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1590-2022 红壤区坡面径流小区径流泥沙监测技术规范
DB36/T 1590-2022 DB36/T 1590-2022 Rheological monitor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runoff in red soil slope area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2年05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江西省水利科学院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2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3.060.01
CCSB10
DB36
江西省地方准
DB36/T1590—2022
红壤区坡面径流小区径流泥沙监测技术规
范
Technicalcodeforrunoffandsedimentmonitoringofsloperunoffplotinredsoil
region
2022-05-30发布2022-12-01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6/T1590—2022
目次
前言............................................................................................................................................................II
引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径流小区监测设施..............................................................................................................................2
5降水、径流观测、泥沙取样..............................................................................................................2
7清洗......................................................................................................................................................4
7样品处理..............................................................................................................................................4
8观测记录..............................................................................................................................................4
9资料说明和数据整编..........................................................................................................................5
10资料存储..............................................................................................................................................8
附录A(资料性附录)取样工具示意图..........................................................................................10
附录B(资料性附录)记录整编表格..............................................................................................12
I
DB36/T1590—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原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江西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省水利科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晓安、张龙、喻荣岗、汤崇军、徐爱珍、刘艳、曹智、冯阳、蔡袁海、曹腾
飞、谢林波、王嘉、徐晓晗。
II
DB36/T1590—2022
红壤区坡面径流小区径流泥沙监测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坡面径流小区径流泥沙监测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径流小区监测设施,降水径流观测、
