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 1037-2019 核动力厂取排水环境影响评价指南(试行)

HJ 1037-2019 Guidelines for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cooling water intake and thermal discharge for nuclear power plants (on trial)

行业标准-环保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3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HJ 1037-2019
标准类型
行业标准-环保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
发布日期
2019-10-01
实施日期
2019-10-01
发布单位/组织
-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页数:3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1037—2019

核动力厂取排水环境影响评价指南

(试行)

Guidelinesfor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ofcoolingwaterintakeand

thermaldischargefornuclearpowerplants(ontrial)

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出版集团出版的正式标准文件为准。

2019-08-21发布2019-10-01实施

生态环境部发布

目  次

前言....................................................................................................................................II

1适 用 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RIS选择方法..........................................................................................................................2

5核动力厂取水环境影响分析................................................................................................3

6核动力厂温排水环境影响分析............................................................................................9

附录A(规范性附录)水生生物调查..................................................................................21

附录B(资料性附录)取水生物影响评价方法...................................................................23

附录C(规范性附录)温排水环境影响分析论证流程......................................................26

附录D(资料性附录)热扩散区域内水生生命准则..........................................................27

I

前  言

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

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结合核电发展的具体情况,

规范核动力厂建设项目取排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防止和控制核动力厂取水和温排水产生的

负面环境影响,保护水生生物资源和其他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核动力厂取排水环境影响的评价要求。

本标准的附录A和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和D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核电安全监管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起草单位: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

本标准生态环境部于2019年08月21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9年10月0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

II

核动力厂取排水环境影响评价指南

1适用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滨海固定式核动力厂取水和温排水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和判定准则,其他类

型的核动力厂取排水环境影响评价可参考本指南的主要原则和方法。

本标准主要用于指导滨海固定式核动力厂新厂址取水和温排水环境影响预测分析。老厂

址新机组、工程方案变更(如冷却方式和排放方式的变化)、运行方式的变化(如增加取水

量或增加热量排放等)以及运行以后的回顾性分析评价也可参考执行本标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

用于本标准。

GB3097海水水质标准

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12763.6海洋调查规范第6部分:海洋生物调查

HJ1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冷却水取水设施coolingwaterintakestructure

将水导入到冷却系统各个部分的整体结构,以实现冷却系统的冷却功能的设施。

3.2卷塞impingement

冷却水进入冷却系统时被拦截在滤网等装置上导致的生物伤害或死亡的物理现象。卷塞

对象包括那些被滤网收集或截留的生物,不包括通过滤网进入冷却水设施的生物,一般个体

较大。

3.3卷载entrainment

随同取水进入冷却水系统的小型水生生物被动携带传输的过程。卷载生物在高压、高温

以及杀生剂的作用下导致伤害或死亡。

3.4最佳实践技术besttechniqueavailable

从减小冷却水取水和温排水对环境负面影响优化比选中确定的技术。该技术考虑建造成

本,是切实可行的最佳技术。

3.5重要代表物种representativeimportantspecies,RIS

在冷却水取水或温排水影响区域内的重要水产资源物种、保护性物种和起重要生态功能

的物种等,包括以下物种:

a)重要经济物种(当地经济物种中排名前十的);

b)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物种;

c)在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中起重要作用的物种;

1

d)可能导致取水设施堵塞,影响冷源安全的物种;

e)与上述物种(a-d)具有食物关系的物种;

f)温升敏感物种或对取水影响敏感的物种。

3.6典型生物群落typicalbiologicalcommunity

本标准中典型生物群落指红树林、珊瑚礁、海藻场、海草床、贝床等重要生物种群的集

合,其是具有相对固定生命阶段特征的动植物群体。

3.7主要分析区primarystudyarea

冷却水取水影响主要分析区为可能受影响的水域,取水影响主要分析区的范围由易受取

水影响的水生生物的分布决定。温排水影响主要分析区是指2℃以上温升包络区域。

3.8远场分析区farfieldstudyarea

主要分析区的外缘水域。远场分析区内的生物可能受到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对于滨海

厂址,远场分析区通常指主要分析区域边缘至厂址半径15km范围以内的水域。

3.9温排水thermaldischarge

用于输送废热的冷却水和工业过程用水,其水温高于排放区自然水体的温度。

3.10热扩散区heatdissipationarea

该区域是经科学论证确定的温排水排放区域,专用于温排水混合和扩散,该区域之外的

水温应满足当地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要求。

4RIS选择方法

当“重要的”或“代表性的”物种较多,难以全部进行详细研究时,可选择部分物种(例如

2~15个)作为“重要代表物种”。一般而言,RIS包括大部分敏感鱼类、软体动物、经济物种

和在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中起作用的关键物种。

根据如下方法选择RIS:

