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C/T 199-2011 卷烟企业清洁生产评价准则
YC/T 199-2011 Criteria for cleaner production of cigarette enterprise
基本信息
本标准适用于卷烟工厂和省级工业公司的清洁生产。
发布历史
-
2006年02月
-
2011年03月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中国烟草标准化研究中心、国家烟草专卖局经济运行司、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展计划司、上海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川渝中烟工业公司、厦门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起草人:
- 冯茜、张鸣一、孙丹云、谢小龙、童雪霞、徐启国、陈泉根、徐伟、赵继俊、艾栋、马万宝、胡波、杜孝文、王魁彪、王宏生、屈晓燕、杨若兰、廖柏华、盛佩青、张敏、邓晓俊、刘艺煌、齐良、黄馨、周东、陈家东、李旭
- 出版信息:
- 页数:20页 | 字数:32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65.160
X85
011
备案号:31581—2Y口
中华人民共禾口国烟草行业标准
199—2011
YC/T
199—2006
代替YC/T
卷烟企业清洁生产评价准则
forcleanerof
Criteriaproductionenterprise
cigarette
201201
1—03-25发布1-04—01实施
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
199—2011
YC/T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要求………
4.1总要求………·……··
4.2资源能源利用(250分)
4.3废弃物控制(150分)
4.4环境管理要求(100分)
5数据采集和评价…………7
5.1总则…7
5.2指标含义及计算口径8
5.3评价…··12
参考文献……··14
199—2011
YC/T
刖吾
1.1
本标准按照GB/T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199
本标准代替YC/T2006《卷烟企业清洁生产评价准则》。与Yc/T199--2006相比,除编辑性
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本标准的范围(见第1章);
17617
——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增加了GB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通则》、
GB/T273
2333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和Yc/T2008((卷烟包装设计要求》,更新了《国家危
险废物名录》(环境保护部令E20083第1号)(见第2章);
——在术语和定义中,增加了“清洁能源”和“卷接包装一次成品率”的定义(见3.1);
——增加了卷烟企业对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要求(见4.】.3);
——修改了对原料和材料进行循环利用的表述(见4.1.4,2006年版的4.1.3);
——修改了“清洁能源利用比例”的评价指标(见4.2,2006年版的4.2);
——修改了“单位产值综合能耗”和“单位产量综合能耗”的表述和评价指标(见4.2,2006年版的
4.2):
…增加了“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评价指标(见4.2);
——删除了“烟叶流转损耗率”、“印刷纸张使用聚丙烯(PET)复合膜的比例”、“印刷纸张使用铝复
合材料的比例”、“印刷纸张使用易降解材料替代铝复合材料的比例”、“铝箔衬纸使用易降解材
料(如喷铝工艺)的比例”、“接装纸损耗率”评价指标(见2006年版的4.2);
——修改了“烟叶单耗”、“烟叶总损耗率”、“卷烟纸损耗率”、“滤棒损耗率”的评价分值(见4.2,
2006年版的4.2);
——修改了“商标纸损耗率”,将其拆分为“商标纸(小盒)损耗率”和“商标纸(条盒)损耗率”(见4.2,
2006年版的4.2);
——增加了“卷接包装材料的选用与包装结构”、“卷接包装一次成品率”评价指标(见4.2);
——修改了“废弃物控制”中“水”、“气”、“噪声”评价项的分值(见4.3,2006年版的4.3);
——增加了“化学需氧量(COD)产生量”、“锅炉废气:二氧化碳”和“锅炉废气:二氧化硫(SO。)产生
量”评价项(见4.3,2006年版的4.3);
——删除了“锅炉废气:黑度(林格曼黑度)”评价项(见2006年版的4.3);
一修改了“锅炉废气:烟尘、二氧化硫”的评价内容,增加了锅炉类型(燃油、煤和燃气)(见4.3,
2006年版的4.3);
——删除了“除尘房”噪声的评价项目(见4.3,2006年版的4.3);
——修改了“烟草粉尘压棒的比例”、“危险废弃物集中交有资质单位回收率”评价项名称(见4.3,
2006年版的4.3);
——修改了清洁生产环境管理要求评价表(见4.4,2006年版的4.4);
——修改了“单位产量综合能耗”指标含义中对能源消耗和能源折算系数的表述,增加了卷烟生产
数量的说明(见5.2.2,2006年版的5.1.2);
——增加了“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的计算公式(见5.2.3);
——增加了“卷接包装材料的选用与包装结构”的评价方法(见5.2.6);
——增加了“卷接包装一次成品率”的计算公式(见5.2.8);
——修改了“商标纸占原料和材料成本的比例”的名称及评价方法(见5.2.9,2006年版的5.1.6);
T
199—201
YC/T
——增加了“化学需氧量(COD)产生量”的计算公式(见5.2.12);
——增加了“二氧化硫(SO!)产生量”的计算公式(见5.2.14);