泥沙取样、清洗、样品处理、观测记录、资料说明、数据整编、资料存储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南方红壤区坡面径流小区径流泥沙监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LY/T1213-1999森林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SL21-2015降水量观测规范
SL277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
SL342水土保持监测设施通用技术条件
SL513-2011水土保持数据库表结构及标识符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径流小区runoffplot
径流小区为定量监测水土流失量,在坡地上围起来的矩形小块地。一般由围埂、集流槽、小区保护
带、导流管和排水系统等组成。
3.2
径流系数runoffcoefficient
一定汇水面积某一时间段内地表径流深与降水量的比值。
3.3
产流平均含沙量averagesedimentconcentrationofrunoff
一次降水中地表总产沙量与总产流量的比值,通常以kg/m3表示。
3.4
单位面积土壤流失量amountofsoilloss
1
DB36/T1590—2022
土壤及其母质在侵蚀营力作用下,产生位移并通过某一观察断面的泥沙数量,通常以t/hm2表示。
4径流小区监测设施
径流小区的坡面处理及建设参照SL277、SL342执行。
4.1围埂
设置在径流小区边界的隔离设施,应互相连接不渗水、不吸水,埋深牢固,高出地面20cm~30cm,
埋入地下30cm。
4.2集流槽
设置在径流小区坡面下缘,垂直于径流流向的汇集和输送径流的通道,集流槽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a)长度与径流小区宽度一致,宽度为20cm~30cm,槽缘与小区坡底等高;
b)槽身由两端向中间导流管位置倾斜;
c)槽身表面光滑,应不拦挂泥沙。
4.3导流管
设置在集流槽的最低处,用以输导收集的径流和泥沙。导流管由镀锌铁皮、金属管或PVC管制成,
长度一般为30cm~80cm,上部开口与集流槽紧密连接,下部通向集流桶(池)或分流桶(池)。
4.4集流桶(池)
收集导流管输导下来的全部径流和泥沙。集流桶可用镀锌铁皮或薄钢板制成,集流池可用砖(石)
砌成,底部装有排泄阀门(或孔口),顶部加设盖板。当集流桶(池)容积有限时,可多个联用。
4.5分流桶(池)
分流桶(池)制作材料同集流桶(池),分流桶(池)应符合下列规定:
a)在产流量大、集流桶(池)容积有限时,或安置区狭小不能增多集流桶(池)等情况下采用,
可一级或多级分流;
b)分流桶(池)布置在集流桶(池)前;
c)分流桶(池)应设若干分流孔,顶部加设盖;
d)分流孔必须大小一致,排列均匀,并在同一水平面上;
e)使用分流桶(池)前,必须进行校验求得分流系数。
5降水、径流观测、泥沙取样
5.1降水观测
降水观测建设与配置、观测要求参照SL21-2015执行。
5.2径流观测
采用集流桶/分流桶观测径流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a)集流桶/分流桶内未设有水准尺,则在集流桶/分流桶内选取三个点,用钢尺分别测量并读取水
深刻度值,刻度尺精度至少为cm,估读到mm;
b)集流桶/分流桶内设有已率定过的水准尺,可直接读取水深刻度值。
2
DB36/T1590—2022
5.3泥沙取样
5.3.1集流槽泥沙取样
集流槽内泥沙取样应符合下列规定:
a)集流槽内泥沙质量≤100g时,用取样勺从集流桶中舀取水样冲洗集流槽,将集流槽中泥沙汇入
集流桶中。
b)集流槽内泥沙质量>100g,≤500g时,用铁铲将集流槽中泥沙全部置入取样盒中,取样完成
后重复上述5.3.1中a)操作。
c)集流槽内泥沙质量>500g时,在集流槽前、中、后三个位置分别用铁铲采取泥沙样放入取样盒
中,再将集流槽全部泥沙用铁铲铲入取样桶中称重,取样完成后重复上述5.3.1中a)操作。
5.3.2集流桶/分流桶泥沙取样
5.3.2.1搅拌取样法
取样步骤:
a)人工搅拌取样时,保持同方向、同力道,以60r/min~120r/min的转速匀速搅拌,连续搅拌时
长不少于3min,使其泥沙搅拌均匀;
b)机械搅拌器搅拌取样时,应将搅拌器转速调至200r/min~500r/min挡位,搅拌时间不少于
3min,采用打圈方式向同一个方向搅拌,使其泥沙搅拌均匀,机械搅拌器详见附录A图A.1;
c)将泥沙搅拌均匀后,在集流桶/分流桶内根据水深分上、中、下三个深度各取一次约800mL水
样,所有水样放置在取样桶内,整个取样时间控制在30s内。每个集流桶/分流桶按上述步骤
各取2~3个重复样;
d)将取样桶中的泥沙用搅拌工具或取样勺二次搅拌,搅拌均匀后,用量杯量取800mL~1000mL
水沙样置于取样盒中,并用清水冲洗量杯,将内壁和底部残留的泥沙全部置入取样盒中;
e)完成一次取样后,用清水冲洗取样勺、量杯等取样工具,直至其表面无泥沙残留,方可进行下
一次取样。
5.3.2.2全剖面取样法
取样步骤:
a)取样前将集流桶/分流桶底部泥沙打平;
b)取样器取样时,将全剖面取样器微倾斜插入桶内,使取样器底盘沿桶底缓慢移动,使之像铲子
一样插入淤泥底下,并将取样器竖直放置,以10cm左右摆幅整体摆动几下,使取样器底盘上
的泥沙平整、均匀,全剖面取样器详见附录A图A.2;
c)插入取样管,轻轻旋转几下,除去取样管底部和底盘之间的砂粒,避免漏水,盖上塞子,提起
