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T 1722-2017 公路路面半开级配超薄磨耗层施工技术规范

DB35/T 1722-2017 Half-open gravel mix ultra-thin wear layer construc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highway road surface

福建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8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5/T 1722-2017
标准类型
福建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7-12-25
实施日期
2018-03-25
发布单位/组织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福建省交通运输厅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路路面半开级配超薄磨耗层的材料要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工程质量检验评定及超薄磨耗层试件成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水泥混凝土桥面、水泥混凝土隧道路面的表面磨耗层及以上路面的预防性养护。城市道路养护与新建或改扩建工程可参照执行。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福建省高速公路养护工程有限公司、福建省交通科学技术研究所
起草人:
程仁华、张国良、詹 军、张志坚、王家主、李世龙、杜 曾、杨龙清、 马子嵘、魏其顺、林 斌。
出版信息:
页数:2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80.10

P66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1722—2017

公路路面半开级配超薄磨耗层施工技术规范

TechnicalStandardforConstructionofSemi-opengradationUltra-thinFriction

CourseforHighwayPavement

2017-12-25发布2018-03-25实施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5/T1722—2017

目次

前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定义和符号.....................................................................1

3.1术语...........................................................................1

3.2符号...............................................................................3

4材料要求...........................................................................4

4.1一般规定.......................................................................4

4.2粗集料.........................................................................4

4.3细集料.........................................................................5

4.4填料...........................................................................6

4.5沥青结合料.....................................................................6

4.6粘层油.........................................................................7

5混合料配合比设计...................................................................8

5.1一般规定.......................................................................8

5.2目标配合比设计.................................................................8

5.3混合料性能检验.................................................................9

5.4生产配合比设计与试拌试铺.......................................................9

6施工工艺..........................................................................10

6.1一般规定......................................................................10

6.2对原路面要求..................................................................10

6.3对原路面的处理................................................................11

6.4施工温度......................................................................11

6.5混合料的拌和..................................................................12

I

DB35/T1722—2017

6.6混合料的运输..................................................................13

6.7混合料的摊铺.................................................................113

6.8混合料的压实..................................................................14

6.9接缝与开放交通................................................................14

7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15

7.1一般规定......................................................................15

7.2原材料管理与检查..............................................................15

7.3设备管理与检查................................................................15

7.4铺筑试验路段..................................................................15

7.5超薄磨耗层混合料质量管理与检查................................................16

7.6超薄磨耗层的质量管理与检查....................................................17

8工程质量检验评定..................................................................17

8.1质量检验标准..................................................................17

8.2基本要求......................................................................17

8.3外观检查......................................................................18

8.4实测项目......................................................................18

9超薄磨耗层试件成型方法............................................................19

9.1一般规定......................................................................19

9.2试验仪器......................................................................19

9.3方法和步骤....................................................................20

参考文献.........................................................................21

II

DB35/T1722—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编制。

本标准由福建省高速公路养护工程有限公司提出、福建省交通运输厅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福建省高速公路养护工程有限公司、福建省交通科学技术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程仁华、张国良、詹军、张志坚、王家主、李世龙、杜曾、杨龙清、

马子嵘、魏其顺、林斌。

III

DB35/T1722—2017

公路路面半开级配超薄磨耗层施工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路路面半开级配超薄磨耗层的材料要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施工质量

管理与检查、工程质量检验评定及超薄磨耗层试件成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水泥混凝土桥面、水泥混凝土隧道路面的表

面磨耗层及以上路面的预防性养护。城市道路养护与新建或改扩建工程可参照执行。

注:本标准所指超薄磨耗层限于一体化超薄磨耗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JTG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E40-2007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G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F80/1-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

JTGH30-2015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

ASTMD6936测定乳化沥青反乳化性的试验方法

3术语定义及符号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半开级配Semi-opengradation

