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6086-2010 救生设备用反光膜

GB/T 26086-2010 Retro-reflective sheeting for use on life-saving appliances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14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6086-2010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1-01-10
实施日期
2011-07-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全国船舶舾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救生设备分技术委员会(SAC/TC 129/SC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船舶及海上设施救生设备用反光膜(简称反光膜)的术语和定义、分类与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反光膜的设计、制造与验收。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常州市武进江南安全装备有限公司、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
起草人:
蒋敏、赵华、俞建伟、高学峰、王志巍
出版信息:
页数:14页 | 字数:24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编制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将中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

标准(DB)、企业标准(Q/)四级。

国际标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理事会审查,ISO理事会接纳国际标准

并由中央秘书处颁布;

国家标准在中国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应当制定企业标准,作为组

织生产的依据,并报有关部门备案。

法律对标准的制定另有规定,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

制定标准应当有利于合理利用国家资源,推广科学技术成果,提高经济效

益,保障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保护环境,有利于产品的

通用互换及标准的协调配套等。

中国标准按内容划分有基础标准(一般包括名词术语、符号、代号、机械

制图、公差与配合等)、产品标准、辅助产品标准(工具、模具、量具、夹具

等)、原材料标准、方法标准(包括工艺要求、过程、要素、工艺说明等);

按成熟程度划分有法定标准、推荐标准、试行标准、标准草案。

一份国标通常有封面、前言、正文三部分组成。

标准号:标准号至少由标准的代号、编号、发布年代三部分组成。

标准状态:自标准实施之日起,至标准复审重新确认、修订或废止的时间,

称为标准的有效期;又称标龄。

归口单位:实际上就是指按国家赋予该部门的权利和承担的责任、各司其

责,按特定的管理渠道对标准实施管理。

替代情况:替代情况在标准文献里就是新的标准替代原来的旧标准。即在

新标准发布即日起,原替代的旧标准作废。另外有种情况是某项标准废止了,

而没有新的标准替代的。

实施日期:标准实施日期是有关行政部门对标准批准发布后生效的时间。

提出单位:指提出建议实行某条标准的部门。

起草单位:负责编写某项标准的部门。

Ics

47.020.50

U27

a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26086--2010

GB/T

救生设备用反光膜

Retro-reflectiveforuseon

sheetinglife-savingappliances

201

2011-01-10发布1—07—01实施

宰瞀鹃紫瓣警糌瞥星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仅19

26086--2010

GB/T

刖昌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是根据国际救生设备(LSA)规则、IMOA.658(16)附件2《救生设备逆向反光材料技术规

范》的相关要求制定的。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船舶舾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救生设备分技术委员会(SAC/TC129/SC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常州市武进江南安全装备有限公司、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蒋敏、赵华、俞建伟、高学峰、王志巍。

10

26086--20

GB/T

救生设备用反光膜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船舶及海上设施救生设备用反光膜(简称反光膜)的术语和定义、分类与标记、要求、

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反光膜的设计、制造与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CIE

54逆反射定义和测量

3术语和定义

GB/T1883318833

2002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T

2002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逆反射retroreflection

反射光线从靠近人射光线的反方向,向光源返回的反射。

[GB/T18833--2002,定义3.1]

3.2

centre

参考中心reference

在确定逆反射材料特性时,在试样的中心或接近中心所给定的一个点(见图1)。

18833

I-GB/T2002,定义3.2]

3.3

axis

参考轴reference

起始于参考中心,垂直于被测试样反射面的直线(见图1)。

[GB/T18833--2002,定义3.3]

3.4

照明轴illuminationaxis

连接参考中心和光源中心的直线(见图1)。

[GB/T

18833--2002,定义3.4]

3.5

观测轴observationaxis

连接参考中心和光探测器中心的直线(见图1)。

[GB/T18833--2002,定义3.5]

26086--2010

GB/T

3.6

入射角entrance

angle

照明轴与参考轴之间的夹角(此处p指一般光学几何条件的且,晟一0,见图2)。

18833

[GB/T2002,定义3.6]

3.7

观测角observation

angle

照明轴与观测轴之问的夹角(见图1)。

[GB/T

18833--2002,定义3.7]

3.8

of

发光强度系数coefficientluminous

intensity

R

逆反射在观测方向的发光强度除以投向逆反射体且落在垂直于入射光方向的平面内的光照度

的商。

18833

[GB/T2002,定义3.81

3.9

逆反射系数coefficientofretrorefiection

R’

平面逆反射表面上的发光强度系数R除以它的表面面积的商。

EGB/T

18833--2002,定义3.9]

3.10

视场角field

angle

入射窗直径对入射光瞳中心的张角。

18833

[GB/T2002,定义3.10]

图1逆反射系统术语及光学测试原理

2

26086--2010

GB/T

第二轴

图2逆反射测试的角度参考系统

4分类与标记

4.1分类

4.1.1反光膜按材料与结构型式分为:

a)A型一一底衬材料为防粘材料的粘贴型反光膜

b)B型——底衬材料为布基的缝制型反光膜。

4.1.2反光膜按适用环境状态分为:

a)I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