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1889-2022 预制装配式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程

DB42/T 1889-2022 Precast Assembled Urban Comprehensive Pipe Gully Engineer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湖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39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2/T 1889-2022
标准类型
湖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2-06-28
实施日期
2022-11-01
发布单位/组织
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39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20

CCSP27

DB42

湖北省地方标准

DB42/T1889—2022

预制装配式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prefabricatedurbanutilitytunnel

engineering

2022-06-28发布2022-11-01实施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联合发布

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DB42/T1889—2022

目次

前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2

4符号...............................................................................2

5总则...............................................................................3

6基本规定...........................................................................3

7材料...............................................................................4

8预制装配式管廊通用设计.............................................................4

9节段预制装配式管廊结构设计.........................................................8

10分片预制装配式管廊结构设计.......................................................10

11叠合整体式预制综合管廊结构设计...................................................13

12构件生产与运输...................................................................16

13安装施工.........................................................................18

14检验与验收.......................................................................21

条文说明.............................................................................27

I

DB42/T1889—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建三局科创发展有限公司、中建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武汉科技大学、中铁大桥

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湖北省工业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湖北

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有限公司、武汉晨创润科材料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潘寒、田志雄、刘献伟、曹红林、王康、闵传杰、姚国锋、牛寅龙、谭亚伟、

龚建伍、肖仲华、张婷、赵永强、曾辉。

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系电话:027-68873088,邮箱:

;对本文件的有关修改意见和建议请反馈至中建三局科创发展有限公司,联系电话:

027-84511550,邮箱:2928777098@。

III

DB42/T1889—2022

预制装配式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预制装配式城市综合管廊工程应用的术语和符号、材料、通用设计、结构设计、生产

与输送、安装施工及检验验收等。

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混凝土节段预制拼装、分片预制拼装、预制叠合等结构类型的预制装配式城市

综合管廊工程及其预制混凝土构件的设计、生产运输、安装施工、检验验收。顶管、盾构及其他暗挖形

式的预制混凝土管廊、钢结构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等不在本文件范围内。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5224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

GB/T14683硅酮建筑密封胶

GB18242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规范

GB/T20065预应力混凝土用螺纹钢筋

GB5000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7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68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1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202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5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8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23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T50476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GB50661钢结构焊接规范

GB5066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50838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

GB/T5123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

JGJ18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52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5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114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55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

JG/T398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

1

DB42/T1889—2022

JG/T408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

JC/T483聚硫建筑密封膏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预制装配式城市综合管廊precastassemblyundergroundutilitytunnel

在工厂或现场生产管廊预制节段或其他形式构件、部品,运输到施工现场后通过干式连接或局部现

浇混凝土连接成整体的城市综合管廊。根据预制构件形式和现场施工连接工艺,主要分为节段预制拼装

综合管廊、分片预制拼装综合管廊、叠合整体式预制综合管廊等。

节段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segmentalprecastassemblyundergroundutilitytunnel

将综合管廊主要部分分成纵向节段,在工厂或现场预制成型,在工程现场采用承插、预应力或螺栓

等拼装连接工艺施工成整体的综合管廊。

分片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compositeprecastassemblyundergroundutilitytunnel

将综合管廊主要部分拆分为底板、侧墙、顶板等构件,在工厂或现场预制,在工程现场进行拼装,

通过节点处现浇混凝土或干式连接形成整体的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

叠合整体式预制综合管廊compositeintegratedundergroundutilitytunnel

将综合管廊主要部分拆分为叠合式底板、叠合式侧壁、叠合式中隔墙、叠合式顶板等构件,在工厂

或现场预制,在工程现场拼装,叠合部位及连接节点现场浇筑混凝土形成的整体钢筋混凝土综合管廊。

销接连接pinjoint

相邻两块叠合式混凝土墙板通过构件两侧预制板外伸的封闭环状钢筋相互交错搭接,并在角部插

入纵向钢筋,形成等同于现浇混凝土受力性能的钢筋连接方式。包括水平销接连接和竖向销接连接。

销接环pinjointring

叠合式混凝土墙板外伸的封闭环状钢筋,用以与左右或上下层相邻墙板形成销接连接的钢筋。

角隅钢筋cornerbar

管廊结构侧壁与顶板、底板交接处布置的用保证交接处受力性能的构造钢筋。

4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作用和作用效应

𝑀𝑘——预制拼装综合管廊节段横向拼缝接头处弯矩标准值。

几何参数

A——密封垫沟槽截面面积;

2

DB42/T1889—2022

𝐴𝑜——密封垫截面面积;

h——截面高度。

计算系数及其他

K——旋转弹簧常数。

5总则

为指导和规范预制装配式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的建设,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