紧密排水型沥青混合料,孔隙率介于排水路面和密实路面之间。

3.1.2

一体化超薄磨耗层Tackcoat-integratedUltra-thinfrictioncourse

采用一台摊铺机械将间断级配的热拌改性沥青混合料直接铺筑在同步喷洒改性乳化沥青的粘结层

上,厚度一般为15mm~25mm,可快速开放交通的薄层沥青路面结构。

注:超薄磨耗层,主要应用于高等级沥青路面或水泥路面的预防性养护,也可以作为新建道路的表面磨耗层,具有抗滑、

抗车辙、抗磨耗、降低噪音和减少水雾的优良性能。普通沥青路面施工属于分步施工,其是先利用沥青洒布设备进

行乳化沥青的洒布,等乳化沥青破乳后再用普通摊铺设备对沥青混合料进行摊铺。超薄磨耗层技术属于同步施工,

将间断级配热拌改性沥青混合料与改性乳化沥青材料,采用一台摊铺机械同步完成乳化沥青洒布与改性沥青混合料

的摊铺,乳化沥青的破乳主要是利用热沥青混合料的高温将乳化沥青中的水汽化来完成,同时部分破乳后的乳化沥

1

DB35/T1722—2017

青还将随汽化作用向上提升,并填充超薄磨耗层下部的空隙,使超薄磨耗层下部具有防水、封闭裂缝的作用,而上

部具有耐磨、排水、降噪的作用。超薄磨耗层具有四个显著的特征,即特殊的施工设备——改性乳化沥青粘结层及

热沥青混合料一体化摊铺机,特殊的改性沥青——高粘度高软化点,特殊的改性乳化沥青——快裂高蒸发残留物含

量高粘度,特殊的级配——混合料空隙率介于开级配与密级配之间。

3.1.3

机制砂Crushedsand

由碎石及砾石经制砂机反复破碎加工至粒径小于2.36mm的人工砂,亦称破碎砂。

3.1.4

矿粉Mineralfiller

由石灰岩等碱性石料经磨细加工得到的,在沥青混合料中起填料作用的以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矿

物质粉末。

3.1.5

沥青结合料Asphaltbinder

在沥青混合料中起胶结作用的沥青类材料(含添加的外掺剂、改性剂等)的总称。

3.1.6

改性沥青Modifiedasphalt

掺加橡胶、树脂、高分子聚合物、天然沥青、磨细的橡胶粉或者其他材料等外掺剂(改性剂),

使沥青或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得以改善而制成的沥青结合料。

3.1.7

改性乳化沥青Modifiedasphaltemulsion

在制作乳化沥青的过程中同时加入聚合物胶乳,或将聚合物胶乳与乳化沥青成品混合,或对聚合

物改性沥青进行乳化加工得到的乳化沥青产品。

3.1.8

粘层Tackcoat

为加强路面沥青层与沥青层之间、沥青层与水泥混凝土路面之间的粘结而洒布的沥青材料薄层,

本标准中的粘层还起到填充上部沥青混合料部分空隙的作用。

3.1.9

沥青混合料Asphaltmixtures

由矿料与沥青结合料拌和而成的混合料的总称。按材料组成及结构分为连续级配、间断级配混合

料,按矿料级配组成及空隙率大小分为密级配、半开级配、开级配混合料。按公称最大粒径的大小可分

为特粗式(公称最大粒径等于或大于31.5mm)、粗粒式(公称最大粒径26.5mm)、中粒式(公称最大粒径

16mm或19mm)、细粒式(公称最大粒径9.5mm或13.2mm)、砂粒式(公称最大粒径小于9.5mm)沥青混合

料。按制造工艺分热拌沥青混合料、冷拌沥青混合料、再生沥青混合料等。

3.1.10

2

DB35/T1722—2017

集料公称最大粒径Nominalmaximumsizeofaggregate

集料可能全部通过或允许有少量不通过(一般允许筛余不超过10%)的最小标准筛筛孔尺寸,通

常比“最大粒径”小一个粒级。

3.1.11

旋转压实仪Superpavegyratorycompactor

由美国战略公路研究计划(SHRP)提出的一种混合料成型试验设备,能有效模拟现场压实状态,

采用搓揉工艺成型试件。

3.2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A:道路石油沥青

NMAS:公称最大粒径(nominalmaximumsizeofaggregate)

COC:克利夫兰开口杯测定的沥青闪点(CleavelandOpen-CupMethod)

TOC:泰格开口杯测定的沥青闪点(TagOpen-CupMethod)

PSV:石料磨光值(PolishedStoneValue)

TFOT:沥青的薄膜加热试验(ThinFilmOvenTest)

RTFOT:沥青的旋转薄膜加热试验(RollingThinFilmOvenTest)

PMB(或PMA):聚合物改性沥青(PolymerModifiedBitumen或Asphalt)

HMA:热拌沥青混合料(HotMixAsphalt)

AC: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sphaltConcrete)

OAC: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沥青用量(OptimumAsphaltContent)

