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217-2015 蚕种质量及检验检疫
DB33/T 217-2015 Silkworm variety quality and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5年03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7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30
B47
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217—2015
代替DB33/217.1-2007,DB33/T217.2-2007等
蚕种质量及检验检疫
Thesilkwormeggquality,inspectionandquarantine
2015-03-01发布2015-03-31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3/T217—2015
前言
本标准根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33/217.1-2007《桑蚕种第1部分:桑蚕种质量》、DB33/T217.2-2007《桑蚕种第
2部分:桑蚕种质量检验规程》、DB33/T217.3-2007《桑蚕种第3部分:桑蚕种母蛾检疫规程》、DB33/
698.1-2008《雄蚕种第一部分:质量要求》、DB33/T698.2-2008《雄蚕种第二部分:质量检验检疫
规程》,本部分与DB33/217.1-2007、DB33/T217.2-2007、DB33/T217.3-2007、DB33/698.1-2008、
DB33/T698.2-200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将桑蚕种质量、桑蚕种质量检验规程、桑蚕种母蛾检疫规程整合成蚕种质量及检验检疫;
——将雄蚕种质量要求和雄蚕种检验检疫规程纳入蚕种质量及检验检疫;
——将卵量和卵质指标分为“检验项目”、“检疫项目”两大类。在检疫项目中,提高了“病蛾率”
质量要求,增加了“病卵率”检疫及相应的检疫方法(见表1、表2、表3,6.3);
——增加了原种“折净率”及相应的检验方法(见表1、5.4.1.2);
——将浸酸种“纯度”、“杂交率”调整为备检项目(见表2、表3);
——调整了雄蚕一代杂交种的实用孵化率(见表3);
——在判定规则中,增加了2种不合格蚕种的情况(见8);
——增加了一代杂交种成品卵微粒子病检疫抽样数量与不合格判定标准(见附录B)。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浙江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种植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省蚕种公司、浙江省蚕种质量检验检疫站、浙江
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金钱、吴海平、徐杰、楼霞、谷利群、祝新荣、张三妹、潘美良、孟正乐。
本标准代替了DB33/217.1-2007、DB33/T217.2-2007、DB33/T217.3-2007、DB33/698.1-2008、
DB33/T698.2-2008。
DB33/217.1-2007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33/217.1-1998、DB33/217.1-2002、DB33/217.1-2007;
DB33/T217.2-2007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33/T217.2-1998、DB33/T217.2-2002、DB33/T217.2-2007;
DB33/T217.3-2007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33/T217.3-2007;
DB33/698.1-2008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33/698.1-2008;
DB33/T698.2-2008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33/T698.2-2008。
I
DB33/T217—2015
蚕种质量及检验检疫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蚕种质量及检验检疫的术语和定义、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疫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蚕种的繁育、质量检验检疫和质量判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DB33/T217.7桑蚕种第7部分:桑蚕种催青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原种、原原种、原原母种parenteggs,grandparenteggs,greatgrandparenteggs
供繁育一代杂交种用的蚕种称原种,供繁育原种用的蚕种称原原种,供繁育原原种和品种循环继代
用的蚕种称原原母种。
3.2
一代杂交种F1hybrids
利用杂种优势,用不同地理系统的品种交配制成,供生产原料茧用的蚕种。
3.3
雄蚕种malesilkwormeggs
