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10/T 1172-2024 美国白蛾监测操作规程

DB3210/T 1172-2024

江苏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210/T 1172-2024
标准类型
江苏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4-03-25
实施日期
2024-04-25
发布单位/组织
扬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扬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扬州市林业管理站、山东祥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南京林业大学
起草人:
纪开燕、殷海天、赵盼盼、黄则月、郝奇林、方天雨、赵景奎、郝德君、王圣 楠
出版信息:
页数:1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01

CCSB16

3210

扬州市地方标准

DB3210/T1172—2024

美国白蛾监测操作规程

Operatingregulationformonitoringandforecasting

Hyphantriacunea(Drury)

2024-03-25发布2024-04-25实施

扬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210/T1172—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扬州市林业管理站提出。

本文件由扬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扬州市林业管理站、山东祥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南京林业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纪开燕、殷海天、赵盼盼、黄则月、郝奇林、方天雨、赵景奎、郝德君、王圣

楠。

I

DB3210/T1172—2024

美国白蛾监测操作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美国白蛾的监测区划分、监测及虫情预报。

本文件适用于扬州地区美国白蛾的监测预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LY/T1681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

LY/T2111美国白蛾防治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美国白蛾寄主植物hostplantsofHyphantriacunea(Drury)

美国白蛾生存、繁殖及栖息的植物。

美国白蛾幼虫网幕larvalwebofHyphantriacunea(Drury)

