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9267.10-2008 刑事技术微量物证的理化检验 第10部分:气相色谱法

GB/T 19267.10-2008 Physical and chemical examination of trace evidence in forensic sciences—Part 10:Gas chromatography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1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9267.10-2008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08-08-14
实施日期
2009-03-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全国刑事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理化检验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SAC/TC 179/SC 4)
适用范围
GB/T 19267的本部分规定了气相色谱的检验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刑事技术领域中微量物证的理化检验,其他领域亦可参照使用。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河北省公安厅
起草人:
刘久华
出版信息:
页数:10页 | 字数:17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13.310

A92

囝雪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19267.1

GB/T0—2008

2003

代替GB/T19267.10

刑事技术微量物证的理化检验

第10部分:气相色谱法

andchemicalexaminationoftraceevidenceinforensicsciences--

Physical

Part10:Gas

chromatography

2008-08-14发布2009-03-0

1实施

丰瞀嬲鬻獬警糌瞥星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捉111

19267.10—2008

GB/T

刖昌

GB/T19267((刑事技术微量物证的理化检验》分为12个部分:

——第1部分:红外吸收光谱法;

——第2部分: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法;

——第3部分:分子荧光光谱法;

——第4部分:原子发射光谱法;

——第5部分: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6部分: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法;

——第7部分:气相色谱一质谱法;

——第8部分:显微分光光度法;

——第9部分:薄层色谱法;

——第10部分:气相色谱法;

——第1l部分:高效液相色谱法;

——第12部分:热分析法。

本部分为GB/T19267的第10部分。

19267.10

本部分代替GB/T2003((刑事技术微量物证的理化检验第10部分:气相色谱法》。

19267.10200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本部分与GB/T

19267.102003

——增加和修改了部分术语(本部分的3.1、3.2、3.6~3.8、3.19和3.21;GB/T

的3.14);

19267.102003的6.2.1、6.2.2)。

——修改了部分检材的处理方法(本部分和GB/T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提出。

4)

179/SC

本部分由全国刑事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理化检验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SAC/TC

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河北省公安厅。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刘久华。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19267.10—2003。

——GB/T

19267.10—2008

GB/T

刑事技术微量物证的理化检验

第10部分:气相色谱法

1范围

GB/T19267的本部分规定了气相色谱的检验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刑事技术领域中微量物证的理化检验,其他领域亦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6B/T19267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

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部分。

GB/T4946气相色谱法术语

GB/T13966分析仪器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B/T4946和GB/T13966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3.1

色谱法chromatography

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两相中溶解、解析、吸附、洗脱,或其他亲和作用性能的差

异,当两相相对运动时,使各组分在两相中反复多次受到上述各作用力而得到互相分离的方法。

3.2

气相色谱法gaschromatography

用气体做流动相的色谱法称为气相色谱法。

3.3

time

死时间dead

£M

不被固定相滞留的组分,从迸样到出现峰最大值所需的时间。

3.4

time

保留时间retention

h

被分析组分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峰最大值的时间。

3.5

retentiontime

调整保留时间aojusted

t7R

某组分的保留时间与死时间之差,按下列公式计算:

t7R—tR—tM

3.6

死体积deadvolume

VM

1

19267.10—2008

GB/T

色谱柱在填充后柱管内固定相颗粒问所剩余的空间、色谱仪管路与连接头间的空间以及检测器的

空问体积的总和。

3.7

volume

保留体积retention

VR

流动相携带样品进入色谱柱,从进样开始出现峰最大值时所通过的流动相体积。

3.8

retentionvolume

调整保留体积adjusted

V7R

某组分的保留体积与死体积之差,按下列公式计算: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关联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