利用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使雌蚕在胚胎期或稚蚕期死亡,仅有雄蚕正常发育的蚕种。
3.4
平衡致死系原种parenteggsfrombalancedlethalsilkwormstrain
供制造雄蚕一代杂交种用的平衡致死系雄性蚕种。
3.5
雄蚕一代杂交种only-maleF1hybrids
1
DB33/T217—2015
利用杂种优势,用常规蚕品种雌蚕与平衡致死系雄蚕交配制成,供生产原料茧用的蚕种。
3.6
框制种egglayingonflatsheet
以每只母蛾各自单独产卵的方式,产附于一定规格蚕连纸上的蚕种。
3.7
散卵种looseeggs
产附于蚕连纸或散卵布上的蚕卵,经脱落、比重等技术处理后的蚕种。
3.8
良卵normaleggs
形态、色泽等外观性状符合蚕品种固有性状的蚕卵。
3.9
良卵率normaleggsrate
良卵数占调查蚕卵总数的百分比。
3.10
折净率reducednetgoodeggrate
原种挖补后,底板中的原有卵圈数占调查卵圈总数的百分比。
3.11
纯度purity
原种、原原种、原原母种中符合该品种固有性状的蚕(茧)的数量占调查蚕(茧)总数的百分比。
3.12
杂交率hybridizationrate
符合该品种性状的一代杂交种蚕(茧)的数量占调查蚕(茧)总数的百分比。
3.13
雄蚕率malesilkwormrate
雄蚕的数量占调查蚕总数的百分比。
3.14
实用孵化率practicalhatchingrate
经过催青的蚕种,连续2d孵化最多的蚁蚕数占调查良卵总数的百分比。
3.15
2
DB33/T217—2015
病蛾率percentageofdiseasedmoth
带微粒子孢子的母蛾数占制种批(段)母蛾总数的百分比。
3.16
病卵率percentageofdiseasedeggs
带微粒子孢子的蚕卵占制种批蚕卵总数的百分比。
4质量要求
4.1计量单位
原原母种、原原种、原种以张为单位,一代杂交种以盒为单位;平衡致死系原种以盒为单位,雄蚕
一代杂交种以双盒为1个单位。
4.2卵量与卵质指标
4.2.1原原母种、原原种、原种卵量与卵质指标
原原母种、原原种、原种的卵量与卵质指标,见表1。
表1原原母种、原原种、原种卵量与卵质指标
检验项目检疫项目
种别单蛾良卵数折净率良卵率实用孵化率纯度病蛾率病卵率
(粒)(%)(%)(%)(%)(%)(%)
原原母种春制≥380≥90.00
--100<0.100
原原种秋制≥350≥88.00
春制≥380
原种≥50.00≥92.00≥92.00≥99.50<0.200
秋制≥350
a病卵率和纯度项目,越年种为必检项目,浸酸种为备检项目。
4.2.2一代杂交种卵量与卵质指标
一代杂交种的卵量与卵质指标,见表2。
表2一代杂交种卵量与卵质指标
检验项目检疫项目
项目盒良卵量良卵率实用孵化率杂交率病蛾率病卵率
(粒)(%)(%)(%)(%)(%)
一代杂交种28000±500≥97.00≥95.00≥97.00<0.50<0.15
a杂交率和病卵率项目,越年种为必检项目,浸酸种为备检项目;
b病蛾率项目的具体抽样规定与判定标准,按附录A规定;
c病卵率项目的具体抽样规定与判定标准,按附录B规定。
4.2.3平衡致死系原种、雄蚕一代杂交种卵量与卵质指标
3
DB33/T217—2015
平衡致死系原种、雄蚕一代杂交种卵量与卵质的指标,见表3。
表3平衡致死系原种、雄蚕一代杂交种卵量与卵质指标
检验项目检疫项目
种别盒良卵量良卵率实用孵化率雄蚕率纯度/杂交率病蛾率病卵率
(粒)(%)(%)(%)(%)(%)(%)
平衡致死系原种34000±500≥88.00≥35.00-≥99.00<0.200
雄蚕一代杂交种62000±1000≥97.00≥47.50≥98.00≥97.00<0.50<0.15
a平衡致死系原种盒良卵量指雄性卵卵量;
b纯度/杂交率和病卵率项目,越年种为必检项目,浸酸种为备检项目;
c雄蚕一代杂交种病蛾率、病卵率项目的抽样与判定,按表2脚注。
4.3包装与标识
4.3.1包装
4.3.1.1框制种
原原母种、原原种、原种为框制种。原原母种、原原种每张14蛾卵圈,原种每张28蛾卵圈。
4.3.1.2散卵种
一代杂交种、平衡致死系原种、雄蚕一代杂交种为散卵种。一代杂交种、平衡致死系原种,单盒容
积应≥50cm3;雄蚕一代杂交种原则上单盒装31000粒,双盒容积应≥100cm3。包装要透气、牢固,
无破漏和发霉,所用材料对蚕种无害。
4.3.2标识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WS/T 612-2018 7~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发育等级评价 2018-06-15
- WS/T 585-2018 中小学生书包卫生要求 2018-05-02
- WS/T 591-2018 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2018-05-10
- WS/T 574-2018 临床实验室试剂用纯化水 2018-04-27
- WS/T 610-2018 7岁-18岁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筛查界值 2018-06-13
- WS/T 611-2018 7~18岁儿童青少年高腰围筛查界值 2018-06-13
- WS/T 613-2018 公众成员的放射性核素年摄入量限值 2018-06-15
- WS/T 614-2018 应急情况下放射性核素的γ能谱快速分析方法 2018-06-15
- WS/T 608-2018 口腔颌面部X射线检查操作规范 2018-05-10
- WS/T 592-2018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评价规范 2018-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