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6436-2010 禽白血病诊断技术
GB/T 26436-2010 Diagnostic techniques for avian leukosis
基本信息
本标准适用于判断鸡群或病料中是否有外源性ALV感染。
发布历史
-
2011年01月
-
2025年01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山东农业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珠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华南农业大学
- 起草人:
- 崔治中、孙淑红、赵鹏、杨素、沙才华、廖明、曹伟胜
- 出版信息:
- 页数:24页 | 字数:33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11.220
B41
园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1
26436—200
GB/T
禽白血病诊断技术
foravianleukosis
techniques
Diagnostic
2011-01-14发布2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学寿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况111
26436—2010
GB/T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为规范性附录,附录G、附录H为资料性
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181)归口。
本标准由全国动物防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C/TC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农业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珠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华南农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崔治中、孙淑红、赵鹏、杨素、沙才华、廖明、曹伟胜。
26436--2010
GB/T
引言
leukosis
禽白血病病毒(avian
织的良性和恶性肿瘤,是鸡群中除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和禽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外的又一
类重要的致肿瘤病毒。
禽白血病是一类由ALV相关的反转录病毒引起鸡的不同组织良性和恶性肿瘤病的总称。随发生
肿瘤的主要细胞成分不同,分别称之为不同名称的肿瘤。ALv可分为A~J10个亚群,其中仅A亚
群、B亚群、c亚群、D亚群、E亚群、J亚群病毒与鸡相关。A亚群、B亚群、C亚群、D亚群、J亚群属外
源性ALV,与禽白血病的不同类型肿瘤发病相关。E亚群病毒基因组可完整地整合进感染鸡的染色体
基因组并稳定地遗传下去,也可从中再复制出传染性病毒颗粒,因而称之为内源性病毒。此外,在一些
鸡的染色体的不同部位,还可能带有一些ALV的基因组片段。E亚群ALv的致病性很低或没有致病
性,不属于净化对象,但很多鸡群中包括一些无特定病原(SPF)鸡群都可能带有E亚群内源性ALv,它
的感染不会给鸡群带来不良影响,但会干扰检测。
目前,该病对我国养鸡业的危害很大。在国际种禽贸易中,外源性白血病病毒感染是最主要的检测
对象之一。
Ⅱ
26436—2010
GB/T
禽白血病诊断技术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病料中ALV特异血清抗体和外源性ALV的检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判断鸡群或病料中是否有外源性ALV感染。
2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ALv主要引起感染鸡在性成熟前后发生肿瘤死亡,感染率和发病死亡率高低不等,死亡率最高可
达20%。一些鸡感染后虽不发生肿瘤,但可造成产蛋性能下降甚至免疫抑制。
淋巴样白血病是最为常见的经典型白血病肿瘤,肿瘤可见于肝、脾、法氏囊、肾、肺、性腺、心、骨髓等
器官组织,肿瘤可表现为较大的结节状(块状或米粒状),或弥漫性分布细小结节。肿瘤结节的大小和数
量差异很大,表面平滑,切开后呈灰白色至奶酪色,但很少有坏死区。在成红细胞性白血病、成髓性细胞
白血病、髓细胞白血病中,多使肝、脾、肾呈弥漫性增大。J亚群ALV感染主要诱发髓细胞样肿瘤,它最
常见的特征性变化主要为肝脾肿大或布满无数的针尖、针头大小的白色增生性肿瘤结节。在一些病例
中,还可能在胸骨和肋骨表面出现肿瘤结节。
单纯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的病理组织切片观察在诊断上有一定参考意义。在表现为淋巴
区别;在表现为髓样细胞瘤时,既要与REV诱发的类似肿瘤细胞相区别,也要与嗜中性白细胞浸润性
炎症相区别,如鸡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局部炎症。最终的鉴别诊断以肿瘤组织中的病毒抗原检
测或病毒分离鉴定为最可靠依据。
3病毒的分离培养、检测和鉴定
3.1试剂和仪器
3.1.1试剂
mol/L
DMEM液体培养基(pH7.2)、0.25%胰酶、磷酸盐缓冲液(o.01PBS,pH7.2)、抽提缓冲液、
析纯)、75%酒精、碘酒、细胞生长液(含有5%胎牛血清或小牛血清的DMEM液体培养基)、细胞维持液
DNA
Marker、TAE电泳缓冲液、氯化钙(o.1
分析纯)。
3.1.2仪器
000
锥形瓶、荧光显微镜、恒温培养箱,冰冻台式离心机(≥12r/min)、一20℃冰箱、一80℃冰箱、
1
26436—2010
GB/T
培养板、SPF隔离器、紫外光凝胶成像分析仪、微量移液器、低温恒温水槽(16℃)、吸水纸。