进、经济合理、节能减排、保证质量、方便施工,制定本文件。

预制装配式城市综合管廊结构的设计、构件生产、运输、安装和质量验收,除应符合本文件外,

尚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有关标准的规定。

预制装配式城市综合管廊的设计实施应遵循规划先行、适度超前、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的原则。

6基本规定

综合管廊工程建设应以综合管廊工程规划为依据,应统一规划、设计、生产、施工和运维。

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应按照技术策划、规划、设计、预制构件深化设计、生产运输、安装施工、

验收及运营维护的程序进行。

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工程实施前应进行技术策划,对装配式管廊实施的范围、结构及构件体系选

择、技术经济可行性、可建造性等进行评估,对拟采用的预制装配技术、节点及连接方案、生产及运输

安装所用装备及方法等进行确定。

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设计应包括总体设计、附属设施设计、结构设计等,纳入管廊工程的管线应

进行专项管线设计。

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应采用系统集成的方法统筹设计、构件生产、运输、安装施工,实现全过程

的协同。

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设计应协调建设、设计、构件生产、施工各方之间的关系,并应加强总体设

计、结构设计、设备、入廊管线等专业之间的配合,推进预制装配施工技术的实施,实现管廊建设的标

准化、模块化。

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设计应按照通用化、模数化、标准化的要求,遵循少规格、多组合的原则,

实现管廊项目及部品部件的系列化和组合形式的多样化。

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应进行结构设计和预制构件的连接设计,除应符合本文件外,尚应符合现行

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应按乙类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并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支架预埋件、注浆孔预埋件、吊装孔预埋件型号及定位应符合设计要求,构造措施应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要求。

预制管廊节段、构件及其他部品部件的生产宜采用工厂化生产,也可在工程现场集中生产。生产

单位应建立完善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设置产品标识,提高生产精度、保障产品质量。

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工程应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进行一体化设计,并实现全专业、全

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工程宜采用智能化技术,提升管廊设施使用的安全、便利、高效和环保等性

能。

3

DB42/T1889—2022

城市综合管廊建成后应有专业单位进行管理,其管理体系、组织方法、运营档案资料收集和归档

等应符合GB50838的规定。

7材料

混凝土、钢筋、钢材

7.1.1混凝土、钢筋和钢材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应符合GB50010、GB50011、GB/T50476的要求。

7.1.2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5,不应低于C30;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

等级不应低于C40。现场基础垫层的混凝土强度不宜低于C15。

7.1.3装配式综合管廊构件及其后浇混凝土宜采用防水混凝土,设计抗渗等级应符合GB50838和GB

50108的规定。

7.1.4用于防水混凝土的水泥应符合下列规定:

a)水泥品种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b)受侵蚀性介质作用时,应按侵蚀性介质的性质选用水泥品种。

7.1.5用于防水混凝土的砂、石应符合JGJ52的规定。

7.1.6混凝土中各类材料的氯离子和含碱量(Na2O当量)应符合GB50838、GB/T50476及GB50108

的规定。

7.1.7钢筋采用套筒灌浆连接和浆锚搭接连接时,应采用热轧带肋钢筋。

7.1.8钢筋焊接网应符合JGJ114的规定。

7.1.9预制构件的吊环应采用未经冷加工的HPB300钢筋制作或Q235B圆钢。吊装用内埋式螺母或吊

杆的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

连接材料

7.2.1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采用的套筒应符合JG/T398的规定。

7.2.2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采用的灌浆料应符合JG/T408的规定。

7.2.3受力预埋件的锚固板及锚筋材料应符合GB50010的规定。专用预埋件及连接件材料应符合现

行国家标准的规定。

7.2.4连接用螺栓、锚栓和铆钉等紧固件的材料应符合GB50017的规定。

7.2.5预应力筋宜采用预应力钢绞线和预应力螺纹钢筋,并应符合GB/T5224和GB/T20065的规定。

防水材料

7.3.1弹性橡胶密封垫、遇水膨胀橡胶密封垫的主要物理性能应符合GB50838及GB/T50746的规定。

7.3.2预制装配式管廊结构迎水面应铺设卷材防水,管廊防水设计及施工应符合GB18242及GB50108

的规定。

7.3.3预制构件接缝所用的密封材料应选用耐候性、抗微生物侵蚀密封胶,密封胶应与混凝土具有相

容性,并具有低温柔性、防霉性及耐水性等性能。其最大伸缩变形量、剪切变形性能等均应满足设计要

求。其他性能根据所选用密封材料应分别满足GB50108、GB/T14683及JC/T483等的规定。

7.3.4构件接缝处密封胶的背衬材料宜选用聚乙烯塑料棒或发泡氯丁橡胶,边长或直径应不小于缝宽

的1.5倍。

8预制装配式管廊通用设计

4

DB42/T1889—2022

一般规定

8.1.1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设计实施前应进行规划,并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其平面布局、断面形

