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PA 12-2024 黄褐斑临床治疗及长期管理

T/CAPA 12-2024 Clinical treatment and long-term management of melasma

团体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2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T/CAPA 12-2024
标准类型
团体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4-09-27
实施日期
2024-09-27
发布单位/组织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
归口单位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
适用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不同分期及分型的黄褐斑临床治疗的主要措施、长期管理及健康教育。
本文件适用于各级公立医院皮肤科、医疗美容科及其他皮肤医疗美容机构开展黄褐斑临床治疗,也适用于黄褐斑治疗所需的光电仪器、医疗器械及祛斑美白类化妆品的研发与生产。

发布历史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功效性化妆品分会、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上海复旦大学华山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上海市皮肤病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云南贝泰妮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金宏帆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嘉氏堂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一非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卓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京城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起草人:
何黎、刘玮、许爱娥、李利、赖维、项蕾红、马慧群、李春英、涂颖、张丽、谈益妹、宋坪、路永红、熊霞、吴艳、李雪莉、梁虹、纪超、杨智、雷铁池、汪五清、孙振亮、王飞飞、于立明、祁晓烨、陈园园、张文献、陈黎、胡翼、靖宣、黄超
出版信息:
页数:20页 | 字数:38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11020

CCSC.05

团体标准

T/CAPA12—2024

黄褐斑临床治疗及长期管理

Clinicaltreatmentandlong-termmanagementofmelasma

2024-09-27发布2024-09-27实施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发布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

T/CAPA12—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标准化工作导则第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GB/T1.1—2020《1:》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

本文件由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功效性化妆品分会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解放军空军

:、、

特色医学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上海复旦大学华山医

、、、、

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上海市皮肤病医

、、、、

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郑州

、、、、、

大学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市

、、、、

奉贤区中心医院云南贝泰妮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金宏帆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嘉氏堂

、、、

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一非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卓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京城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何黎刘玮许爱娥李利赖维项蕾红马慧群李春英涂颖张丽谈益妹

:、、、、、、、、、、、

宋坪路永红熊霞吴艳李雪莉梁虹纪超杨智雷铁池汪五清孙振亮王飞飞于立明祁晓烨

、、、、、、、、、、、、、、

陈园园张文献陈黎胡翼靖宣黄超

、、、、、。

T/CAPA12—2024

引言

黄褐斑是一种慢性获得性面部色素增加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对称分布于面部深浅不

(melasma)、,

一边界不清的淡褐色或深褐色斑片亚洲育龄期女性发病率高达该病具有易复发难治愈影响

、,30%,、、

身心健康的特点临床上采用口服及外用药物化学剥脱术光电技术微针治疗以及祛斑美白类化妆

。、、、

品防治黄褐斑黄褐斑的诱因及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研究表明日晒睡眠障碍激素紊乱使用汞铅含

。,,,,,、

量超标等劣质化妆品烹饪等热辐射甲状腺疾病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和肝脏疾病等都可诱发或加重黄

,,,

褐斑目前黄褐斑发病机制研究有了新的突破黄褐斑除了与黑色素合成增加有关外还与皮肤屏障受

。,,

损炎症反应以及血管增生和光老化相关依据其临床表现黄褐斑主要分为期活动期稳定期

、。,2:、;

型单纯色素型及色素并血管型黄褐斑的治疗需全面考虑其诱因发生机制及临床分期和分型才

2:。、,

能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复发促进黄褐斑患者身心健康因此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功效性化妆品分会组

,,。,

织全国该领域专家围绕黄褐斑的临床治疗和长期规范管理编写本文件

,。

T/CAPA12—2024

黄褐斑临床治疗及长期管理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不同分期及分型的黄褐斑临床治疗的主要措施长期管理及健康教育

、。

本文件适用于各级公立医院皮肤科医疗美容科及其他皮肤医疗美容机构开展黄褐斑临床治疗也

、,

适用于黄褐斑治疗所需的光电仪器医疗器械及祛斑美白类化妆品的研发与生产

、。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

本文件

微针治疗操作规范

T/CAPA5—2021

果酸换肤术操作规范

T/CAPA6—2022

果酸化学剥脱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化学剥脱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

黄褐斑melasma

一种慢性获得性面部色素增加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对称分布于面颊前额及下颌深浅不一边界

、,、、

不清的淡褐色或深褐色斑片

32

.

祛斑美白类化妆品anti-pigmentationandwhiteningcosmetic

一类有助于减轻或减缓皮肤色素沉着达到皮肤美白增白效果的化妆品

,。

33

.

舒缓类化妆品soothingcosmetic

一类有助于改善皮肤刺激状态的化妆品

34

.

保湿类化妆品moisturizingcosmetic

一类用于补充或增强施用部位水分油脂等成分含量保持施用部位水分含量或减少水分流失的化

、,

妆品

35

.

无创性皮肤生理功能检测noninvasivemeasurementofskinphysiologicalparameters

一类利用声光电电磁学影像学等技术手段结合计算机信息科学研制的仪器设备能够实时动

、、、、,,

态检测皮肤生理生化如经表皮水分流失表皮含水量红斑指数黑色素指数值值等组

(:、、、、pH、Lab)、

织形态结构以及皮肤影像特征的检测技术

,。

1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