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3/T 2653-2023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评估规范

DB43/T 2653-2023

湖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5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3/T 2653-2023
标准类型
湖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3-06-26
实施日期
2023-09-26
发布单位/组织
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2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3.080.01

CCSA16

43

湖南省地方标准

DB43/T2653—2023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

建设评估规范

Evaluationspecificationfortheconstructionofthenewera

civilizationpracticecenter(institute,station)

2023-06-26发布2023-09-26实施

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3/T2653—2023

目次

前言························································································································Ⅲ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评估原则················································································································1

4.1公开性原则·····································································································1

4.2有效性原则·····································································································2

4.3随机性原则·····································································································2

4.4可靠性原则·····································································································2

4.5公正性原则·····································································································2

5评估机构和人员·······································································································2

5.1评估机构········································································································2

5.2评估人员········································································································2

6评估对象················································································································2

7评估方法················································································································2

7.1评估指标········································································································2

7.2评估程序········································································································3

8评估结果················································································································3

8.1评估得分········································································································3

8.2等级划分········································································································3

附录A(规范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评估计分表······················································4

附录B(规范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评估计分表·························································9

附录C(规范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评估计分表························································14

附录D(规范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工作满意度调查表···································18

I

DB43/T2653—2023

II

DB43/T2653—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湖南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肖凌之、杨凯、杨安平、何丽娟、陈晓珍、黄屹、陈培叶、范尧、李子茜、荆

虹、龚贺、龚杰辉。

III

DB43/T2653—2023

IV

DB43/T2653—2023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评估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的评估原则、评估机构和人员、评估对象、评估

方法和评估结果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的评估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新时代文明实践neweracivilizationpractice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眼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

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

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广泛动员和激励人民群众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而开展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3.2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neweracivilizationpracticecenter

县(市、区)一级协调、组织、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组织机构。

3.3

新时代文明实践所neweracivilizationpracticeinstitute

乡镇(街道)一级协调、组织、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组织机构。

3.4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neweracivilizationpracticestation

村(社区)一级协调、组织、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组织机构。

4评估原则

4.1公开性原则

评估过程应公开透明,包括评估数据的来源,所采用的评选方法、评选要素以及具体评选指标、评

选人员及资质等。

1

DB43/T2653—2023

4.2有效性原则

评估基于每次评估活动开展日内有效、相关的调研数据和评估假设。

4.3随机性原则

在评估过程中调查问卷的发放应符合随机性假设,以确保评估数据采集的可信度。

4.4可靠性原则

评估结果应建立在充分收集数据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以保证形成可靠的结论。

4.5公正性原则

评估人员进行评估时不应带任何形式的偏见。

5评估机构和人员

5.1评估机构

省以下的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评估机构的设立,由该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

站)的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确定。

5.2评估人员

5.2.1各级评估机构负责组建本级评估委员会,由评估委员会具体实施评估工作。评估委员会应由三

名以上专家组成,专家应从党政相关职能部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社会组织和企业等参与新时代文

明中心(所、站)建设、课题研究的相关人员中择优选取。

5.2.2评估委员会专家的选用条件包括但不限于:

a)党政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应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有较深的了解,具备一年

以上相关工作经验;

b)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专家学者应具有中级职称以上,在本专业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对新时代

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有一定了解;

c)社会组织、企业相关专家应在本专业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参与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

站)建设活动。

6评估对象

各县(市、区)建立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乡镇(街道)成立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行政村(社

区)成立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7评估方法

7.1评估指标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评估指标、评分标准和项目赋分,分别按附录A-C的要求。

2

DB43/T2653—2023

7.2评估程序

7.2.1现场调研

评估委员会应采用座谈交流、实地走访、资料查阅、谈心谈话、满意度调查等多种方式采集一手资

料,对被评估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其中,满意度调查表应符合附

录D的要求。

7.2.2综合打分

评估采用综合评估法,以总分计算。评估委员会在现场调研的基础上,按照附录A-C规定的量化因

素和分值,对被评估对象进行打分,并计算出综合评估得分。以附录A为例,分值计算步骤为:

a)按附录A一级指标(1)目录规定的二级指标、评分标准计算得分A;

b)按附录A一级指标(2)目录规定的二级指标、评分标准计算得分B;

c)按附录A一级指标(3)目录规定的二级指标、评分标准计算得分C;

d)按附录A一级指标(4)目录规定的二级指标、评分标准计算得分D;

e)按附录A一级指标(5)目录规定的二级指标、评分标准计算得分E;

