
化娱乐等综合服务冬至日日照时数2h
对介助和介护老年人给
(1)宜邻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幼儿园、
予生活护理、餐饮服务、
社为15老年养护小学及公共服务中心;
医疗保健、康复娱乐、○○○○○○
区老分钟院*(2)老年人居住建筑日照标准不宜低于
心理疏导、临终关怀等
服服冬至日日照时数2h
服务
务务
(1)宜安排在建筑首层,如条件有限,
老年人生活照料、精神选址于建筑物第二层及以上时,宜设置独
B
T
15综合为老慰藉、健康管理、医疗1000可综合立的出入口及垂直交通;D
-1000--/
3
分钟服务中心护理、文教体娱、紧急(建筑面积)设置(2)宜与社区卫生服务站在同一楼层或2
6
援助等相邻楼层,康复床位、医疗保健等用房可6
5
共建共享3
3
2—
0
2
6
表A.1城镇社区生活圈基础保障型服务要素配置建议(续)
要要要规模性指标覆盖性指标
素素素要素服务服务覆效率性
服务内容单处一般规模千人指标配置品质性指标备注
大分层名称半径盖率指标
㎡㎡/千人要求
项项级m%
(1)老年人居住建筑日照标准不宜低于
为老年人日冬至日日照时数2h;
老年人日托服务,包括
老5-10间照料中(2)当建筑面积为350~750㎡时,服务
餐饮、文娱、健身、医○○300~500○○○
服分钟心*半径不宜大于300米;
疗保健等
务(托老所)当建筑面积为750~1750㎡时,服务半径
不宜大于500米
社
区根据适龄儿童人
服口确定,宜18~
(1)选址宜避开城市干道交叉口等交通
务32个教学班(两
终繁忙路段;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HB 3499-1985 反切端面锪钻 d=14~40mm 1985-06-07
- JB/T 8250.8-1999 照相机 冲击试验方法 1999-08-10
- HB 6673-1992 电缆屏蔽套收头 1993-02-22
- QJ 2040.1-1991 标准漏孔的校准方法 绝对校准方法 1991-01-14
- HB 289-1971 阶形螺钉 1973-01-01
- HB 5515-1980 钢丝螺套用内螺纹 1980-06-01
- QJ 1837-1990 民用产品档案管理规定 1990-01-13
- JB/T 4208.13-1996 冷镦模具通用件切料模D型 1996-09-03
- HB 4284.13-1989 塑料注射模标准零件 复位杆 1989-07-12
- JB/T 6037-1992 工程机械 电线和电缆的识别标志通则 1992-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