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5/T 2746-2023 国家储备林培育技术规程
DB45/T 2746-2023 National Standard for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National Reserves Forest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3年08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广西林业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广西林业集团桂钦林浆纸有限公司、广西林业集团桂江林业勘测设计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广西大学。
- 起草人:
- 彭锦钊、文娟、李高章、谢素平、刘志斌、彭发基、李勇世、韦高吉、方长富、陆绍锋、唐正涛、薛晓坡、杨桂贤、唐玉贵、杨梅、钟耀才、罗盛万、尚正洁、俸小维、蓝晓丹、吕金凤、李昌荣、梁家亮、黄安作、韦联建、廖立荣、覃艳媚、陈亮、陆晓明、卢作亮、黄振良、蒋新革、梁玉碧、卢乃敬、李曦。
- 出版信息:
- 页数:3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40
CCSB64
45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45/T2746—2023
国家储备林培育技术规程
Technicalcodeofpracticeforcultivationofnationalforestreserves
2023-08-10发布2023-09-30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5/T2746—2023
目次
前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地建设要求.......................................................................3
4.1培育区域.......................................................................3
4.2林地选择.......................................................................3
4.3建设规模.......................................................................3
4.4规划设计.......................................................................3
5更新造林...........................................................................3
5.1生长量指标确定.................................................................3
5.2苗木要求.......................................................................3
5.3造林...........................................................................3
5.4抚育管理.......................................................................4
5.5间伐...........................................................................5
5.6混交林培育.....................................................................5
5.7采伐...........................................................................5
6改培...............................................................................5
6.1改培类型.......................................................................5
6.2改培林地要求...................................................................6
6.3改培技术.......................................................................6
7大径材林培育.......................................................................6
7.1培育目标.......................................................................6
7.2培育方式.......................................................................6