式、位置等应满足GB50838的要求。

8.1.2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应进行总体设计,管廊的定位、空间设计、断面设计、功能节点设计等应

满足GB50838的要求。

8.1.3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应进行管线设计,给水及再生水管道、排水管渠、天然气管道、热力管道、

电力电缆、通信线缆等设计应满足GB50838的要求。

8.1.4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应进行附属设施设计,消防系统、通风系统、供电系统、照明系统、监控

与报警系统、排水系统、标识系统、智能系统等设计应满足GB50838的要求。

8.1.5预制装配式城市综合管廊宜优先采用节段拼装形式,也可采用叠合整体式,运输及安装条件受

限时也可采用分片形式。当采用分片式时,应对结构拆分及连接安装方案进行论证。

8.1.6预制综合管廊纵向节段长度,应根据预制管廊的构件生产、运输、安装等过程的工艺技术限制

条件综合确定,最小长度不宜小于2.0m。

8.1.7预制墙、板等构件的尺寸应满足生产、运输及施工要求。预制构件的配筋设计应便于工厂化生

产和现场连接。

8.1.8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平面走向应与上部道路走向平行布置。对于非直线段,可按构件生产运输

要求划分为直折段,折角宜≤15°,并满足内部管线安装设计。

8.1.9综合管廊防雷接地设计应符合GB50838的规定。

8.1.10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应对舱室组成、段面尺寸及构件截面尺寸进行标准化设计,按照“少规格、

多组合”原则,通过标准舱室断面组合出丰富的断面形式。

8.1.11预制装配式管廊连接节点应受力明确、传力可靠,满足结构的承载力、延性和耐久性要求。

8.1.12综合管廊应与地下交通、地下商业开发、地下人防设施及其他相关建设项目协调,按规划为分

期建设的管廊及周边后期建设项目预留接口,可适度预留计划外扩展接口。不应在管廊工程完工后临时

增加分支及接口。

8.1.13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的覆土深度应根据地下设施竖向规划、行车荷载、绿化种植及设计冻深等

因素综合确定。

规划设计

8.2.1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布局应与城市功能分区、建设用地布局和道路网规划相适应。

8.2.2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工程规划应结合城市地下管线现状,在城市道路、轨道交通、给水、雨水、

污水、再生水、天然气、热力、电力、通信等专项规划以及地下管线综合规划的基础上,确定管廊的布

局。

8.2.3干线管廊宜设置在机动车道、道路绿化带下,支线管廊宜设置在道路绿化带、人行道或非机动

车道下。缆线管廊宜设置在人行道下。

8.2.4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应设置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宜与临近公共建筑合建,建筑面积应满足使用

要求。

标准断面设计与管线设计

8.3.1综合管廊断面形式应根据纳入管线的种类、规格、数量、安装要求、施工方法、预留空间等确

定。

8.3.2预制拼装综合管廊断面应模数化,单舱断面宜按表1规格选用设计,双舱及多舱可按单舱规格

进行组合。

5

DB42/T1889—2022

表1单舱管廊断面规格表

断面净高断面净宽(m)

(m)2.12.42.73.03.33.63.9

2.82.1×2.82.4×2.82.7×2.83.0×2.83.3×2.83.6×2.83.9×2.8

3.22.1×3.22.4×3.22.7×3.23.0×3.23.3×3.23.6×3.23.9×3.2

8.3.3综合管廊结构主要承重侧壁的厚度不宜小于250mm,非承重侧壁和隔墙等构件的厚度不宜小于

200mm。

8.3.4综合管廊与相邻地下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的最小净距应根据地质条件和相邻构筑物性质确定,且

不得小于表2的规定。

表2综合管廊与相邻地下构筑物的最小净距

相邻情况最小净距

综合管廊与地下构筑物水平净距1.0m

综合管廊与地下管线水平净距1.0m

综合管廊与地下管线交叉垂直净距0.5m

8.3.5管线设计应以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总体设计为依据。

8.3.6纳入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的金属管道应进行防腐设计。

8.3.7天然气管道、采用蒸汽为介质的热力管道应在独立舱室内敷设,热力管道不应与电力电缆同舱

敷设。

8.3.8纳入综合管廊内各类管线的设计应符合GB50838及其他标准的规定。

结构通用设计

8.4.1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结构设计应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应以可靠指标度