f)按附录A一级指标(6)目录规定的二级指标、评分标准计算得分F;

g)按附录A一级指标(7)目录规定的二级指标、评分标准计算得分G。

h)评估委员会每位成员的打分总计=A+B+C+D+E+F+G;

i)被评估对象的综合评估得分=成员1打分总计+成员2打分总计+„+成员n打分总计/n,n为评

估委员会成员人数;

j)综合评估得分分值计算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小数点后第三位“四舍五入”。

8评估结果

8.1评估得分

各级评估机构负责汇总、整理评估得分,评估得分计算方法分别为:

a)县(市、区)新时代文明实践评估得分=A(中心综合评估得分)×50%+B(两个以上所的平

均综合评估得分)×30%+C(四个以上站的综合评估平均得分)×20%

b)乡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评估得分=B(所综合评估得分)×60%+C(两个以上站的平均

综合评估得分)×40%

c)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评估得分=成员1打分总计+成员2打分总计+„+成员n打分总计/n

8.2等级划分

评估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应按照表1的要求进行划分。

表1评估结果等级划分表

被评估对象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1、评估得分≥85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在满足以上条件的基础上,以不超过

评估得分≥75评估得分≥60评估得分<60

(所、站)总数60%的比例,按照总分自高至低

确定入选对象。

3

DB43/T2653—2023

附录A

(规范性)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评估计分表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分标准项目赋分得分

(1)县(市、区)党委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发挥好一线指挥

部作用,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县(市、区)党委、乡镇(街

道)党委、村(社区)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分

别担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所长、站长(1分,每少一

项扣0.5分)。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

日程,纳入对乡镇(街道)、县直单位绩效考核指标,纳入意4

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监督检查,纳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

建测评标准(1分,每少一项扣0.5分,扣完为止)。精心制

1.1组织保障

定全区域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有时间表、项目

表、责任单,有专职工作人员,确保工作务实有效推进(2分,

每少一项扣0.5分,扣完为止)。

(2)党委宣传部门负责具体统筹推进中心建设工作,明确专

人专班加强对区域内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的指导,实现区

3

域内中心(所、站)三级贯通、有机联动(3分,其中有机构、

人员占1分;成效2分,视情扣分)。

(1)健全统筹协调机制。县(市、区)党委常委会会议专题

研究,每年不少于2次(2分,每少一次扣1分)。县(市、

1.文明实践

区)党政主要领导专题调研督导,合计每年不少于2次(2分,

组织机制

每少一次扣1分)。分管领导专题调研督促、协调解决问题,6

(33分)

每季度不少于1次(1分,每少一次扣0.5分,扣完为止)。

党委宣传部门与督查机构联合督导,全年不少1次(1分,没

开展扣1分)。

(2)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县(市、区)财政统筹文明实践工

作基本经费(2分,基本经费不足扣1分)。新时代文明实践

中心建设补助资金专款专用,未挤占、截留和挪用(1.5分,

发现违规行为扣1.5分),且设备配置经费占比不高于30%

1.2机制建设

(0.5分,高于比例扣0.5分)。推动建立党政机关、国有企6

事业单位为本部门、本单位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提供必

要经费的机制(1分,没有建立机制扣0.5分)。探索设立文

明实践志愿服务专项基金,作用充分发挥,鼓励个人、企业进

行捐助(1分,未设立扣1分)。

(3)建立县(市、区)级领导挂点联系乡镇(街道)文明

实践所机制。领导定期指导督促乡镇(街道)、村(社区)

推进文明实践活动(1分,每发现一个无领导督促的乡镇扣

2

0.5分,扣完为止),统筹协调县文明委成员单位积极参与新

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1分,未建立扣0.5分,

扣完为止)。

4

DB43/T2653—2023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分标准项目赋分得分

(4)建立健全文明实践嘉许激励机制。制定志愿者组织引导、

业务培训、嘉许激励、权益保障等制度(2分,每缺少一项扣2

0.5分,扣完为止)。

(5)落实挂点对接机制。县(市、区)领导与挂点联系的省、

1.2机制建设市文明委成员单位联络协调,争取共同打造文明实践品牌项

目,创新特色亮点工作,且成效明显(2分,上级没配备挂点

2

单位的扣2分;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带队对接且成效明

显的记2分;非县市党政主要领导带队衔接的扣1分;挂点工

作成效视情扣分)。

(1)结合本地实际,建立全区域文明实践人才、阵地、项目

三个资源库(1分,每缺一项扣0.5分,扣完为止)。统筹使

1.文明实践

用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党群中心、文化礼堂、农家书屋、“村

组织机制4

村响”等现有公共服务阵地资源,完善协同运行机制,打造理

(33分)

