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TBZ 4-2019 潮阳英歌舞

T/STBZ 4-2019 ChaoYang Yingguan Song

团体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T/STBZ 4-2019
标准类型
团体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9-01-25
实施日期
2019-02-01
发布单位/组织
-
归口单位
汕头市标准化协会
适用范围
主要技术内容:4   队伍组合4.1  英歌队依法登记并注册法定代表人,对外可开展有偿或无偿交流活动。4.2  队长负责英歌队的管理、人员组织和召集、业务培训、练习;演出时角色的分配;服装、道具、乐器、执事等制作、购置和保管;报酬的分配。4.3  教练亦称“师父”。负责队员的艺德的教育培训、基本功训练、技艺与化妆技巧的传授;套式和阵法的设计等业务工作。4.4  化妆师负责指导与培训演员脸谱的技法、服饰的配置,由熟悉整体人物形象的人担任,为重点角色化妆,也可临时聘请戏曲剧团的化妆师兼任。4.5  指挥负责演出节奏的掌握,行进速度,队形和花样的变化,可由队长兼任。4.6  引舞有的由化装成时迁的耍蛇人担任。引舞人不在舞队中,而在前面负责开路、打场子,有时协助指挥。4.7  领舞亦称“头槌”。在两列纵队的最前面,带领舞队执行指挥号令。头槌一般化装成李逵或秦明,黑脸黑须;关胜或杨志,红脸红须。再往后称“二槌”、“三槌”,如鲁智深、武松。4.8  舞队由16、24、36、72等双数队员组成,一般是36人,俗称“三十六天罡”,是主要表演队,亦称“英歌前棚”。主要角色有总指挥宋江、军师吴用,此二人不在舞队中,而在指挥部(乐队)中;先潜入放火者兼联络员时迁,亦不在舞队中。舞队前面几“槌”后的其他人多不确定身份。4.9  乐队大鼓手一。大鼓置于车上,由人推行,鼓手行进击打。有的用腰鼓挂在宋江腹前,自背自打,配合大鼓发号施令;锣、铙、大小钹配套;螺号几个,用以增加声势。乐队成员也同样化妆、彩服,身份即攻打大名府的指挥部成员(宋江、吴用、公孙胜、裴宣等)。除鼓手外,也可随时与舞队队员互换表演。4.10  后棚队无固定人员,人数根据演出节目数量及内容而增减,最多72人,俗称“七十二地煞”。常固定的有伯公、伯母(亦称仙公、仙母;师公、师婆;即傩文化中的傩公、傩母),带男女不同大头娃娃式的头盔,笑面示人,手拿蒲扇,可在队列外前后自由活动,与观众逗乐。注:"后棚",就是紧接在英歌队后面的表演队伍,大致表演戏曲片断和武术等。4.11  执事旗手一,执队名旗;有的在队名旗后,还有自己特色的旗子,如公孙胜举的号令旗,按金木水火土排列的五行旗。如有横幅,则另加二人。有的由专人捧举本队获得的奖杯、奖状等荣誉证件,也走在队伍前面。4.12  随员负责供应饮水,拿着备用的服装、道具,以备更换。如有后棚,这些可

发布历史

文前页预览

当前资源暂不支持预览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汕头市标准化协会、汕头市潮阳区文化馆、汕头市潮阳区质量技术协会和广东省汕头市质量技术监督标准与编码所
起草人:
洪佩霞、蔡煜东、吴春斌、林海文、陈绚、林松、郑通龙
出版信息:
页数:-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暂无内容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