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3年06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河南科技学院、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新乡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 起草人:
- 王磊、胡建和、邢广旭、王方雨、孙雪峰、秦保亮、贾佳丽、王玉锋、李强。
- 出版信息:
- 页数:1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30
CCSB41
4107
新乡市地方标准
DB4107/T511—2023
口蹄疫防控技术规范
2023-06-27发布2023-07-27实施
新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107/T511—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新乡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科技学院、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新乡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磊、胡建和、邢广旭、王方雨、孙雪峰、秦保亮、贾佳丽、王玉锋、李强。
I
DB4107/T511—2023
口蹄疫防控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动物口蹄疫免疫、检疫、疫情监测、疫情处理、诊断、消毒、样品采集、保存、运送、
扑杀和无害化处理等操作规程、技术标准及保障措施。
本文件适用于新乡市偶蹄养殖场口蹄疫发生的风险评估及口蹄疫防控活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8935-2018口蹄疫诊断技术
GB/T22330.2-2008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标准第2部分:无口蹄疫区
GB/T22915-2008口蹄疫病毒荧光RT-PCR检测方法
GB/T27528-2011口蹄疫病毒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
GB/T36195-2018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
DB41/T708-2023规模牛场口蹄疫生物安全控制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7号.动物检疫管理办法.202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67号.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2006年
3术语和定义
口蹄疫
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发生于牛、羊、猪等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世界
动物卫生组织将口蹄疫列为动物A类烈性传染病,严重危害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以及相关产品的对外贸易,
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具有深远的影响。
动物疫病净化
指在特定场群或区域消灭动物疫病,实现动物疫病的源头控制,是推动无疫区建设的重要基础,也
是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内容。
4环境控制
场区分设为办公区、生活区、生产区、废弃物处理区以及无害化处理区,完全分开且有物理隔离、
洗消设施及措施,各区应设有实体围墙或能够与外界进行有效喘离的其他物理屏障且有明显防疫标识。
办公区包括办公室、车库、浴室、食堂、宿舍和兽医室等。
生产区包括畜舍、草棚、青贮池和饲料加工储存间等生产区,并设置消毒池和消毒间。
废弃物处理区包括粪便堆积区、粪尿处理区、霉变饲料处理区和病死牲畜处理区。
1
DB4107/T511—2023
应有专用道路与外界相连通,道路的设计和建设要符合大型车辆进出的要求。道路宽度不小于5
m,转弯半径不小于8m,道路上空净高4m内没有障碍物。
电力供应应有保障,应配备应急供电设施。