a)水体环境功能区划。若水体功能区划指定特定物种作为保护对象,则这些物种应被

指定为RIS;

b)咨询渔业水产部门以及鱼类和野生生物保护部门;

c)国家公布的珍稀濒危物种或附近保护区的保护物种。选取的物种应特别考虑可能出

现的任何珍稀濒危物种;

d)对水体温度变化或对取水影响较敏感的物种。应识别当地对温度或对取水影响最敏

感的物种(或类群),并考虑其重要性;

e)当地重要的经济物种;

f)根据取水环境、取水设施特点可能导致滤网堵塞的致灾生物。

除了上述考虑,还需关注候选的RIS物种受到的可能影响、影响程度以及在厂址附近

水域出现情况等。

2

5核动力厂取水环境影响分析

5.1评价目的

进行取水影响分析的总体目标是获得充分的环境影响信息,以确定核动力厂冷却水取水

设施的位置、设计和建造反映最佳实践技术,对环境的影响小。对于新建的取水设施,应通

过对比历史数据、运行前的调查资料以及其他核动力厂的运行经验,获得可信的生物损失量

估算。对于现有核动力厂,结合监测数据给出可信的取水造成的生物损失量,评价已发生的

和可能的长期影响。

5.2分析论证流程

在编制核动力厂选址阶段环境影响报告书时,可采用收集资料的方式,根据厂址特征,

确定冷却方式,判定取水的潜在影响。当取水潜在影响不可接受时,需修改冷却方式或重新

确定厂址。

在编制核动力厂建造阶段环境影响报告书时,首先根据收集的资料,初步判定取水影响。

判定厂址取水影响较小的情况包括:取水量较小(如二次循环冷却系统取水)且取水区的生

物量低;历史数据显示不存在取水影响;或者具备取水影响较小的其他条件。除上述情况外,

应初步判定厂址取水影响较大。对于取水影响较小的厂址,收集必要资料,进行简要的综合

影响分析;对于初步判定厂址取水存在较大影响的厂址要求进行相对广泛的现场调查,应通

过文献调研、现场调查和实验研究,进行估算或模型模拟,对取水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

判定取水影响及最佳实践技术。

在编制核动力厂运行阶段环境影响报告书时,应根据工程建造对取排水方案和设计参数

进行确认,并根据最新环境数据(如与建造阶段发生变化)复核取水影响和最佳实践技术。

核动力厂取水设施环境影响分析论证流程见图1。

3

新建或扩建的取水设施

制定总体工作计划

反映在

核动力厂

选址阶段

环境影响

报告书根据厂址特征,确

定冷却方式,判定

可取水潜在影响不

接可

受接

修改冷却方式或重新确

制定后续工作计划

定厂址

收集必要资料,初

步判定取水影响

反映在响

核动力厂小

建造阶段开展文献调研、现场

环境影响调查和实验研究,进

报告书行估算或模型计算。

进行取水环境影响分

简要分析析和评价

判定取水影响和

可最佳实践技术不

接可

受接

修改或优化取水方

制定后续工作计划案(设施),或采

取其它措施

根据工程建造,对取排水方案和设

计参数进行确认;根据最新环境数

反映在据(如与建造阶段发生变化),复

核动力厂核最佳实践技术和取水影响

运行阶段

环境影响

报告书

判定取水影响和

可最佳实践技术不

接可

受接

分析论证修改或优化取水方

结束案(设施),或采

取其它措施

图1取水设施环境影响分析论证流程图

5.3厂址特征及取水设施描述

5.3.1取水设施的位置和布局

5.3.1.1取水设施的位置,在地图上标明取水设施位置以及厂址半径15km范围内与工程

4

水域水文变化相关的设施。

5.3.1.2给出取水设施所在水体地形和水文数据图,需要的资料包括:

a)详细的地形数据;

b)水文特征,包括等深线;

c)水体边界;

d)受影响的水体;

e)厂址附近其他取水工程描述;

f)取水设施建造和运行后,取水设施所在地地形和冲淤环境可能出现的变化(视厂址

的具体情况而定)。

5.3.2气象数据

当进行流体动力模拟时,需要气象数据的资料包括:

a)气温,最大、最小和平均月降雨量;

b)太阳辐射kcal/m2/d(平均值或年度循环的每月值);

c)风速和风向,季节性主导风向;

d)其他与厂址相关的数据。

5.3.3冷却水取水设施

核动力厂建造、运行阶段环境影响报告书应提供冷却水取水设施信息,包括以下内容。

选址阶段的信息根据实际情况提供。

a)结构:

1)冷却系统的位置;

2)管道和水渠的外形及详细构造图;

3)容量;

4)网筛、栅栏,包括拦截网等环保装置类型或规格;

5)鱼类回流通道等设施结构图和平面图;

6)通过滤网水流的平均和最大流速;

