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2623-2024 高标准农田气象保障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DB41/T 2623-2024 Guideline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 high-standard farmland meteorological guarantee standard system

河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1/T 2623-2024
标准类型
河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4-03-12
实施日期
2024-06-11
发布单位/组织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2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7.060

CCSA47

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2623—2024

高标准农田气象保障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2024-03-12发布2024-06-11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1/T2623—2024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标准体系建设原则...................................................................2

5标准体系建设内容...................................................................2

6标准体系结构设计...................................................................3

7标准明细表编制.....................................................................7

附录A(资料性)高标准农田气象保障标准体系标准明细表格式.............................9

附录B(资料性)高标准农田气象保障标准体系标准统计表格式............................10

附录C(资料性)高标准农田气象保障标准体系标准明细表示例............................11

参考文献.............................................................................16

I

DB41/T2623—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河南省气象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新

乡市平原示范区管委会、鹤壁市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新乡市气象局、河南省人工影响天气中心、河

南省气象台、河南省气象探测数据中心、河南省气象服务中心、河南省气候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树岩、纪翠玲、查菲娜、余卫东、李娟、岳永鹏、张素娟、张金平、李浩宁、

李军玲、郭康军、郭燕玲、李筱涵、杜春丽、吕晓娜、刘忠阳、王立柱、魏璐、左璇。

II

DB41/T2623—2024

高标准农田气象保障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1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高标准农田气象保障标准体系建设的原则,提供了标准体系建设内容、标准体系结构

设计、标准明细表编制的指导,给出了标准明细表和标准统计表格式的信息。

本文件适用于指导高标准农田气象保障标准体系建设和标准体系表编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3016标准体系构建原则和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高标准农田

田块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节水高效、农电配套、宜机作业、土壤肥沃、生态友好、抗灾能

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耕地。

[来源:GB/T30600—2022,3.1]

标准

通过标准化活动,按照规定的程序经协商一致制定,为各种活动或其结果提供规则、指南或特性,

供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文件。

[来源:GB/T20000.1—2014,5.3]

现行标准

已发布且正在施行的标准。

在编标准

已立项处于编制阶段的标准。

拟建标准

未来需要制定或修订的标准。

标准体系

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

1

DB41/T2623—2024

[来源:GB/T13016—2018,2.4]

标准体系表

一种标准体系模型,通常包括标准体系结构图、标准明细表,还可以包含标准统计表和编制说明。

[来源:GB/T13016—2018,2.6]

4标准体系建设原则

系统布局原则

覆盖气象监测、信息化管理、预报预警、信息发布传播、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气象科普等高标准农

田气象保障有关的各个领域,形成全面完整、系统化的标准体系。

先进适用原则

以高标准农田气象保障服务需求为导向,结合气象技术发展和区域特色引用和制定标准,及时将科

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提升标准适用性和先进性。

协调配套原则

符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气象高质量发展政策要求,与现行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协调

一致、衔接配套。

稳步推进原则

根据近期目标与长远发展需求,扎实推进标准研制,加快标准更新升级,坚持系统推进和急用先行

相结合,分年度、分步骤有序实施。

持续优化原则

根据农业气象科技创新进展、农田气象保障服务需求变化和标准化发展实际,适时对高标准农田气

象保障标准体系进行动态维护和更新。

5标准体系建设内容

高标准农田气象保障标准体系建设宜按照GB/T13016构建标准体系,明确标准化重点领域及方向,

确定标准体系结构,梳理现行标准和在编标准,提出拟建标准,编制包括下列内容的标准体系表:

a)标准体系结构图:包括经过分析和论证确定的标准体系总体框架、子体系框架及其内容说明。

b)标准明细表:包括经过调研、梳理和评估确定的现行标准、在编标准和拟建标准信息。标准

明细表编写格式见附录A。

c)标准统计表:包括对标准明细表按照标准体系结构和统计类别的分类统计信息。标准统计表

格式见附录B。

d)标准体系表编制说明,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1)标准体系的建设背景;

2)标准体系的建设目标、构建依据及实施原则;

3)国内外相关标准化情况综述;

4)各级子体系划分原则和依据;

5)各级子体系的说明,包括主要内容、适用范围等;

2

DB41/T2623—2024

6)与其他体系交叉情况和处理意见;

