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3年06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2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3.080.01
CCSA16
43
湖南省地方标准
DB43/T2653—2023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
建设评估规范
Evaluationspecificationfortheconstructionofthenewera
civilizationpracticecenter(institute,station)
2023-06-26发布2023-09-26实施
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3/T2653—2023
目次
前言························································································································Ⅲ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评估原则················································································································1
4.1公开性原则·····································································································1
4.2有效性原则·····································································································2
4.3随机性原则·····································································································2
4.4可靠性原则·····································································································2
4.5公正性原则·····································································································2
5评估机构和人员·······································································································2
5.1评估机构········································································································2
5.2评估人员········································································································2
6评估对象················································································································2
7评估方法················································································································2
7.1评估指标········································································································2
7.2评估程序········································································································3
8评估结果················································································································3
8.1评估得分········································································································3
8.2等级划分········································································································3
附录A(规范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评估计分表······················································4
附录B(规范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评估计分表·························································9
附录C(规范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评估计分表························································14
附录D(规范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工作满意度调查表···································18
I
DB43/T2653—2023
II
DB43/T2653—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湖南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肖凌之、杨凯、杨安平、何丽娟、陈晓珍、黄屹、陈培叶、范尧、李子茜、荆
虹、龚贺、龚杰辉。
III
DB43/T2653—2023
IV
DB43/T2653—2023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评估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的评估原则、评估机构和人员、评估对象、评估
方法和评估结果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的评估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新时代文明实践neweracivilizationpractice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眼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
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
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广泛动员和激励人民群众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而开展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3.2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neweracivilizationpracticecenter
县(市、区)一级协调、组织、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组织机构。
3.3
新时代文明实践所neweracivilizationpracticeinstitute