采样器至水面处轻微摆动,确保取样管底盘外部无泥沙,然后将取样管移至取样桶底部,拔下
管塞,使管内泥沙样品全部注入取样桶;
d)集流桶/分流桶选取2~3个点取重复样。
5.3.2.3机械搅拌+全剖面取样法
机械搅拌器采用打圈方式搅拌,连续搅拌3min后,边搅拌边用全剖面取样器进行取样,取样步骤
重复上述5.3.2.2操作。
6清洗
3
DB36/T1590—2022
6.1.1集流槽清洗
完成取样后,对集流槽进行清洗,直至集流槽内壁干净无泥沙。
6.1.2集流桶/分流桶清洗
完成取样后,对集流桶/分流桶进行清洗,清洗完成后,关闭底阀。
6.1.3取样工具清洗
完成集流桶/分流桶清洗后,用清水反复冲洗取样勺、量杯等取样工具直至其表面无泥沙附着,冲
洗干净后晾干,并将取样工具放归原位备用。
7样品处理
采用烘干法测定样品的含沙量,烘干法操作应符合LY/T1213-1999的规定。
8观测记录
8.1检查记录
8.1.1设施检查
设施检查记录内容如下:
a)检查集流桶/分流桶阀门关闭、桶漏等情况;
b)检查集流槽和围埂开裂、漏水情况;
c)做好相应检查记录,填写附录B表B.1。
8.1.2措施检查
措施检查记录内容如下:
a)检查径流小区措施处理情况;
b)检查径流小区下垫面条件情况;
c)做好相应检查记录,填写附录B表B.1。
8.1.3小区田间管理记录
记录田间管理包括翻地、播种、中耕、修剪、除杂、喷洒农药、收获等农事活动,填写附录B表
B.2。
8.2取样记录
取样时记录小区编号、集流桶/分流桶深度、取样盒号、样品重量,填写附录B表B.3。
8.3样品登记
对需要处理的样品进行样品登记,记录采集时间、小区编号和样品编号。
9资料说明和数据整编
9.1资料说明
4
DB36/T1590—2022
9.1.1自然概况
介绍径流小区所属站点行政区、地理位置(经纬度)、所属流域、地形地貌和气候特征、主要土壤
和植被类型以及其他资源情况。
9.1.2径流小区概况
介绍径流小区布设目的、位置、数量、集流(分流)设施设备、降水观测仪器及其与径流小区的相
对位置,小区内部措施、农事活动等。
9.1.3观测项目和方法
介绍各观测项目的具体指标及其观测方法。
9.1.4资料整编
介绍整编资料的起止时间、整编表主要计算指标及方法等。
9.1.5基本图件
主要包括站点位置图、径流小区布设图(或示意图)和径流小区设施设备设计图(或示意图)。
9.2数据整编
9.2.1原始数据录入和整理
原始数据录入、整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a)数据记录过程中,应保证原始数据的准确性;
b)观测结束后,数据录入人员对原始数据进行检查,查看是否存在漏填、错填、记录错误等情况,
如有应及时纠正;
c)径流小区计算表及整编表中的各项计算指标应填写齐全,不应遗漏、缺测、插补,对数据存在
可疑、改正、不全或合并等情况,应标明或备注以便查阅;
d)资料整理必须坚持随测、随算、随整理、随分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处理。
9.2.2数据计算
降雨及径流泥沙计算及整编相关表格详见附录B表B.4~B.6。
9.2.2.1径流量计算
不同情况下径流量计算公式如下:
——集流桶/分流桶、集流槽均无盖遮挡降水情况下,径流量计算:
-3-32-3-3
W=(VA-SAP10)+n(VB-SBP10)+n(VC-SCP10)-(SJP10)..............................(1)
式中:
W——径流量,m3;
VA——集流桶A的径流体积,m³;
2
SA——集流桶A的底面积,m;
3
VB、VC——分流桶B、C的径流体积,m;
2
SB、SC——分流桶B、C的底面积,m;
5
DB36/T1590—2022
P——降水量,mm;
2
SJ——集流槽的底面积,m;
n——分流孔数。
——集流桶/分流桶、集流槽有盖遮挡,径流量计算:
2
W=VA+nVB+nVC........................................................................................(2)
式中:
W——径流量,m3;
VA——集流桶A的径流体积,m³;
3
VB、VC——分流桶B、C的径流体积,m;
n——分流孔数。
9.2.2.2泥沙总量计算
泥沙总量计算公式如下:
——集流桶及分流桶流失的泥沙总量计算:
2
MX=(VA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44/T 203-2004 农业机械技术推广规程 2004-10-08
- DB64/T 300-2004 绿色食品(A级)日光温室黄瓜生产技术规程 2004-08-18
- DB64/T 301-2004 清真肉羊定点屠宰检疫技术规程 2004-08-18
- DB44/T 205-2004 虾饲料加工成套设备技术条件 2004-10-08
- DB64/T 295-2004 水稻节水高产控制灌溉技术规程 2004-07-06
- DB64/T 293-2004 苜蓿机械化播种作业方法及质量评定 2004-06-28
- DB44/T 207-2004 荔枝蒂蛀虫预测预报技术规程 2004-10-08
- DB64/T 298-2004 无公害食品 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 2004-07-28
- DB64/T 303-2004 无公害食品 压砂西瓜生产技术规程 2004-09-23
- DB64/T 291-2004 苜蓿机械化收获作业方法 质量评定 2004-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