——修改了“清洁生产等级”,细分为省级工业公司和卷烟工厂的清洁生产等级(见5.3.3,2006年
版的5.2.3)。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
144/SC
本标准由全国烟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企业分技术委员会(sAC/Tc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烟草标准化研究中心、国家烟草专卖局经济运行司、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展计
划司、上海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川渝中烟工业公司、厦门烟草工业有限
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冯茜、张鸣一、孙丹云、谢小龙、童雪霞、徐启国、陈泉根、徐伟、赵继俊、艾栋、
马万宝、胡波、杜孝文、王魁彪、王宏生、屈晓燕、杨若兰、廖柏华、盛佩青、张敏、邓晓俊、刘艺煌、齐良、
黄馨、周东、陈家东、李旭。
Ⅱ
卷烟企业清洁生产评价准则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卷烟企业清洁生产的要求及其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卷烟工厂和省级工业公司的清洁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71
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通则
GB/T23331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GB/T24001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YC/T2732008卷烟包装设计要求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境保护部令[2008]第1号)
3术语和定义
6B/T2400l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清洁能源cleanerenergy
天然气、油(不含重油)、电、城市集中供热蒸汽及国家认定的清洁能源。
3.2
清洁生产cleaner
production
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
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
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3.3
rateoffinalinthe
卷接包装一次成品率one-timeproductscigarettepackage
在烟支卷制和包装制造过程中,仅经过一次加工形成的合格产品的比率。通过收集卷接包装过程
中产生的残次烟的数据,综合反映各类卷包材料的损耗率水平。
4要求
4.1总要求
4.1.1卷烟企业应遵循节约资源、预防污染的原则组织生产。
41.2按资源优势合理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倡使用清洁能源和低污染能源。
4.1.3卷烟企业应按GBl7167的要求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同时也应按GB/T23331要求建立相应的
能源管理体系。
4.1.4选用资源利用率高、少废、无废工艺设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害因素,采用可靠和简单的
199—2011
YC/T
生产操作和控制方法,对材料进行循环利用。
4.1.5产品及包装物的设计,应考虑其在产品生命周期中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优先选择无毒、无
害、易于降解或者便于回收利用的方案,减少包装材料的过度使用和废弃物的产生。
4.2资源能源利用(250分)
资源能源利用共250分,见表1。
表1卷烟企业清洁生产资源能源利用评价表
项目内容分值
清洁能源利用比例
%≥9020
≥75且<9018
≥60且<7516
(≥50且<60)或“锅炉排放达到当地环保要求”14
%50且“锅炉排放未达到当地环保要求”o
单位产值综合能耗(以标准煤计算)8
kgce/万元产值≤1520
≤25且>1518
≤35且>2516
≤45且>3514
能源>450
(100分)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以标准煤计算)6
kgce/万元增加值≤2020
≤40且>2018
≤60且>4016
≤80且>6014
>80O
单位产量综合能耗(以标准煤计算)
kgce/万支≤360
≤5且>350
≤7且>540
≤9且>730
>9O
耗水量
m=。/万支≤o1050
1045
≤015且>O
水
1540
≤o20且>0
(50分)
≤0.25且>0.2035
≤0.30且>o.2530
>O.300
烟叶单耗
kg/万支≤7.310
≤74且>738
≤7.5且>7.46
>7.5O
原料和材料
(100分)烟叶总损耗率6
%≤7.O10
≤75且>7o8
56
≤80且>7
>8oO
199—2011
YC/T
表1(续)
项目内容分值
卷接包装材料的选用与包装结构620
商标纸(小盒)损耗率
%≤o45
≤05且>0.44
≤o6且>o53
62
≤0.7且>0
≤0.8且>O.71
>08O
商标纸(条盒)损耗率
%≤o.45
44
≤o5且>o
53
≤06且>o
≤07且>062
71
≤o8且>0
>o.80
卷烟纸损耗率
%≤1。05
≤1.25且>1。o4
≤150且>1.253
502
≤1.75且>1
原料和材料≤2oo且>1.751
(100分)>2.oo0
滤棒损耗率
%≤o705
704
≤080且>o
≤1.oo且>0.803
≤125且>1.Oo2
251
≤150且>l
>1500
卷接包装一次成品率
%≥99.3020