乡镇(街道)一级协调、组织、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组织机构。
3.4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neweracivilizationpracticestation
村(社区)一级协调、组织、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组织机构。
4评估原则
4.1公开性原则
评估过程应公开透明,包括评估数据的来源,所采用的评选方法、评选要素以及具体评选指标、评
选人员及资质等。
1
DB43/T2653—2023
4.2有效性原则
评估基于每次评估活动开展日内有效、相关的调研数据和评估假设。
4.3随机性原则
在评估过程中调查问卷的发放应符合随机性假设,以确保评估数据采集的可信度。
4.4可靠性原则
评估结果应建立在充分收集数据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以保证形成可靠的结论。
4.5公正性原则
评估人员进行评估时不应带任何形式的偏见。
5评估机构和人员
5.1评估机构
省以下的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评估机构的设立,由该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
站)的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确定。
5.2评估人员
5.2.1各级评估机构负责组建本级评估委员会,由评估委员会具体实施评估工作。评估委员会应由三
名以上专家组成,专家应从党政相关职能部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社会组织和企业等参与新时代文
明中心(所、站)建设、课题研究的相关人员中择优选取。
5.2.2评估委员会专家的选用条件包括但不限于:
a)党政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应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有较深的了解,具备一年
以上相关工作经验;
b)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专家学者应具有中级职称以上,在本专业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对新时代
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有一定了解;
c)社会组织、企业相关专家应在本专业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参与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
站)建设活动。
6评估对象
各县(市、区)建立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乡镇(街道)成立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行政村(社
区)成立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7评估方法
7.1评估指标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评估指标、评分标准和项目赋分,分别按附录A-C的要求。
2
DB43/T2653—2023
7.2评估程序
7.2.1现场调研
评估委员会应采用座谈交流、实地走访、资料查阅、谈心谈话、满意度调查等多种方式采集一手资
料,对被评估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其中,满意度调查表应符合附
录D的要求。
7.2.2综合打分
评估采用综合评估法,以总分计算。评估委员会在现场调研的基础上,按照附录A-C规定的量化因
素和分值,对被评估对象进行打分,并计算出综合评估得分。以附录A为例,分值计算步骤为:
a)按附录A一级指标(1)目录规定的二级指标、评分标准计算得分A;
b)按附录A一级指标(2)目录规定的二级指标、评分标准计算得分B;
c)按附录A一级指标(3)目录规定的二级指标、评分标准计算得分C;
d)按附录A一级指标(4)目录规定的二级指标、评分标准计算得分D;
e)按附录A一级指标(5)目录规定的二级指标、评分标准计算得分E;
f)按附录A一级指标(6)目录规定的二级指标、评分标准计算得分F;
g)按附录A一级指标(7)目录规定的二级指标、评分标准计算得分G。
h)评估委员会每位成员的打分总计=A+B+C+D+E+F+G;
i)被评估对象的综合评估得分=成员1打分总计+成员2打分总计+„+成员n打分总计/n,n为评
估委员会成员人数;
j)综合评估得分分值计算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小数点后第三位“四舍五入”。
8评估结果
8.1评估得分
各级评估机构负责汇总、整理评估得分,评估得分计算方法分别为:
a)县(市、区)新时代文明实践评估得分=A(中心综合评估得分)×50%+B(两个以上所的平
均综合评估得分)×30%+C(四个以上站的综合评估平均得分)×20%
b)乡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评估得分=B(所综合评估得分)×60%+C(两个以上站的平均
综合评估得分)×40%
c)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评估得分=成员1打分总计+成员2打分总计+„+成员n打分总计/n
8.2等级划分
评估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应按照表1的要求进行划分。
表1评估结果等级划分表
被评估对象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1、评估得分≥85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在满足以上条件的基础上,以不超过
评估得分≥75评估得分≥60评估得分<60
(所、站)总数60%的比例,按照总分自高至低
确定入选对象。
3
DB43/T2653—2023
附录A
(规范性)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评估计分表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分标准项目赋分得分
(1)县(市、区)党委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发挥好一线指挥
部作用,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县(市、区)党委、乡镇(街
道)党委、村(社区)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分
别担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所长、站长(1分,每少一
项扣0.5分)。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
日程,纳入对乡镇(街道)、县直单位绩效考核指标,纳入意4
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监督检查,纳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
建测评标准(1分,每少一项扣0.5分,扣完为止)。精心制
1.1组织保障
定全区域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有时间表、项目
表、责任单,有专职工作人员,确保工作务实有效推进(2分,
每少一项扣0.5分,扣完为止)。
(2)党委宣传部门负责具体统筹推进中心建设工作,明确专
人专班加强对区域内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的指导,实现区
3
域内中心(所、站)三级贯通、有机联动(3分,其中有机构、
人员占1分;成效2分,视情扣分)。
(1)健全统筹协调机制。县(市、区)党委常委会会议专题
研究,每年不少于2次(2分,每少一次扣1分)。县(市、
1.文明实践
区)党政主要领导专题调研督导,合计每年不少于2次(2分,
组织机制
每少一次扣1分)。分管领导专题调研督促、协调解决问题,6
(33分)
每季度不少于1次(1分,每少一次扣0.5分,扣完为止)。
党委宣传部门与督查机构联合督导,全年不少1次(1分,没