量结构构件的可靠度。除验算整体稳定外,均应采用含分项系数的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

8.4.2对埋设在历史最高水位以下的综合管廊,应根据设计条件计算结构的抗浮稳定。计算时不应计

入管廊内管线和设备的自重,其他各项作用应取标准值,并应满足抗浮稳定性抗力系数不低于1.05。

8.4.3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结构的设计工作年限应为100年。

8.4.4综合管廊结构应根据设计使用年限和环境类别进行耐久性设计,并应符合GB/T50476的规定。

8.4.5综合管廊结构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应为三级,结构构件的裂缝宽度应不大于0.2mm,裂缝长度

不宜大于300mm。

8.4.6仅带纵向拼缝接头的预制拼装综合管廊结构的截面内力计算模型宜采用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相同

的闭合框架模型。带纵、横向拼缝接头的预制拼装综合管廊的截面内力计算模型应按GB50838考虑拼

缝接头影响。

8.4.7装配式管廊构件及节点应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并应符合GB50010、

GB50011和GB50666等的规定。

8.4.8预制构件在翻转、运输、吊运、安装等短暂设计状况下的施工验算,应将构件自重标准值乘以

动力系数后作为等效静力荷载标准值。构件运输、吊运时,动力系数宜取1.5;构件翻转及安装过程中

就位、临时固定时,动力系数可取1.2。

8.4.9预制构件进行脱模验算吋,等效静力荷载标准值应取构件自重标准值乘以动力系数后与脱模吸

附力之和,且不宜小于构件自重标准值的1.5倍。动力系数与脱模吸附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a)动力系数不宜小于1.2;

b)脱模吸附力应根据构件和模具的实际状况取用,且不宜小于1.5kN/m2。

6

DB42/T1889—2022

8.4.10抗震设计时,构件及节点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𝛾𝑅𝐸应按表3采用;当仅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组

合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𝛾𝑅𝐸应取1.0。预埋件锚筋截面计算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𝛾𝑅𝐸应取为1.0。

表3构件及节点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𝛾𝑅𝐸

受力状态受弯受剪

𝛾𝑅𝐸0.750.85

8.4.11预制拼装混凝土综合管廊的抗震计算模型,应根据结构实际情况确定并符合下列要求:

a)应能较准确的反映周围挡土结构和内部各构件的实际受力状况;

b)周围地层分布均匀、规则的综合管廊,结构分析可选择平面应变分析模型并采用反应位移法或

反应加速度法、时程分析法计算。

8.4.12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结构中的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结构迎水面不应小于50mm;非迎水面,

预制顶板钢筋的净保护层厚度为35mm,预制墙板钢筋的净保护层厚度为30mm。

8.4.13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及其构件结构设计应满足构件连接、防雷接地及关联附属设施的要求。节

段及构件间采用预应力或螺栓连接时,其结构构造和安装工艺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

8.4.14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基础计算应符合GB50007的规定,作用于底板的基底反力及其分布应根

据地基条件确定,并应符合如下规定:

a)地层较为坚硬或经加固处理的地基,基底反力可视为直线分布;

b)未经处理的软弱地基基底反力应按弹性地基上的平面变形截条计算确定;

c)对于建设场地地基土有显著变化段的预制装配式管廊结构,应考虑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影响,其

标准值应按GB50007的规定计算确定。

连接与防水设计

8.5.1预制综合管廊应综合考虑气候条件、水文地质状况、结构特点、施工方法和使用条件等进行防

水设计,防水等级标准应为二级,并应满足结构的安全、耐久性和使用要求,预制构件的接缝部位应加

强防水、防火、防腐的措施。

8.5.2拼缝接头的设计应满足工厂化生产的工艺技术条件,接头构造宜简单、便于生产与拼装。

节点段设计

8.6.1综合管廊工程节点段设计应符合GB50838的规定。

8.6.2节点段主要用于设置综合管廊的人员出入口、逃生口、吊装口、进风口、排风口等重要的功能

口,宜按以下标准化原则进行设计:

a)宜将多个节点平面形状设计成相同的,减少节点段平面形状类型;

b)应进行标准化设计,不满足标准化设计条件时,应对连接节点进行标准化设计;