≥9900且<99.3018
0014
≥98.75且<99
7510
≥98.50且<98
≥98.o且<98508
<98o0
使用烫金、烫银接装纸的比例6
%o5
>o且≤53
>50
卷烟盒、条包装纸成本占卷烟工业销售价格的比例“
%15
8仅用于卷烟工厂的评价项目。
“仅用于省级工业公司的评价项目。
199—2011
Yc/rr
4.3废弃物控制(150分)
废弃物控制共150分,见表2
表2卷烟企业清洁生产废弃物控制评价表
项目内容分值
废水排放量
H1¨,万支≤o0430
o0425
06且>O
0620
≤o08且>o
08
≤o10且>o1j
>o.100
化学需氧量(COD)浓度(末端处理前)
rag!I。≤50010
水
8
≤800且>500
(45分)
≤1200且>8006
2004
≤l500且>l
5000
>l
化学需氧量(COD)产生量(末端处理前)
kg!万支≤0035
034
≤0.05且>0
053
≤008且>0
>0080
锅炉废气:烟尘
rag/m
燃煤锅炉燃油、气锅炉
≤80≤508
≤100且>80≤100且>506
≤200且>】00≤150且>1。03
500
>200>1
锅炉废气:二氧化碳
统计二氧化碳的排放数据4
未统计二氧化碳的排放数据O
锅炉废气:二氧化硫(SO。)
mg/m3
气燃煤锅炉燃油、燃气锅炉
(45分)≤400≤1。o10
≤j00且>400≤200且>1。08
≤700且>500≤300且>2006
≤900且>700≤500且>3004
>900>5000
锅炉废气:二氧化硫(SOz)产生量
kg/万支
≤0005且≥05
0054
≤001且>0
013
≤002且>0
2
≤0025且>0.020
0251
≤003且>0
03O
>0
199—2011
YC/T
表2(续)
项目内容分值
烟草粉尘(除尘排放口)
mg/m3≤508
≤100且>506
≤120且>1。04
>120
O
气车间粉尘
(45分)mg/m3≤105
0
≤1.5且>14
5
≤2.0且>13
0
>2O
异味进行了收集处理后排放0
未对异味进行收集处理后排放O
厂界;昼厂界:夜’
≤55≤4510
≤60且>55≤50且>458
≤70且>60≤55且>506
>70>550
噪声制丝车间(含膨胀烟丝、薄片车间)≤805
dB(A)≤83且>804
(20分)≤8j且>833
>850
卷接包车间(含滤棒成型车间)≤825
≤84且>824
≤85且>843
>850
废弃物分类处理10
末对废弃物分类处理0
烟草粉尘处置比例
%≥9810
≥50且<986
废弃物
<50O
(40分)
危险废弃物台规处置率
%10020
≥90且<10016
≥80且<9012
<800
注1:水、气、声、渣排放未达到地方法规要求的,以上相应项目不得分。
注2:污水和废气排放浓度应以环保部门检测的结果为依据,多个排121数据取最大值计分,单个排口数据取平均
值计分。
注3:厂界噪声昼夜得分不同时,取低分值。
199—20”
YC/T
4.4环境管理要求(100分)
企业应按照GB/T24001建立、运行、健全环境管理体系,并对能源资源的利用及污染物的产生进
行控制,实施清洁生产环境管理体系,按表3进行评价。
表3卷烟企业清洁生产环境管理要求评价表
序号内容分值
环境管理组织机构健全,职能明确:
1)建立环境管理组织机构;2
2)配备环境管理专兼职人员;2
1
3)明确企业各层级的环境管理职责并形成文件;2
4)各层级人员能按文件要求开展环境管理工作}2
5)环境工作记录保持完整2
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要求:
1)建立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识别、获取的管理程序;2
2)开展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识别工作;2
2
3)企业各相关层次和人员能有效获取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2
4)定期评审并更新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文件;2
5)定期评价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在企业得到遵守的情况2
对能源资源的利用及污染物的产生、环境管理必要时制定方针,明确目标、指标进行控制:
1)制定了方针/目标和指标;2
2)在企业各层级得以宣贯;2
3
3)制定了目标和指标实现的方案;2
4)建立了目标和指标实现绩效的定期评价机制;2
5)对未完成目标、指标制定相应措施2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控制:
1)建立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和控制程序;2
2)开展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工作;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YD/T 1156-2009 路由器设备测试方法 核心路由器 2009-06-15
- NB/T 34008-2012 生物质炊事采暖炉具试验方法 2012-08-23
- QC/T 243-2004 汽车车轮安装平面度要求及检验方法 2004-10-20
- QC/T 449-2010 保温车、冷藏车技术条件及试验方法 2010-08-16
- SY/T 6252-2012 感应测井仪刻度及刻度装置技术规范 2012-08-23
- NB/T 31038-2012 风力发电用低压成套无功功率补偿装置 2012-10-29
- YD/T 1930-2009 统一IMS组网总体技术要求(第一阶段) 2009-06-15
- JY/T 0401-2007 紫外线作用演示器 2008-01-21
- QX/T 47-2007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3部分:气象能见度观测 2007-06-22
- SY/T 4083-2012 电热法消除管道焊接残余应力热处理工艺规范 2012-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