7)需要其他体系协调配套的意见;

8)结合统计表,分析差距和薄弱环节,明确今后的主攻方向;

9)标准制修订规划建议;

10)其他。

6标准体系结构设计

标准体系总体框架

高标准农田气象保障标准体系由高标准农田气象监测、高标准农田气象信息化、高标准农田气象预

报、高标准农田气象防灾减灾、高标准农田气象服务、高标准农田气象基础综合保障等6个标准子体系

构成。标准体系的总体框架见图1。

图1高标准农田气象保障标准体系总体框架

标准子体系框架及主要内容

6.2.1高标准农田气象监测标准子体系

高标准农田气象监测标准子体系框架见图2。

图2高标准农田气象监测标准子体系框架

高标准农田气象监测标准子体系,主要涉及高标准农田各类气象观测设备的布设、组网、维护、观

测技术方法标准,地面气象要素、农田环境要素和作物生长要素的观测规范,以及地、空、天协同观测

技术方法和灾情信息监测等标准。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a)地面气象要素观测:包括多要素自动气象观测站、农田小气候观测站等地面气象要素观测站

的布设、组网、维护、保障,以及地面气象要素观测规范等;

3

DB41/T2623—2024

b)农田环境要素观测:包括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土壤蒸发、作物蒸散等农田环境要素观测设

备的布设、组网、维护、保障,以及农田环境要素观测规范等;

c)作物生长要素观测:包括主要作物生育期、密度、株高、生长状况、光谱特征等自动化观测

设备的布设、组网、维护、保障,作物观测技术方法、观测规范等;

d)天基空基遥感监测:包括利用气象卫星为主要载体开展天基观测涉及的数据处理、技术方法,

形成的作物面积、苗情长势、植被指数、土壤墒情、冠层温度等遥感监测产品;利用无人机

为主要载体开展空基观测,对作物生长状况、土壤环境、农业气象灾害等进行观测的设备要

求、技术方法等;

e)灾情信息监测:包括采用无人机、卫星遥感监测和人工地面调查等技术方法对主要农业气象

灾害(暴雨雪、干旱、冰雹、霜冻、倒春寒、干热风、强对流、高温、低温、高湿)、病

虫害(冬小麦条锈病、蚜虫、白粉病,夏玉米大小斑病、黏虫、草地贪夜蛾)的监测与调查

等。

6.2.2高标准农田气象信息化标准子体系

高标准农田气象信息化标准子体系框架见图3。

图3高标准农田气象信息化标准子体系框架

高标准农田气象信息化标准子体系,主要涉及高标准农田各类数据的管理、存储、传输、共享标准,

包括所需的设备、数据资源、模型算法、平台系统、数据产品、网络空间管理等。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

容:

a)设施资源:包括为保障高标准农田气象信息收集、处理、共享等所需的计算机、机房、网络

系统、云空间平台等设备的性能指标、布设、安全维护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b)数据资源:包括高标准农田气象信息的数据分类、存储、传输、质量控制、共享规范等;

c)算法与平台:包括基础模型和数据算法,为高标准农田大数据挖掘分析、人工智能应用等提

供的方法标准;实现跨部门融入、多模态集成、标准统一的气象大数据云平台等;

d)数据产品:包括利用信息平台处理生成的适用于不同领域、不同用户的初级数据产品,包括

数据产品的分类、接口、技术指标等;

e)网络空间管理:包括高标准农田非涉密信息系统的通信网络保障,数据、平台、应用的安全

管理等,涉密信息系统的防电磁泄漏和所采用安全产品的性能指标等。

6.2.3高标准农田气象预报标准子体系

高标准农田气象预报标准子体系框架见图4。

4

DB41/T2623—2024

图4高标准农田气象预报标准子体系框架

高标准农田气象预报标准子体系,主要涉及高标准农田生产所需的农田气象要素预报、农用天气预

报、关键农时天气预报、作物生长及品质预报,以及农业生产年景预测等方面的标准。包括但不限于下

列内容:

a)农田气象要素预报:包括与农业生产紧密相关的地面气象要素预报、土壤墒情预报等的技术、

方法和产品等;

b)关键农时天气预报:春耕、春播、三夏、三秋、冬灌等高标准农田作物关键农时的天气预报

技术、方法和产品等;