MS:马歇尔稳定度

FL:马歇尔试验的流值

Pb: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含量

Pbe:沥青混合料中的有效沥青用量

γb:沥青的相对密度

γf:沥青混合料的毛体积相对密度

γt:沥青混合料的理论最大相对密度

VV:压实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即矿料及沥青以外的空隙(不包括矿料自身内部的孔隙)的体积占试

件总体积的百分率(VolumeofAirVoids)

VMA:压实沥青混合料的矿料间隙率,即试件全部矿料部分以外的体积占试件总体积的百分率(Voids

inMineralAggregate)

VFA:压实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饱和度,即试件矿料间隙中扣除被集料吸收的沥青以外的有效沥青结

合料部分的体积在VMA中所占的百分率(VoidsFilledwithAsphalt)

SSI:路面强度系数

DR:路面综合破损率,指被调查路面的折合破损面积与调查路段总面积的百分比,是路面养护决策

的重要指标。其既可反映路面的破坏类型、严重程度和损坏密度,又可衡量路况质量和性能变化,是道

路使用者评价公路管理部门工作效率的最直观依据。

IRI:国际平整度指数,是表征路面平整度一项标准指标,其概念是以四分之一车在速度为80km/h

时的值为IRI值,单位用m/km。IRI其实是一个无量纲的指数,因为它来自于四分之一车模拟统计值,但

习惯上用m/km表示。

3

DB35/T1722—2017

RD:车辙深度,反映了行车的舒适性、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当车辙深度RD大于15mm后,车辙增长速

度明显加快。

CR:路面裂缝率,指沥青路面龟裂、块状裂缝、纵向、横向裂缝的面积之和与路面调查面积的百分

比。

4材料要求

4.1一般规定

4.1.1沥青路面使用的各种材料运至现场后必须取样进行质量检验,经检验合格方可进场;进场后必

须按规定频率进行抽检,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得以供应商提供的检测报告或商检报告代替现场检测。

4.1.2集料的选择必须经过料源调查,确定料源宜就地取材。质量应符合要求,同时应注意环境保护,

防止破坏生态。

4.1.3集料粒径规格以方孔筛为准,不同品种、规格的集料进场后应分别堆放,不得混杂。集料规格

要求见表1、表2、表3。

表1集料规格要求(磨耗层厚度1.0cm~1.5cm)

粒径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mm)16.013.29.54.752.360.075

5~10100100100<8—<1

3~5100100100>90<10<1

0~3100100100100>90<10

表2集料规格要求(磨耗层厚度1.6cm~2.0cm)

粒径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mm)16.013.29.54.752.360.075

5~10100100>90<8—<1

0~3100100100100>90<10

表3集料规格要求(磨耗层厚度2.0cm~2.5cm)

粒径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mm)16.013.29.54.752.360.075

10~15100>90<10<5—<1

5~10100100>90<8—<1

0~3100100100100>90<10

4

DB35/T1722—2017

4.2粗集料

4.2.1超薄磨耗层所用粗集料宜采用玄武岩或辉绿岩等质地坚硬的岩石。

注:为保证超薄磨耗层的抗滑性能,要求所用粗集料具有较高的坚固性和耐磨性,玄武岩和辉绿岩相对石灰岩具有较高

的强度,且棱角性优于石灰岩,故推荐使用玄武岩或辉绿岩作为其粗集料。若当地石料匮乏,可采用满足表4要求的其

它石料。

4.2.2超薄磨耗层集料的公称最大粒径由摊铺厚度决定,一般为9.5mm或13.2mm。

4.2.3用于超薄磨耗层的粗集料应采用质地坚硬,表面粗糙,形状接近立方体,有良好嵌挤能力的破

碎石料;生产粗集料时严禁采用颚式破碎机。

4.2.4超薄磨耗层对粗集料的质量技术要求见表4。下列指标主要是针对其在高等级公路使用的要求,

其余等级公路的可参照技术要求适当降低。

表4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表观密度,不小于t/m32.60JTGE42-2005中T0304

吸水率,不大于%2JTGE42-2005中T0304

石料压碎值,不大于%20[1]JTGE42-2005中T0316

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28JTGE42-2005中T0317

坚固性,不大于%12JTGE42-2005中T0314

磨光值,不小于BPN42JTGE42-2005中T0321

不大于%10

针片状颗粒

%JTGE42-2005中T0312

含量

%

水洗法<0.0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