7.3培育对象.......................................................................6
7.4立地要求.......................................................................6
7.5间伐...........................................................................6
7.6主伐...........................................................................6
7.7其他措施.......................................................................7
8病虫害防治.........................................................................7
9护林防火...........................................................................7
10生态环境保护......................................................................7
11检查验收..........................................................................7
12档案管理..........................................................................7
12.1建档单位......................................................................7
I
DB45/T2746—2023
12.2建档内容.......................................................................7
附录A(资料性)培育区域与林地选择...................................................9
附录B(规范性)生长量指标..........................................................10
附录C(资料性)林木培育技术措施....................................................13
附录D(资料性)主要病虫害防治......................................................16
附录E(资料性)检查验收............................................................21
II
DB45/T2746—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
本文件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归口并宣贯。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西林业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广西林
业集团桂钦林浆纸有限公司、广西林业集团桂江林业勘测设计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
院、广西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彭锦钊、文娟、李高章、谢素平、刘志斌、彭发基、李勇世、韦高吉、方长富、
陆绍锋、唐正涛、薛晓坡、杨桂贤、唐玉贵、杨梅、钟耀才、罗盛万、尚正洁、俸小维、蓝晓丹、吕金
凤、李昌荣、梁家亮、黄安作、韦联建、廖立荣、覃艳媚、陈亮、陆晓明、卢作亮、黄振良、蒋新革、
梁玉碧、卢乃敬、李曦。
III
DB45/T2746—2023
国家储备林培育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国家储备林培育技术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基地建设、更新造林、改培、大径材林培
育、护林防火、生态环境保护、检查验收和档案管理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国家储备林马尾松(Pinusmassoniana)、杉木
(Cunninghamialanceolata)、桉树(Eucalyptus)、闽楠(Phoebebournei)及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的培育。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8321.10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
GB/T15781森林抚育规程
LYJ127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
LY/T1607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LY/T1646森林采伐作业规程
LY/T2118大径级用材林培育导则
LY/T2456桉树丰产林经营技术规程
LY/T2787国家储备林改培技术规程