开展扣1分)。
(2)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县(市、区)财政统筹文明实践工
作基本经费(2分,基本经费不足扣1分)。新时代文明实践
中心建设补助资金专款专用,未挤占、截留和挪用(1.5分,
发现违规行为扣1.5分),且设备配置经费占比不高于30%
1.2机制建设
(0.5分,高于比例扣0.5分)。推动建立党政机关、国有企6
事业单位为本部门、本单位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提供必
要经费的机制(1分,没有建立机制扣0.5分)。探索设立文
明实践志愿服务专项基金,作用充分发挥,鼓励个人、企业进
行捐助(1分,未设立扣1分)。
(3)建立县(市、区)级领导挂点联系乡镇(街道)文明
实践所机制。领导定期指导督促乡镇(街道)、村(社区)
推进文明实践活动(1分,每发现一个无领导督促的乡镇扣
2
0.5分,扣完为止),统筹协调县文明委成员单位积极参与新
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1分,未建立扣0.5分,
扣完为止)。
4
DB43/T2653—2023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分标准项目赋分得分
(4)建立健全文明实践嘉许激励机制。制定志愿者组织引导、
业务培训、嘉许激励、权益保障等制度(2分,每缺少一项扣2
0.5分,扣完为止)。
(5)落实挂点对接机制。县(市、区)领导与挂点联系的省、
1.2机制建设市文明委成员单位联络协调,争取共同打造文明实践品牌项
目,创新特色亮点工作,且成效明显(2分,上级没配备挂点
2
单位的扣2分;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带队对接且成效明
显的记2分;非县市党政主要领导带队衔接的扣1分;挂点工
作成效视情扣分)。
(1)结合本地实际,建立全区域文明实践人才、阵地、项目
三个资源库(1分,每缺一项扣0.5分,扣完为止)。统筹使
1.文明实践
用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党群中心、文化礼堂、农家书屋、“村
组织机制4
村响”等现有公共服务阵地资源,完善协同运行机制,打造理
(33分)
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体育健身服
务等服务平台(3分,视成效酌情得分)。
(2)统筹本地资源,合理设置应急救援志愿服务机构(点),
1.3资源整合可供志愿者培训演练、战前集合、装备存放(1分,未设立扣
0.5分)。乡镇(街道)建有应急志愿服务站,根据条件配备2
急救箱、卫生防疫包、应急逃生包等应急设施设备(1分,未
配备设备扣0.5分)。
(3)积极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同县(市、区)融媒体中
心、政务服务中心、“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连通融通的有效机
2
制(2分,四类平台之间未建立通畅的联络沟通机制和渠道,
每缺一类扣0.5分)。
(1)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机构全覆盖并正常运
转(1分,发现空白点即扣1分;运转不畅扣0.5分)。中心
有固定办公和活动场所,有统一标牌,并在醒目位置悬挂(1
3
分,每缺一项扣0.5分,扣完为止)。中心(所、站)内部装
饰以学习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标语、
图片为主(1分,整体风格不符的扣1分)。
(2)运用各种形式及时公布中心、所、站及实践点联系人及
2.1三级阵地
联系方式(1分,每缺一项扣0.5分)。文明实践中心(所、
建设2
2.文明实践站)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有计划、有内容并张榜公布(1分,无
阵地建设计划无内容扣0.5分,无公布扣0.5分)。
(9分)(3)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挂牌成立志愿服务促进中心,有
机构、有专门人员、有完备的工作制度(1分,无机构人员扣
1分,制度不完备扣0.5分)。推动县(市、区)内、乡镇(街2
道)、村(社区)之间各类志愿服务资源流动互动,最大限度
发挥资源综合使用效益(1分,酌情得分)。
(1)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对外开放本单位阵地资源,
2.2特色阵地或在居民聚集区、农村集市等公共场所设置文明实践点,构建
2
建设点多面广、功能完备、互联互通、便民利民“15分钟服务圈”
(2分,未按要求设立实践点扣1分)。
5
DB43/T2653—2023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分标准项目赋分得分
(1)做实建强志愿服务总队,县(市、区)党政1名主要负
责同志担任总队长(1分,非主要领导担任扣0.5分)。中心
(总队)结合实际配置“8+N”的专家志愿服务队和专业志愿
服务队,且不少10支(2分,每少一支扣0.5分,扣完为止)。
4
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结合工作实际组建文明实践志愿服
务队伍,统一归属志愿服务总队,面向全区域开展文明实践志
愿服务活动(1分,未组建志愿服务队伍扣0.5分,未展开志
愿服务活动扣0.5分)。
(2)文明实践所、站有专人负责本区域志愿服务工作,及
时收集报送群众需求信息,根据实际情况组建有文明实践志
1
愿服务队伍(1分,无专人负责扣0.5分,无志愿服务队伍
扣0.5分)。
3.1队伍建设
基本要求(3)抽调党员干部、专家学者、青年教师、“百姓名嘴”、
退役军人组建群众身边的宣传宣讲队伍,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
(2分,每个乡镇(街道)至少成立一支、每月至少开展一次
宣讲活动。未成立扣2分,未按要求开展活动,每少一次扣
3.文明实践0.5分,扣完为止)。成立应急救援专业志愿服务队,适时开
队伍建设展救援技术培训和应急救援知识宣讲(1分,未成立扣0.5分,
(15分)未按要求开展活动,未开展活动扣0.5分)。邀请道德模范、4
先进典型等开展道德宣讲,充分发挥“五老人员”、乡土文化
人才、身边先进人物、创业返乡人员的作用,培养群众身边永
不走的文明实践队伍,参与志愿服务人数达到本区域常住人口
的13%,有志愿服务时长记录的志愿者人数占注册志愿者人
数的50%(1分,未达到13%扣0.5分,有时长记录的志愿
者占比未达到50%扣0.5分)
(1)对文明实践志愿者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制度,采取线上
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文明实践志愿者开展文明实践基础知
识与专业技能培训(1分)。村(社区)文明实践站站长、
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负责人、文明实践志愿者骨干培训覆4
3.2志愿队伍盖率≥90%(1分)。组织评选表彰优秀志愿者、志愿服务组
日常管理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T/YNBX 111-2023 烟后大豆栽培技术规程 2023-11-01
- T/AMNYLTQY 003-2020 阿杜肉羊疫病防治技术规范团体标准 2020-07-10
- T/FJGX 001-2023 奉节青脆李贮藏保鲜技术规程 2023-10-01
- T/SDAS 595-2023 小麦茎基腐病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2023-03-10
- T/WM 003-2022 有机红色之爱苹果(爱果) 2022-04-15
- T/HQSC 008-2023 种鹅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2023-12-20
- T/BZFS 002-2021 枣园生草技术规程 2021-08-06
- T/LHNX 002-2022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大石葡萄葡萄园建立规范 2022-09-26
- T/CQSNCQCYXH 15-2020 南川区泥鳅池塘养殖技术规程 2020-12-18
- T/YTCX 004-2020 烟台桑树种植技术规程 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