场区建筑应有防雷设施。
养殖场排水顺畅设明沟入公共排水系统。
5管理措施
制定并严格执行人员管理、饲养管理、车辆管理、防疫管理、卫生消毒、无害化处理等制度。
对所有牲畜建立防疫档案等,包括生长记录、发病治疗淘汰记录、日饲料消耗记录和饲料添加剂
使用记录。
建立完整的投入品使用记录、免疫记录、疫病诊断和卫生消毒记录,并能整理归档。
场外人员及车辆不得随意进出生产区,车辆使用完毕立即进行清洗、消毒、干燥。工作人员进入
生产区须严格消毒,更衣换鞋。
场区内不应饲养其他易感动物,不应开展对外诊疗和配种工作,不应带入可能染疫的其他牲畜产
品。
规模化牲畜养殖场应有专业兽医人员。
坚持自繁自养原则,实行全进全出制度,出栏后,畜舍要严格进行清扫、冲洗、消毒,并空圈14
d后方可再用。
必须从外场引进种畜时,要确认产地为非疫区。引进后隔离饲养14d,进行观察、检疫、监测、
免疫,确认为健康后方可并群饲养。
对所有工作人员每年至少体检一次,项目包括个人健康状况及人兽共患病。
制定员工培训制度和培训计划,所有人员上岗前应进行生物安全及口蹄疫净化、防控等相关知识
培训,培训、考核记录保存3年以上。
饮水卫生应符合GB5749的规定。饮水池应定期清洗、换水。
应有动物发病记录、阶段性疫病流行记录或定期牛群健康状态分析总结。
应制定本场职工、外来人员进入生产区消毒及管理制度、出入登记制度、日常清洁、处理和消毒
工作制度和标准化操作程序,并严格执行及记录。
6免疫接种
免疫范围
全市范围内易感牲畜(牛、猪、羊)制进行免疫。
疫苗
6.2.1对牛、猪、羊口蹄疫进行强制免疫或紧急免疫。
6.2.2灭活疫苗应在2℃~8℃避光贮存。
6.2.3活疫苗应-15℃冷冻存储和运输。
接种要求
6.3.1家畜准备
2
DB4107/T511—2023
6.3.1.1接种前的牲畜(牛、猪、羊)临床未见异常,处于安静(保定)、舒适状态,并保持整体清
洁。
6.3.1.2病畜、体质瘦弱的暂不接种,待患病牲畜康复后再按规定接种,怀孕牲畜、仔畜的免疫应严
格按要求进行。
6.3.2疫苗准备
6.3.2.1灭活苗使用前应仔细检查,详细记录生产企业、疫苗批号和有效期,出现水乳分离的疫苗不
能使用。
6.3.2.2超过有效期的疫苗不能使用。
6.3.2.3色泽异常、瓶内有异物、发霉等质量异常的疫苗不得使用。
6.3.2.4接种前应恢复至室温,并将疫苗充分混合均匀。
6.3.2.5疫苗启封后,在规定时间内用完。使用单位应对使用的每批次疫苗留样,至少保存半年。
6.3.3器械准备
6.3.3.1牛使用16号、20号针头,猪使用7号、9号、12号、16号针头,具体根据牲畜年龄。
6.3.3.2注射器和针头应洁净,并用湿热方法高压灭菌(120℃)或用洁净水加热煮沸消毒法(100℃)
消毒至少15min,不可使用化学方法消毒。
6.3.3.3灭菌后的注射器与针头应置于无菌盒内。
6.3.3.4灭菌后未开启的注射器、针头超过1周,使用前应重新灭菌消毒。
6.3.4接种安全
6.3.4.1必须使用国家规定许可使用的疫苗。
6.3.4.2首次使用的疫苗,应选择一定数量牲畜(约30头)进行小范围试用,仔细观察7d~10d,无
异常反应后,方可扩大接种数量。
6.3.4.3紧急接种时,接种顺序应从安全区到受威胁区,最后到疫区。
6.3.5接种操作
6.3.5.1疫苗在使用间歇中应冷藏、避免日光直射。
6.3.5.2吸出的疫苗不可回注于瓶内;针筒排气溢出的疫苗液应吸积于酒精棉球上,用过的酒精棉球、
碘酊棉等应集中无害化处理。
6.3.5.3注射部位须消毒。
6.3.5.4疫苗要注入深层肌肉内,牛、羊和猪选择颈部注射。避免疫苗溢出。
6.3.5.5注射剂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JB/T 9160.6-1999 单轴转塔自动车床辅具 双头刀杆尺寸 1999-05-20
- HB 7861-2008 28MPa无扩口过隔板三通管接头 2008-03-17
- SHS 04578-2004 TW716/8-40型卷绕头维护检修规程 2004-06-21
- SJ 50603/3-1995 CDK29A型有可靠性指标的固定铝电解电容器详细规范 1996-06-14
- SJ/Z 9118.2-1987 磁带录放音系统 第2部分:校准带 1988-01-05
- HB 7738-2004 镁合金铸锭、铸件和零件的熔剂夹杂检验 2004-02-16
- HB 4574.4-1992 冲模安全控制装置 探针控制装置 1992-10-04
- HG/T 2122-2003 釜用机械密封辅助装置 2004-01-09
- YS/T 514.10-2006 高钛渣,金红石化学分析方法 二苯基碳酰二肼光度法测定三氧化二铬量 2006-07-27
- QJ 1145.22A-2007 焊接夹具零件及部件 第22部分:低支座 2007-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