NY/T2911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程
LY/T2965桉树中大径材培育技术规程
DB45/T470杉木速生丰产林栽培技术规范
DB45/T619红锥丰产林栽培技术规程
DB45/T1130桉树中大径材人工林培育技术规程
DB45/T1259闽楠栽培技术规程
DB45/T1771马尾松速生丰产林
DB45/T2643营造林综合核查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GB/T15776、LY/T2787、NY/T291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国家储备林nationalforestreserves
国家在自然条件适宜地区,通过特定政策措施营造的,用于木材储备并发挥多种功能的森林。
[来源:LY/T2787—2017,3.1]
1
DB45/T2746—2023
3.2
造林forestation
在无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迹地和林冠下通过人工方式营建森林的过程。
[来源:GB/T15776—2016,3.1,有修改]
3.3
更新造林reforestation
在采伐、火烧等迹地上通过人工方式恢复森林的过程。
[来源:GB/T15776—2016,3.1.2,有修改]
3.4
改培improvementortransformation
对林分采取更换树种、间伐、补植、冠下造林、割灌、施肥及修枝等综合技术措施,改善林木生长
条件,调整林分结构,提高林分质量的森林经营活动。
[来源:LY/T2787—2017,3.2,有修改]
3.5
提质培优型upgradingandimprovingqualitytype
立地质量较好,林木总体生长状况良好,采取综合性技术措施,改善林分结构和生长条件,使林分
质量和生长量能够得到进一步提高,最终达到国家储备林培育目标的林分。
[来源:LY/T2787—2017,5.1.2,有修改]
3.6
改造培育型improvedcultivationtype
立地质量较好,符合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条件的林地。由于未适地适树、经营管理不到位、森林抚
育不及时、受病虫鼠害及森林火灾、雨雪冰冻灾害、风灾等影响,造成林木生长停滞或生长不良,或者
目标树种不明确、林分结构简单,通过采取改培措施能够达到预期培育目标的林分。
[来源:LY/T2787—2017,5.1.1,有修改]
3.7
大径级用材林standforproducinglarge-sizetimber
以培育大径材为主要目的,胸径≥30cm的大径级林木株数占林分株数60%以上的林分。
3.8
目标树targettree
林分中符合森林经营目标,保留到主伐龄级或培育目标年龄后采伐的林木。
3.9
干扰树disturbingtree
林分中直接影响目标树生长的、需要在本次经理期采伐的林木。
3.10
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bio-orgnicandinorganiccompoundfertilizer
经过无害化和有效化处理后的有机物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化肥、腐殖酸、氨基酸、微量元素及有益微
生物菌等,充分混匀并经工艺造粒而成的复混肥料。
3.11
测土配方施肥soiltestingandformulatedfertilization
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
机肥料的基础上,制订有机质、氮、磷、钾、微量元素、有益微生物菌等肥料的施用品种、数量、施肥
时间和施用方法。
[来源:NY/T2911—2016,3.1,有修改]
2
DB45/T2746—2023
4基地建设要求
4.1培育区域
各树种的培育区域参见附录A表A.1。
4.2林地选择
选择的林地应符合当地林业发展规划且适宜建设国家储备林,同时应满足如下条件:
——林地符合附录A表A.2的条件;
——山林地界清晰、林地所有权明确、无纠纷;
——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和使用权流转手续齐全;
——林地相对集中连片,具备开设林区运输道路的条件。
4.3建设规模
22
以小班为基础,相对集中连片,连片面积≥33.3hm;以乡(镇)为单位合计面积≥1000hm;以
22
县(区、市)为单位合计面积≥10000hm;以单个业主承接国家储备林项目的总面积≥1000hm。
4.4规划设计
依据本行政区域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编制实施方案,依据实施方案编制年度造林作业设计,按造林
作业设计要求组织实施。造林作业设计按GB/T15776、LY/T1607执行。
5更新造林
5.1生长量指标确定
各树种生长量指标参见附录B。
5.2苗木要求
5.2.1选用经过省级以上良种审(认)定的种子园种子、优良种源种子、优良无性系繁殖材料培育的
苗木。
5.2.2使用容器苗,宜使用能自然降解材料制作的容器以及轻基质。
5.2.3苗干通直,苗木健壮,顶芽饱满,根系发达,色泽正常,叶片完整,无机械损伤及病虫害的合
格壮苗。
5.2.4各树种苗木的其他质量要求参见附录C表C.1。
5.3造林
5.3.1造林地准备
5.3.1.1林地清理
宜采用非炼山方式清理林地,依据林地植被状况及造林整地方式选择带状清理或块状清理,较平缓
的林地可采用全面清理的方式进行,割除造林地内的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清理采伐剩余物,灌、草、