c)农用天气预报:包括主要农事活动(灌溉、施肥、喷药、播种、收获、晾晒等)农用天气预

报模型、等级、产品、流程、规范等;

d)作物生长及产量、品质预报:包括高标准农田作物发育期预报、长势预报、产量预报的关键

技术、产品、流程、规范等,气象条件影响作物品质预报的技术、产品、流程、规范等,如

发芽霉变指数、蛋白质含量等;

e)农业生产年景预测:包括农业生产年景预测中所涉及的指标、方法、模式、流程、产品等。

6.2.4高标准农田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子体系

高标准农田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子体系框架见图5。

图5高标准农田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子体系框架

高标准农田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子体系,主要涉及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发生气象条件的预警评估,

通过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实现防灾减灾,以及农业气象保险等方面的标准。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a)农业气象灾害预警评估:包括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指标,预警信号,预警信息的分类分级、制

作流程、信息共享等,农业气象灾害的灾情鉴定、定损评估的技术方法、流程、规范等;

5

DB41/T2623—2024

b)病虫害发生气象条件预警评估:重点关注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的冬小麦条锈病、蚜虫、白粉

病,夏玉米大小斑病、黏虫、草地贪夜蛾等,包括病虫害发生发展气象等级指标,气象等级

预报的技术、产品、流程、规范等;

c)人工影响天气:包括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建设,一体化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系统搭建,人工增

雨、消雹、防霜等技术装备性能、条件识别、操作规范、作业流程、安全管理等;

d)农业气象保险:包括农业气象保险指数制定、产品、勘察、理赔应用等方面的技术方法、规

范等。

6.2.5高标准农田气象服务标准子体系

高标准农田气象服务标准子体系框架见图6。

图6高标准农田气象服务标准子体系框架

高标准农田气象服务标准子体系,主要涉及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制作标准,服务流程规范,信息发布、

展示和传播途径标准,气象科普宣传培训标准等。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a)气象服务产品:重点关注主要农事活动、关键农时开展常规或专题农业气象服务,包括农业

气象服务产品的分类、内容、格式、制作规范、服务流程、发布途径等;

b)气象服务规程:根据高标准农田生产情况,开展针对性农业气象服务的流程和规范等;

c)信息传播发布:重点关注面向高标准农田专业用户的精准化、分众化、直通式气象信息服务

的信息传播发布流程、途径、规范等,信息传播系统建设标准和考核指标,包括信息处理平

台、手机终端智慧气象服务系统以及电子(LED)显示屏、智慧气象盒等其他终端布设规范;

d)科普宣传培训:包括开展高标准农田气象科普培训相关的场地(宣展区、活动区)、布设内

容、规模、培训方式等要求,气象信息服务站和气象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标准等。

6.2.6高标准农田气象基础综合保障标准子体系

高标准农田气象基础综合保障标准子体系框架见图7。

6

DB41/T2623—2024

图7高标准农田气象基础综合保障标准子体系框架

高标准农田气象基础综合保障标准子体系,主要涉及术语、图形和符号等农业气象基础标准,还可

以包括人员机制管理,高标准农田规划、建设方案等综合能力保障标准。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a)术语图形符号:包括高标准农田相关的气象观测类、信息类、预报类、服务类、综合管理类

及相关领域的术语、图形和符号等;

b)人员机制管理:包括各类气象科普、志愿活动等从业技术资质、从业行为、从业安全的要求、

监督、备案、考核机制等;

c)综合能力保障:包括高标准农田气象保障工程的建设规划、建设方案、验收指标等。

7标准明细表编制

现行标准和在编标准梳理

根据高标准农田气象保障标准体系结构,对现行标准和在编标准进行调研和系统梳理,包括适用的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经过评估,选出适用的标准纳入标准明细表。现行标准编

入明细表的示例见附录C。

拟建标准规划

7.2.1高标准农田气象监测

拟建标准包括下列重点方向:

a)高标准农田小气候观测站、作物自动化观测站和农田生态多要素观测站的站网布局、仪器布

设、维护、保障等;

b)高标准农田小气候观测站、作物自动化观测站和农田生态多要素观测站的设备性能、观测规

范、数据质控等;

c)高标准农田地基、空基、天基的气象协同监测体系,对作物种植面积、长势、苗情、墒情、

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监测等。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