7)与负荷特征相关的流量和出现频率;

8)用来除冰等再循环水的位置、流量和持续时间;

b)泵:

1)设计细节(在构筑物中的位置,叶片和外形的结构);

2)转速;

3)数量、容量和计划运行时间表;

4)压力条件;

5)水泵的传输速度和切变力;

c)杀生剂和消泡剂:

1)在系统中添加的位置;

2)杀生剂和消泡剂毒性描述;

3)使用时间和持续时间;

4)受纳水体中的杀生剂和消泡剂的浓度;

d)热影响:

年度环境温度表。不同运行功率下冷却水附加的热量,及对冷却水系统中卷载生物的时

间-温度影响。

5

e)其他关于冷却水系统的数据:

1)可溶性气体;

2)固体悬浮物和浊度;

3)其他废物和添加的化学药剂;

4)冷凝管、热交换组件、水管和虹吸管等的尺寸;

5)维护程序,热除冰程序的使用。

5.4生物调查和取水环境影响评价

5.4.1评价步骤

生物调查是为了合理评价冷却水取水设施的位置、设计和建造等相关的环境影响,同时

为选址提供充分有效的基础数据。评价的目标是通过分析和优化生物调查和监测数据,说明

取水设施体现了最佳实践技术,对环境影响小。评价步骤包括:

a)通过收集资料或对厂址附近初步的生物调查,选定RIS,确定适合RIS的调查方法

和调查时间,给出主要分析区和远场分析区生物调查计划,进行生物调查(见附录A);

b)根据受取水设施运行影响的生物体数量、大小和重量的昼夜以及季节性变化,评价

受取水设施的影响程度,评价中可保守假设通过取水设施的生物死亡率为100%,也可通过

现场实验获得死亡;

c)对供水水体进行研究,评估取水对特定水域内生物种群的损害和影响,评价个体生

物的损失对当地种群的影响,说明取水设施的位置、设计和建造对生物的影响。

取水对很多生物物种的影响可能低于调查方法和分析技术的检测下限。对于这类物种,

一般不需要进行全面调查,除非用于判定最佳实践技术。同时可以征询水生生物学家的意见,

判定取水对物种的负面影响。

5.4.2评价方法

对调查数据以及监测数据可采用附录B群落响应参数进行分析评价。若初步调查表明

取水设施的卷载和卷塞损失可能较大,则可采用预测模型对生物损失进行模拟预测,使用生

物价值概念判定最佳实践技术,见附录B。

5.5最佳实践技术判定

5.5.1最佳实践技术判定方法

在进行取水设施最佳实践技术判定时,需通过判定取水设施对某生物的直接、潜在破坏

以及该生物在水体中的区域价值,获得该生物受影响的程度。对于某特定物种,区域价值的

评价主要考虑的内容包括:主要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路线等渔业敏感区,生物现

存量以及生命过程中其它关键功能。

对于取水设施是否为最佳实践技术,生物价值-潜在影响判定方法表1所示,判定步骤

如下:

6

表1生物价值-潜在影响判定方法

冷却水流量高冷却水流量低

(相对于供水水体)(相对于供水水体)

生物价值高不是未知

生物价值低未知是

a)在一个生物价值高的地区建设直流冷却取水系统一般不是最佳实践技术,除非能够

证明受取水影响的物种少或者能存活下来的较多,且不会导致该种群减少;

b)通常在低生物价值区域建设低流量取水设施属于最佳实践技术,除非取水设施会影

响珍稀濒危物种;

c)在其它相对生物价值-冷却水流量的组合下,难以直接判定最佳实践技术。在这种情

况下,要求提供充分的水生生物调查资料,完成取水设施的环境影响评价,综合考虑经济因

素和技术水平确定最佳实践技术,使得取水位置、设计和建造对环境的总体影响小。

5.5.2取水设施优化步骤

取水设施优化步骤如下:

a)能否通过改造过滤系统降低影响;

b)能否通过增大取水设施的尺寸(即降低通过滤网的最大流速)降低影响;

c)考虑其他减少取水影响的工程和管理措施;

d)考虑放弃现有取水设施,在另一个位置新建取水设施,并且在新建取水设施时引入

适当的设计,降低取水的环境影响;

e)如果以上技术都无法降低环境影响,则可降低取水量,通过提高冷凝器或换热器进

出口的温差或者采用二次循环冷却水系统实现。

5.6取水环境影响后评价要求

5.6.1总体要求

核动力厂运行一定时期后,为了评价取水的实际影响,了解生态保护和风险防范措施的

有效性,提出补救方案或者改进措施,需进行循环冷却水取水的环境影响后评价。冷却水取

水设施环境影响后评价流程见图2。根据卷载、卷塞的监测结果和水生生物调查结果,评价

现有取水设施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