采伐剩余物等采用带状堆积腐烂方式处理。清理后造林地内的杂灌树蔸高度应低于10cm。山区造林时,
山顶、山脊、集水区(含水源库区)和沟壑两旁宜保留15m~20m宽的原生植被。
3
DB45/T2746—2023
5.3.1.2整地
5.3.1.2.1于造林前1个月—2个月完成。
5.3.1.2.2坡度小于25°的林地采用带垦整地,沿等高线挖带宽100cm~150cm,深20cm~25cm的
种植带,然后在种植带上挖种植穴;坡度大于25°的林地采用挖穴整地。
5.3.1.2.3开挖明穴,表土和心土分开堆放。各树种种植穴规格参见附录C表C.2。
5.3.1.3施基肥
施放基肥前先回表土至穴深的1/3,每穴施放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500g,然后将穴底的松土与基肥
搅拌均匀。拌肥后回土至稍高于穴面2cm~3cm。
5.3.2栽植
5.3.2.1密度
各树种种植密度参见附录C表C.3。
5.3.2.2季节
当年12月至翌年3月,最迟不宜超过4月底。
5.3.2.3定植
选择阴天、小雨天和雨后造林,在种植穴内土壤湿透时定植;定植时将容器苗放入种植穴中,苗木
根部离搅拌基肥的土壤3cm以上;摆正、回土、压实,再在表面回一层松土,种植深度为苗木根颈部略
深于穴面3cm~5cm;雨水冲刷较多的地段或干旱地段可适当深栽。
5.3.2.4补植
在定植后15d~30d进行,发现空穴、死株要及时选择相同质量苗木进行补植。
5.3.2.5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
造林当年成活率≥95%;满3年保存率≥90%。
5.4抚育管理
5.4.1除草松土
造林当年开始连续抚育3年(含造林当年),原则上每年实施2次抚育,第一次在3月—4月、第二次
在7月—8月,杂灌生长旺盛的林地,宜在雨季中期增加1次抚育。抚育方式包括铲草、除灌、砍藤蔓、
扩穴、松土、挖带,抚育时保留适当的地表覆盖,采取带状或穴状抚育,带宽为植株上下两边各60cm~
80cm,穴状规格为原穴面上方及侧方各扩宽30cm以上,深20cm~25cm。
5.4.2追肥
追肥方法如下:
a)宜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实施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和土壤营养诊断,根据林地土壤营养元素
的欠缺状况和林木不同时期对营养养分的需求,确定专用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的配方,实行
测土配方施肥或平衡施肥;
4
DB45/T2746—2023
b)追肥时间和次数:结合除草松土进行追肥,连续追肥3年—4年。第1年追肥1次,追肥时间
为7月—8月;第2年—3年每年追肥2次,第1次追肥时间为3月—4月,第2次追肥时间
为7月—8月;第4年追肥1次,追肥时间为3月—4月;
c)追肥方法:第1年在植株左右两侧30cm~50cm(树冠滴水处)开长方形沟或弧形沟,长40cm~
50cm,宽10cm~15cm,深15cm~20cm;第2年—3年在株间挖施肥沟,施肥沟规格与第1
年相同;第4年追肥视树木冠幅大小情况在行间或株间追肥,施肥沟规格与第1年相同;
d)肥料含量:N、P、K总养分含量≥30%,有机质≥15%,有效活菌数≥0.2亿个/克;
e)施肥量:参见附录C表C.4。
5.4.3修枝
培育无节良材,修枝要求参见附录C表C.5。
5.5间伐
5.5.1按照“砍小留大、砍弯留直、砍密留疏、去除病虫木”的间伐原则。
5.5.2根据各树种的生物学特性以及林分的生长情况,确定轮伐期内实施2次~4次间伐(短轮伐期
桉树林不间伐),并根据林分生长情况确定间伐时间及间伐强度。
5.5.3间伐其他要求按照GB/T15781的规定执行。
5.5.4间伐时间及间伐强度参见附录C表C.6。
5.6混交林培育
5.6.1混交类型
混交类型以针阔混交为主,与松、杉、桉混交的主要阔叶树种有红锥、闽楠等。
5.6.2混交方式
混交方式为株间混交、行间混交、带状混交和块状混交等。
5.6.3混交比例
伴生树种比例不低于20%。
5.6.4混交林营造技术
营造技术按5.3执行。
5.7采伐
5.7.1主伐年龄
各树种的主伐年龄参见附录C表C.8。
5.7.2主伐方式
林木采伐以小班为单位,根据林分的最终培育目标确定采用皆伐或择伐方式,按LY/T1646执行。
6改培
6.1改培类型
5
DB45/T2746—2023
包括提质培优型、改造培育型。
6.2改培林地要求
选择改培的林地一般位于坡位中、下部,坡度35°以下,土层厚度(A+B层)60cm以上,土质疏松,
排水良好,立地类型等级Ⅱ类以上。
6.3改培技术
改培技术要求为:
——提质培优型:立地质量较好、生长优良,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及蓄积的生长量达到附录B表
B.1相应指标70%以上的林分实施2~3次抚育施肥;郁闭度0.7以上的林分实施间伐;抚育
追肥按5.4执行;
——改造培育型:立地质量较好、生长优良,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及蓄积的生长量达到附录B表
B.1相应指标50%以上的目标树种为有培育前途的林分(生长量指标小于50%的林分实施更新
造林),间伐后按5.3补植补造;
——其他改培技术按LY/T2787执行。
7大径材林培育
7.1培育目标
胸径≥30cm的林木株数比例≥60%的林分。
7.2培育方式
7.2.1人工林造林(更新)
通过人工造林或人工更新实行集约经营管理大径级用材林。
7.2.2定向改培
选择生长良好、交通方便具有培育前途的中幼龄林,采取集约经营措施培育大径级用材林。
7.3培育对象
在适宜栽培区域内更新造林或在现有国家储备林中选择林相整齐、无林窗、单株林木之间胸径差异
不大、干形通直、分布均匀的优良林分。