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体育健身服

务等服务平台(3分,视成效酌情得分)。

(2)统筹本地资源,合理设置应急救援志愿服务机构(点),

1.3资源整合可供志愿者培训演练、战前集合、装备存放(1分,未设立扣

0.5分)。乡镇(街道)建有应急志愿服务站,根据条件配备2

急救箱、卫生防疫包、应急逃生包等应急设施设备(1分,未

配备设备扣0.5分)。

(3)积极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同县(市、区)融媒体中

心、政务服务中心、“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连通融通的有效机

2

制(2分,四类平台之间未建立通畅的联络沟通机制和渠道,

每缺一类扣0.5分)。

(1)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机构全覆盖并正常运

转(1分,发现空白点即扣1分;运转不畅扣0.5分)。中心

有固定办公和活动场所,有统一标牌,并在醒目位置悬挂(1

3

分,每缺一项扣0.5分,扣完为止)。中心(所、站)内部装

饰以学习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标语、

图片为主(1分,整体风格不符的扣1分)。

(2)运用各种形式及时公布中心、所、站及实践点联系人及

2.1三级阵地

联系方式(1分,每缺一项扣0.5分)。文明实践中心(所、

建设2

2.文明实践站)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有计划、有内容并张榜公布(1分,无

阵地建设计划无内容扣0.5分,无公布扣0.5分)。

(9分)(3)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挂牌成立志愿服务促进中心,有

机构、有专门人员、有完备的工作制度(1分,无机构人员扣

1分,制度不完备扣0.5分)。推动县(市、区)内、乡镇(街2

道)、村(社区)之间各类志愿服务资源流动互动,最大限度

发挥资源综合使用效益(1分,酌情得分)。

(1)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对外开放本单位阵地资源,

2.2特色阵地或在居民聚集区、农村集市等公共场所设置文明实践点,构建

2

建设点多面广、功能完备、互联互通、便民利民“15分钟服务圈”

(2分,未按要求设立实践点扣1分)。

5

DB43/T2653—2023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分标准项目赋分得分

(1)做实建强志愿服务总队,县(市、区)党政1名主要负

责同志担任总队长(1分,非主要领导担任扣0.5分)。中心

(总队)结合实际配置“8+N”的专家志愿服务队和专业志愿

服务队,且不少10支(2分,每少一支扣0.5分,扣完为止)。

4

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结合工作实际组建文明实践志愿服

务队伍,统一归属志愿服务总队,面向全区域开展文明实践志

愿服务活动(1分,未组建志愿服务队伍扣0.5分,未展开志

愿服务活动扣0.5分)。

(2)文明实践所、站有专人负责本区域志愿服务工作,及

时收集报送群众需求信息,根据实际情况组建有文明实践志

1

愿服务队伍(1分,无专人负责扣0.5分,无志愿服务队伍

扣0.5分)。

3.1队伍建设

基本要求(3)抽调党员干部、专家学者、青年教师、“百姓名嘴”、

退役军人组建群众身边的宣传宣讲队伍,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

(2分,每个乡镇(街道)至少成立一支、每月至少开展一次

宣讲活动。未成立扣2分,未按要求开展活动,每少一次扣

3.文明实践0.5分,扣完为止)。成立应急救援专业志愿服务队,适时开

队伍建设展救援技术培训和应急救援知识宣讲(1分,未成立扣0.5分,

(15分)未按要求开展活动,未开展活动扣0.5分)。邀请道德模范、4

先进典型等开展道德宣讲,充分发挥“五老人员”、乡土文化

人才、身边先进人物、创业返乡人员的作用,培养群众身边永

不走的文明实践队伍,参与志愿服务人数达到本区域常住人口

的13%,有志愿服务时长记录的志愿者人数占注册志愿者人

数的50%(1分,未达到13%扣0.5分,有时长记录的志愿

者占比未达到50%扣0.5分)

(1)对文明实践志愿者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制度,采取线上

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文明实践志愿者开展文明实践基础知

识与专业技能培训(1分)。村(社区)文明实践站站长、

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负责人、文明实践志愿者骨干培训覆4

3.2志愿队伍盖率≥90%(1分)。组织评选表彰优秀志愿者、志愿服务组

日常管理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