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1876-2022 君子兰栽培技术规程

DB21/T 1876-2022

辽宁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1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21/T 1876-2022
标准类型
辽宁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2-06-30
实施日期
2022-07-30
发布单位/组织
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CCSB60/79

21

辽宁省地方标准

DB21/T1876—2022

代替DB21/T1876-2011

君子兰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ofCliviaCultivation

2022-06-30发布2022-07-30实施

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21/T1876—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代替DB21/T1876-2011《君子兰生产技术规程》。

本文件和被修订文件的主要差异:本文件代替DB21/T1876-2011《君子兰生产技术规程》,与DB21/T

1876-2011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增加了术语和定义。

b)增加了组织培养繁殖。

c)更改了栽培基质。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辽宁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辽宁省农业发展服务中心、鞍山市君子兰协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兴华、岳玲、吴海红、冯秀丽、李丹、王丽波、田海亮、崔玥晗、裴新辉、

赵展、梅国宏、于淼、王茹、李滨、陈齐东、王永宝。

本文件发布实施后,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有问题和意见建议,均可以通过来电和来函等方式进行反馈,

我们将及时答复并认真处理,根据实际情况依法进行评估及复审。

归口管理部门通讯地址:辽宁省农业农村厅(沈阳市和平区太原北街2号),邮编:110001,联系

电话:024-23447862。

文件起草单位通讯地址: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沈阳市沈河区东陵路84号),邮编:110161,联系电

话:024-31025677。

I

DB21/T1876—2022

君子兰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君子兰(Cliviaminiata)栽培的品种选择、种苗生产、栽培管理等技术措施。

本文件适用于大花君子兰栽培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假鳞茎pseudobulb

叶基部膨大的部位根部以上的那部分组织。

4品种选择

选择观赏性高、花茎坚实粗壮、叶片油亮、脉纹凸起的品种。主要栽培品种参见附录A。

5种苗生产

5.1生产设施

采用日光温室、塑料大棚进行生产。

5.2繁殖方法

5.2.1播种繁殖

5.2.1.1播种时间

君子兰种子一年四季都可以播种,北方以冬季播种为主,保持播种室温度18℃~30℃。

1

DB21/T1876—2022

5.2.1.2播种容器

采用穴盘、木箱、泡沫箱或浅瓦盆等育苗。播种容器使用前需用600倍~850倍高锰酸钾溶液消毒。

5.2.1.3种子处理

a)将待播种子用30℃~40℃左右温水浸泡12h~24h,取出即可播种。

b)将种子用0.2%磷酸二氢钾浸泡18h~20h后播种。

5.2.1.4基质选择

君子兰播种基质宜采用疏松透气、弱酸性土壤,pH值宜为6~7。采用刨花、锯末、河沙、珍珠岩和

腐殖土为基质。

5.2.1.5基质消毒

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将药物配制成0.1%水溶液,喷洒并搅拌基质。

5.2.1.6播种

常见播种方法为以下几种:

a)河沙育苗法:河沙采用阳光暴晒或覆盖塑料膜高温消毒,再把处理过的河沙装入容器内,用板

刮平,切忌用力将沙子压实,影响透气效果。将种子按一定间距摆放好,浇透水。

b)刨花、锯末育苗法:播种前先将种子用清水清洗与浸泡,然后放在摊平的刨花或锯末上。刨花

或锯末可放在容器内,厚度在5cm~8cm为宜。将种子按一定间距摆放好,浇透水。

c)珍珠岩育苗法:播种前先将颗粒珍珠岩用水浸泡,然后装在容器内,将种子按一定间距摆放好,

浇透水。

d)腐殖土育苗法:此方法是将种子直接“种”到含有大量营养的腐殖土中,如同农业上的播种方

法,种子上面盖些稍许腐殖土,温度保持在20℃左右,一般30d左右能生长出胚根及胚芽鞘。

5.2.1.7幼苗管理

a)种子发芽后,经过50d~60d便可进行移植。容器可选用直径3寸~4寸的小花盆。将小花盆装满

基质,平整后扎孔,将幼苗的根系插入孔中,用手轻轻压实,移植后浇透水。

b)幼苗在生长期光照时间6h~8h,温度控制在20℃~30℃,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0%~80%。

c)幼苗生长期3d~5d浇一次水,保持土壤湿度为70%~80%。在幼苗移植20d后,结合浇水可喷施

0.1%~0.2%磷酸二氢钾,每隔10d~15d施用一次。

d)幼苗期发病时可用70%甲基托布津或百菌清800倍~1000倍液交替喷施,每隔7d喷一次。

5.2.2分株繁殖

2

DB21/T1876—2022

5.2.2.1分株时间

由假鳞茎产生的侧芽可用于分株。当叶片达到5片~7片叶时,在春、秋两季结合换土时进行分株。

5.2.2.2分株

采用切芽或用手掰芽。分株时尽量使新株带较多根系。伤口涂0.1%高锰酸钾溶液或草木灰消毒,并

晾晒24h,待伤口干燥后再栽植。栽植后浇透水。

5.2.2.3分株后管理

植株放在阴凉处缓苗,初期可往叶片上喷雾,待植株缓苗后进行正常管理。详见5.2.1.7幼苗管理。

5.2.3组织培养繁殖

5.2.3.1外植体选择

采用种胚、茎尖、叶片等做外植体(把由活植物体上切取下来以进行培养的那部分组织或器官)。

5.2.3.2初代培养

种胚培养基为MS+1mg/L~2mg/L6-BA(6-苄氨基腺嘌呤)+1mg/L~2mg/L2,4-D(2,4二氯苯

氧乙酸);茎尖培养基为MS+1mg/L~2mg/L6-BA(6-苄氨基腺嘌呤)+0.2mg/LNAA(萘乙酸);

叶片培养基为MS+1mg/L2,4-D+1mg/LZT(玉米素)+0.5mg/L~1.0mg/LNAA(萘乙酸)。在三

角瓶或者果酱瓶中倒入培养基30ml,将外植体嵌入培养基中,在培养室中光培养。在温度25℃±1℃、

光照2000Lx(10h/d)下培养20d,诱导出愈伤组织。

5.2.3.3继代培养

愈伤组织在MS+1mg/LBA+1mg/L2,4-D+1mg/LTDZ(苯基噻二唑基脲),3%蔗糖,0.5%琼脂,

pH5.8的培养基中,在温度25℃±1℃、光照2000Lx(10h/d)下培养30d诱导出苗。

5.2.3.4生根培养

生根培养先在1/2MS基本培养基中预培养20d~30d,温度25℃±1℃、光照2000Lx(10h/d),然

后转入1/2MS+0.1mg/LNAA中进行生根。

5.2.3.5炼苗移栽

3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