7.4立地要求
海拔高度参见附录A表A.2,土层厚度≥60cm,排水良好,土质疏松,坡度≤30°山坡的中下部或
沟谷肥沃湿润的壤土或轻壤土。
7.5间伐
根据目标林分的生长情况进行间伐,间伐方法、间伐强度与5.5相同,间伐后至主伐年林分保留株
数参见附录C表C.7。
7.6主伐
各树种大径材主伐年龄参见附录C表C.8。
6
DB45/T2746—2023
7.7其他措施
按LY/T2118执行。
8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虫害种类及防治方法参见附录D。
9护林防火
9.1根据森林防火功能要求,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林火阻隔网。充分利用河流、山脊、道路、沟壑等
自然条件,综合运用自然、生物、工程等措施建设林火阻隔带,林火阻隔带建设按LYJ127执行。
9.2建立健全防火网格化管理体系,做到“山有人管、林有人护、火有人防、责有人担”。
9.3在经营范围内通过设置森林防火警示、宣传标志等方式进行森林防火宣传教育。
9.4森林经营单位应参加森林火灾保险。
10生态环境保护
10.1采取有效措施,保护作业区内的古树名木、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及其它珍稀濒危物种,维护好原生
植物群落及其生态系统。
10.2宜多树种、多无性系、景观镶嵌造林;单一树种造林时,连片面积应控制在20hm2以内;单一
无性系造林时,连片面积应控制在10hm2以内。
10.3综合采用非炼山整地、带状整地、等高线整地、少耕免耕、覆盖植被等措施,减轻作业区的水土
流失。
10.4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森林健康。
10.5通过科学施肥、保护地被物、采伐剩余物还林等综合技术措施维护林地生产力。
11检查验收
检查验收内容和办法参见附录E。
12档案管理
12.1建档单位
以县(市、区)、国有林场和国有林业公司等实施单位为主体,以小班为单元,建立国家储备林技
术档案。
12.2建档内容
建档内容包括:
——造林设计的文件、图、表等资料及小班基本情况;
——各小班作业施工时间、质量要求,施工组织管理,投工、投物及投资情况等资料;
——林分抚育施肥管理、间伐情况及经济核算,病虫害种类及防治情况等资料;
——不同阶段林木生长情况、监测记录等资料;
7
DB45/T2746—2023
——各阶段验收文件、图、表,验收结果等资料。
8
DB45/T2746—2023
附录A
(资料性)
培育区域与林地选择
A.1马尾松、杉木、桉树、闽楠、红锥培育区域如表A.1所示。
表A.1马尾松、杉木、桉树、闽楠、红锥培育区域表
树种马尾松杉木桉树闽楠红锥
按DB45/T1771按DB45/T470按DB45/T1130按DB45/T1259按DB45/T619
培育区域
执行。执行。执行。执行。执行。
A.2马尾松、杉木、桉树、闽楠、红锥造林地选择条件如表A.2所示。
表A.2马尾松、杉木、桉树、闽楠、红锥造林地选择条件表
马尾松杉木桉树闽楠红锥
海拔600m以下,林
海拔300m~800m海拔300m~800m,海拔1000m以下,
桂西和桂中海拔地坡度≤30°,土壤厚
低山丘陵,林地坡度≤林地坡度≤30°,土壤林地坡度≤30°,土壤
800m以下,桂南海拔500度≥60cm,土壤石砾含
30°,土壤厚度≥60cm,厚度≥60cm,土壤石砾厚度≥60cm,土壤石砾
m以下,林地坡度≤量≤25%。由花岗岩、
土壤石砾含量≤25%。含量≤25%。由花岗岩、含量≤25%。由非石灰
30°,土层厚度≥60cm,砂页岩等发育而成的酸
由砂页岩、花岗岩等发砂页岩等发育而成的酸质母岩发育的酸性至中
土壤石砾含量≤25%。性黄壤、红壤或赤红壤,
育而成的酸性土,土壤性黄壤、红壤,土层深性的红壤、黄壤,土层
酸性土壤,质地为壤质、土层深厚、土壤疏松、
疏松、水热充足、肥力厚、土壤疏松、水热充深厚、土壤疏松、有机
轻壤质的林地。水热充足、肥力条件中
条件中等。足、肥力条件中等以上。质丰富、通透性良好。
等。
B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2107/T 0020-2024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锦州苹果 2024-09-10
- DB2107/T 0004-2024 地理标志产品 北镇葡萄 2024-09-10
- DB2108/T 005-2024 露地葡萄农业气象服务技术规程 2024-08-28
- DB2110/T 0015-2024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技术管理规范 2024-09-04
- DB2101/T 0116-2024 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核算规范 2024-08-22
- DB2101/T 0115-2024 美丽村庄建设规范 2024-08-22
- DB2107/T 0019-2024 锦州花生生产技术规程 2024-09-10
- DB2101/T 0118-2024 装配式模块化箱型轻钢结构房屋图集 2024-08-22
- DB2101/T 0117-2024 石化化工行业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核算规范 2024-08-22
- DB45/T 1625-2024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 2024-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