3.2分离病毒用细胞
3.2.1鸡胚成纤维细胞(CEF)
鸡胚成纤维细胞制备方法见附录A。
3.2.2鸡胚成纤维细胞自发永生株(DFl)细胞
DFl细胞培养基制备方法见附录B。
3.3病料的采集与处理
3.3.1全血、血清或血浆
取疑似病鸡的全血、带有白血细胞的血浆或血清,无菌接种于长成单层的CEF或DFl,置于含5%
二氧化碳的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3.3.2脏器
采集疑似病鸡的脾脏、肝脏、肾脏,按脏器质量的1倍~2倍加入灭菌生理盐水(含青霉素和链霉素
000000
各1Iu/mL)研磨,直至成匀浆液。将悬液移至离心管中充分摇振后,4℃,10r/rnin离心
5min,收集上清液。按3.4.1.1中的方法接种培养或一70℃保存备用。
3.3.3疫苗样品
疫苗样品处理后接种CEF培养扩增病毒。但为了鉴别是否是外源性ALV,应接种DFl细胞或其
他抗E亚群自血病鸡细胞(C/E)鸡来源的细胞。
3.3.4咽喉、泄殖腔棉拭子
取咽喉棉拭子时,将棉拭子深入喉头口及上颚裂来回刮3次~5次取咽喉分泌液;取泄殖腔棉拭子
时,将棉拭子深入泄殖腔转3圈并沾取少量粪便;将棉拭子头一并放人盛有1.5mL磷酸盐缓冲液的无
000000
菌离心管中(含青霉素和链霉素各1Iu/mL),盖上管盖并编号,10r/rain离心5
rain后取上清
备用。
3.4病毒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3.4.1病毒的分离培养
3.4.1.1接种培养:病料接种细胞单层后,置于37℃培养箱中培养2
h。然后吸去细胞生长液,换入细
d~7
胞维持液,继续培养5d。
d~7d。
3.4.1.2细胞传代:将3.4.1_1培养的细胞传代于加有盖玻片的平皿中,培养5
3.4.2病毒的鉴定
3.4.2.1间接免疫荧光抗体反应(IFA)
3.4.2.1.1固定
将盖玻片上的单层细胞,在自然干燥后滴加丙酮一乙醇(6:4)混合液室温固定5
min,待其自然干
2
GB/T
燥,用于IFA,或置于--20℃保存备用。设未感染的细胞单层为阴性对照。
3.4.2.1.2加第一抗体
用0.01
40rain,然后用磷酸盐缓冲液洗涤3次。
3.4.2.1.3加FITC标记二抗
40rain,用磷酸盐缓冲液洗涤3次。
3.4.2.1.4加甘油
滴加少量50%甘油磷酸盐缓冲液于载玻片上,将盖玻片上的样品倒扣其上。在荧光显微镜下
观察。
3.4.2.1.5结果观察与判定
被感染的CEF细胞内呈现亮绿色荧光,周围未被感染的细胞不被着色或颜色很淡。在放大200×~
400×时,可见被感染细胞胞浆着色,判为ALV阳性,无亮绿色荧光者判为阴性。
3.4.2.2ALV—p27抗原ELISA检测
3.4.2.2.1抗原样本制备
d~14
将病料同3.4.1.1和3.4.1-2所述方法接种细胞,培养7d后取上清液直接检测;也可取细
胞培养物冻融后检测;或用从泄殖腔采集的棉拭子。
3.4.2.2.2
p27抗原ELISA检测
ALV—p27抗原可用商品试剂盒检测,对不同来源的样品,按厂家的说明书操作。当样本在DFl细
腔棉拭子样品检测出p27,说明有ALV,但不能严格区分外源性或内源性。
3.5ALV亚群鉴定
ALV亚群如A亚群、B亚群、C亚群、D亚群。
的gp85基因序列做同源性比较,即可对病毒进行分群。ALV病毒分群方法见附录D。
3.6荧光定量PCR扩增ALV-J
该方法适用于鸡群的检疫或ALv-J感染的净化,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大量样品的特异性检测。血
浆或泄殖腔棉拭子样品可直接用于检测,见附录E。
26436—2010
GB/T
4血清特异性抗体的检测
4.1仪器和试剂
甘油。
4.1.2仪器:酶标仪、荧光显微镜、37℃恒温培养箱。
4.2样品的采集
样品的采集见3.3。
4.3抗体的检测
4.3.1ELISA检测
可选用禽白血病A亚群、B亚群及J亚群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严格按商品提供的说明书操作
和判定。
4.3.2IFA检测
4.3.2.1抗原
抗原制备方法见附录F。
4.3.2.2操作步骤
在相应的盖玻片上或抗原孔中加入用磷酸盐缓冲液(1:50)稀释的待检鸡血清,在37℃下作用
40
37℃作用40min,用磷酸盐缓冲液洗涤3次,加少量50%甘油磷酸盐缓冲液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4.3.2.3结果的判定
抗体阳性的鸡,就表明该群体曾经有过外源性ALv感染。
26436—2010
GB/T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O系SPF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的制备
选择9日龄~10日龄发育良好的SPF鸡胚。先用碘酒棉再用酒精棉消毒蛋壳气室部位,无菌取出
鸡胚,去头、四肢和内脏,放人灭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YB/T 6171-2024 钢铁企业链篦机-回转窑球团工艺烟气脱硝技术规范 2024-03-29
- YB/T 6170-2024 回转窑处理冶金尘泥技术规范 2024-03-29
- WS/T 834-2024 刚地弓形虫试验临床应用 2024-04-02
- WS/T 835-2024 手术室医学装备配置标准 2024-04-19
- QB/T 5955-2023 钢衬聚酰胺复合管 2023-12-20
- WS/T 836-2025 连续肾脏替代治疗装置性能技术指标检测与控制标准 2024-04-19
- TB/T 30010-2023 铁路信号显示规范 2023-10-30
- YB/T 6172-2024 全氢罩式退火炉尾气回收氢气循环再利用技术规范 2024-03-29
- YB/T 6173-2024 钢铁行业冲击负荷平抑用飞轮储能系统技术规范 2024-03-29
- WS/T 421-2024 抗酵母样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标准 肉汤稀释法 2024-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