c)突出地面的构筑物如投料口、通风口及逃生口等,可集约化合建、标准化设计,减少突出地面

建筑。

8.6.3综合管廊的人员出入口、逃生口、吊装口、通风口等露出地面的构筑物应满足城市防洪排涝要

求,口部高出地面50cm以上,并应采取防盗、防止地面水倒灌及小动物进入的措施,在外观上宜与周

围景观相协调。突出地面的敞开井口应计算雨水排放量,设计重现期宜取P=50年或按照城市防洪排涝

标准要求。

8.6.4综合管廊节点段宜优先采用预制装配式技术和部品部件,预制拼装方式可采用分片预制拼装式

或预制叠合整体式。结构形式复杂、标准化程度低的节点可采用现浇方式设计和施工。

8.6.5当节点段长度超过35m时,宜设置变形缝,并做好变形缝的防水措施。

8.6.6过水系的管廊段,宜采用叠合整体式预制管廊结构,并减少变形缝的数量,可采用微膨胀混凝

7

DB42/T1889—2022

土加强带无缝设计施工技术。

8.6.7综合管廊逃生口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敷设电力电缆的舱室,逃生口间距不宜大于200m;

b)敷设天然气管道的舱室,逃生口间距不宜大于200m;

c)敷设热力管道的舱室,逃生口间距不宜大于400m。当热力管道采用蒸汽介质时,逃生口间距

不应大于100m;

d)敷设其他管道的舱室,逃生口间距不宜大于400m;

e)逃生口采用方形时边长不应小于1m,采用圆形时,内径不应小于1m。

9节段预制装配式管廊结构设计

一般规定

9.1.1节段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结构宜采用预应力筋连接接头、螺栓连接接头或承插式接头。当有可

靠依据时,也可采用其他能够保证预制拼装综合管廊结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的接头构造。

9.1.2节段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结构的截面内力计算模型宜采用与现浇混凝土综合管廊结构相同的闭

合框架模型。

9.1.3节段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预制管节的受弯承载力、受剪承载力和最大裂缝宽度应满足GB50010

的要求。

9.1.4预制拼装综合管廊拼缝防水应采用弹性密封,以成型弹性密封垫为主要防水措施,并保证弹性

密封垫的界面应力满足限值要求,弹性密封垫界面应力不低于1.5MPa。应设计有可靠的防水检测构造

措施,拼缝处应有填缝材料、嵌缝材料等止水构造。

9.1.5预制节段之间拼缝间隙宜为10~20mm,拼缝处应选用弹性橡胶或遇水膨胀橡胶密封垫。拼缝密

封垫的材质、截面尺寸、截面构造形式,与对应沟槽之间匹配关系等应符合GB50838的要求。

9.1.6拼缝接头的设计应满足管廊防水性能的要求,并应考虑设计拼缝尺寸、防水胶圈压缩比例对管

廊防水实施效果的影响。

9.1.7遇水膨胀橡胶密封垫宜采用中间开孔、下部开槽等特殊截面的构造形式,并应制成闭合框型。

预制节段设计

9.2.1节段预制装配式管廊断面形式宜为单舱、双舱,不宜做成多舱,多舱可由单舱或双舱组拼而成,

舱间连接构造如图1所示。

双舱管廊

单舱管廊细砂填实

混凝土垫层≥100厚

图1单舱、双舱组拼管廊连接构造

9.2.2钢筋骨架制作宜满足下列规定:

8

DB42/T1889—2022

a)钢筋骨架宜采用自动焊接或人工焊接成型。当采用人工焊接时,焊点数量应大于总连接点的50%

且应均匀分布,钢筋的连接处理应符合JGJ18中有关钢筋焊接和绑轧的规定;

b)钢筋直径不宜小于8mm。沿预制管节长度方向(横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相邻纵向钢

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50mm。横向、纵向钢筋应均匀配置,其间距偏差不应大于5mm。

连接节点设计

9.3.1预制节段的连接宜设置承插式接口,并采用螺栓连接或预应力筋连接,张拉或锚固时手孔的尺

寸大小应满足施工要求。

9.3.2单胶圈承插式接口

单胶圈接口可按以下两种形式设计:端面压缩胶圈密封接口(A型企口)、工作面压缩胶圈密封接

口(B型企口),分别见图2、图3。

弹性密封胶圈

图2A型企口型式及断面

弹性密封胶圈

图3B型企口型式及断面

9.3.3双胶圈承插式接口

双胶圈承插式接口设计应在管节端面、工作面均设置一道密封胶圈(C型企口),如图4所示。在中、

大型地下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中应优先选用C型企口接口形式。

图4C型企口型式

9

DB42/T1889—2022

9.3.4拼缝处应至少设置一道密封垫沟槽,密封垫及沟槽的截面尺寸应符合式(1)要求:

A=1.0A0~1.5A0················································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