美国白蛾1~4龄幼虫群集取食危害寄主植物叶片,并吐丝将被害叶片缀合包裹,形成的不透明网状

幕布。

4监测区划分

普通监测区

美国白蛾发生轻度及以下危害的区域。

重点监测区

美国白蛾发生中度及以上危害的区域,尤其是畜禽养殖场、城乡厕所、垃圾场、蔬菜水果批发市场

等脏乱臭场地周围。

注:美国白蛾喜阳光充足、温暖潮湿和气味腥臭之地。根据美国白蛾的发生程度(附录A.1)及发生区域的地理环

境,将监测区划分为普通监测区和重点监测区2个类型。

5监测

监测时间

1

DB3210/T1172—2024

每年3月初~12月上旬。各虫态具体发生期和幼虫各虫龄历期参见附录B。

5.1.1成虫期

于4月上中旬~6月上旬、6月下旬~7月下旬、8月中旬~9月下旬分别监测越冬代及第一、二代成虫。

5.1.2幼虫期

于5月中旬~6月上旬、7月中旬~8月上旬、8月下旬~9月中旬分别开展第一、二、三代幼虫及网幕

调查(寄主植物受害叶片常呈缺刻孔洞状,叶脉成白膜状枯黄)。

5.1.3蛹期

于11月中旬~12月上旬和翌年3月初~3月中旬调查越冬蛹;6月下旬~7月初、8月上中旬分别调查

越夏蛹(即第一、二代蛹)。

监测树种

调查扬州地区美国白蛾喜食树种,树种名录参见附录C。

监测内容

5.3.1成虫

5.3.1.1性诱法

性诱法即通过悬挂性信息素诱捕器诱集美国白蛾雄成虫。监测越冬代成虫,性诱捕器悬挂时间在3

月底~4月上旬;监测第一、二代成虫,性诱捕器悬挂时间分别在6月上中旬、8月上旬。重点监测区美

国白蛾性诱捕器悬挂间隔100m,普通监测区间隔200m以上。性诱捕器的设置高度越冬代为树冠下层

1.5m~2.0m处,第一、二世代为树冠中上层3.5m~4m处。重点监测区每周收集性诱监测数据4次~

5次,普通监测区每周收集2次~3次。美国白蛾性诱捕器具体使用方法参照LY/T2111附录B和产品使用

说明。记录成虫发生期、发生量,将调查结果填入附录D.1。

5.3.1.2灯诱法

灯诱法即利用美国白蛾成虫的趋光性诱集美国白蛾成虫。重点监测区以乡镇为单位,每个乡镇设置

1台虫情测报灯设备,具体安装位置应选在集中连片林区、往年虫情严重,且远离居民区、周围光源干

扰少的地方;普通监测区在2个~3个乡镇设置1台虫情测报灯,具体安装位置应选在乡镇交界连片林区,

且远离居民区、周围光源干扰少的地方。虫情测报灯自春季3月初开启后,重点监测区每周收集灯诱监

测数据3次,普通监测区每周收集数据1次~2次。虫情测报灯设备的使用可参照产品使用说明设置。记

录成虫发生期、发生量及雌雄性比,将调查结果填入附录D.2。

5.3.2幼虫

幼虫通过踏查法调查。制定有代表性的踏查路线且路线调查面积不小于应施监测面积的10%。第一

代幼虫重点观察树冠中下部外缘,第二、三代重点观察树冠中上部外缘及树顶。重点监测区一周调查3

次~4次,每调查点或调查单位调查100株~300株树木,不足100株的全部调查;普通监测区一周调查1

次~2次,每调查点或调查单位调查50株~100株树,不足50株树的全部调查。公路以一道班、铁路以一

站段、街道以一条街为调查单位。记录幼虫网幕发生期、幼虫龄期、发生面积等,计算有虫株率、失叶

率,判定发生(危害)程度及是否成灾,其判定标准参照LY/T1681、附录A,将调查结果填入附录D.3。

2

DB3210/T1172—2024

5.3.3蛹

5.3.3.1绑草把法

绑草把法即在树干下部距地面1.5m处捆绑草把诱集老熟幼虫化蛹。重点监测区越冬蛹11月中旬和

翌年3月初各调查1次,越夏蛹6月下旬、8月上中旬各调查1次~2次;普通监测区越冬蛹11月中旬和翌年

3月初各调查1次。记录活蛹数、死蛹数,计算蛹存活率、有蛹株率,将调查结果填入附录D.4。

5.3.3.2挖蛹法

挖蛹法即选择历年化蛹基数较大的场所,如地表草丛、泥土、瓦砾堆中,取一大小约1㎡正方形样

方,深度不小于20cm,使用挖蛹工具调查虫蛹。以乡镇为单位,重点监测区每个乡镇设置4个~6个调

查点,普通监测区设置2个~3个调查点,每调查点或调查单位调查10株~30株树木,不足10株的全部调

查。记录活蛹数、死蛹数,计算蛹存活率、有蛹株率,将调查结果填入附录D.5。

5.3.4数据整理

每代虫情调查结束后,将调查结果填进相应报表。发生面积以林区小班、乡镇、街道等所在调查单

位的林地面积上的危害面积进行统计,并根据规范性附录进行汇总。

6虫情预报

根据监测调查结果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可用期距法预测下一虫态或下一世代发生时间。期距法公

式见公式(1)。我市美国白蛾成虫-卵、成虫-初孵幼虫、成虫-老熟幼虫平均期距值见附录E.1。同时,

形成虫情简报并上报相关管理部门,指导适时防治。

F=Hi+(Xi+Si)······································································(1)

式中:

F——预测虫态出现时间

Hi——起始虫态调查日期

Xi——理论期距值

Si——理论期距值标准差

3

DB3210/T1172—2024

A

A

附录A

(规范性)

美国白蛾发生(危害)程度分级标准及成灾标准

A.1美国白蛾发生(危害)程度分级标准

美国白蛾发生(危害)程度分级标准见表A.1。

表A.1美国白蛾发生(危害)程度分级标准

有虫株率(%)0.1%~2.0%2.1%~5.0%5.0%以上

发生(危害)程度轻度危害中度危害重度危害

A.2美国白蛾成灾标准

美国白蛾成灾标准见表A.2。

表A.2美国白蛾成灾标准

成灾指标

种类

危害程度受害株率(%)

美国白蛾失叶率20%以上2.0以上

4

DB3210/T1172—2024

B

B

附录B

(资料性)

扬州地区美国白蛾生活史图及幼虫各虫龄历期

1~3456789101112

月份

虫态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